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獅頭鵝提純選育技術,特指原種獅頭鵝提純保種方法。
背景技術:
改革開放以來,饒平獅頭鵝的飼養量逐年增加。2013年,全縣種鵝存欄量58850只(包括公鵝11260只),其中浮濱、樟溪、聯饒、高堂、黃岡、錢東六鎮原種種鵝40100只(包括公鵝7400只);全縣肉鵝飼養量168.4萬只,其中上述六鎮原種肉用獅頭鵝飼養量76.3萬只。養鵝專業化已經形成,根據調查,全縣飼養原種種鵝100只以上的專業戶有486戶,飼養200只以上的有225戶,飼養1000只以上的有4戶。養鵝專業村8個,其中錢東鎮徑中管區“前人家”自然村,全村85戶,人口360人,耕地面積205畝,有23戶養鵝專業戶,全村年出欄肉鵝達到25.0萬只。2005-2013年,全縣獅頭鵝年飼養量均保持在180-200萬只。
當前,獅頭鵝品種存在的主要問題是:①原種率不高。由于歷史及地緣因素影響,外地(特別是澄海、詔安等縣)雜種獅頭鵝大量流進饒平,導致饒平獅頭鵝雜種偏多。根據饒平縣農業局2002年對浮濱、樟溪、錢東、聯饒、高堂、黃岡六鎮存欄種鵝外貌特征調查,2001年,六鎮存欄母鵝32000只,其中原種母鵝21850只,原種率只有68.2%。種鵝原種率早已呈現逐年減少趨勢。2012年,饒平縣浮濱豐樂獅頭鵝飼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豐樂公司)在上述六鎮27840只后備種鵝中,只選擇出1840只可作為原種選育基礎群用,選擇原種率僅為6.7%。②原種鵝場規模小。全縣飼養原種母鵝300只以上的專業場只有12個,規模最大的豐樂公司種鵝場也只有2000多只種鵝,這就制約著原種獅頭鵝的迅速擴群。③外貌特征變化多。從外形來看,有長腿獅頭鵝、短腿獅頭鵝;有臘樣腿獅頭鵝、灰斑腿獅頭鵝;有灰眼瞼獅頭鵝、淺棕瞼獅頭鵝等等。特別要指出的是,3年齡以上公鵝所具有的“五瘤臘樣腳”外貌特征已不那么突出了。④品系選育進展遲緩。盡管重型多蛋系列原種獅頭鵝選育早在1998年為國家、省、市科技主管部門立項,但終因專項科研經費缺乏、專業技術力量老化、更替,而于2002年被迫停止。另一方面,通過舉辦大鵝賽進行常年性人工選育的正確方法也基本喪失了。不解決這些問題,饒平獅頭鵝也將與國內一些優良地方畜禽品種一樣退化直至消失。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已有的技術現狀,提供原種獅頭鵝提純保種方法,以進一步保護獅頭鵝原種資源,防止因混亂雜交而致品種退化,使我國唯一的原種獅頭鵝經濟性狀進一步穩定,增強其遺傳性能,實現原種獅頭鵝產業化。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為原種獅頭鵝提純保種方法,主要為建立選育基礎群,選留閉鎖選育核心群,通過單列式小水體鵝舍進行飼養,經4-5個世代選育,最終選育出外貌特征突出,生產性能優秀的獅頭鵝原種祖代群。
進一步的,選擇具有原種獅頭鵝外貌相同或相似的種鵝作為選育基礎群,于單列式小水體鵝舍進行4-6個月的飼養管理后,從中選擇肉瘤明顯、腿部皮膚臘狀、腹圍較大、羽毛純正的后備種鵝作為第一世代,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提純和復壯。
上述選育基礎群為8月齡的后備種鵝。
進一步的,選育流程包括以下步驟:
(1)從第一個產蛋年第二個產蛋期內進行選留;
(2)每個世代從種蛋到孵化出雛到開產,至少要進行4-6次選留;
(3)每一世代(每年為一個世代)的后備種鵝集中在同一時期內孵化出的雛鵝中選留;
(4)選留的標準是:體型、外貌特征突出,體重個體差異小、生長速度均勻、體質健康,且為第一個產蛋期;
(5)數據收集和整理。
上述步驟(2)中選留的順序是:
第一次選擇:選留絨毛、喙、腳的顏色符合品種特征,健壯、活潑、眼有神的雛鵝;
第二次選擇:選留體型、外貌、結構良好、生長快、無雜毛的大雛鵝;
第三次選擇:選留胸深且寬、背寬且長、腹部平整、腳粗壯有力、叫聲響亮的后備鵝種;
第四次選擇:選留的母鵝頸細長、體型長而圓、前驅淺狹、后驅深而寬、臀部寬廣;公鵝陰莖發育好、精液品質優的;
第五次選擇:選留母鵝第一個產蛋期產蛋10個以上,蛋重平均220g以上。
另一種方式,在第一世代選留后,部分后備鵝種進行近交建系,采用閉鎖繼代同質選育,定向選育出重型系獅頭鵝和多蛋型獅頭鵝兩個品系。
上述閉鎖繼代選育的步驟為:
(1)在每年清明節前選擇母鵝第二次產蛋期的種蛋孵化成的雛鵝進行培育,通過選留,育成體型更大、食量更多,生長速度快,產蛋量基本保持不變的重型系獅頭鵝;
(2)在每年清明節后選擇當年第三次產蛋期的種蛋孵化出的雛鵝進行定向培育,通過科學留種,加強飼養管理,延長產蛋季節,縮短抱孵時間等一系列綜合措施,最終育成體型較輕而產蛋量增多、年平均產蛋40枚以上,蛋重與蛋形指數基本不變,遺傳性穩定的多蛋系獅頭鵝。
上述方案中,單列式小水體鵝舍主要包括鵝舍、運動場、水溝,其中,鵝舍采用三合土墻壁、水泥地面、瓦楞頂制成,鵝舍包括休息間及產蛋室,運動場中設有遮陰棚及若干樹木。
進一步的,所述水溝設有進水口及出水口,且水溝底面為傾斜狀,水溝底面的傾斜角度為5-8°,深度為30-50cm。
作為優選的,多個鵝舍并列布置時,各鵝舍所對應的各水溝呈階梯狀依次排列連接,水溝的進水口下方設有污物連接口,相鄰兩水溝的出水口與污物連接口對接,所述呈階梯狀排列的水溝末端連接有蓄污沉淀池,蓄污沉淀池另一端連接污水凈化池,水溝與蓄污沉淀池連接處設有閥門。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在純種與品系選育上有所創新,通過建立單列式小水體鵝舍,實行飼養環境調節,獅頭鵝在選育過程中受環境影響,提高原種獅頭鵝特征的整合率,確保原種獅頭鵝能持續健康發展,逐步優化原種獅頭鵝品種資源,最終得到“五瘤臘祥腳、灰白色羽毛”的原種獅頭鵝,這對于保護獅頭鵝品種資源,防止品種退化、品系混雜具有很大的意義。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發明的原種獅頭鵝選育流程圖;
附圖2為本發明中每一世代獅頭鵝的選擇流程圖;
附圖3為本發明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附圖4為本發明中各水溝的連接方式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描述:
原種獅頭鵝提純保種方法,主要為選擇具有原種獅頭鵝外貌相同或相似的種鵝建立選育基礎群,選留閉鎖選育核心群,通過單列式小水體鵝舍進行4-6個月的飼養管理后,經4-5個世代選育,最終選育出肉瘤明顯、腿部皮膚臘狀、腹圍較大、羽毛純正等外貌特征突出的后備種鵝作為第一世代,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提純和復壯,生產性能優秀的獅頭鵝原種祖代群。
上述選育基礎群為8月齡的后備種鵝,每個世代需經五次選擇,被淘汰的鵝作為商品鵝上市,每次選擇特征包括外貌、體型測定、生產性能(生長速度或產蛋指標)測定、后裔性能測定等。
如圖1所示,提純與復壯的選育流程包括以下步驟:
(1)從第一個產蛋年第二個產蛋期內進行選留;
(2)每個世代從種蛋到孵化出雛到開產,至少要進行4-6次選留;
(3)每一世代(每年為一個世代)的后備種鵝集中在同一時期內孵化出的雛鵝中選留;
(4)選留的標準是:體型、外貌特征突出,體重個體差異小、生長速度均勻、體質健康,且為第一個產蛋期;
(5)數據收集和整理。
如圖2所示,上述步驟(2)中選留的順序是:
第一次選擇:選留絨毛、喙、腳的顏色符合品種特征,健壯、活潑、眼有神的雛鵝;
第二次選擇:選留體型、外貌、結構良好、生長快、無雜毛的大雛鵝;
第三次選擇:選留胸深且寬、背寬且長、腹部平整、腳粗壯有力、叫聲響亮的后備鵝種;
第四次選擇:選留的母鵝頸細長、體型長而圓、前驅淺狹、后驅深而寬、臀部寬廣;公鵝陰莖發育好、精液品質優的;
第五次選擇:選留母鵝第一個產蛋期產蛋10個以上,蛋重平均220g以上。
作為另一種選育,在第一世代選留后,部分后備鵝種進行近交建系,采用閉鎖繼代同質選育,定向選育出重型系獅頭鵝和多蛋型獅頭鵝兩個品系,即是從選集基礎群開始,然后封閉鵝群,并在這閉鎖群體內,根據產蛋要求,外形特征、血統來源進行相應的選種選配(主要是親緣交配),以培育出符合預定目標,遺傳性穩定,整體均一的鵝群。閉鎖繼代選育的步驟為:
(1)在每年清明節前選擇母鵝第二次產蛋期的種蛋孵化成的雛鵝進行培育,通過選留,育成體型更大、食量更多,生長速度快,產蛋量基本保持不變的重型系獅頭鵝;
(2)在每年清明節后選擇當年第三次產蛋期的種蛋孵化出的雛鵝進行定向培育(按后備種鵝飼養管理方法培育),通過科學留種,即淘汰生長速度慢、體重輕的個體;淘汰有雜毛、雜種外貌突出的個體;保留腿較短,腹部圓大、純種外貌明顯的個體。加強飼養管理,延長產蛋季節,縮短抱孵時間等一系列綜合措施,最終育成體型較輕而產蛋量增多、年平均產蛋40枚以上,蛋重與蛋形指數基本不變,遺傳性穩定的多蛋系獅頭鵝。
需要注意的是:本方法具體采用近交建系法,新品系即為近交系,按此法建系時,至少4-5個世代不能引入任何其他來源的種鵝。
上述閉鎖繼代選育選擇的基礎群是同質的,也就是說,重型系以選擇生長速度快,體型大的為目標;多蛋系則以選擇產蛋量多的為目標。這兩個性狀表型值是可以觀察,而且是向上可以選擇的。根據選育流程,從2011年度-2014年度,已完成了1-5世代的品系選育。各品系選育工作已獲得成效。重型系后代生長速度逐代增加,多蛋系后代產蛋性能逐代提高。于每年7月下旬種鵝臨產前,每個世代各隨機抽取公鵝10只,母鵝20只進行生長速度測定,其結果見下表1:
從表1中可看出,重型系第四世代種公、母鵝配種前(飼養期170天左右)個體平均體重分別達到8437g與7365g,分別比第一世代7933g、6847g增加504g與518g,增長6.4%和7.6%。多蛋系種母鵝生長速度比較緩慢,第四世代個體平均體重只有6916g,比第一世代個體只增加310g,增長僅為4.7%。
經過四個世代的閉鎖繼代選育,多蛋系獅頭鵝母鵝的產蛋性能有顯著提高,如下表2:
從表2中可看出,第四個世代的母鵝產蛋期達到272天,比第一世代增加49天,每只平均產蛋量37.4枚,比增6.6枚。
針對饒平獅頭鵝多年來因頻繁的近親繁殖,無計劃雜交及錯誤的選種方法而導致品種混雜、退化的問題,項目有目的的選擇了外貌體型及產蛋量這兩個重要指標作為提純保種指標。
獅頭鵝外形不僅反映獅頭鵝的外表,而且也反映體質、機能、生產性能和健康狀態,更重要的是,獅頭鵝“五瘤臘樣腳”,灰白色羽毛等恰恰是其品種特征。而產蛋量多少更是直接表明獅頭鵝的生產性能。項目選擇在外形,生產性能相同或相近的優秀公、母鵝交配,即同質選配,其目的在于獲得與雙親品質相似的后代,以鞏固和增強后代的優良性狀。
家畜遺傳育種理論以為,家畜家禽的性狀分為兩類,一類是質量性狀,(如獅頭鵝的肉瘤、羽色),它的遺傳是遵從分離定律、自由組合定律、連鎖互換定律的;另一類是數量性狀,(如獅頭鵝的產蛋量、生長速度等),它具有連續變異的特性,且只能用統計數值分分析、評定,稱為數量性狀的表型值。
家畜家禽遺傳育種理論也認為,任何一個數量性狀的表型值都是它的基因型值與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一個畜群的表型值的平均值等于它的基因型值的平均數。為了提高獅頭鵝的生產性能,項目著重對獅頭鵝飼養環境進行調節、優化。主要措施是:實行單列式小水體鵝舍飼養。
如圖3、圖4所示,上述單列式小水體鵝舍主要包括鵝舍1、運動場2、水溝3,其中,鵝舍1采用三合土墻壁、水泥地面、瓦楞頂制成,鵝舍1包括休息間11及產蛋室12;運動場2中設有遮陰棚21及若干樹木,提供獅頭鵝活動產地,同時避免運動場2整體露天曝曬;水溝3設有進水口31及出水口32,且水溝3底面為傾斜狀,水溝3底面的傾斜角度為5-8°,深度為30-50cm,水溝3容水量少,但水體流動提供活水,滿足獅頭鵝用水需求。
具體實施時,多個鵝舍1并列布置,形成單列式小水體鵝舍,其中,各鵝舍1所對應的各水溝3呈階梯狀依次排列連接,水溝3的進水口31下方設有污物連接口30,相鄰兩水溝3的出水口32與污物連接口30對接,污物順流而下進行堆積。進一步的,可在呈階梯狀排列的水溝3末端連接蓄污沉淀池4,且水溝3與蓄污沉淀池4連接處設有閥門6,可定時開啟閥門6將堆積的污物排進蓄污沉淀池4,污物在蓄污沉淀池4沉淀后經清理、曬干可做肥料使用,而蓄污沉淀池4另一端連接污水凈化池5,以進一步對經沉淀后的污水進行處理,然后一部分可抽取引入果園、牧草地、池塘加以利用;另一部分由水泵51抽取引至各水溝3進水口31進行循環利用。
為確保饒平原種獅頭鵝能繼續健康發展,逐步優化饒平原種獅頭鵝品種資源,避免農地流失,減輕水質污染,做到發展、優化、保護三不誤。于2013年8月1日至2014年4月20日,約260天進行了種用獅頭鵝單列式小水體環保型養殖試驗,取得明顯的成效。
①試驗結果
A、種鵝繁殖性能觀察
通過對試驗組與對照組種鵝繁殖性能進行觀察,其結果見下表3:
由表3可看出:
a、產蛋時間:試驗組母鵝產第一個蛋時間為2013年8月17日,完全停產時間為2014年4月17日,產蛋期243天;對照組母鵝產第一個蛋時間為2013年8月4日,完全停產時間為2014年4月12日,產蛋期251天。
b、產蛋量:試驗組總產蛋3182枚,平均每只母鵝產蛋31.8枚;對照組產蛋3098枚,平均每只母鵝產蛋31枚。試驗組產蛋量比對照組多84枚,增長2.7%。
c、入孵蛋數:試驗組入孵蛋3156枚,入孵率99.2%;對照組入孵蛋3079枚,入孵率99.4%。
d、受精蛋數:種蛋孵化5天照蛋,受精種蛋數分別為:試驗組2786枚,受精率88.3%,對照組2702枚,受精率87.8%。
e、出雛數:試驗組出雛2463只,受精蛋孵化率88.4%,其中健雛2408只,健雛率97.8%;對照組出雛2366只,受精蛋孵化率87.6%,其中健雛2301只,健雛率97.3%。
f、雛鵝體重:按母鵝一個產蛋年分4個產蛋期,每個產蛋期同一時間種蛋孵出的雛鵝,隨機抽取20只(即全期試驗組與對照組各抽樣80只)計算雛鵝體重。結果為:試驗組雛鵝總重量 9180g,平均每只114.8g;對照組雛鵝總重量9208g,平均每只115.1g,見下表4:
B、飼養環境觀察
a、地面糞便、污物數量,試驗期間從試驗組飼養舍地面清理并經曬干的糞便、污物(草屑、谷殼、沙土等)共計4752kg,平均每天20.4kg;從對照組地面清理、曬干的糞便、污物有4447kg,平均每天18.3kg。試驗組比對照組地面清理出來的干糞、污物多。
b、水體pH值,經不定期測量鵝活動水體PH值,結果是試驗組活動溝水體PH平均值6.5,對照組水庫近岸水體PH平均值6.3,兩者相差約0.2。
②總體技術路線
A、單列式鵝舍建設
在平整后的山坡地依座北向南方向建造。
每幢鵝舍建筑面積為186㎡。其結構為三合土墻壁、水泥地面、瓦楞頂。每幢鵝舍分休息間、運動場和水溝三部分。休息間內設置產蛋室,運動場內種植樹木,部分天面搭建遮蔭棚;水溝5-8°角傾斜,溝深30-50㎝,并設有進、出水口,活動水溝水面18㎡,平均每只種鵝利用水面0.15㎡。每幢鵝舍放養公鵝20只,母鵝100只,平均每只種鵝占地面積1.55㎡。該公司共建鵝舍18幢,總面積3350㎡。
B、排污系統建設
設立排污溝—蓄污沉淀池—污水凈化池三級排污系統。糞便、污物從鵝舍活動水溝通過出水孔排進蓄污沉淀池進行初級沉淀,沉淀物定期進行清理、曬干,污水流經凈化池經消毒凈化后,引入果園、牧草地、池塘利用。
當然,以上圖示僅為本發明較佳實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發明的使用范圍,故,凡是在本發明原理上做等效改變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