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漁業養殖設備裝置領域,具體地說,特別涉及到一種移動式太陽能增氧機。
背景技術:
在池塘養殖系統中,水體含氧量是魚類首要考慮的因素。據統計由于缺氧導致水體生物死亡的占到60%以上,為了提高魚類的存活率,必須進行水體增氧,而自然增氧大部分是通過水的流動來提高增氧量,效率較低,為了滿足養殖業的需求和提高養殖產量,所以一般會在池塘養殖系統中增加機械增氧,這不僅能提高含氧量,還能改善水質。
現常用的機械增氧有水車式增氧機、浪涌機、葉輪增氧機等,這些增氧機的弊端是通過三相電進行供電,耗電量大,成本高。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行業內有設計出通過太陽能來驅動機械增氧的裝置,其通過機械擾動來最大化的發揮池塘增氧能力。而這些太陽能增氧裝置的缺陷在于:
1、水面行走機構通過碰觸式結構來實現整個裝置的往復運動,摩擦損耗較高,需周期性進行維護,而且靈活性、穩定性較不足。
2、水面行走機構的牽引輪需設置限位組件,牽引輪本身水平安裝,與牽引繩摩擦大,損耗高,且不便于換向。
3、水面行走機構的直流電機安裝在保護罩內部,結構復雜,接線不便。
4、現有的太陽能增氧裝置的控制系統結構復雜,成本較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移動式太陽能增氧機,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
本發明所解決的技術問題可以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移動式太陽能增氧機,包括水面行走機構、以及通過連接桿與所述水面行走機構連接的增氧裝置;
所述水面行走機構包括浮船,在所述浮船上安裝有太陽能安裝板支架,在所述太陽能安裝板支架上安裝有支撐架,在支撐架的兩側分別設有光伏太陽能板,所述光伏太陽能板的電能輸出端與安裝于支撐架上的減速電機連接;
在所述支撐架的頂部設有支撐板,在支撐板的上方固定連接有導桿,所述減速電機的輸出軸通過第一減速齒輪箱連接并驅動牽引輪,牽引輪的底部與鋼絲繩活動連接,鋼絲繩的兩端分別向外側延伸,并穿過位于導桿兩端的換向板,鋼絲繩兩端分別固定在池塘兩側;
水面行走機構還包括非接觸式換向組件,所述非接觸式換向組件包括安裝于換向板上的電磁開關、以及安裝于換向板外側的鋼絲繩上的永磁鐵,電磁開關的控制信號輸出端與減速電機連接,當電磁開關靠近永磁鐵時,電磁開關控制減速電機反轉,帶動水面行走機構反向運動;
所述增氧裝置包括與太陽能安裝板支架連接的組合式浮體葉輪,在所述組合式浮體葉輪的上方安裝有直流電機,所述直流電機的輸出軸聯動有第二減速齒輪箱,第二減速齒輪箱通過驅動軸連接組合式浮體葉輪。
進一步的,所述牽引輪豎直安裝在支撐架上,在牽引輪的兩側分別設有陶瓷套管,與牽引輪底部活動連接的鋼絲繩沿所述陶瓷套管移動。
進一步的,在所述換向板上開設有通孔,在所述通孔內設有用于鋼絲繩穿過的陶瓷導管,所述電磁開關安裝于陶瓷導管的下方。
進一步的,所述水面行走機構位于其支撐板上方的上端部分為直線運動單元,水面行走機構位于其支撐板下方的下端部分、太陽能電池板及增氧裝置為旋轉運動單元;
所述直線運動單元和旋轉運動單元通過換向機構連接,所述換向機構包括軸承和導向滑環,軸承固定于支撐架的下方,軸承與旋轉運動單元聯動,電路部分通過導向滑環進行線路換向。
進一步的,還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安裝于支撐架上,控制器包括光控模塊、時間繼電器模塊、小型繼電器和遙控模塊。
進一步的,在所述水面行走機構上還安裝液位支架,在液位支架上安裝有離水開關。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取消原來的限位塊,實現了非接觸式換向,由牽引繩兩端各固定一個永磁鐵,在距離磁性接近開關4~5cm時,小電機就可以實現換向功能,減少摩擦損耗,而且靈活性、穩定性較高。
2、牽引輪由水平改為豎直,少了導桿限位組件,導桿中間有兩個是陶瓷套管,這樣減少了牽引繩的磨損,在轉動的過程中更加靈活,減小摩擦,而且還能使換向更加容易,損耗達到最小。
3、將電機放在了保護罩上面,使得內部結構更加簡單,接線方便,節省了空間。
4、采用結構通過光控模塊、時間繼電器模塊、小型繼電器組成的、遙控模塊組成。而且實現了主要的功能。最主要的是大大降低了設備的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所述的太陽能移動式增氧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所述的太陽能移動式增氧機的側視圖。
圖3為本發明所述的太陽能移動式增氧機的俯視圖。
圖4為本發明所述的水面行走機構的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所述的水面行走機構的剖面圖。
圖6為本發明所述的水面行走機構的側視圖。
圖7為本發明所述的陶瓷套管的位置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所述的換向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9為本發明所述的控制器的電路原理圖。
圖10為本發明所述的控制器的邏輯控制圖。
圖中標號說明:水面行走機構1、增氧裝置2、連接桿3、浮船4、太陽能安裝板支架5、支撐架6、光伏太陽能板7、減速電機8、支撐板9、導桿10、第一減速齒輪箱11、牽引輪12、鋼絲繩13、換向板14、電磁開關15、永磁鐵16、浮體葉輪17、直流電機18、第二減速齒輪箱19、陶瓷套管20、陶瓷導管21、軸承22、導向滑環23、控制器24、液位支架25、電機罩26。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發明。
參見圖1到圖6,本發明所述的一種移動式太陽能增氧機,包括水面行走機構1、以及通過連接桿3與所述水面行走機構1連接的增氧裝置2。
所述水面行走機構1包括浮船4,在所述浮船4上安裝有太陽能安裝板支架5,在所述太陽能安裝板支架5上安裝有支撐架6,在支撐架6的兩側分別設有光伏太陽能板7,所述光伏太陽能板7的電能輸出端與安裝于支撐架6上的減速電機8連接。
在所述支撐架6的頂部設有支撐板9,在支撐板9的上方固定連接有導桿10,所述減速電機8的輸出軸通過第一減速齒輪箱11連接并驅動牽引輪12,牽引輪12的底部與鋼絲繩13活動連接,鋼絲繩13的兩端分別向外側延伸,并穿過位于導桿10兩端的換向板14,鋼絲繩13兩端分別固定在池塘兩側。
水面行走機構1還包括非接觸式換向組件,所述非接觸式換向組件包括安裝于換向板14上的電磁開關15、以及安裝于換向板14外側的鋼絲繩13上的永磁鐵16,電磁開關15的控制信號輸出端與減速電機8連接,當電磁開關15靠近永磁鐵16時,電磁開關15控制減速電機8反轉,帶動水面行走機構1反向運動。
所述增氧裝置2包括與太陽能安裝板支架5連接的組合式浮體葉輪17,在所述組合式浮體葉輪17的上方安裝有電機罩26和直流電機18,直流電機18的輸出軸聯動有第二減速齒輪箱19,第二減速齒輪箱19通過驅動軸連接組合式浮體葉輪17。
所述水面行走機構1位于其支撐板9上方的上端部分為直線運動單元,水面行走機構1位于其支撐板下方的下端部分、光伏太陽能板及增氧裝置2為旋轉運動單元;
所述直線運動單元和旋轉運動單元通過換向機構連接,所述換向機構包括軸承22和導向滑環23,軸承22固定于支撐架6的下方,軸承22與旋轉運動單元聯動,電路部分通過導向滑環23進行線路換向。
在所述水面行走機構1上還安裝液位支架25,在液位支架25上安裝有離水開關,上述結構有助于將設備拿上岸維修。
參見圖7,所牽引輪12豎直安裝在支撐架6上,在牽引輪12的兩側分別設有陶瓷套管20,與牽引輪12底部活動連接的鋼絲繩13沿所述陶瓷套管20移動。
參見圖8,在所述換向板14上開設有通孔,在所述通孔內設有用于鋼絲繩13穿過的陶瓷導管21,所述電磁開關15安裝于陶瓷導管21的下方。
參見圖9,還包括控制器24,所述控制器安裝于支撐架6上,控制器24主要包括光控模塊、時間繼電器模塊、小型繼電器、遙控模塊。當光控模塊滿足預設值時,設備才能啟動和運行。然后通過遙控模塊可在45m距離開啟和關斷設備,使得控制更加高效。控制系統相比不僅簡化了很多,而且實現了主要的功能。最主要的是大大降低了設備的成本。
參見圖10,控制器通過太陽能板供電,由光敏傳感器判斷是否能進行導通,導通后通過時間延遲繼電器延遲,電機的運行是通過分壓模塊來進行控制,控制電壓為0~5V,水面行走機構則在延時時間到后實現來回行走功能。若當光照度不夠電壓不能滿足、離水開關打開、遙控關斷則設備停止運行。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范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