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高效凡納濱對蝦養殖方法與流程

文檔序號:11113339閱讀:1318來源:國知局

本發明涉及水產養殖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高效的、不換水的凡納濱對蝦養殖模式。



背景技術:

凡納濱對蝦常被稱為南美白對蝦,是我國產量最高的養殖蝦品種。雖然曾有報告南美白對蝦對蛋白質的需求較低,20-25%即可滿足生長,但生產證明,高蛋白飼料效果更佳,攝食高蛋白飼料確實更有利于生長,可促使其在60-70天的適溫期內達到商品蝦規格,這樣能夠明顯縮短養殖周期,降低養殖風險。

由于較高的營養需求和較低的吸收能力,南美白對蝦養殖過程中僅能吸收40%的投喂蛋白質,大部分不能被利用而存在于養殖水體中。研究者根據異養細菌生長代謝需求特征,提出應將養殖水體中的C:N提高到10以上,以促進異養細菌利用養殖水體中的氨氮等營養物質優勢生長,并在充分攪拌和供氧的條件下,形成微生物絮凝體。這種技術被稱為生物絮凝技術。

在應用生物絮凝技術的水產養殖系統中養殖水體含有大量的浮游狀態的細菌、原生動物、藻類、有機顆粒及大小不一(0.01mm–0.1mm)的生物絮凝體。絮凝體即是魚蝦的鮮活餌料,也是水質凈化的“原位反應器”。生物絮凝體含25-55%粗蛋白,4-7%粗脂肪,還含有豐富的氨基酸和脂肪酸,可以滿足養殖對象的營養需求。

濾食性魚、蝦比如凡納濱對蝦、羅非魚等可以直接攝食生物絮凝體,但不能直接利用懸浮狀態的細菌和有機顆粒。而且養殖過程中隨著投餌量的增加,絮體含量會隨之增加。生物絮凝體濃度過高的話,會消耗水體中的溶解氧,也會帶來一系列的不穩定因素。

鹵蟲無節幼體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組成齊全,脂肪酸含量豐富,是子稚魚的良好飼料。鹵蟲成體也是成蝦的良好飼料,近年來也有用作對蝦生長過程的餌料,作為配合飼料的輔助,投喂的是冰凍的豐年蟲,每天投或間隔投。如果全程使用冰凍鹵蟲,可明顯縮短養殖周期,但飼料成本要高40-50%以上。

鹵蟲是典型的濾食性生物,只能濾食粒徑50μm以下的顆粒,對粒徑5-16μm的顆粒有較高的攝食率,在天然環境中主要以細菌、微藻和有機碎屑等為食。我們之前申請的發明專利ZL201210354029.0也表明,鹵蟲可以直接攝食生物絮凝體。

基于上述背景,本發明提出一種南美白對蝦和鹵蟲的生物絮凝混養模式,實現南美白對蝦的高效養殖。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高效凡納濱對蝦養殖方法。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凡納濱對蝦養殖方法,所述的養殖方法將孵出的鹵蟲無節幼體放進生物絮凝-凡納濱對蝦養殖池,混養凡納濱對蝦和鹵蟲,養殖過程中向養殖池補充鹵蟲無節幼體,保障一定的鹵蟲的密度。

所述的養殖方法為兩段式養殖,第一階段為高密度標粗,第二階段為大規格商品蝦養成。

養殖過程中不換水,只補充蒸發的水分。

優選地,生物絮凝-凡納濱對蝦養殖池啟動時以葡萄糖為碳源,碾碎的配合飼料為懸浮顆粒物來源;啟動完成后以紗布裝米糠為碳源。

優選地,碾碎的配合飼料濃度為300mg/L;啟動完成后將裝入米糠的紗布袋懸掛在生物絮凝體培養槽中,放置量為養殖水體的0.5kg米糠/m3

優選地,生物絮凝-凡納濱對蝦養殖池啟動完成后放入密度1000PL 5/m3的凡納濱蝦苗和密度為10000-20000個/L的孵出的鹵蟲無節幼體。

優選地,生物絮凝-凡納濱對蝦養殖池的水體鹽度30,水溫25-30℃,pH8.0-8.5,溶解氧6-8mg/L,日常光照。

優選地,養殖過程中投喂對蝦配合飼料,粗蛋白含量為40%,每天投喂4次,體長3g以下時,投餌量占體重的5.0%~8.0%;體長3~7g時,投餌量占體重的3%~5%;體長7~10g時,投餌量占體重的2%~3%;體長大于10g時,投餌量占體重的1%~2.0%。

優選地,待蝦長到3g,移出30%到新啟動完成的生物絮凝-凡納濱對蝦養殖池;原標粗池蝦長到7g,再移出剩余蝦的50%到新啟動完成的生物絮凝-凡納濱對蝦養殖池。

本發明優點在于:

1、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基于生物絮凝技術的凡納濱對蝦和鹵蟲的混養模式。

2、本發明的凡納濱對蝦養殖方法可在60天左右的養殖時間內蝦達到13g-16g/尾。

3、本發明的凡納濱對蝦養殖方法經驗證,在65天蝦達到均重15.12±0.65g,成活率90%,飼料轉化系數0.85,養殖生產成本17.0元RMB/kg。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提供的具體實施方式作詳細說明。

本發明提出一種基于生物絮凝技術的凡納濱對蝦和鹵蟲的混養模式。其理論基礎是:鹵蟲可以吃掉太小而不能被蝦攝食的50μm以下的生物絮凝體和浮游細菌、原生動物、藻類和細小的有機顆粒,避免了因細菌世代更替而造成的氨氮反復釋放,能更有效地維持水質,避免水質波動和生物絮凝體的過度累積。而且鹵蟲可以一直有東西吃,也完全能夠適應對蝦相同的生長環境。對于凡納濱蝦,不僅有絮體和配合飼料,還隨時有最合適的活餌料。和投喂冰鮮鹵蟲相比,沒有被吃掉的鹵蟲可以攝食絮體而存活和繼續生長,不僅不會污染水質,還會對水質凈化起到一定的作用。因為增加了絮體和鹵蟲,投餌量可適當降低。可在60天左右的養殖時間內蝦達到13g-16g/尾。

在放養密度為1000PL 5/m3的生物絮凝養殖蝦的池子中,放入剛孵出的鹵蟲無節幼體,添加量為1L水體含10000-20000只鹵蟲無節幼體。每20天補充一次鹵蟲無節幼體,后續添加的鹵蟲無節幼體的數量根據水體中剩余的量定。30天左右,蝦分池。

實施例1

室內生物絮凝-凡納濱對蝦養殖系統,啟動時以葡萄糖為碳源,碾碎的配合飼料為懸浮顆粒物來源,濃度為300mg/L。啟動完成后以紗布裝米糠為碳源,將裝入米糠的紗布袋懸掛在生物絮凝體培養槽中,放置量為養殖水體的0.5kg米糠/m3

完成生物絮凝系統的啟動后,放入密度1000PL 5/m3的凡納濱蝦苗,同時放入孵出的鹵蟲無節幼體,放入密度為10,000-20,000個/L。養殖水體鹽度30,水溫25-30℃,pH 8.0-8.5,溶解氧6-8mg/L,日常光照。

投喂對蝦配合飼料,粗蛋白含量為40%左右。每天投喂4次,3g以下時,投餌量占體重的5.0%~8.0%;體長3~7g時,投餌量占體重的3%~5%;體長7~10g時,投餌量占體重的2%~3%;體長大于10g時,投餌量占體重的1%~2.0%。養殖過程中不換水,只補充蒸發的水分。

本發明采取階段式養殖模式。第一階段,高密度標粗,第二階段,大規格商品蝦養成。待蝦長到3g左右,移出30%到新啟動完成的生物絮凝-鹵蟲養殖系統;原標粗池蝦長到7g左右,再移出剩余蝦的50%到新啟動完成的生物絮凝-鹵蟲養殖系統。

65天達到均重15.12±0.65g,成活率90%,飼料轉化系數0.85,養殖生產成本17.0元RMB/kg。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方法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補充,這些改進和補充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