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平茬后通過施輔助葉面肥促進鳳丹牡丹產量的栽培方法,屬于牡丹栽培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牡丹是我國特有樹種,屬芍藥科芍藥屬。牡丹為多年生落葉小灌木,野生牡丹生長緩慢,株型小,株高多在0.5~2米之間,實生繁殖3-5年才能開花結籽。根肉質,粗而長,中心木質化,長度一般在0.5~0.8米。2011年3月22日,國家衛生部監督局根據《食品安全法》的規定,經新資源食品評審專家委員會審核,正式批準牡丹籽油為新資源食品。油用牡丹包括鳳丹和紫斑牡丹兩個系列;鳳丹根作為藥用已經有3000余年歷史,油用價值的開發增加了其附加值。據國家糧油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檢測,牡丹籽油含不飽和脂肪酸高達92.26%,特別是其中的α-亞麻酸含量達42%以上,質量明顯高于其他食用油。此外,牡丹籽單位面積產量高、出油率高。油用牡丹第三年開始結果,第4~6年到盛產期,一般畝產可達到300公斤,大大高于大豆花生等傳統油料作物。油用牡丹為多年生灌木,結籽盛產期30~40年,一“種”永逸,管理成本極低,生態效益更好。為此,全國興起了鳳丹種植熱潮,截至2014年底,全國已種植油用牡丹122.48萬畝,年產牡丹籽1612.59萬公斤,牡丹籽油加工企業49家,吸納就業人員23.63萬人。因此對油用牡丹(鳳丹)栽培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能夠實現高效栽培,是制約牡丹籽產量的關鍵技術。目前,已有技術中,鳳丹均為播種繁育苗木,很多企業通過栽植牡丹種苗進行牡丹籽生產,一般種苗從地里挖出來后直接種植,為了快速達到開花結籽效果,不進行平茬、大量施用復合肥等化肥等非科學手段進行栽培,造成鳳丹獨桿苗現象,肥料投入結構不合理,不能合理定性與定量施肥;有的只施氮肥,有的只施一銨或二銨等,化肥施用對環境的污染問題確等,同時影響牡丹產量和牡丹籽品質。 另外,背景技術只是單純種植牡丹,不能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增產增收。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平茬后通過施輔助葉面肥促進鳳丹牡丹產量的栽培方法,對定植牡丹當年平茬、覆土促進分枝,并通過有機肥配合葉面肥,實現高產、優質、高抗鳳丹的高效栽培,為油用牡丹產業良好發展提供配套技術,為提供綠色安全的牡丹籽油提供保障,充分利用土地資源,解決背景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
一種平茬后通過施輔助葉面肥促進鳳丹牡丹產量的栽培方法,包含如下技術環節:
種植時間
選擇9月上旬至10月中旬進行種植;古人對牡丹栽培經驗有很好的總結。“秋分后,重陽前,七芍藥,八牡丹”;“牡丹分、栽、接、種俱在秋”。
種植地塊
鳳丹小苗選擇排水好、向陽的砂質地,土壤pH為6.0-7.5;果樹地、林地要求遮陽度50%以下。
第一年秋季,種植前對所有種植的種苗全部平茬處理,平茬后覆土
當種苗運到田間后,在根部往上第一個芽上方2-3厘米處進行平茬,平茬不宜太低,以保護當年的小芽;平茬后栽植在地里后,壓實覆土,有助于保持水分并促進分枝。實生苗在根部往上第一個芽上面2-3厘米處平茬;栽植時每畝施用150-200公斤餅肥;栽植后覆土保溫促分蘗,覆土深度10-20厘米。
種植密度:株行距30cm×50cm;
栽植同時,施用有機肥作為底肥;
栽植時,在栽植坑或者溝里添加有機肥,作為底肥,為明年苗木根系生長和莖葉生長提供肥料。
第二年春季早春施用有機肥
早春牡丹開始生根發芽,早春萌動后要施用有機肥,促進根的生長和營養生長,并為開花提供養分。4月,每畝施用1500-2000公斤羊糞,為其生長提供養分;5月中下旬開始,噴施含磷鉀的葉面肥,磷鉀體積比為1:2-1:3,以葉面濕潤為宜,噴施間隔為15-20天,噴施次數為3-5次。
第三年春季花后,施用有機肥配合葉面肥
由于平茬后的苗木,第二年春季不開花,第三年春季開花后,施用有機肥,并結合葉面噴肥促進花芽分化。4月花前,每畝施用1500-2000公斤羊糞,為其生長提供養分;花后每畝施餅肥150-200公斤,施用方法采用穴施,挖穴時要離牡丹植株10-15厘米,施肥后覆平,并同時噴施含磷鉀的葉面肥,磷鉀的體積比為1:2-1:3,以葉面濕潤為宜,促進花芽分化;噴施間隔為15-20天,噴施次數為3-5次。
第三年夏季施用葉面肥
夏季高溫高濕,葉片在旺盛生長的同時,會容易感病,如葉枯病、白粉病等,通過噴施葉面肥,促進生長的同時,提高葉片抗病能力。
第三年秋季入冬前施用有機肥
秋季入冬前澆水施肥,提高鳳丹抗凍能力,并能在第四年春天快速恢復生長。秋季入冬前澆水,并每畝施農家肥1000-1500公斤,提高地溫并增加鳳丹抗凍能力。
本發明還可以在種植油用牡丹的同時,間作套種綠化苗木和果樹:
例如:選用海棠、紫葉李、核桃等綠化苗木和果樹,綠化苗木和果樹的株行距為3-10米,中間套種牡丹,牡丹的密度為株行距30cm×50cm。
本發明的創新點是:鳳丹平茬,密植,通過施肥輔助葉面肥進行高效栽培,同時間作套種綠化苗木和果樹,充分利用土地資源。
本發明的積極效果:促進牡丹分枝,一株牡丹獨桿苗平茬后,可以增加分枝樹2-5枝,分枝樹的增加代表著每一枝花朵樹增加,進而增加產量。有機肥施用的種類、數量和次數對于鳳丹生長至關重要,同時也影響植物的抗生物脅迫能力,進而影響產量,間作套種綠化苗木和果樹,充分利用土地資源。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說明:
一種平茬后通過施輔助葉面肥促進鳳丹牡丹產量的栽培方法,包含如下技術環節:
種植時間
選擇9月上旬至10月中旬進行種植;古人對牡丹栽培經驗有很好的總結。“秋分后,重陽前,七芍藥,八牡丹”;“牡丹分、栽、接、種俱在秋”。
種植地塊
鳳丹小苗選擇排水好、向陽的砂質地,土壤pH為6.0-7.5;果樹地、林地要求遮陽度50%以下。 油用牡丹鳳丹對土地的選擇性不高,耐干旱、耐瘠薄、耐高寒、耐蔭等生長特性,大量宜林地,大量低產林、殘次林,大量經濟林(林下間作),大量荒嶺薄地,大量可利用的沙地,大量平原農區溝渠路邊房前屋后,大量退耕還林需更新的地塊等均可種植。
第一年秋季,種植前對所有種植的種苗全部平茬處理,平茬后覆土
當種苗運到田間后,在根部往上第一個芽上方2-3厘米處進行平茬,平茬不宜太低,以保護當年的小芽;平茬后栽植在地里后,壓實覆土,有助于保持水分并促進分枝。實生苗在根部往上第一個芽上面2-3厘米處平茬;栽植時每畝施用150-200公斤餅肥;栽植后覆土保溫促分蘗,覆土深度10-20厘米。
種植密度:株行距30cm×50cm;
栽植同時,施用有機肥作為底肥;
栽植時,在栽植坑或者溝里添加有機肥,作為底肥,為明年苗木根系生長和莖葉生長提供肥料。
第二年春季早春施用有機肥
早春牡丹開始生根發芽,早春萌動后要施用有機肥,促進根的生長和營養生長,并為開花提供養分。4月,每畝施用1500-2000公斤羊糞,為其生長提供養分;5月中下旬開始,噴施含磷鉀的葉面肥,磷鉀體積比為1:2-1:3,以葉面濕潤為宜,噴施間隔為15-20天,噴施次數為3-5次。
第三年春季花后,施用有機肥配合葉面肥
由于平茬后的苗木,第二年春季不開花,第三年春季開花后,施用有機肥,并結合葉面噴肥促進花芽分化。4月花前,每畝施用1500-2000公斤羊糞,為其生長提供養分;花后每畝施餅肥150-200公斤,施用方法采用穴施,挖穴時要離牡丹植株10-15厘米,施肥后覆平,并同時噴施含磷鉀的葉面肥,磷鉀的體積比為1:2-1:3,以葉面濕潤為宜,促進花芽分化;噴施間隔為15-20天,噴施次數為3-5次。
第三年夏季施用葉面肥
夏季高溫高濕,葉片在旺盛生長的同時,會容易感病,如葉枯病、白粉病等,通過噴施葉面肥,促進生長的同時,提高葉片抗病能力。
第三年秋季入冬前施用有機肥
秋季入冬前澆水施肥,提高鳳丹抗凍能力,并能在第四年春天快速恢復生長。秋季入冬前澆水,并每畝施農家肥1000-1500公斤,提高地溫并增加鳳丹抗凍能力。
本發明還可以在種植油用牡丹的同時,間作套種綠化苗木和果樹:
例如:選用海棠、紫葉李、核桃等綠化苗木和果樹,綠化苗木和果樹的株行距為3-10米,中間套種牡丹,牡丹的密度為株行距30cm×5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