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提高耕層土壤鹽分淋洗效率的方法,屬于鹽堿地土壤改良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中國現有1億公頃鹽堿地,大部分分布在華北、西北和東北等干旱、半干旱地區,主要包括新疆、青海、甘肅、寧夏、陜西、內蒙古、山西東北部,上述鹽堿地水文地質情況復雜,水系多屬于黃河水系,地下水位受黃河水系影響尤為顯著,地下水位高,當地飲水井一般在20m左右,地下水位線在2m左右,主要土壤類型為鹽土和風沙土,是在風積沙母質上發育而成的幼年土壤,土壤內含有大量可溶性鹽,降雨量低,全年約平均180mm,光照充足蒸發快,形成鹽堿地,地表形成硬化鹽結層,上述鹽堿地的鹽堿類型多以蘇打鹽堿為主,鹽分高,堿性強,耕層土壤含鹽量一般在3~5g/kg,有的高達10g/kg;pH值一般在8.3~9.2,有的高達10以上;堿化度一般在10~30%,高的達到50~70%,由于土壤膠體吸附較多的鈉離子,通氣、透水性能差,土質粘重、板結,干時收縮地表龜裂,濕時泥濘,耕性極差。
目前,對鹽堿地的改良措施主要以化學措施、水利措施改良土壤為主,農藝措施主要以覆膜覆蓋、秸稈還田、增施有機肥和耐鹽堿作物種類篩選為主,雖然有一定作用,但是對鹽堿地的改良效果并不明顯,并沒有應用推廣,土地鹽堿化不僅僅使得我國的農業大量減產,造成了很大的損失,還由于鹽堿化程度的日趨嚴重,使得大片土地逐漸成為了廢地,寸草不生,顆粒無收,改造鹽堿地并提高鹽堿耕地的農業生產量,是我國農業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而目前有關鹽堿地土壤的排鹽研究,特別是針對濱海地區鹽堿地表層土壤快速脫鹽的研究大多數采用暗管排鹽、地下阻斷排鹽、淡水壓鹽等工程措施排鹽以及使用土壤改良劑等化學排鹽,這些措施對鹽堿地耕層土壤鹽分淋洗效率依然很低,還沒有形成有效提高耕層土壤鹽分淋洗效率的方法,因此,研究出一種耕層土壤鹽分淋洗效率的方法對降低鹽堿地耕層土壤鹽分及推廣應用都具有較為重要的意義。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解決目前鹽堿地改良技術中存在的對鹽堿地耕層土壤鹽分淋洗效率低、降低鹽堿地耕層土壤鹽分效果不明顯、不利于應用推廣的問題,提供一種提高耕層土壤鹽分淋洗效率的方法。
本發明的目的可以通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達到:
一種提高耕層土壤鹽分淋洗效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選地
選擇土地平整、土壤耕層含鹽量小于0.3%、PH值7.5~8.0、有機質含量在3%以上的地塊,土壤質地中性;
步驟2:鋪設水份隔離層
將地塊分割成若干個網格狀的鹽堿地塊,將網格狀的鹽堿地塊的鹽堿土翻出,翻土深度為2.5~3.5m,在翻過土的底部鋪設25~35cm厚的碎石層,碎石層上鋪設有0.2~0.4cm的土工布作為過濾層,過濾層上鋪設一層玉米秸稈、一層淋溶土,其上施加降鹽堿劑;
步驟3:埋放控鹽增滲暗管和集水管
水份隔離層鋪設后,在淋溶土和降鹽堿劑上埋放控鹽增滲暗管和集水管,將控鹽增滲暗管深度檢測標尺、集水管深度檢測標尺分別插入到控鹽增滲暗管和集水管內,并在控鹽增滲暗管深度檢測標尺、集水管深度檢測標尺外套設保護套,再在控鹽增滲暗管和集水管上布置鹽堿地土壤,并對控鹽增滲暗管和集水管的位置進行標記;
步驟4:鹽堿地地表施牛糞、石膏粉并灌溉
在作物播種前8~12天,在鹽堿地的表面每畝施牛糞2000~2200kg和粒度為10μm的石膏粉6000~6500kg的混合物;對施加牛糞和石膏粉混合物后的鹽堿地進行翻耕,使牛糞和石膏粉的混合物與鹽堿地25~35cm的表層土壤混合均勻;按每立方水10g聚丙烯酰胺的用量溶于水中,再用溶有聚丙烯酰胺的水以每畝30立方米的灌水量進行灌溉;
步驟5:修整圍堰、梯形土堆、倒梯形溝
對施牛糞、石膏粉并灌溉后表土曬干后的耕層土壤,采用自動化犁地設備將控鹽增滲暗管和集水管上的耕層土壤犁成若干條寬度相等、等間隔的梯形土堆,兩條相鄰的所述梯形土堆之間形成寬度相等、深度相同的倒梯形溝,在網格狀的鹽堿地塊的外圍修筑圍堰;
步驟6:打孔、施土壤肥力肥料
在每條所述梯形土堆上通過鉆孔設備鉆有一排控鹽增滲孔,多條相鄰的所述梯形土堆上的所述控鹽增滲孔呈梅花形布置,在每條所述倒梯形溝上通過鉆孔設備鉆有一排集水孔,所述集水孔與所述控鹽增滲孔交錯布置,多條相鄰的所述倒梯形溝上的所述集水孔也呈梅花形布置,在所述控鹽增滲孔和所述集水孔內填充提高土壤肥力的肥料和細砂;
步驟7:控鹽增滲暗管和集水管管理
對埋放好的控鹽增滲暗管和集水管進行定期檢查,檢查所述控鹽增滲暗管和所述集水管內水量,以及控鹽增滲暗管和集水管是否被堵塞,根據所述深度標尺的刻度來檢查控鹽增滲暗管和集水管的深度。
進一步的,所述步驟2中,鹽堿地翻土深度為3.0m,在翻過土的底部鋪設30cm厚的碎石層,碎石層上鋪設有0.3cm的土工布作為過濾層,過濾層上鋪設一層厚度為20cm的玉米秸稈、一層厚度為25cm的淋溶土,其上施加降鹽堿劑,所述降鹽堿劑為克堿王或聚丙烯酰胺。
進一步的,所述步驟3中,所述集水管每米有效吸水面積為70平方厘米,所述控鹽增滲暗管和所述集水管的埋放深度為2.5m,所述水份隔離層的埋放深度為3.0m,所述控鹽增滲暗管深度檢測標尺和所述集水管深度檢測標尺的范圍為4.0m。
進一步的,所述步驟4中,在作物播種前10天,在鹽堿地的表面每畝施牛糞2100kg和粒度為10μm的石膏粉6200kg的混合物;對施加牛糞和石膏粉混合物后的鹽堿地進行翻耕,使牛糞和石膏粉的混合物與鹽堿地30cm的表層土壤混合均勻。
進一步的,所述步驟5中,所述梯形土堆的上部寬度為0.8~1.2m、下部寬度為1.5~1.8m、高度為35~45cm,所述倒梯形溝的上部寬度為1.0~1.2m、下部寬度為0.4~0.6m、深度為35~45cm,所述圍堰為梯形圍堰,所述梯形圍堰的上部寬度為0.3~0.5m、下部寬度為0.6~0.8m、高度為15~25cm。
進一步的,所述梯形土堆的上部寬度為1.0m、下部寬度為1.6m、高度為40cm,所述倒梯形溝的上部寬度為1.1m、下部寬度為0.5m、深度為40cm,所述圍堰為梯形圍堰,所述梯形圍堰的上部寬度為0.4m、下部寬度為0.7m、高度為20cm。
進一步的,所述步驟6中,所述控鹽增滲孔和所述集水孔的孔徑、孔深均相等,所述控鹽增滲孔和所述集水孔的孔徑為70mm、85mm、105mm或140mm,所述控鹽增滲孔和所述集水孔的孔深為1.3m,所述肥料與所述細砂的質量比為1:49,每畝施肥量10kg,肥料配方采用微生物有機肥和植物生長調節劑,其體積比為85:15。
進一步的,所述步驟7中,每周對埋放好的所述控鹽增滲暗管和所述集水管進行檢查,當檢查所述控鹽增滲暗管和所述集水管內的水量總量低于所述控鹽增滲暗管和所述集水管的蓄水量的30%時,需要向所述控鹽增滲暗管和所述集水管內注水,注水至所述控鹽增滲暗管和所述集水管內的水量超過其蓄水量的30%,當所述控鹽增滲暗管和所述集水管被堵塞時,及時將堵塞物清除;根據所述控鹽增滲暗管深度檢測標尺和所述集水管深度檢測標尺的刻度來檢查所述控鹽增滲暗管和所述集水管的深度,當刻度上升或下降的刻度大于20cm時,要對所述控鹽增滲暗管和所述集水管進行檢查,防止所述控鹽增滲暗管和所述集水管發生斷裂或移位。
本發明的有益技術效果是:本發明提供的提高耕層土壤鹽分淋洗效率的方法,方法操作簡單,通過在土壤中埋放控鹽增滲暗管和集水管,并在控鹽增滲暗管和集水管的土壤上進行打孔,在孔內放入微生物有機肥和植物生長調節劑,其不僅能夠有效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保持養分,還能夠提高土壤的松散度,改善土壤的板結度,增強收集雨水及灌溉水的能力,水份隔離層碎石層構成,碎石層上鋪設有土工布作為過濾層,過濾層上鋪設一層玉米秸稈、一層淋溶土,其上施加降鹽堿劑,淋溶土和降鹽堿劑位于控鹽增滲暗管和集水管上,有利于保水、保肥、增溫,鹽堿地地表施牛糞、石膏粉并用溶有聚丙烯酰胺灌溉,可以使鹽堿地土壤中的可溶性鹽離子快速淋溶到耕層以下,可以使灌溉水迅速變清,使表層土壤以及養分不易沖積,修整圍堰、梯形土堆、倒梯形溝,還可以起到播種前土壤保墑作用,從而保障出苗率,聚丙烯酰胺的作用可以使淋溶到土壤深層的鹽分離子不容易再隨水運移到表層土壤,從而起到使表層土壤鹽分降低的作用,大幅提高了耕層土壤鹽分淋洗效率,采用本發明方法可以加速鹽分淋洗及過濾,使作物耕層土壤鹽分大幅下降,且本發明方法簡單易于推廣,是一種很好的栽培模式。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領域技術人員更加清楚和明確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但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提高耕層土壤鹽分淋洗效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選地
選擇土地平整、土壤耕層含鹽量小于0.3%、PH值7.5~8.0、有機質含量在3%以上的地塊,土壤質地中性;
步驟2:鋪設水份隔離層
將地塊分割成若干個網格狀的鹽堿地塊,將網格狀的鹽堿地塊的鹽堿土翻出,翻土深度為3.0m,在翻過土的底部鋪設30cm厚的碎石層,碎石層上鋪設有0.3cm的土工布作為過濾層,過濾層上鋪設一層厚度為20cm的玉米秸稈、一層厚度為25cm的淋溶土,其上施加降鹽堿劑,所述降鹽堿劑為克堿王或聚丙烯酰胺;
步驟3:埋放控鹽增滲暗管和集水管
水份隔離層鋪設后,在淋溶土和降鹽堿劑上埋放控鹽增滲暗管和集水管,所述集水管每米有效吸水面積為70平方厘米,所述控鹽增滲暗管和所述集水管的埋放深度為2.5m,所述水份隔離層的埋放深度為3.0m,將控鹽增滲暗管深度檢測標尺、集水管深度檢測標尺分別插入到控鹽增滲暗管和集水管內,并在控鹽增滲暗管深度檢測標尺、集水管深度檢測標尺外套設保護套,再在控鹽增滲暗管和集水管上布置鹽堿地土壤,并對控鹽增滲暗管和集水管的位置進行標記,所述控鹽增滲暗管深度檢測標尺和所述集水管深度檢測標尺的范圍為4.0m;
步驟4:鹽堿地地表施牛糞、石膏粉并灌溉
在作物播種前10天,在鹽堿地的表面每畝施牛糞2100kg和粒度為10μm的石膏粉6200kg的混合物;對施加牛糞和石膏粉混合物后的鹽堿地進行翻耕,使牛糞和石膏粉的混合物與鹽堿地30cm的表層土壤混合均勻;按每立方水10g聚丙烯酰胺的用量溶于水中,再用溶有聚丙烯酰胺的水以每畝30立方米的灌水量進行灌溉;
步驟5:修整圍堰、梯形土堆、倒梯形溝
對施牛糞、石膏粉并灌溉后表土曬干后的耕層土壤,采用自動化犁地設備將控鹽增滲暗管和集水管上的耕層土壤犁成若干條寬度相等、等間隔的梯形土堆,兩條相鄰的所述梯形土堆之間形成寬度相等、深度相同的倒梯形溝,在網格狀的鹽堿地塊的外圍修筑圍堰,所述梯形土堆的上部寬度為1.0m、下部寬度為1.6m、高度為40cm,所述倒梯形溝的上部寬度為1.1m、下部寬度為0.5m、深度為40cm,所述圍堰為梯形圍堰,所述梯形圍堰的上部寬度為0.4m、下部寬度為0.7m、高度為20cm;
步驟6:打孔、施土壤肥力肥料
在每條所述梯形土堆上通過鉆孔設備鉆有一排控鹽增滲孔,多條相鄰的所述梯形土堆上的所述控鹽增滲孔呈梅花形布置,在每條所述倒梯形溝上通過鉆孔設備鉆有一排集水孔,所述集水孔與所述控鹽增滲孔交錯布置,多條相鄰的所述倒梯形溝上的所述集水孔也呈梅花形布置,所述控鹽增滲孔和所述集水孔的孔徑、孔深均相等,所述控鹽增滲孔和所述集水孔的孔徑為70mm、85mm、105mm或140mm,所述控鹽增滲孔和所述集水孔的孔深為1.3m,在所述控鹽增滲孔和所述集水孔內填充提高土壤肥力的肥料和細砂,所述肥料與所述細砂的質量比為1:49,每畝施肥量10kg,肥料配方采用微生物有機肥和植物生長調節劑,其體積比為85:15;
步驟7:控鹽增滲暗管和集水管管理
每周對埋放好的所述控鹽增滲暗管和所述集水管進行檢查,當檢查所述控鹽增滲暗管和所述集水管內的水量總量低于所述控鹽增滲暗管和所述集水管的蓄水量的30%時,需要向所述控鹽增滲暗管和所述集水管內注水,注水至所述控鹽增滲暗管和所述集水管內的水量超過其蓄水量的30%,當所述控鹽增滲暗管和所述集水管被堵塞時,及時將堵塞物清除;根據所述控鹽增滲暗管深度檢測標尺和所述集水管深度檢測標尺的刻度來檢查所述控鹽增滲暗管和所述集水管的深度,當刻度上升或下降的刻度大于20cm時,要對所述控鹽增滲暗管和所述集水管進行檢查,防止所述控鹽增滲暗管和所述集水管發生斷裂或移位。
綜上所述,本發明提高耕層土壤鹽分淋洗效率的方法,方法操作簡單,通過在土壤中埋放控鹽增滲暗管和集水管,并在控鹽增滲暗管和集水管的土壤上進行打孔,在孔內放入微生物有機肥和植物生長調節劑,其不僅能夠有效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保持養分,還能夠提高土壤的松散度,改善土壤的板結度,增強收集雨水及灌溉水的能力,水份隔離層碎石層構成,碎石層上鋪設有土工布作為過濾層,過濾層上鋪設一層玉米秸稈、一層淋溶土,其上施加降鹽堿劑,淋溶土和降鹽堿劑位于控鹽增滲暗管和集水管上,有利于保水、保肥、增溫,鹽堿地地表施牛糞、石膏粉并用溶有聚丙烯酰胺灌溉,可以使鹽堿地土壤中的可溶性鹽離子快速淋溶到耕層以下,可以使灌溉水迅速變清,使表層土壤以及養分不易沖積,修整圍堰、梯形土堆、倒梯形溝,還可以起到播種前土壤保墑作用,從而保障出苗率,聚丙烯酰胺的作用可以使淋溶到土壤深層的鹽分離子不容易再隨水運移到表層土壤,從而起到使表層土壤鹽分降低的作用,大幅提高了耕層土壤鹽分淋洗效率,采用本發明方法可以加速鹽分淋洗及過濾,使作物耕層土壤鹽分大幅下降,且本發明方法簡單易于推廣,是一種很好的栽培模式。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專利優選的實施例,但本發明專利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專利所公開的范圍內,根據本發明專利的技術方案及其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屬于本發明專利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