本發明涉及農業種植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水稻的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口都在使用大米,而水稻的種植成為了全球的熱點問題。水稻種植是我國種植業中體系龐大的產業之一,也是我國農業中最基礎的產業,水稻養活了十幾億的人口。現有的水稻種植成活率低、生命力不頑強,主要是育苗階段沒有進行應有的照顧,從而導致了低產以及蟲害等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水稻種植方法,利用自然環境,遵循生長周期和水稻的習性,從選種到育苗進行全程規律種植,提高了水稻的種植產量、降低了蟲害。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水稻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種子處理:
a.選擇種子和曬種,選擇增產潛力大的Y兩優867秈型感溫兩系雜交水稻品種,先將種子均勻平鋪在曬墊上,曬2天,以增加發芽勢,提高發芽率;
b.選種,曬種后,用清水洗凈種子,除去空秕粒和癟谷,選擇粒飽、粒重一致的種子并用清水浸種10小時;
c.浸種催芽,清水浸種后,用45%的強氯精500mg/kg浸種12小時,然后用清水沖洗3遍洗凈,再用50-60℃的水將種子預熱,用濕麻袋把種子包好,再用稻草等保溫,溫度保持在35-45度,24小時即可催出稻芽,稻芽露出后逐步降溫至15度,攤開種子,在自然條件下煉芽1天后即可育苗;
(2)播種:根據湖南的氣候特點,每年3月份以后月平均氣溫開始高于15℃,選擇在3月25日前后播種,秧田施足基肥,精細整地,在秧田撒下稻種后,再在稻田上灑一層稻殼灰,播種均勻,防止漏播和重復播種;
(3)培育秧苗:在秧苗1葉1心時噴施300mg/L多效唑,可以促進秧苗矮化、多蘗和秧苗早生快發;2葉1心時,施1次速效性斷奶肥,再用40%的福戈4g加30%的愛苗5ml兌水15kg進行噴霧,每667m2秧田噴施藥液30kg,噴后秧田斷水2天,待水自然落干、藥液被土壤充分吸收后再復水,既能防治秧田各類病蟲害,又能促進秧田分蘗生長和低節位分蘗,培育多蘗壯秧,為高產打好基礎;移栽前5天每667m2施尿素、氯化鉀各5kg作送嫁肥;
(4)移栽:在秧齡20-25天并帶有5個以上分蘗時移栽,保證在秧齡25天以內插完,以免影響產量;每667m2大田用種量1.5kg,移栽密度為16cm*20cm,每穴兩株,確保每667m2大田插植1.5-1.9萬蔸;
(5)施肥:施肥原則以基肥為主,80%的肥料以前期基肥施下,中等肥力田用肥:插秧前每667m2施碳酸氫銨、過磷酸鈣50kg,氯化鉀10kg,配合腐熟的有機肥1000-1500kg施下,高肥力田用肥酌情減量;重施、早施追肥,移栽成活后5天,每667m2追施尿素5kg和氯化鉀10kg,促進幼苗分蘗,移栽成活后12天,每667m2施4kg尿素作為穗肥,25天后施入4kg尿素作為促花肥,30天后施入2kg尿素;
(6)灌排水:灌溉前期田間仍應保持淺水層,進入蠟熟期后水稻生理需水要求下降,土壤水分達到濕潤就能滿足需要,到收獲前一周田間斷水;
(7)收成:當稻穗垂下,金黃飽滿時,就可以開始收成。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一種水稻的種植方法,選擇增產潛力大的雜交水稻種子,利用自然環境,遵循生長周期和水稻的習性,從選種到育苗進行全程規律種植,合理施肥、科學控制灌排水,提高了水稻的種植產量、降低了蟲害。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水稻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種子處理:
a.選擇種子和曬種,選擇增產潛力大的Y兩優867秈型感溫兩系雜交水稻品種,先將種子均勻平鋪在曬墊上,曬2天,以增加發芽勢,提高發芽率;
b.選種,曬種后,用清水洗凈種子,除去空秕粒和癟谷,選擇粒飽、粒重一致的種子并用清水浸種10小時;
c.浸種催芽,清水浸種后,用45%的強氯精500mg/kg浸種12小時,然后用清水沖洗3遍洗凈,再用50-60℃的水將種子預熱,用濕麻袋把種子包好,再用稻草等保溫,溫度保持在35-45度,24小時即可催出稻芽,稻芽露出后逐步降溫至15度,攤開種子,在自然條件下煉芽1天后即可育苗;
(2)播種:根據湖南的氣候特點,每年3月份以后月平均氣溫開始高于15℃,選擇在3月25日前后播種,秧田施足基肥,精細整地,在秧田撒下稻種后,再在稻田上灑一層稻殼灰,播種均勻,防止漏播和重復播種;
(3)培育秧苗:在秧苗1葉1心時噴施300mg/L多效唑,可以促進秧苗矮化、多蘗和秧苗早生快發;2葉1心時,施1次速效性斷奶肥,再用40%的福戈4g加30%的愛苗5ml兌水15kg進行噴霧,每667m2秧田噴施藥液30kg,噴后秧田斷水2天,待水自然落干、藥液被土壤充分吸收后再復水,既能防治秧田各類病蟲害,又能促進秧田分蘗生長和低節位分蘗,培育多蘗壯秧,為高產打好基礎;移栽前5天每667m2施尿素、氯化鉀各5kg作送嫁肥;
(4)移栽:在秧齡20-25天并帶有5個以上分蘗時移栽,保證在秧齡25天以內插完,以免影響產量;每667m2大田用種量1.5kg,移栽密度為16cm*20cm,每穴兩株,確保每667m2大田插植1.5-1.9萬蔸;
(5)施肥:施肥原則以基肥為主,80%的肥料以前期基肥施下,中等肥力田用肥:插秧前每667m2施碳酸氫銨、過磷酸鈣50kg,氯化鉀10kg,配合腐熟的有機肥1000-1500kg施下,高肥力田用肥酌情減量;重施、早施追肥,移栽成活后5天,每667m2追施尿素5kg和氯化鉀10kg,促進幼苗分蘗,移栽成活后12天,每667m2施4kg尿素作為穗肥,25天后施入4kg尿素作為促花肥,30天后施入2kg尿素;
(6)灌排水:灌溉前期田間仍應保持淺水層,進入蠟熟期后水稻生理需水要求下降,土壤水分達到濕潤就能滿足需要,到收獲前一周田間斷水;
(7)收成:當稻穗垂下,金黃飽滿時,就可以開始收成,使用收割機,將稻穗卷入后,直接將稻穗與稻莖分離出來,一粒一粒的稻穗就成為稻谷。
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發明不限于所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發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發明。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發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所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發明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