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棗類的栽培方法,具體的說是一種方便采摘的冬棗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冬棗是棗樹的一個栽培品種,發源于山東省濱州市沾化區,是無刺棗樹的一個晚熟鮮食優良品種,也是公認的品質最好的鮮食棗品種,平均單果重17.5g,最大單果重可達25g,狀如蘋果,有“小蘋果”之稱;果皮赭紅光亮、皮薄肉脆、甘甜清香、營養豐富,可食率達95%。與其它果品相比,冬棗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維生素E和鉀、鈉、鐵、銅等多種微量元素,維生素C的含量是蘋果的70倍,梨的140倍,營養價值為“百果之冠”,被譽為“百果王”、“活維生素丸”;另外富含多種微量元素和礦物質,有防心腦血管疾病之功效,營養價值為百果之冠,倍受廣大消費者青睞。
現有的冬棗的栽培技術容易造成冬棗死株嚴重、成活率低的原因有:澆水太勤或太多,不及時中耕,板結嚴重,或者定植時埋土太深,根系透氣不良,窒息而死;其次是定植后未覆蓋地膜,表層土疏松,保水性太差,根系因干旱缺水而枯死;以及定植溝施肥過于集中穴施,產生肥害燒根所致等等。另外,現有的冬棗果樹高不易采摘,有的肉質實但不脆,甜度不高,果子不大。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以上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點,提出一種冬棗的栽培方法,可提高坐果率,樹矮方便采摘且肉質脆,甜度高,果子大。
本發明解決以上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方便采摘的冬棗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㈠選擇壤土或砂壤土,有機質含量1.0%-1.5%,酸堿度為Ph值6.2-7.8,含鹽量低于0.3%,氯化鈉含量低于0.15%,地下水位在1m以下;
㈡選栽健壯、無檢疫病蟲、根系完整的苗木,側根大于等于6條,每條長度大于等于20cm,苗高120-150cm;
㈢栽植后,從種植穴(種植穴又稱栽植穴、樹穴,在栽植苗木前以所定的栽植點為中心沿四周往下挖穴而成。種植穴的大小,應隨苗木規格的大小而定,本發明種植穴大小80*80cm,深80cm)外緣開始,每年秋季結合施基肥向外深翻擴展0.5-1.0m,深度40-60厘米,土壤回填時表土放在底層,底土放在上層,然后充分灌水,使根土密接;生長季節,種植區域內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中耕深度5-10cm,樹盤(樹盤是指樹冠垂直投影以內的范圍,也就是栽樹以后進行澆水施肥的操作區域,說的是土,不是樹。)內用秸稈覆蓋,覆蓋厚度為15-60cm;
㈣秋施基肥于果實采收后且結合深翻改土,5年生以下的幼樹株施有機肥25-50kg,鈣鎂磷肥1-2kg,并配合尿素或磷酸二銨0.15-0.4kg;結果樹株施有機肥100-150kg,鈣鎂磷肥2-4kg,并配合尿素或磷酸二銨0.4-1kg,硫酸鉀1.5kg或草木灰10kg;
根內追肥每年三次,萌芽前追施速效氮磷肥,幼樹株施磷酸二銨0.1-0.2kg,成齡樹株施磷酸二銨0.3-0.4kg;6月上旬坐果期追施氮肥,幼樹株施尿素0.1-0.2kg,成齡樹株施尿素0.25--0.4kg;7月上旬幼果膨大期追施氮磷鉀復合肥,幼樹株施氮磷鉀復合肥0.4--0.5kg,成齡樹株施氮磷鉀復合肥0.6-1kg,采果前30天停用追肥;
追肥施在樹冠投影外圍,多穴施入,深度20-30厘米;根外追肥從每年5月下旬開始,5月下旬噴重量百分比為0.3-0.5%的葉面肥水溶液一次,7月初噴施重量百分比為0.3-0.5%的尿素水溶液或重量百分比為0.3-0.5%的光合微肥水溶液一次,9月初噴重量百分比為0.3-0.5%的磷酸二氫鉀肥水溶液,花期噴重量百分比為0.3-0.5%的尿素與重量百分比為0.2-0.4%硼砂混合液,采果后隔10-12天樹體噴兩次重量百分比為0.5-1%的尿素水溶液(隔10-12天噴一次,共噴兩次);
㈤萌芽期、花期和果實膨大期各灌溉1次,灌水量以浸透根系分布層40-60厘米為準,達到田間最大持水量的60-70%,入冬前灌封凍水,其它每隔10-15天補水一次,水量以噴濕為準;
㈥以自由紡錘形、小冠疏層形和多主枝自然圓頭形三種樹形整形修剪,冬季修剪時,對幼齡樹按所整形的結構要求,主干部位采用重截、刻芽和選留自然萌生棗頭的方法培養骨干枝,經過摘心控制生長勢,使其轉化為結果枝組,骨干枝以外的棗頭暫作輔養枝保留利用;夏季修剪時,通過抹芽、疏除過密棗頭,調整枝組方向和開張角度,以及棗頭摘心調整控制各個新枝的長勢和角度。
本發明進一步限定的技術方案是:
前述的方便采摘的冬棗的栽培方法,其中步驟㈢中,土壤回填時表土中混入土壤改善液,土壤改善液為每千克水中加入混合物27-29克,混合物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組分:有機肥:35-37份,硼砂:1-3份,二硫代胺基甲酸鹽類衍生物(DTC類衍生物):17-19份,硫酸鉀:3-5份,磷酸銨:5-7份,糖蜜發酵液:1.7-1.9份。
土壤回填時表土中混入土壤改善液,本發明的土壤改善液中含有有機肥以及鉀、硼、磷,可為冬棗幼樹提供充足的營養元素,以促進幼樹的根系生長;硼砂具有殺蟲的作用,能夠防治幼樹根系蟲害;糖蜜發酵液含有氨基酸及多種營養元素,可以使冬棗果實肉質脆,甜度高,果子大,且可提高坐果率;甲酸鹽類衍生物(DTC類衍生物)的加入一方面可以捕捉土壤中的重金屬,可以防止冬棗果實中含有重金屬,另一方面通過與糖蜜發酵液的配合,還能夠調節幼樹的生長發育,使其縱向生長得到控制,橫向生長不受影響,從而使樹體高度得到控制,但樹葉茂盛,方便果實采摘,獲得了意想不到的技術效果。
前述的方便采摘的冬棗的栽培方法,其中步驟㈣中,根外追肥從每年5月下旬開始至采前一個月進行,每隔半月葉面噴葉面營養液一次,營養液為每千克水中加入組合物22-24克,組合物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組分:磷酸銨:35-37份,硼砂:5-7份,硼肥:0.7-0.9份,鋅肥:0.5-0.7份,鐵肥:1.2-1.5份,鈣肥:0.7-0.9份,鎂肥:0.7-0.9份,糖蜜發酵液:0.7-0.9份。
申請人發現棗果實肉的口感與微量元素有關,進一步研究發現每年5月下旬開始至采前一個月進行則是冬棗果實吸收微量元素的最佳時期,而每隔半月葉面噴葉面營養液一次,則可以使冬棗果實最大限度的吸收微量元素,本發明從每年5月下旬開始至采前一個月每隔半月葉面噴葉面營養液一次,葉面營養液含有鉀、硼、磷、鋅鐵等多種微量元素,糖蜜發酵液則含有氨基酸及多種營養元素,可以使冬棗果實肉質脆,甜度適中,口感更好。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原有的冬棗肉質實,甜度不夠,果樹高不易采摘;而本發明栽培的冬棗可調整、控制各個新枝的長勢和角度,并能提高新棗頭及其以下部位的坐果率和果實品質,本發明冬棗樹矮,易采摘,而肉質脆,甜度高,果子大,坐果率高,成活率高;具體對比如下表所示: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本實施例是一種方便采摘的冬棗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㈠選擇壤土或砂壤土,有機質含量1.0-1.3%,酸堿度為Ph值6.2-6.8,含鹽量低于0.3%,氯化鈉含量低于0.15%,地下水位在1m以下;
㈡選栽健壯、無檢疫病蟲、根系完整的苗木,側根大于等于6條,每條長度大于等于20cm,苗高120-125cm;
㈢栽植后,從種植穴外緣開始,每年秋季結合施基肥向外深翻擴展0.5-0.7m,深度40-45厘米,土壤回填時表土放在底層,底土放在上層,然后充分灌水,使根土密接;生長季節,種植區域內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中耕深度5-7cm,樹盤內用秸稈覆蓋,覆蓋厚度為15-20cm;土壤回填時表土中混入土壤改善液,土壤改善液為每千克水中加入混合物27克,混合物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組分:有機肥:35份,硼砂:1份,二硫代胺基甲酸鹽類衍生物:17份,硫酸鉀:3份,磷酸銨:5份,糖蜜發酵液:1.7份。
㈣秋施基肥于果實采收后且結合深翻改土,5年生以下的幼樹株施有機肥25-30kg,鈣鎂磷肥1-1.5kg,并配合尿素或磷酸二銨0.15-0.2kg;結果樹株施有機肥100-110kg,鈣鎂磷肥2-2.5kg,并配合尿素或磷酸二銨0.4-0.6kg,硫酸鉀1.5kg或草木灰10kg;
根內追肥每年三次,萌芽前追施速效氮磷肥,幼樹株施磷酸二銨0.1-0.2kg,成齡樹株施磷酸二銨0.3-0.4kg;6月上旬坐果期追施氮肥,幼樹株施尿素0.1-0.2kg,成齡樹株施尿素0.25--0.4kg;7月上旬幼果膨大期追施氮磷鉀復合肥,幼樹株施氮磷鉀復合肥0.4-0.5kg,成齡樹株施氮磷鉀復合肥0.6-0.8kg,采果前30天停用追肥;
追肥施在樹冠投影外圍,多穴施入,深度20-25厘米;根外追肥從每年5月下旬開始,5月下旬噴重量百分比為0.3-0.4%的葉面肥水溶液一次,7月初噴施重量百分比為0.3-0.4%的尿素水溶液或重量百分比為0.3-0.4%的光合微肥水溶液一次,9月初噴重量百分比為0.3-0.4%的磷酸二氫鉀肥水溶液,花期噴重量百分比為0.3-0.4%的尿素與重量百分比為0.2-0.4%硼砂混合液,采果后隔10-12天樹體噴兩次重量百分比為0.5-0.8%的尿素水溶液;
根外追肥從每年5月下旬開始至采前一個月進行,每隔半月葉面噴葉面營養液一次,營養液為每千克水中加入組合物22克,組合物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組分:磷酸銨:35份、硼砂:5份,硼肥:0.7份,鋅肥:0.5份,鐵肥:1.2份,鈣肥0.7份,鎂肥:0.7份,糖蜜發酵液:0.7份。
㈤萌芽期、花期和果實膨大期各灌溉1次,灌水量以浸透根系分布層40-45厘米為準,達到田間最大持水量的60-65%,入冬前灌封凍水,其它每隔10-12天補水一次,水量以噴濕為準;
㈥以自由紡錘形、小冠疏層形和多主枝自然圓頭形三種樹形整形修剪,冬季修剪時,對幼齡樹按所整形的結構要求,主干部位采用重截、刻芽和選留自然萌生棗頭的方法培養骨干枝,經過摘心控制生長勢,使其轉化為結果枝組,骨干枝以外的棗頭暫作輔養枝保留利用;夏季修剪時,通過抹芽、疏除過密棗頭,調整枝組方向和開張角度,以及棗頭摘心調整控制各個新枝的長勢和角度。
實施例2
本實施例是一種方便采摘的冬棗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㈠選擇壤土或砂壤土,有機質含量1.3-1.5%,酸堿度為Ph值6.5-7.0,含鹽量低于0.3%,氯化鈉含量低于0.15%,地下水位在1m以下;
㈡選栽健壯、無檢疫病蟲、根系完整的苗木,側根大于等于6條,每條長度大于等于20cm,苗高130-150cm;
㈢栽植后,從種植穴外緣開始,每年秋季結合施基肥向外深翻擴展0.7-0.9m,深度50-55厘米,土壤回填時表土放在底層,底土放在上層,然后充分灌水,使根土密接;生長季節,種植區域內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中耕深度6-8cm,樹盤內用秸稈覆蓋,覆蓋厚度為30-40cm;土壤回填時表土中混入土壤改善液,土壤改善液為每千克水中加入混合物28克,混合物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組分:有機肥:36份,硼砂:2份,二硫代胺基甲酸鹽類衍生物:18份,硫酸鉀:4份,磷酸銨:6份,糖蜜發酵液:1.8份。
㈣秋施基肥于果實采收后且結合深翻改土,5年生以下的幼樹株施有機肥40-45kg,鈣鎂磷肥1-2kg,并配合尿素或磷酸二銨0.2-0.3kg;結果樹株施有機肥120-140kg,鈣鎂磷肥3-4kg,并配合尿素或磷酸二銨0.6-0.8kg,硫酸鉀1.5kg或草木灰10kg;
根內追肥每年三次,萌芽前追施速效氮磷肥,幼樹株施磷酸二銨0.1-0.2kg,成齡樹株施磷酸二銨0.3-0.4kg;6月上旬坐果期追施氮肥,幼樹株施尿素0.1-0.2kg,成齡樹株施尿素0.25--0.4kg;7月上旬幼果膨大期追施氮磷鉀復合肥,幼樹株施氮磷鉀復合肥0.4-0.5kg,成齡樹株施氮磷鉀復合肥0.6-1kg,采果前30天停用追肥;
追肥施在樹冠投影外圍,多穴施入,深度25-30厘米;根外追肥從每年5月下旬開始,5月下旬噴重量百分比為0.4-0.5%的葉面肥水溶液一次,7月初噴施重量百分比為0.4-0.5%的尿素水溶液或重量百分比為0.4-0.5%的光合微肥水溶液一次,9月初噴重量百分比為0.4-0.5%的磷酸二氫鉀肥水溶液,花期噴重量百分比為0.4-0.5%的尿素與重量百分比為0.3-0.4%硼砂混合液,采果后隔10-12天樹體噴兩次重量百分比為0.6-0.8%的尿素水溶液;
根外追肥從每年5月下旬開始至采前一個月進行,每隔半月葉面噴葉面營養液一次,營養液為每千克水中加入組合物23克,組合物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組分:磷酸銨:36份、硼砂:6份,硼肥:0.8份,鋅肥:0.6份,鐵肥:1.3份,鈣肥0.8份,鎂肥:0.8份,糖蜜發酵液:0.8份。
㈤萌芽期、花期和果實膨大期各灌溉1次,灌水量以浸透根系分布層50-55厘米為準,達到田間最大持水量的65-67%,入冬前灌封凍水,其它每隔12-14天補水一次,水量以噴濕為準;
㈥以自由紡錘形、小冠疏層形和多主枝自然圓頭形三種樹形整形修剪,冬季修剪時,對幼齡樹按所整形的結構要求,主干部位采用重截、刻芽和選留自然萌生棗頭的方法培養骨干枝,經過摘心控制生長勢,使其轉化為結果枝組,骨干枝以外的棗頭暫作輔養枝保留利用;夏季修剪時,通過抹芽、疏除過密棗頭,調整枝組方向和開張角度,以及棗頭摘心調整控制各個新枝的長勢和角度。
實施例3
本實施例是一種方便采摘的冬棗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㈠選擇壤土或砂壤土,有機質含量1.4-1.5%,酸堿度為Ph值7.2-7.8,含鹽量低于0.3%,氯化鈉含量低于0.15%,地下水位在1m以下;
㈡選栽健壯、無檢疫病蟲、根系完整的苗木,側根大于等于6條,每條長度大于等于20cm,苗高140-150cm;
㈢栽植后,從種植穴外緣開始,每年秋季結合施基肥向外深翻擴展0.8-1.0m,深度50-60厘米,土壤回填時表土放在底層,底土放在上層,然后充分灌水,使根土密接;生長季節,種植區域內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中耕深度8-10cm,樹盤內用秸稈覆蓋,覆蓋厚度為50-60cm;土壤回填時表土中混入土壤改善液,土壤改善液為每千克水中加入混合物29克,混合物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組分:有機肥:37份,硼砂:3份,二硫代胺基甲酸鹽類衍生物:19份,硫酸鉀:5份,磷酸銨:7份,糖蜜發酵液:1.9份。
㈣秋施基肥于果實采收后且結合深翻改土,5年生以下的幼樹株施有機肥45-50kg,鈣鎂磷肥1.5-2kg,并配合尿素或磷酸二銨0.35-0.4kg;結果樹株施有機肥140-150kg,鈣鎂磷肥3-4kg,并配合尿素或磷酸二銨0.8-1kg,硫酸鉀1.5kg或草木灰10kg;
根內追肥每年三次,萌芽前追施速效氮磷肥,幼樹株施磷酸二銨0.1-0.2kg,成齡樹株施磷酸二銨0.3-0.4kg;6月上旬坐果期追施氮肥,幼樹株施尿素0.1-0.2kg,成齡樹株施尿素0.35-0.4kg;7月上旬幼果膨大期追施氮磷鉀復合肥,幼樹株施氮磷鉀復合肥0.4-0.5kg,成齡樹株施氮磷鉀復合肥0.8-1kg,采果前30天停用追肥;
追肥施在樹冠投影外圍,多穴施入,深度28-30厘米;根外追肥從每年5月下旬開始,5月下旬噴重量百分比為0.4-0.5%的葉面肥水溶液一次,7月初噴施重量百分比為0.4-0.5%的尿素水溶液或重量百分比為0.4-0.5%的光合微肥水溶液一次,9月初噴重量百分比為0.4-0.5%的磷酸二氫鉀肥水溶液,花期噴重量百分比為0.4-0.5%的尿素與重量百分比為0.3-0.4%硼砂混合液,采果后隔10-12天樹體噴兩次重量百分比為0.8-1%的尿素水溶液;
根外追肥從每年5月下旬開始至采前一個月進行,每隔半月葉面噴葉面營養液一次,營養液為每千克水中加入組合物24克,組合物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組分:磷酸銨:37份、硼砂:7份,硼肥:0.9份,鋅肥:0.7份,鐵肥:1.5份,鈣肥:0.9份,鎂肥:0.9份,糖蜜發酵液:0.9份。
㈤萌芽期、花期和果實膨大期各灌溉1次,灌水量以浸透根系分布層55-60厘米為準,達到田間最大持水量的65-70%,入冬前灌封凍水,其它每隔13-15天補水一次,水量以噴濕為準;
㈥以自由紡錘形、小冠疏層形和多主枝自然圓頭形三種樹形整形修剪,冬季修剪時,對幼齡樹按所整形的結構要求,主干部位采用重截、刻芽和選留自然萌生棗頭的方法培養骨干枝,經過摘心控制生長勢,使其轉化為結果枝組,骨干枝以外的棗頭暫作輔養枝保留利用;夏季修剪時,通過抹芽、疏除過密棗頭,調整枝組方向和開張角度,以及棗頭摘心調整控制各個新枝的長勢和角度。
除上述實施例外,本發明還可以有其他實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形成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發明要求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