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篩選水稻葉鞘耐衰品種的方法與流程

文檔序號:11069595閱讀:530來源:國知局

本發明屬于水稻品種篩選技術領域,涉及一種篩選水稻葉鞘耐衰品種的方法。



背景技術:

在當今耕地面積不斷減少和人口逐年增加的背景下,提高水稻單產水平是提高水稻總產量的關鍵途徑。但當前影響水稻產量的因素眾多,其中諸如莖稈倒伏、后期早衰、物質轉運低等均會影響產量。從前人的研究中發現水稻葉鞘至少有如下幾個功能:葉鞘完全具有同葉片一樣的光合能力,可以進行光合作用、光合產物的儲藏與運輸以及增強莖稈抗倒性3個功能,因此有必要重視葉鞘對水稻產量及抗倒性的影響及作用機理的研究。

生育后期水稻的葉片及葉鞘的早衰易造成物質合成停止,結實率下降,從而顯著影響產量,因此保持生育后期葉片及葉鞘的活性有利于高產穩產。此外,在水稻抗倒伏研究上,不少學者從水稻莖稈形態、生理、化學調控等方面開展了大量研究,詮釋了水稻抗倒伏的機理。但當前抗倒的研究多重視莖稈的抗折作用,忽略了葉鞘的抗折作用,有關葉鞘的相關研究鮮見報道,沒有挖掘發揮葉鞘的抗倒伏作用。尤其是隨著產量的進一步調高,為獲得超高產,增加生物學產量應成為主要途徑,而提升植株高度是提高生物學產量有效而可行的方法。因此在半高稈高生物產量型雜交稻作為未來發展趨勢時,繼續采用前人通過降低株高來增強抗倒能力的各種栽培方式已不再適合超高產育種、栽培發展趨勢,因此必須開展全新的抗倒高產栽培關鍵技術研究。

而前人在水稻育種及栽培研究上均未進行葉鞘耐衰型水稻品種的篩選工作及機理研究,更未有一個系統的篩選流程及操作規程,限制了半高稈高生物產量型水稻超高產、抗倒伏的發展,因此開展水稻葉鞘耐衰品種的篩選工作迫在眉睫。



技術實現要素: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篩選水稻葉鞘耐衰品種的方法,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可以快速、便捷、高效率的篩選出水稻品種中葉鞘較為耐衰的植株。

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篩選水稻葉鞘耐衰品種的方法,具體按照以下步驟進行:

在大田栽培條件下,在低、中、高不同氮肥施用量下進行充分篩選工作;裂區設計,主區為氮肥施用量,副區為不同的水稻品種,隨機區組設計,2次及以上重復,每小區≥5m2;在成熟期以水稻葉鞘作為對象進行篩選,每小區選取5~15兜,每兜選取2~5個莖稈;分別統計各小區每個莖稈基部三個節間葉鞘存活數量,并計算該小區樣本的平均值;再計算2次及以上重復小區的葉鞘總平均存活數量,葉鞘總平均存活數量在低、中、高不同氮肥施用量下均較高的品種判斷為水稻葉鞘耐衰品種。

優選的,葉鞘存活的標準為具有生理功能的葉鞘其長度占該葉鞘總長度的比例為50%及以上。

優選的,所述葉鞘總平均存活數量是指在低氮施用量下基部三個節間的葉鞘總平均存活數量為一個或以上,中氮施用量下基部三個節間的葉鞘總平均存活數量為兩個或以上,高氮施用量下基部三個節間的葉鞘總平均存活數量為三個。

優選的,低氮施用量為純氮0.0~2.0公斤/畝,中氮施用量為純氮8.0~12.0公斤/畝,高氮施用量為純氮16.0~26.0公斤/畝。

優選的,施肥的肥料中,按照質量比,氮肥:磷肥:鉀肥=2:1:2;其中,氮肥中基肥:蘗肥:穗肥=4:2:4,磷肥作基肥一次施用,鉀肥50%作基肥、50%作為穗肥。

優選的,所述氮肥為含氮46%的尿素,磷肥為含磷12%的過磷酸鈣,鉀肥為含鉀60%的氯化鉀。

優選的,水稻栽插規格按20cm×30cm進行,單苗移栽,每小區栽插167穴;每小區作埂隔離,并用塑料薄膜覆蓋埂體,單獨排灌,防止串水串肥,肥水管理及病蟲草害防治均按超高產栽培進行。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可以快速、便捷、高效率的篩選出水稻品種中葉鞘較為耐衰的植株,為抗倒伏新品種選育及推廣應用奠定了基礎,本發明的篩選方法成本低、不受試驗條件限制,操作方便,應用前景廣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1

2015年在長沙對水稻葉鞘耐衰品種進行了篩選試驗,所選品種為超優千號、Y兩優900、Y兩優2號、Y兩優1號、兩優培九共5個雜交稻。

試驗裂區設計,主區為氮肥施用量,副區為不同的水稻品種,隨機區組設計,3次重復,每小區10m2。施肥方法:氮肥中純氮的總施用量分別設為:0.0、10.0、20.0公斤/畝,共3個處理。在低、中、高不同氮肥施用量下進行充分篩選工作。本試驗不用任何復合肥,只用單質肥料:尿素(含氮46%)、過磷酸鈣(含磷12%)、氯化鉀(含鉀60%),其中按照質量比氮肥:磷肥:鉀肥=2∶1∶2,氮肥中基肥:蘗肥:穗肥=4:2:4,磷肥作基肥一次施用,鉀肥50%作基肥、50%作為穗肥。

栽插規格按20cm×30cm進行,單苗移栽,每小區栽插167穴。每小區作埂隔離,并用塑料薄膜覆蓋埂體,單獨排灌,防止串水串肥,肥水管理及病蟲草害防治均按超高產栽培進行。

成熟期每小區選擇10兜,每兜水稻選取3個莖稈為統計對象,共30個樣本,分別測得每個莖稈基部三個節間葉鞘存活數量,計算該小區樣本的平均值;再計算3次重復小區的葉鞘總平均存活數量,結果如下表1:

表1不同品種在不同施氮量下葉鞘存活數量

然后根據在低氮施用量下基部三個節間的葉鞘總平均存活數量為一個或以上,中氮施用量下基部三個節間的葉鞘總平均存活數量為兩個或以上,高氮施用量下基部三個節間的葉鞘總平均存活數量為三個的葉鞘耐衰品種的評價標準,篩選出超優千號、Y兩優900為葉鞘耐衰品種,而Y兩優2號、Y兩優1號、兩優培九不是葉鞘耐衰品種。且超優千號葉鞘總平均存活數量較Y兩優900高,表明其葉鞘后期耐衰性更強。

實施例2

2016年在長沙對水稻葉鞘耐衰品種進行了篩選試驗,所選品種為隆638S/R900、雙優1000、湘兩優2號、隆638S/P143、準兩優527共5個雜交稻。

試驗裂區設計,主區為氮肥施用量,副區為不同的水稻品種,隨機區組設計,2次重復,每小區5m2。施肥方法:氮肥中純氮的總施用量分別設為:1.0、8.0、26.0公斤/畝,共3個處理。在低、中、高不同氮肥施用量下進行充分篩選工作。本試驗不用任何復合肥,只用單質肥料:尿素(含氮46%)、過磷酸鈣(含磷12%)、氯化鉀(含鉀60%),其中按照質量比氮肥:磷肥:鉀肥=2∶1∶2,氮肥中基肥:蘗肥:穗肥=4:2:4,磷肥作基肥一次施用,鉀肥50%作基肥、50%作為穗肥。

栽插規格按20cm×30cm進行,單苗移栽,每小區栽插83穴。每小區作埂隔離,并用塑料薄膜覆蓋埂體,單獨排灌,防止串水串肥,肥水管理及病蟲草害防治均按超高產栽培進行。

成熟期每小區選擇8兜,每兜水稻選取4個莖稈為統計對象,共32個樣本,分別測得每個莖稈基部三個節間葉鞘存活數量,計算該小區樣本的平均值;再計算2次重復小區的葉鞘總平均存活數量,結果如下表2:

表2不同品種在不同施氮量下葉鞘存活數量

然后根據在低氮施用量下基部三個節間的葉鞘總平均存活數量為一個或以上,中氮施用量下基部三個節間的葉鞘總平均存活數量為兩個或以上,高氮施用量下基部三個節間的葉鞘總平均存活數量為三個的葉鞘耐衰品種的評價標準,篩選出隆638S/R900、雙優1000為葉鞘耐衰品種,而湘兩優2號、隆638S/P143、準兩優527不是葉鞘耐衰品種。

實施例3

2016年在三亞對水稻葉鞘耐衰品種進行了篩選試驗,所選品種為Y兩優1998、廣兩優1128、深兩優1813、Y兩優6號、隆638S/R508共5個雜交稻。

試驗裂區設計,主區為氮肥施用量,副區為不同的水稻品種,隨機區組設計,2次重復,每小區8m2。施肥方法:氮肥中純氮的總施用量分別設為:2.0、12.0、16.0公斤/畝,共3個處理。在低、中、高不同氮肥施用量下進行充分篩選工作。本試驗不用任何復合肥,只用單質肥料:尿素(含氮46%)、過磷酸鈣(含磷12%)、氯化鉀(含鉀60%),其中按照質量比氮肥:磷肥:鉀肥=2∶1∶2,氮肥中基肥:蘗肥:穗肥=4:2:4,磷肥作基肥一次施用,鉀肥50%作基肥、50%作為穗肥。

栽插規格按20cm×30cm進行,單苗移栽,每小區栽插132穴。每小區作埂隔離,并用塑料薄膜覆蓋埂體,單獨排灌,防止串水串肥,肥水管理及病蟲草害防治均按超高產栽培進行。

成熟期每小區選擇5兜,每兜水稻選取2個莖稈為統計對象,共10個樣本,分別測得每個莖稈基部三個節間葉鞘存活數量,計算該小區樣本的平均值;再計算3次重復小區的葉鞘總平均存活數量,結果如下表3:

表3不同品種在不同施氮量下葉鞘存活數量

然后根據在低氮施用量下基部三個節間的葉鞘總平均存活數量為一個或以上,中氮施用量下基部三個節間的葉鞘總平均存活數量為兩個或以上,高氮施用量下基部三個節間的葉鞘總平均存活數量為三個的葉鞘耐衰品種的評價標準,篩選出Y兩優1998、廣兩優1128為葉鞘耐衰品種,而深兩優1813、Y兩優6號、Y兩優1號不是葉鞘耐衰品種。且Y兩優1998葉鞘總平均存活數量較廣兩優1128高,表明其葉鞘后期耐衰性更強。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