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經濟林木果、穗兩用林的營建方法,具體是一種岑溪軟枝油茶密植果穗兩用林的營建方法,屬森林培育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岑溪軟枝油茶是我國第一個通過國家林木品種審定的油茶良種,主產于廣西岑溪市、藤縣、蒼梧一帶,以枝條軟韌,掛果下垂而得名,屬普通油茶中的優良農家品種;其分枝角度大,冠幅大,樹冠大多是圓頭形、自然開心形,具有速生高產、早實穩產、含油率高、油質好、適應性廣等優點,在我國油茶產區廣泛推廣應用。
2008年以來,由于油茶產業發展的需要,岑溪軟枝油茶密植采穗圃和高產原料林基地建設得到快速推進,為有效解決我國食用植物油緊缺和帶動山區農民增收致富提供了資源保障。但常規的采穗圃和果用林的營建均采用純采穗或純采果的單一模式,不僅使早期經營效益及土地生產力水平低,而且會隨著采穗圃面積的增大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出現穗條過剩而造成資源浪費的情況。多年試驗研究結果表明:采取岑溪軟枝油茶密植果穗兩用林營建模式,其綜合經濟效益可比純采穗圃或純果用林的經營模式提高3-4倍,土地利用率提高2-3倍。而目前還沒有出現一種技術是針對岑溪軟枝油茶密植果穗兩用林的營建,達到油茶果穗產量高、質量優、成本低、提高綜合經濟效益目的的相關報導。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營建周期短、果穗產量高、質量優、成本低、早期經營效益高等優點的岑溪軟枝油茶密植果穗兩用林的營建方法。
本發明以如下技術方案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本發明岑溪軟枝油茶密植果穗兩用林的營建方法,包括如下操作步驟:
(1)優良品系選擇:選取岑溪軟枝油茶系列優良無性系用于造林;
(2)密植造林,按以下要求操作:
①造林地選擇:選擇光照充足、便于園藝化管理的宜林地作造林用地;
②造林地耕作:提前整地并按適宜栽植密度及造林排列方式挖種植穴,并施足基肥;所述適宜栽植密度為株行距1.0~1.5m×1.0~1.5m,密度為296~667株/畝;
③苗木栽植:在1~2月份苗木春梢萌動前,選擇陰天或小雨天進行栽植;
(3)林分管理,按以下要求操作:
①土壤管理:通過中耕撫育、平衡施肥、適時澆灌的園藝化措施,使樹勢生長旺盛;
②樹體結構培養:通過人工整形措施,進行樹形培養和冠層培養;
(4)密度調整:在林分果、穗的產量和質量開始下降時進行密度調整,調整后的株行距為2.0~3.0m×3.0m,密度為74-110株/畝。
在步驟(1),岑溪軟枝油茶系列優良無性系按每10畝造林地配置無性系3~5個。
在步驟(2),所述的宜林地為坡度≤15°的緩坡丘陵地,有效土層厚度 70cm以上、疏松無積水的微酸性壤土。
在步驟(2),所述造林排列方式指的是“品”字形排列方式,即相鄰兩行的各株相對位置錯開排列成“品”字形,或等腰三角形,種植點位于等腰三角形的頂點。
在步驟(2),所述施足基肥是指每畝施放總養分≥25%的有機復混肥1000-1500kg。
在步驟(3),所述中耕撫育的方法是:每年于岑溪軟枝油茶植株根系進入旺盛生長期前的2-3月和6-8月,結合除草進行土壤淺墾,深度10-15cm。
在步驟(3),所述平衡施肥是指:根據穗條生長和開花結實的營養特點進行配方施肥,每年2次,第1次于春梢營養生長期的2-3月份,施入氮、磷、鉀按質量比為2∶1~1.5∶1~1.5混合配制而成的復混肥料,每畝施肥50~75kg;第2次于花芽分化期的5-6月份,施入氮、磷、鉀按質量比為1∶1~1.5∶1.5~2混合配制而成的復混肥料,每畝施肥75~100kg。
在步驟(3),所述樹形培養的方法是:新造林當年進行頂端優勢控制,在主干60-80cm處斷掉頂芽,培養較明顯的主干;第2至第3年,每年結合穗條采集修剪3次,并摘除花芽;第1次在1-2月份,選擇一級分枝中基部粗度0.2-0.3cm、腋芽飽滿、方位合理的3-4個側枝剪穗,每個枝條保留3-4個葉芽培養為二級分枝;第2次在5-6月份,從二級分枝上重復一級分枝的方法要求進行采穗,每個枝條保留3-4個飽滿腋芽培養三級分枝;第3次在8-9月份,從三級分枝上重復一、二級分枝的方法要求進行采穗修剪,每個枝條保留2-3個飽滿腋芽培養四級分枝;逐步形成主枝、副主枝、側枝群比例合理、分布均勻的塔形樹形。
在步驟(3),所述冠層培養的方法是:首先對樹體上層的1/3冠層進行適 時修剪、摘除花芽幼果,每個枝條保留3-4個葉芽培養壯枝,控制生殖生長的營養消耗,促進新梢萌發,將其培養為采穗層;然后對樹體中下層的2/3冠層內外的弱枝群進行疏剪、提高透光度,并于4-6月份葉面噴施2-3次植物外源激素誘導花芽分化,選擇多效唑和磷酸二氫鉀的混合液噴施,質量濃度各為0.3-0.45%,促進開花結果,將其培養為結果層。
在步驟(4),所述密度調整是在造林8-10年后,隨著樹齡和樹體的增大,林分郁閉度>0.8且果、穗的產量和質量開始下降時開始調整,對不同密度林分進行疏伐。
本發明方法具有的優點及有益效果如下:
本發明岑溪軟枝油茶密植果穗兩用林的營建方法,造林后第2年即可規模產穗,產穗量比常規的單一采穗圃高出3-4倍;造林4-8年,即可實現果、穗雙豐收,盛果期比常規果用林縮短2-3年,產果量提高3-4倍,土地利用率提高2-3倍,而且具有建設周期短,果、穗產量高,質量優,成本低,綜合經營效益高等優點,能有效體現精耕細作出效益的經營理念,全面提升了油茶產業的集約化經營水平和土地生產力水平。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營建方法利用岑溪軟枝油茶優良無性系進行密植配置造林及樹形立體結構調控、密度適時調整和園藝化管理,具有果穗產量高、質量優、成本低、早期經營效益高等特點。
下面對本發明營建方法的具體操作步驟作詳細的說明:
(1)優良品系選擇:
根據造林面積大小,選擇一定數量的岑溪軟枝油茶系列優良無性系用于造林,即每10畝造林地配置無性系3~5個。
(2)密植造林,要求如下:
①造林地選擇:選擇光照充足、便于園藝化管理的宜林地作造林用地,具體要求坡度≤15°的緩坡丘陵地,有效土層厚度70cm以上、疏松無積水的微酸性壤土。
②造林地耕作:提前整地并按適宜栽植密度及造林排列方式挖種植穴,同時要施足基肥。
所述適宜栽植密度是指株行距1.0~1.5m×1.0~1.5m,密度為296~667株/畝。
所述造林排列方式采用“品”字形,即相鄰兩行的各株相對位置錯開排列成“品”字形,或等腰三角形,種植點位于等腰三角形的頂點,具體方法是:在行排列時,第1行的第1株在行頭開始點穴挖坎,依次挖坎成行;第2行的第1株在留出1/2株距后開始點穴挖坎,依次挖坎成行;第3、4行后依次重復,以此類推,形成“品”字形排列。
所述施足基肥是指整地后每畝施放總養分≥25%的有機復混肥1000-1500kg。
③苗木栽植:在1-2月份苗木春梢萌動前,選擇陰天或小雨天進行栽植。
(3)林分管理:
①土壤管理:主要措施有中耕撫育和平衡施肥。所述中耕撫育的方法是每年于岑溪軟枝油茶植株根系進入旺盛生長期前的2-3月和6-8月,結合除草進行土壤淺墾,深度10-15cm。所述平衡施肥是根據穗條生長和開花結實的營養特點進行配方施肥,每年2次,第1次于春梢營養生長期的2-3月份,施入氮、磷、鉀按質量比為2∶1~1.5∶1~1.5混合配制而成的復混肥料,每畝施肥50-75kg;第2次于花芽分化期的5-6月份,施入氮、磷、鉀按質 量比為1∶1~1.5∶1.5~2混合配制而成的復混肥料,每畝施肥75-100kg。
②樹體培養:主要進行樹形培養和冠層培養。所述樹形培養是指:造林當年進行“頂端優勢”控制,在主干60-80cm處斷掉頂芽,培養較明顯的主干;第2至第3年,每年結合穗條采集修剪3次,并摘除花芽;第1次在1-2月份,選擇一級分枝中基部粗度0.2-0.3cm、腋芽飽滿、方位合理的3-4個側枝剪穗,每個枝條保留3-4個葉芽培養為二級分枝;第2次在5-6月份,從二級分枝上重復一級分枝的方法要求進行采穗,每個枝條保留3-4個飽滿腋芽培養三級分枝;第3次在8-9月份,從三級分枝上重復一、二級分枝的方法要求進行采穗修剪,每個枝條保留2-3個飽滿腋芽培養四級分枝;逐步形成主枝、副主枝、側枝群比例合理、分布均勻的塔形樹形;
在塔形樹形培養的同時,對樹體進行分層管理,首先對樹體上層的1/3冠層進行適時修剪、摘除花芽幼果,每個枝條保留3-4個葉芽培養壯枝,控制生殖生長的營養消耗,促進新梢萌發,將其培養為采穗層;然后對樹體中下層的2/3冠層內外的弱枝群進行疏剪、提高透光度,并于4-6月份葉面噴施2-3次植物外源激素誘導花芽分化,選擇多效唑和磷酸二氫鉀的混合液噴施,質量濃度各為0.30-0.45%,促進開花結果,將其培養為結果層。
(4)密度調整:
在造林8-10年后進行,即當林分郁閉度>0.8且果、穗的產量和質量開始下降時對林分進行疏伐,使調整后的株行距為2.0~3.0m×3.0m,密度為74-110株/畝,具體調整方法如表示:
備注:“○”表示保留植株,“×”表示間伐植株。
以下是發明人應用本發明方法進行岑溪軟枝油茶密植果穗兩用林營建的實例:
例1:2009年3月,在廣西林業科學研究院油茶試驗基地內,采用岑軟2號、岑軟3號、岑軟11號、岑軟22號、岑軟23號、岑軟24號共6個岑溪軟枝油茶優良無性系1年生扦插容器苗造林,株行距為:1.0m×1.0m,密度為667株/畝,面積20畝。具體的操作方法是:①在土壤管理方面,每年于岑溪軟枝油茶植株根系進入旺盛生長期前的2月和6月,結合除草進行土壤淺墾2次,深度10-15cm;再根據穗條生長和開花結實的營養特點進行配方施肥,每年2次,第1次于春梢營養生長期的2月份,施入氮、磷、鉀按質量比為2∶1.5∶1.5混合配制而成的復混肥料,每畝施肥75kg;第2次于花芽分化期的5月份,施入氮、磷、鉀按質量比為1∶1.5∶2混合配制而成的復混肥料,每畝施肥100kg。②在樹體培養方面,新造林當年進行“頂端優勢”控制,在主干60-80cm處斷掉頂芽,培養較明顯的主干;第2至第3年,每年結合穗條采集修剪3次,并摘除花芽,逐步形成主枝、副主枝、側枝群比例合理、分布均勻的塔形樹形;培養樹形的同時,對樹體上層的1/3冠層進行適時修剪、摘除花芽幼果,每個枝條保留3-4個葉芽培養壯枝,控 制生殖生長的營養消耗,促進新梢萌發,將其培養為采穗層;然后對樹體中下層的2/3冠層內外的弱枝群進行疏剪、提高透光度,并于4、5月份葉面噴施2次植物外源激素誘導花芽分化,選擇多效唑和磷酸二氫鉀的混合液噴施,質量濃度各為0.35和0.4%,促進開花結果,將其培養為結果層。通過綜合管理措施,連續6年穗芽平均年畝產量達到12.71萬個,比常規采穗圃提高4.2倍;果實第4年開始投產,第6年產鮮果達1572.2kg/畝,綜合經濟效益比常規對照提高3.9倍。
例2:2009年2月,在廣西岑溪市軟枝油茶種子園內,采用岑軟2號、岑軟3號、岑軟10號、岑軟11號、岑軟14號、岑軟22號、岑軟23號、岑軟24號、岑軟25號共9個岑溪軟枝油茶優良無性系1年生扦插容器苗造林,株行距為1.0m×1.5m,密度為445株/畝,面積30畝。具體的操作方法是:①在土壤管理方面,每年于岑溪軟枝油茶植株根系進入旺盛生長期前的3月和7月,結合除草進行土壤淺墾2次,深度10-15cm;再根據穗條生長和開花結實的營養特點進行配方施肥,每年2次,第1次于春梢營養生長期的3月份,施入氮、磷、鉀比為2∶1.5∶1.5混合配制而成的復混肥料,每畝施肥70kg;第2次于花芽分化期的6月份,施入氮、磷、鉀比為1∶1.5∶1.5混合配制而成的復混肥料,每畝施肥80kg。②在樹體培養方面,新造林當年進行“頂端優勢”控制,在主干60-80cm處斷掉頂芽,培養較明顯的主干;第2至第3年,每年結合穗條采集修剪3次,并摘除花芽,逐步形成主枝、副主枝、側枝群比例合理、分布均勻的塔形樹形;培養樹形的同時,對樹體上層的1/3冠層進行適時修剪、摘除花芽幼果,每個枝條保留3-4個葉芽培養壯枝,控制生殖生長的營養消耗,促進新梢萌發,將其培養為采穗層;然后對樹體中下層的2/3冠層內外的弱枝群進行疏剪、提高透光度,并于5、6 月份葉面噴施2次植物外源激素誘導花芽分化,選擇多效唑和磷酸二氫鉀的混合液噴施,質量濃度各為0.35和0.45%,促進開花結果,將其培養為結果層。通過綜合管理措施,連續6年穗芽平均年畝產量達到11.81萬個,比常規采穗圃提高4.0倍;果實第4年開始投產,第6年產鮮果達1464.6kg/畝,綜合經濟效益比常規對照提高3.7倍。
例3:2010年3月,在廣西國有三門江林場內,采用岑軟2號、岑軟3號、岑軟11號、岑軟14號、岑軟22號、岑軟23號、岑軟24號、岑軟25號共8個岑溪軟枝油茶優良無性系1年生嫁接容器苗造林,株行距為:1.5m×1.5m,密度為296株/畝,面積25畝。具體的操作方法是:①在土壤管理方面,每年于岑溪軟枝油茶植株根系進入旺盛生長期前的3月和8月,結合除草進行土壤淺墾,深度10-15cm;再根據穗條生長和開花結實的營養特點進行配方施肥,每年2次,第1次于春梢營養生長期的2月份,施入氮、磷、鉀比為2∶1∶1混合配制而成的復混肥料,每畝施肥50kg;第2次于花芽分化期的6月份,施入氮、磷、鉀比為1∶1∶2混合配制而成的復混肥料,每畝施肥70kg。②在樹體培養方面,新造林當年進行“頂端優勢”控制,在主干60-80cm處斷掉頂芽,培養較明顯的主干;第2至第3年,每年結合穗條采集修剪3次,并摘除花芽,逐步形成主枝、副主枝、側枝群比例合理、分布均勻的塔形樹形;培養樹形的同時,對樹體上層的1/3冠層進行適時修剪、摘除花芽幼果,每個枝條保留3-4個葉芽培養壯枝,控制生殖生長的營養消耗,促進新梢萌發,將其培養為采穗層;然后對樹體中下層的2/3冠層內外的弱枝群進行疏剪、提高透光度,并于4、6月份葉面噴施2次植物外源激素誘導花芽分化,選擇多效唑和磷酸二氫鉀的混合液噴施,質量濃度各為0.3%和0.4%,促進開花結果,將其培養為結果層。通過綜合管理措施,連續5年 穗芽平均年畝產量達9.62萬個,比常規采穗圃提高3.5倍;第4年開始初產,第5年產鮮果達775.4kg/畝,綜合經濟效益比常規對照提高3.4倍。
例4:2010年3月,在廣西桂林市林科所內,采用岑軟2號、岑軟3號、岑軟11號、岑軟22號、岑軟24號共5個岑溪軟枝油茶優良無性系1年生嫁接容器苗造林,株行距為:1.0m×1.5m,密度為445株/畝,面積10畝。具體的操作方法是:①在土壤管理方面,每年于岑溪軟枝油茶植株根系進入旺盛生長期前的3月和7月,結合除草進行土壤淺墾,深度10-15cm;再根據穗條生長和開花結實的營養特點進行配方施肥,每年2次,第1次于春梢營養生長期的3月份,施入氮、磷、鉀為2∶1.5∶1混合配制而成的復混肥料,每畝施肥65kg;第2次于花芽分化期的5月份,施入氮、磷、鉀比為1∶1.5∶2混合配制而成的復混肥料,每畝施肥85kg。②在樹體培養方面,新造林當年進行“頂端優勢”控制,在主干60-80cm處斷掉頂芽,培養較明顯的主干;第2至第3年,每年結合穗條采集修剪3次,并摘除花芽,逐步形成主枝、副主枝、側枝群比例合理、分布均勻的塔形樹形;培養樹形的同時,對樹體上層的1/3冠層進行適時修剪、摘除花芽幼果,每個枝條保留3-4個葉芽培養壯枝,控制生殖生長的營養消耗,促進新梢萌發,將其培養為采穗層;然后對樹體中下層的2/3冠層內外的弱枝群進行疏剪、提高透光度,并于5、6月份葉面噴施2次植物外源激素誘導花芽分化,選擇多效唑和磷酸二氫鉀的混合液噴施,質量濃度各為0.3%和0.45%,促進開花結果,將其培養為結果層。通過綜合管理措施,連續5年穗芽年平均畝產量達10.98萬個,比常規采穗圃提高3.7倍;;第4年開始初產,第5年產鮮果達862.7kg/畝,綜合經濟效益比常規對照提高3.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