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苗木種植
技術領域:
,特別是涉及一種紅葉李種子催芽方法。
背景技術:
:紅葉李是薔薇科落葉喬木,又稱紫葉李、櫻桃李,葉常年紫紅色,著名觀葉樹種,孤植群植皆宜,能襯托背景。紫葉李枝干為紫灰色,嫩芽淡紅褐色,葉子光滑無毛,花蕊短于花瓣,花瓣為單瓣;小小的花,粉中透白,在紫色的葉子襯托下,煞是好看;尤其是紫色發亮的葉子,在綠葉叢中,像一株株永不敗的花朵,在青山綠水中形成一道靚麗的風景線。紅葉李喜溫暖、濕潤氣候。對土壤要求不嚴,喜肥沃、濕潤的中性或酸性土壤,稍耐堿。根系較淺,生長旺盛,萌枝性強。喜年降水量600-1000mm的暖溫帶至中亞熱帶氣候,在中國長江中下游一帶生長最好。抗寒性較強,大苗可耐-25℃的短期低溫,但在濕熱氣候條件下,往往生長不良。較喜光,幼年稍耐庇蔭。大樹要求充足的上方光照,否則生長不良或枯萎。對土壤要求不嚴,酸性土、微堿性土均能適應,深厚肥沃疏松的土壤最適宜其生長,亦可適應黏重的黃土和瘠薄干旱地。耐干旱,不耐水濕。紅葉李的繁殖主要通過嫁接、壓條或扦插等方法,成苗快,周期短等,現通過本發明公開的方法得到另一種繁殖培育方法。技術實現要素: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紅葉李種子催芽方法。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紅葉李種子催芽方法,所述催芽步驟包括如下:(1)將當年收的紅葉李種子曬干貯存于0℃冷庫中,翌年春季取出選晴天晾曬一天,紅葉李種子含水量在5-10%,然后將紅葉李種子攤鋪成薄層置于紫外線下流水式均勻照射一遍;(2)將經紫外線照射后的紅葉李種子置于75-80℃的熱水中快速濾洗一次,然后用32-36℃的溫水恒溫浸泡10-12h,取出放置12-13h進行瀝干,使紅葉李種子表面干爽,種殼內含水百分量為25-28%,再浸入到22-25℃的營養液中浸泡4-4.5h;(3)將步驟(2)中經營養液浸泡后的紅葉李種子用流水沖洗4-5min,取出進行瀝水待用;(4)取粒徑為3-4mm的沸石、水稻外穎殼、粒徑為2-3mm的沙石混合,混合比例為2:2:5,組成催芽基料,然后將步驟(3)中的瀝水后的紅葉李種子與該催芽基料進行1:2混合,并攤鋪在經消毒的竹簸箕中進行催芽,每天早晨用35-40倍營養液進行噴霧,并邊噴營養液邊翻攪,使育苗基質中的溫度均勻,5-6天后即萌發芽。進一步,步驟(1)中所述的攤鋪成薄層的紅葉李種子的攤鋪厚度以種子相互間不重疊為準。進一步,步驟(2)中所述的熱水、溫水均與紅葉李種子的體積比為3:1,所述熱水與紅葉李種子的接觸時間8-12s。進一步,步驟(2)中所述的營養液按重量份計,由母液0.1-0.2份和山泉水80份混均而成。進一步,步驟(4)中所述的紅葉李種子與催芽基料混合后的攤鋪厚度為5-7mm。進一步,步驟(4)中所述的竹簸箕所用的消毒液為800倍84消毒液。進一步,所述的母液按重量百分含量計,由細胞分裂素6-10%、吲哚丁酸7-9%、復硝酚鈉6-11%、胺鮮酯7-9%、65-70%水組成。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方法簡單易于掌握,催芽用時少,4-5天即可成功,出芽率高達95%以上,省時省種,每一中間環節都對催芽起保障作用,避免了催芽造成爛種或出芽率低,節省生產成本。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一種紅葉李種子催芽方法,所述催芽步驟包括如下:(1)將當年收的紅葉李種子曬干貯存于0℃冷庫中,翌年春季取出選晴天晾曬一天,紅葉李種子含水量在9-10%,然后將紅葉李種子攤鋪成薄層置于紫外線下流水式均勻照射一遍;(2)將經紫外線照射后的紅葉李種子置于75-76℃的熱水中快速濾洗一次,然后用32-33℃的溫水恒溫浸泡10h,取出放置12進行瀝干,使紅葉李種子表面干爽,種殼內含水百分量為25-26%,再浸入到22-3℃的營養液中浸泡4-4.1h;(3)將步驟(2)中經營養液浸泡后的紅葉李種子用流水沖洗4min,取出進行瀝水待用;(4)取粒徑為3-4mm的沸石、水稻外穎殼、粒徑為2-3mm的沙石混合,混合比例為2:2:5,組成催芽基料,然后將步驟(3)中的瀝水后的紅葉李種子與該催芽基料進行1:2混合,并攤鋪在經消毒的竹簸箕中進行催芽,每天早晨用35倍營養液進行噴霧,并邊噴營養液邊翻攪,使育苗基質中的溫度均勻,5天后即萌發芽。進一步,步驟(1)中所述的攤鋪成薄層的紅葉李種子的攤鋪厚度以種子相互間不重疊為準。進一步,步驟(2)中所述的熱水、溫水均與紅葉李種子的體積比為3:1,所述熱水與紅葉李種子的接觸時間8s。進一步,步驟(2)中所述的營養液按重量份計,由母液0.1份和山泉水80份混均而成。進一步,步驟(4)中所述的紅葉李種子與催芽基料混合后的攤鋪厚度為5-7mm。進一步,步驟(4)中所述的竹簸箕所用的消毒液為800倍84消毒液。進一步,所述的母液按重量百分含量計,由細胞分裂素8%、吲哚丁酸8%、復硝酚鈉9%、胺鮮酯8%、67%水組成。實施例2一種紅葉李種子催芽方法,所述催芽步驟包括如下:(1)將當年收的紅葉李種子曬干貯存于0℃冷庫中,翌年春季取出選晴天晾曬一天,紅葉李種子含水量在9-10%,然后將紅葉李種子攤鋪成薄層置于紫外線下流水式均勻照射一遍;(2)將經紫外線照射后的紅葉李種子置于78-80℃的熱水中快速濾洗一次,然后用35-36℃的溫水恒溫浸泡12h,取出放置13h進行瀝干,使紅葉李種子表面干爽,種殼內含水百分量為27-28%,再浸入到4-25℃的營養液中浸泡4.5h;(3)將步驟(2)中經營養液浸泡后的紅葉李種子用流水沖洗5min,取出進行瀝水待用;(4)取粒徑為3-4mm的沸石、水稻外穎殼、粒徑為2-3mm的沙石混合,混合比例為2:2:5,組成催芽基料,然后將步驟(3)中的瀝水后的紅葉李種子與該催芽基料進行1:2混合,并攤鋪在經消毒的竹簸箕中進行催芽,每天早晨用40倍營養液進行噴霧,并邊噴營養液邊翻攪,使育苗基質中的溫度均勻,6天后即萌發芽。進一步,步驟(1)中所述的攤鋪成薄層的紅葉李種子的攤鋪厚度以種子相互間不重疊為準。進一步,步驟(2)中所述的熱水、溫水均與紅葉李種子的體積比為3:1,所述熱水與紅葉李種子的接觸時間12s。進一步,步驟(2)中所述的營養液按重量份計,由母液0.2份和山泉水80份混均而成。進一步,步驟(4)中所述的紅葉李種子與催芽基料混合后的攤鋪厚度為5-7mm。進一步,步驟(4)中所述的竹簸箕所用的消毒液為800倍84消毒液。進一步,所述的母液按重量百分含量計,由細胞分裂素10%、吲哚丁酸7%、復硝酚鈉6%、胺鮮酯7%、70%水組成。實施例3一種紅葉李種子催芽方法,所述催芽步驟包括如下:(1)將當年收的紅葉李種子曬干貯存于0℃冷庫中,翌年春季取出選晴天晾曬一天,紅葉李種子含水量在7-8%,然后將紅葉李種子攤鋪成薄層置于紫外線下流水式均勻照射一遍;(2)將經紫外線照射后的紅葉李種子置于78℃的熱水中快速濾洗一次,然后用34℃的溫水恒溫浸泡11h,取出放置12.5h進行瀝干,使紅葉李種子表面干爽,種殼內含水百分量為25-28%,再浸入到23℃的營養液中浸泡4.3h;(3)將步驟(2)中經營養液浸泡后的紅葉李種子用流水沖洗4.5min,取出進行瀝水待用;(4)取粒徑為3-4mm的沸石、水稻外穎殼、粒徑為2-3mm的沙石混合,混合比例為2:2:5,組成催芽基料,然后將步驟(3)中的瀝水后的紅葉李種子與該催芽基料進行1:2混合,并攤鋪在經消毒的竹簸箕中進行催芽,每天早晨用37倍營養液進行噴霧,并邊噴營養液邊翻攪,使育苗基質中的溫度均勻,5.6天后即萌發芽。進一步,步驟(1)中所述的攤鋪成薄層的紅葉李種子的攤鋪厚度以種子相互間不重疊為準。進一步,步驟(2)中所述的熱水、溫水均與紅葉李種子的體積比為3:1,所述熱水與紅葉李種子的接觸時間10s。進一步,步驟(2)中所述的營養液按重量份計,由母液0.15份和山泉水80份混均而成。進一步,步驟(4)中所述的紅葉李種子與催芽基料混合后的攤鋪厚度為6mm。進一步,步驟(4)中所述的竹簸箕所用的消毒液為800倍84消毒液。進一步,所述的母液按重量百分含量計,由細胞分裂素6%、吲哚丁酸9%、復硝酚鈉11%、胺鮮酯9%、65%水組成。分別取出紅葉李種子300粒通過以上方法進行試驗,按每100粒為一組分別對其進行催芽,得到如下結論:實施例1實施例2實施例3出芽數量959596出芽率95%95%96%從上表中,可得到經本發明的催芽方法對紅葉李種子進行催芽,出芽率最低為95%,最高達96%,未出芽的紅葉李種子經過從每組所用的催芽基料中找出,發現第一組中的5粒種子中其中有2粒腐爛,另外3粒未發芽,然后繼續放在催芽基料中,第二天發現萌芽;第二組中的5粒紅葉李種子中其中有4料腐爛,另外1粒繼續放在催芽基料中,繼續催芽5天,始終沒有出芽;第三組中的4粒紅葉李種子為腐爛;經過分析,這三組中腐爛的種子為籽粒不飽滿、坯芽不完整,而另外始終未出芽的紅葉李種子分析后判斷為燙死。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