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水產種植領域,涉及一種白蓮藕的有機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有機栽培是指在生產中不使用化學肥料、農藥、生長調節劑,對栽培對象也不采用分子生物學技術和各種物理化學的處理技術,而是遵循自然規律,采取傳統的農業方法來培肥土壤、防治病蟲害,以獲得安全的生物及其產物的農業生產體系。建立和恢復農業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和良性循環,以維持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為人類提供優質、安全的產品。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白蓮藕的有機栽培方法,通過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人工除草,防治病蟲害來實現。
一種白蓮藕的有機栽培方法,步驟如下:
(1)藕池消毒:按照常規方法挖坑建池后,將客土移入藕池,灌水5-15厘米深,然后在每季移栽前20-30天扣拱形棚膜以密閉高溫殺菌消毒;
(2)施肥:消毒后撤膜晾池,待表水蒸發后每畝地施入經過充分腐熟的畜禽糞便2-4噸,同時每畝地加入生物菌肥80-120公斤,施入腐熟的秸稈1-3噸或草木灰80-120公斤,用旋耕機與土壤混勻;
(3)選擇藕種:選擇健壯無病的、適合當地生長的藕作為藕種;在栽種前使用石灰水浸泡消毒;栽種時將老藕和子藕分開栽種;
(4)水層管理:在栽培管理期間注意氣溫和空氣濕度的變化,適時采用深灌水降低地溫和水溫減少和控制病害的發生;
(5)撒施石灰:對于多年藕池以及土壤偏酸的藕池,在移栽前要撒施石灰以降低土壤酸度,保持土壤或水的pH值在6.5-7.5之間。
(6)防治蟲害:蓮藕生長期間要罩有防蟲網;如果發生蚜蟲危害,采用噴施魚藤酮等有機栽培允許的藥劑防治;
(7)除草:采用人工除草的作業模式。
前面所述的有機栽培方法,優選的方案是,還可在藕池養殖泥鰍、螃蟹等開展立體種養殖。
前面所述的有機栽培方法,優選的方案是,步驟(1)所述客土為經過3年轉換期培肥土壤的客土。
前面所述的有機栽培方法,優選的方案是,步驟(1)灌水10厘米深。
前面所述的有機栽培方法,優選的方案是,步驟(2)所用畜禽糞便量為3噸。
前面所述的有機栽培方法,優選的方案是,步驟(2)所用畜禽糞便盡量不使用雞糞。
前面所述的有機栽培方法,優選的方案是,步驟(2)每畝地加入生物菌肥100公斤。
前面所述的有機栽培方法,優選的方案是,步驟(2)施入腐熟的秸稈2噸或草木灰100公斤。
前面所述的有機栽培方法,優選的方案是,步驟(5)保持土壤或水的pH值為7.0。
本專利的技術優勢在于:(1)全生育期覆蓋防蟲網,既能防蟲又能降低因害蟲傳播的病害。(2)用石灰調節酸堿度,有效降低了病號發生幾率。(3)重視磷鉀肥的使用,施用生物有機肥,全生育期不追肥,既有效降低了病蟲害發生幾率,也能得到可觀的產量。(4)及時調節灌水深度,來減輕病害。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一種白蓮藕的有機栽培方法,步驟是:
1、藕池消毒:按照常規方法,實施挖坑建池后,將經過3年轉換期培肥土壤的客土移入藕池。灌水10厘米深,然后在每季移栽前20-30天扣拱形棚膜實施密閉高溫殺菌消毒。
2、施肥:消毒后撤膜晾池,待表水蒸發干后每畝地施入經過充分腐熟的畜禽(盡量不使用雞糞)糞便3噸。同時每畝地加入生物菌肥100公斤,施入腐熟的秸稈2噸或草木灰100公斤。用旋耕機與土壤混勻。目的是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增加磷鉀含量,增加生物活性物質含量,以提高藕的抗病能力。
3、藕種:選擇適合當地生長的藕種,選擇健壯無病的藕作為藕種。在栽種前使用石灰水浸泡消毒,減少致病菌數量。栽種時將老藕和子藕分開栽種。
4、水層管理:高溫高濕是多數病害發生的條件,因此,在栽培管理期間要注意氣溫和空氣濕度的變化,適時采用深灌水降低地溫和水溫來減少和控制病害的發生。
5、撒施石灰:對于多年藕池以及土壤偏酸的藕池,在移栽前要撒施石灰以降低土壤酸度,保持土壤或水的PH值在6.5-7.5之間,可大幅降低病害發生的危險。
6、防治蟲害:藕田蟲害發生較輕,蟲害種類少,比較易于防治。蓮藕生長期間只要一直罩有防蟲網,一般就不會發生大規模的蟲害。如果發生蚜蟲危害,可以采用噴施魚藤酮等有機栽培允許的藥劑即可防治。
7、除草:采用人工除草的作業模式。主要是在早期做好除草工作。有條件的地方可以選擇在藕池養殖泥鰍、螃蟹等開展立體種養殖,并達到輔助除草,培肥地力的目的。
下表為有機栽培和普通栽培以及不同管理方式下池藕的產量及病蟲害比較結果。本試驗在聊城大學產學研試驗基地——聊城市東昌府區陳化屯村天天種植合作社池藕田實施。每個試驗面積均為2畝。未設重復。結果表明,盡管有機栽培的池藕產量比普通栽培的低,但是品質好,病蟲害均比普通栽培的不用藥劑防治病害的輕。采用本專利方法管理的有機池藕不論是病蟲害還是產量均優于往年老法生產的有機池藕(年季間未做系統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