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種植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落葉喬木下套種紅薯的方法。
背景技術:
落葉喬木樹葉存在期短,一年內葉子便會全數脫落,全部老葉脫落后便進入休眠時期。一般絕大多數的落葉樹都處于溫帶氣候條件下,夏天繁茂、冬天落葉,少數樹種可以帶著枯葉而越冬。落葉喬木是現在園林綠化種植、木材供給的重要樹種之一。
紅薯,又稱甘薯、番薯、山芋、地瓜等,不同地區人們對它的稱呼也不同,山東人稱其為地瓜,四川人稱其為紅苕,北京人稱其為白薯,福建人稱其為紅薯。紅薯品種頗多,形狀有紡錘、圓筒、橢圓、球形之分;皮色有白、淡黃、紅、黃和紫紅之別 ;肉色有黃、杏黃、紫紅諸種。通常以產塊根或葉為主,塊根是由不定根二次肥大而成,長于表土 25cm 深處。每株能生產數個塊根。紅薯含有豐富的糖、蛋白質、纖維素和多種維生素,其中維生素 E 和維生素 C 尤多。特別是紅薯含有豐富的賴氨酸,而大米、面粉恰恰缺乏賴氨酸。紅薯可謂是糧食和蔬菜中的佼佼者。歐美人贊它是第二面包,前蘇聯科學家說它是未來的宇航食品,法國人稱它是當之無愧的高級保健食品。紅薯不僅是健康食品,還是祛病的良藥。《本草綱目》記載,紅薯有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強腎陰的功效。紅薯蒸、切、曬、收,充作糧食,稱作薯糧,使人長壽少疾。
現在培育落葉喬木樹苗時,會占用大量的種植田,而隨著現在土地資源日漸緊張,傳統落葉喬木的種植方法顯然不符合持續發展的理念,同時人們單一的種植紅薯作物帶來的效益并不是特別的高,目前鮮少見到將紅薯和落葉喬木有效套種的方法。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落葉喬木下套種紅薯的方法。
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落葉喬木下套種紅薯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土地整理:
1)選擇地勢平坦、土壤耕層深厚、排灌方便的土地,畝施腐熟農家糞2000~2500kg后,再深翻土地自然放置5~7天后備用;
2)對操作1)處理后的土地進行起壟做畦,每兩個喬木種植畦之間設有一個紅薯種植畦,所有種植畦平行設置,其中喬木種植畦之間的間距為1.2~1.5m,畦高45~50cm,畦寬30~40cm;紅薯種植畦比喬木種植畦的豎直高度少10~15cm,紅薯種植畦與兩邊的喬木種植畦之間分別設有寬度為6~8cm的隔離槽,隔離槽底部即為土地表層;將紅薯種植畦設置低于喬木種植畦,能分開兩者生長的層次,降低營養競爭關系,同時還能滿足紅薯需水量大、落葉喬木需水稍少的問題,設置的隔離槽不僅能起到蓄水排洪的作用,還能防止落葉喬木根部生長對紅薯生長的影響;
(2)紅薯苗制備:
1)種薯塊制備:
選取外形圓潤、飽滿、端正,薯皮鮮亮、無破損,無冷、凍、傷、病現象的薯塊,每個薯塊的均重為200~280g,用清水沖洗干凈后,再將每個薯塊從中間切開,均分為兩塊,制成種薯塊備用;
2)處理液制備:
稱取對應成分及比例的物質,共同混合均勻制成處理液備用,所述處理液各成分對應的重量百分比如下:
代森錳鋅0.2~0.5%、吡啶0.1~0.3%、多菌靈0.3~0.5%、尿素1~2%、硼砂0.1~0.4%、硬脂酸鎂0.3~0.6%、硝酸鉀0.5~1.5%、硝酸銨1~1.5%、蕓苔素內酯300~350 ppm、赤霉素100~150ppm、富硒酵母粉1~2%、賴氨酸0.2~0.4%、亮氨酸0.8~1.2%、色氨酸0.3~0.5%、丙三醇0.5~1%、葡萄糖1~1.5%、十二烷基苯磺酸鈉0.5~0.8%、薄荷精油1~2%,余量為水;配制的處理液能很好的改善種薯塊的生理活性,提升其營養儲備含量,為后續的生長奠定了很好的物質基礎;
3)種薯塊處理:
將操作1)所制得的種薯塊放入操作2)制成的處理液中,加熱保持處理液溫度為45~50℃,浸泡處理3~4min后取出,然后再在種薯塊的切口表面覆蓋一層草木灰后備用;
4)種薯塊播種:
待土溫達到28~32℃時,將操作3)處理后的種薯塊以斜排的方式播種于種植田中,播種后立即澆水一次;
5)播種后管理:
a.出苗前管理:在種薯塊播種后的第3~7天,每天對種薯塊施加頻率為75~80KHz的超聲波處理一次,每次處理0.8~1.2h;此階段施加超聲波處理能促進種薯塊根中柱鞘與皮層之間薄壁細胞的聚集、分生,提高生長點代謝、生長的活力,進而提高了后續種苗的活力和特性;
b.出苗后管理:種薯塊播種10天后,多數均已出苗,此時保持土壤溫度為28~31℃,濕度控制為75~80%,直至其長成高為15~20cm的健壯紅薯苗備用;
(3)套種處理:
將事先準備好的落葉喬木樹苗與步驟(2)制得的紅薯苗分別栽種于步驟(1)整理后的土地上,其中落葉喬木樹苗栽種的株距為0.8~1m,紅薯苗在每條紅薯種植畦面上雙行種植,其栽種的行株距為45~55cm×40~50cm;
(4)套種后管理:
套種完成后,根據土壤墑情進行施肥、施水操作,施加時以紅薯種植畦和隔離槽上為主,并及時對常見病蟲害進行防治,直至果實成熟。
進一步的,步驟(1)操作1)中所述的腐熟農家糞由羊糞、牛糞、豬糞、鴿子糞和人尿糞共同發酵而成。
進一步的,步驟(2)操作3)中所述的種薯塊與處理液的質量比為1:5~7。
進一步的,步驟(2)操作4)中所述的種薯塊播種的行株距為30~35cm×20~25cm。
進一步的,步驟(2)操作5)中所述的超聲波處理于每天的12.30~13.00開始進行。
進一步的,步驟(3)中所述的落葉喬木樹苗的樹齡不大于6年齡,所選落葉喬木為梧桐樹、合歡樹、欒樹、女貞中的任意一種。
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發明為套種獨特配制的紅薯苗具有較強的長勢、耐蔭性和營養吸收性能,增強了其對套種時落葉喬木對光等生長條件影響帶來副作用的抗性,合理搭配了落葉喬木與紅薯苗間的種植方式,很好的調和了落葉喬木與紅薯苗間營養競爭的關系,同時又能保證紅薯苗需水量大、落葉喬木需水量相對較小的問題,恰當分配利用了資源,提高了物質成分的利用率。最終在各步驟的配合作用下,本發明套種方法較其單獨種植的綜合效益提升了30~40%,且充分利用了土地資源,有很好的推廣價值。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一種落葉喬木下套種紅薯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土地整理:
1)選擇地勢平坦、土壤耕層深厚、排灌方便的土地,畝施腐熟農家糞2000kg后,再深翻土地自然放置5天后備用;
2)對操作1)處理后的土地進行起壟做畦,每兩個喬木種植畦之間設有一個紅薯種植畦,所有種植畦平行設置,其中喬木種植畦之間的間距為1.2m,畦高45cm,畦寬30cm;紅薯種植畦比喬木種植畦的豎直高度少10cm,紅薯種植畦與兩邊的喬木種植畦之間分別設有寬度為6cm的隔離槽,隔離槽底部即為土地表層;
(2)紅薯苗制備:
1)種薯塊制備:
選取外形圓潤、飽滿、端正,薯皮鮮亮、無破損,無冷、凍、傷、病現象的薯塊,每個薯塊的均重為200~230g,用清水沖洗干凈后,再將每個薯塊從中間切開,均分為兩塊,制成種薯塊備用;
2)處理液制備:
稱取對應成分及比例的物質,共同混合均勻制成處理液備用,所述處理液各成分對應的重量百分比如下:
代森錳鋅0.2%、吡啶0.1%、多菌靈0.3%、尿素1%、硼砂0.1%、硬脂酸鎂0.3%、硝酸鉀0.5%、硝酸銨1%、蕓苔素內酯300ppm、赤霉素100ppm、富硒酵母粉1%、賴氨酸0.2%、亮氨酸0.8%、色氨酸0.3%、丙三醇0.5%、葡萄糖1%、十二烷基苯磺酸鈉0.5%、薄荷精油1%,余量為水;
3)種薯塊處理:
將操作1)所制得的種薯塊放入操作2)制成的處理液中,加熱保持處理液溫度為45℃,浸泡處理3min后取出,然后再在種薯塊的切口表面覆蓋一層草木灰后備用;
4)種薯塊播種:
待土溫達到28℃時,將操作3)處理后的種薯塊以斜排的方式播種于種植田中,播種后立即澆水一次;
5)播種后管理:
a.出苗前管理:在種薯塊播種后的第3~7天,每天對種薯塊施加頻率為75KHz的超聲波處理一次,每次處理0.8h;
b.出苗后管理:種薯塊播種10天后,多數均已出苗,此時保持土壤溫度為28~29℃,濕度控制為75~78%,直至其長成高為15cm的健壯紅薯苗備用;
(3)套種處理:
將事先準備好的落葉喬木樹苗與步驟(2)制得的紅薯苗分別栽種于步驟(1)整理后的土地上,其中落葉喬木樹苗栽種的株距為0.8m,紅薯苗在每條紅薯種植畦面上雙行種植,其栽種的行株距為45cm×40cm;
(4)套種后管理:
套種完成后,根據土壤墑情進行施肥、施水操作,施加時以紅薯種植畦和隔離槽上為主,并及時對常見病蟲害進行防治,直至果實成熟。
進一步的,步驟(1)操作1)中所述的腐熟農家糞由羊糞、牛糞、豬糞、鴿子糞和人尿糞共同發酵而成。
進一步的,步驟(2)操作3)中所述的種薯塊與處理液的質量比為1:5。
進一步的,步驟(2)操作4)中所述的種薯塊播種的行株距為30cm×20cm。
進一步的,步驟(2)操作5)中所述的超聲波處理于每天的12.30開始進行。
為了對比本發明效果,選用4年齡的欒樹與紅薯進行套種,最終發現其綜合效益比單獨種植提升了37.6%,而在不對紅薯特殊育苗、種植距等方式獨特搭配作為對照組1的情況下,發現對照組1比本實施例1的綜合效益下降了15%左右,表明本發明套種方法的種植效益較好,有顯著的進步性。
實施例2
一種落葉喬木下套種紅薯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土地整理:
1)選擇地勢平坦、土壤耕層深厚、排灌方便的土地,畝施腐熟農家糞2500kg后,再深翻土地自然放置7天后備用;
2)對操作1)處理后的土地進行起壟做畦,每兩個喬木種植畦之間設有一個紅薯種植畦,所有種植畦平行設置,其中喬木種植畦之間的間距為1.5m,畦高50cm,畦寬40cm;紅薯種植畦比喬木種植畦的豎直高度少15cm,紅薯種植畦與兩邊的喬木種植畦之間分別設有寬度為8cm的隔離槽,隔離槽底部即為土地表層;
(2)紅薯苗制備:
1)種薯塊制備:
選取外形圓潤、飽滿、端正,薯皮鮮亮、無破損,無冷、凍、傷、病現象的薯塊,每個薯塊的均重為250~280g,用清水沖洗干凈后,再將每個薯塊從中間切開,均分為兩塊,制成種薯塊備用;
2)處理液制備:
稱取對應成分及比例的物質,共同混合均勻制成處理液備用,所述處理液各成分對應的重量百分比如下:
代森錳鋅0.5%、吡啶0.3%、多菌靈0.5%、尿素2%、硼砂0.4%、硬脂酸鎂0.6%、硝酸鉀1.5%、硝酸銨1.5%、蕓苔素內酯350 ppm、赤霉素150ppm、富硒酵母粉2%、賴氨酸0.4%、亮氨酸1.2%、色氨酸0.5%、丙三醇1%、葡萄糖1.5%、十二烷基苯磺酸鈉0.8%、薄荷精油2%,余量為水;
3)種薯塊處理:
將操作1)所制得的種薯塊放入操作2)制成的處理液中,加熱保持處理液溫度為50℃,浸泡處理4min后取出,然后再在種薯塊的切口表面覆蓋一層草木灰后備用;
4)種薯塊播種:
待土溫達到32℃時,將操作3)處理后的種薯塊以斜排的方式播種于種植田中,播種后立即澆水一次;
5)播種后管理:
a.出苗前管理:在種薯塊播種后的第3~7天,每天對種薯塊施加頻率為80KHz的超聲波處理一次,每次處理1.2h;
b.出苗后管理:種薯塊播種10天后,多數均已出苗,此時保持土壤溫度為30~31℃,濕度控制為78~80%,直至其長成高為20cm的健壯紅薯苗備用;
(3)套種處理:
將事先準備好的落葉喬木樹苗與步驟(2)制得的紅薯苗分別栽種于步驟(1)整理后的土地上,其中落葉喬木樹苗栽種的株距為1m,紅薯苗在每條紅薯種植畦面上雙行種植,其栽種的行株距為55cm×50cm;
(4)套種后管理:
套種完成后,根據土壤墑情進行施肥、施水操作,施加時以紅薯種植畦和隔離槽上為主,并及時對常見病蟲害進行防治,直至果實成熟。
進一步的,步驟(1)操作1)中所述的腐熟農家糞由羊糞、牛糞、豬糞、鴿子糞和人尿糞共同發酵而成。
進一步的,步驟(2)操作3)中所述的種薯塊與處理液的質量比為1:7。
進一步的,步驟(2)操作4)中所述的種薯塊播種的行株距為35cm×25cm。
進一步的,步驟(2)操作5)中所述的超聲波處理于每天的13.00開始進行。
為了對比本發明效果,選用5年齡的女貞樹與紅薯進行套種,最終發現其綜合效益比單獨種植提升了33.4%,而在不對紅薯特殊育苗、種植距等方式獨特搭配作為對照組2的情況下,發現對照組2比本實施例1的綜合效益下降了16%左右,表明本發明套種方法的種植效益較好,有顯著的進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