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辣椒種植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辣椒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辣椒是種植范圍極廣的蔬菜,為了方便采摘,目前辣椒的種植多數是以單種為主,即在耕地中只種植辣椒一種植物,但只種植一種植物的成本投入大,經濟效率低。申請號為“201510128919.3”的中國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果園套種辣椒的種植方法,包括以下種植步驟:步驟一:果園地的選擇:果園地選擇土層深厚、肥沃、不含重金屬,果園周邊無污染源、灌溉條件好,交通便利,對果園地進行翻土、整平,果園內的種植物處于種植5年以下的果園;步驟二:辣椒育苗:根據園地所處海拔高度,確定辣椒品種、下種育苗時間和苗廂面積,然后進行苗種水肥、揭棚管理,待辣椒苗生長20-25cm時選擇晴天實施大田移栽;步驟三:施肥覆膜:施以腐熟農家肥、商品有機肥、控釋復合肥和生物肥,畝施腐熟農家有機肥,所述農家有機肥用量為18000kg/667m2~20000kg/667m2,所述商品有機肥用量40kg/667m2~60kg/667m2,所述控釋復合肥用量為80kg/667m2~150kg/667m2,所述生物肥用量為52ml/667m2~65ml/667m2,以條播起壟覆膜備栽;步驟四:辣椒種植:根據果園果苗定植株行距確定辣椒株行距規格為:行距80~100cm,株距40~45cm。這種果園內套種辣椒的種植方式,采用辣椒與果樹共享土壤中的營養成分,節省了肥料的投入,經濟效益相對較高;但是這種辣椒的種植方式只能在肥沃的土壤中種植;近年來,我國耕地面積逐漸減少,鉛污染土壤面積不斷擴大,而在含有鉛金屬的污染土壤中采用上述方式種植食用辣椒,辣椒果實中的鉛含量將達到1mg/kg,辣椒果實中的鉛含量嚴重超標;因此,如何實現在鉛污染的土壤中種植食用辣椒對我國的辣椒種植行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意在提供一種辣椒種植方法,以解決現有技術無法在鉛污染土壤中種植食用辣椒的問題。
本方案中的辣椒種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選取優質的紫穗槐種子,將種子放入質量濃度為1%—3%的醋酸溶液中浸泡10—12小時,浸泡溫度為50°—60°,最后將種子用清水清洗后晾干;
(2)將晾干后的種子播種至被鉛污染的土壤中,按穴距為10cm,行距30cm,每畝8萬株進行培育;
(3) 紫穗槐育苗長至1m后,將紫穗槐育苗移栽,紫穗槐育苗上的葉片全部摘下后制作成有機肥;
(4) 對土壤進行翻耕,翻耕深度為10cm—15cm;
(5) 在翻耕后的土壤中挖掘種植穴,數量為每畝4000個,具體為行距50cm,株距30cm,每個種植穴的深度為10cm,并在每個種植穴的底部灑入100g步驟(3)中的有機肥;
(6) 選取葉片為6—8葉的辣椒育苗移栽至種植穴中,每個種植穴2—3株進行種植,蓋土后立即澆定根水,并在土壤表面均勻灑入50g步驟(3)中的有機肥;
(7) 在辣椒植株生長期施用土雜肥和復合肥,具體用量為土雜肥5000kg/畝,復合肥80kg/畝;
(8) 在辣椒植株結果期,對植株噴灑質量濃度為2%的硫酸鎂溶液,每周1次,每次每株3ml—5ml;
(9) 采摘果實時,預留20%—30%未成熟的果實。
本方案的技術原理是,本技術方案分為兩個階段,第一是凈化土壤,第二是種植辣椒。在鉛污染的土壤中培育紫穗槐育苗,利用紫穗槐吸附土壤中的鉛,從而降低土壤中的鉛含量,使土壤中的鉛含量降低至可以種植辣椒。
首先將紫穗槐種子放入含有醋酸的溶液中,保持溶液溫度為50°—60°,紫穗槐種子的外殼比較堅硬,并含有蠟層,利用醋酸將紫穗槐種子外殼軟化,以便于種子發芽。紫穗槐對鉛具有良好的吸收性,紫穗槐育苗相對于一般的花木育苗比較高大,為了更多的吸收鉛,按照每畝8萬株進行培育,在將紫穗槐育苗長至1m時,由于紫穗槐育苗密度大,需要將紫穗槐育苗移栽,移栽時,將紫穗槐育苗上的葉片全部摘下后制作成有機肥;并將這部分有機肥用于辣椒植株前期的生長。將土壤進行翻耕,翻耕深度為10cm—15cm,為種植辣椒植株做準備。
將辣椒育苗移栽至土壤中,按行距50cm,株距30cm,每畝4000種植穴,種植穴深度為10cm,每個種植穴2—3株進行種植,在保證各個植株生長空間的同時,還便于采摘;在每個種植穴的底部灑入100g步驟(3)中的有機肥,紫穗槐育苗的葉片中的鉛含量相對于根和莖較少,但葉片中含有紫穗槐苷A,紫穗槐苷A對抑制灰霉病菌具有良好的效果,步驟(3)中的有機肥有利于促進辣椒植株的生長。在種植辣椒植株時,蓋土后立即澆定根水,定根水為辣椒植株前期生長提供充足的水分;蓋土后在土壤表面均勻灑入50g有機肥,以更好的避免辣椒植株的根部受到灰霉病菌的侵害。在辣椒植株結果期,噴灑適量的2%的硫酸鎂溶液,鎂元素是葉綠素的主要成分之一,硫酸鎂溶液可以促進植物生成葉綠素,從而促進植株的光合作用,提高果實的個頭;采摘果實時,預留20%—30%的未成熟果實,預留的未成熟的果實可以吸收光合作用產生的養分,在下一次摘取時,果實個頭更大。
本方案能產生的技術效果是:本方案利用紫穗槐對鉛的吸收作用,凈化鉛污染的土壤,使土壤的鉛含量降低至適合種植辣椒;并且利用紫穗槐葉子中含有的紫穗槐苷A抑制灰霉病菌,從而保護辣椒植株前期的生長,提高辣椒植株的存活率。本方案解決了在鉛污染土壤中無法種植食用辣椒的問題。
進一步,在完成步驟(4)后,對土壤進行抽樣檢測,如果鉛含量超過200mg/kg,則重復上述步驟(1)、(2)、(3)和(4),直至土壤鉛含量低于200mg/kg為止。 土壤中鉛含量高于200mg/kg時,不符合國家關于土壤環境質量標準GB 15618-1995的規定,需要重復步驟(1)、(2)、(3)和(4),以進一步降低土壤鉛含量,土壤內的鉛含量符合國家標準。
進一步,土樣采集點按照間距5m,每畝不超過25個設置。以盡可能覆蓋土壤的各個位置,準確檢測土壤內的鉛含量。
進一步,在步驟(5)中,所述每個種植穴內加入50g芒果皮。芒果皮中含有芒果苷、兒茶素和蘆丁,能極強的抑菌活性,避免辣椒植株在生長過程中受到病菌的侵害。而芒果皮來源廣、價格低,此處采用芒果皮不僅促進了辣椒植株的生長,更實現了芒果皮的回收利用。
進一步,所述芒果皮是在加入有機肥之前加入到種植穴內的,并且芒果皮與辣椒植株的根部接觸。在移栽辣椒育苗后,需要立即澆定根水,以促進辣椒育苗的生長,但同時,定根水太多,將會使辣椒育苗的根部產生霉菌,造成感染。芒果皮與辣椒育苗的根部接觸,可以抑制霉菌感染辣椒育苗,此外芒果皮還限定了有機肥在種植穴內的位置,減少有機肥與定根水混合后從土壤縫隙排出種植穴的量,從而減少了有機肥的散失。
進一步,所述芒果皮的水分含量低于10%。濕的芒果皮內易滋生細菌,并且干的芒果皮比濕的芒果皮更易播種至種植穴內。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一種辣椒種植方法,主要分為土壤凈化階段和辣椒種植階段。土壤凈化階段包括以下步驟:
(1)向容器中倒入燒開的開水,以對溶液進行初步消毒;并緩慢向容器倒入純凈水,直至容器中的溶液溫度達到60°為止,再向溶液中倒入適量醋酸直至混合溶液中醋酸的質量濃度為3%為止。
(2)選取優質的紫穗槐種子,將種子放入容器中浸泡12個小時,醋酸能將紫穗槐種子的外殼軟化,以便于種子發芽,最后取出種子并用清水清洗后晾干。
(3)選取1畝的鉛污染土壤作為實驗土壤,并首次對其進行鉛含量抽樣檢測,根據實際實驗發現,實驗土壤的鉛含量高達1000mg/kg,土壤鉛含量嚴重超標,將晾干后的種子播種至被鉛污染的土層中,并采用大棚種植的方式,給予紫穗槐種子適宜的光照、水分養分等生長條件,按株距為10cm,行距30cm,每畝8萬株進行培育;紫穗槐育苗比普通的植物育苗更大,能吸收大量的鉛元素;而成熟的紫穗槐植株雖然能吸收更多的鉛,但生長周期長,投入成本高,所以選擇將紫穗槐進行育苗,不僅能吸收土壤的鉛,而且成本相對較低,資金回收也較快;也更便于辣椒的種植。
(4)紫穗槐育苗長至1m后,將紫穗槐育苗移栽;每棵紫穗槐育苗預留2—5片葉子,其余葉子全部通過焚燒制作為有機肥,并對土壤進行翻耕,翻耕深度為10cm—15cm,以對土壤進行翻新,為種植辣椒作準備。
(5)在翻耕完成后,對土壤進行第二次抽樣檢測,土樣采集點按照間距5m,每畝25個設置;通過分光光度法分別檢測土樣,結果發現實驗土壤鉛含量下降至320mg/kg,重復上述步驟(1)、(2)、(3)和(4),第三次對實驗土壤鉛含量抽樣檢測時,土壤鉛含量降低至100mg/kg,實驗土壤中鉛的含量達到國家關于土壤環境質量標準GB 15618-1995的規定。
種植辣椒植株階段,包括以下步驟:(6)在實驗土壤上按照行距50cm,株距30cm,挖掘4000個種植穴,每個種植穴的深度為10cm,并且在種植穴中依次加入干的芒果皮和步驟(4)所述的有機肥;每個種植穴種植2—3株辣椒植株,芒果皮和有機肥均與辣椒植株的根部接觸,蓋土后立即澆定根水。在種植辣椒植株前,每個種植穴內均應放入50g芒果皮,濕潤的芒果皮易滋生細菌,因此芒果皮要晾干,含水量不超過10%且盡量保持完好,芒果皮還要接觸辣椒植株的根部,芒果皮中含有的芒果苷、兒茶素和蘆丁,可以防止辣椒植株在澆定根水后被病菌感染。辣椒植株生長初期抵抗力差,植株根部由于含有定根水,容易滋生灰霉菌,進而影響植株的生長,嚴重時灰霉菌將導致植株死亡,而紫穗槐葉片制成的有機肥中含有紫穗槐苷A,紫穗槐苷A對灰霉菌均有抑制作用,可以確保辣椒植株在生長期不受灰霉菌的影響。
(7)在辣椒植株結果期,對植株噴灑2%的硫酸鎂溶液,每周1次,每次每株3—5ml;以促進辣椒植株的光合作用,使結出的果實更大,采摘果實時,預留20%—30%的未成熟果實,以便于進行二次增收;摘取下來的果實進行鉛含量檢測,辣椒果實中鉛含量均未超出國家關于食品中污染物含量GB 2762—2012規定:鉛含量不超過0.1mg/kg。
本技術方案利用培育紫穗槐來吸收鉛,改善被鉛污染的土地,有利于保護我國的農業用地,并解決了現在無法在鉛污染的土地上種植食用辣椒的問題。
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發明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