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林木種植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提升木棉花質的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木棉又名紅棉、英雄樹、攀枝花、斑芝棉、斑芝樹、攀枝,屬木棉科,落葉大喬木,原產印度。木棉是一種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生長的落葉大喬木,高10-25米。樹干基部密生瘤刺,以防止動物的侵入。木棉外觀多變化:春天時,一樹橙紅;夏天綠葉成蔭;秋天枝葉蕭瑟;冬天禿枝寒樹,四季展現不同的景象。木棉花桔紅色,3~4月開花,先開花后長葉,樹形具陽剛之美。木棉的花大而美,樹姿巍峨,可植為園庭觀賞樹,行道樹。
花質指的是花瓣的充實度,也就是說花瓣中所含化學成分多、肉厚、內部構造的細致程度,因此花質好,不僅可以使花型保持長久,還能成為花色新鮮的基礎。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一種提升木棉花質的種植方法,既可以提升花的鮮艷度,又能提升花質。
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提升木棉花質的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木棉長成后,在每年的5月中旬,翻動木棉根部的土壤,施以微生物發酵肥料,用量為每株3-5kg,其中微生物發酵肥料由以下重量份的組分組成:木棉花10-15份、雞糞8-10份、蘋果渣16-20份、八仙草4-7份、混合菌種1-3份、氨水0.8-1.0份,采用以下方法制成:將木棉花、雞糞、蘋果渣、八仙草、混合菌種放入發酵槽中,控制發酵底物的含水量為20-30%,控制溫度45-50℃發酵15-20小時,再向發酵底物中加入氨水,控制溫度30-35℃發酵8-10小時;翻動木棉根部的土壤,可以提高土壤的透氣性,增加木棉根系的呼吸量,本發明中提供的肥料,經過發酵的方法制成,使得肥料中的營養物質容易被木棉吸收,肥料中的營養物質包括大量的氮磷鎂等微量元素和小分子單糖,八仙草經過發酵處理后,能夠產生大量的有機酸,這些營養物質被木棉吸收后,可以使得來年木棉開出大量的花朵,并且木棉花顏色鮮艷,花型保持長久;
(2)在每年的10月中旬,將掉落在地上的木棉樹葉與種植過平菇的土壤以1:50-80的質量比混合,將混合物均勻的鋪在木棉的根部;木棉的樹葉中含有大量的木棉所需的營養物質,種植過平菇的土壤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將木棉樹葉與種植過平菇的土壤混合,可以改善木棉根部土壤的生物多樣性,提升木棉根系的發育,從而能使木棉獲得更多的營養物質;
(3)在每年11月上旬對木棉進行樹干涂白,涂白劑由以下重量份的組分制成:生石灰15-20份、石碳酸8-11份、硝酸亞鐵4-7份、豬油1-2份、水40-50份;對木棉樹干涂白,一方面可以對木棉進行保溫,另一方面可以防止在來年的3-4月份木棉感染病蟲害,從而影響木棉的花質,其中石碳酸可以殺死已棲居在樹干上的害蟲,硝酸亞鐵中的亞鐵離子可以在環境中緩慢的被氧化,從而釋放出熱量。
上述混合菌種由以下重量份的組分組成:枯草芽孢桿菌7-9份、酵母菌6-8份、雙歧桿菌1-3份。
有益效果: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木棉的種植方法,是在木棉開花后,對其補充營養物質和病蟲害防治,可以使得來年木棉枝條上開出更多的木棉花,并且花顏色鮮艷,花型保持長久,極大地提高了木棉的觀賞性。本種植方法,操作簡單,成本較低,不污染環境,適合大規模種植木棉時采用。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
實施例1
一種提升木棉花質的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木棉長成后,在每年的5月中旬,翻動木棉根部的土壤,施以微生物發酵肥料,用量為每株3kg,其中微生物發酵肥料由以下重量份的組分組成:木棉花10份、雞糞8份、蘋果渣16份、八仙草4份、混合菌種1份、氨水0.8份,采用以下方法制成:將木棉花、雞糞、蘋果渣、八仙草、混合菌種放入發酵槽中,控制發酵底物的含水量為20%,控制溫度45℃發酵15小時,再向發酵底物中加入氨水,控制溫度30℃發酵8小時;
(2)在每年的10月中旬,將掉落在地上的木棉樹葉與種植過平菇的土壤以1:50的質量比混合,將混合物均勻的鋪在木棉的根部;
(3)在每年11月上旬對木棉進行樹干涂白,涂白劑由以下重量份的組分制成:生石灰15份、石碳酸8份、硝酸亞鐵4份、豬油1份、水40份。
上述混合菌種由以下重量份的組分組成:枯草芽孢桿菌9份、酵母菌8份、雙歧桿菌3份。
采用本實施例提供的方式,處理木棉,經觀察發現,來年木棉枝干上結的花數量明顯高于前幾年,并且木棉花的顏色更為鮮艷,花質也提升了很多。
實施例2
一種提升木棉花質的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木棉長成后,在每年的5月中旬,翻動木棉根部的土壤,施以微生物發酵肥料,用量為每株5kg,其中微生物發酵肥料由以下重量份的組分組成:木棉花15份、雞糞10份、蘋果渣20份、八仙草7份、混合菌種3份、氨水1.0份,采用以下方法制成:將木棉花、雞糞、蘋果渣、八仙草、混合菌種放入發酵槽中,控制發酵底物的含水量為30%,控制溫度50℃發酵20小時,再向發酵底物中加入氨水,控制溫度35℃發酵10小時;
(2)在每年的10月中旬,將掉落在地上的木棉樹葉與種植過平菇的土壤以1:80的質量比混合,將混合物均勻的鋪在木棉的根部;
(3)在每年11月上旬對木棉進行樹干涂白,涂白劑由以下重量份的組分制成:生石灰20份、石碳酸11份、硝酸亞鐵7份、豬油2份、水50份。
上述混合菌種由以下重量份的組分組成:枯草芽孢桿菌9份、酵母菌8份、雙歧桿菌3份。
采用本實施例提供的方式,處理木棉,經觀察發現,來年木棉枝干上結的花數量明顯高于前幾年,并且木棉花的顏色更為鮮艷,花質也提升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