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無土栽培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懸掛式氣霧栽培定植筒。
背景技術:
無土栽培是使用人工配制的營養液來供給給蔬菜所需礦物營養成分,是一種較為成熟的新型種植手段,目前,大致分為三種基質類別,有水培、有機基質栽培和無機基質栽培。對于立體式種植,目前主要有落地式和懸掛式,落地式具有占用地表面積、空間陽光不能利用到極致等缺點;而懸掛式目前使用極少,究其原因是不能解決懸掛的問題,影響植物的光照時間,是個大問題,而且懸掛式還需要解決自由升降、采摘定植便捷性等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適應現實需要,提供一種立體式、空間合理布局、光照均勻的懸掛式氣霧栽培定植筒。
為了實現本發明的目的,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設計一種懸掛式氣霧栽培定植筒,它包括用于種植植物的種植筒,還包括用于實現將所述種植筒升降的升將機構;所述種植筒包括呈圓筒狀的筒體、設置于筒體外壁上的若干個用于種植植物的種植孔、設置于所述筒體內的進液管、設置于所述進液管上的噴頭。
優選的,所述升將機構包括固定設置的至少兩個軸承、貫穿設置于所述軸承內的旋轉軸,還包括與各種植筒的頂端連接的纜繩,所述纜繩的頂端纏繞于所述旋轉軸上,還包括用于驅動所述旋轉軸旋轉的動力機構。
優選的,所述動力機構包括動力電機,所述動力電機的動力輸出軸通過減速機與所述旋轉軸的動力輸入端連接。
優選的,在所述旋轉軸上還設置有與所述種植筒數目相同、位置對應的卷輪,所述種植筒頂部的纜繩纏繞于所述卷輪上。
優選的,所述種植筒的筒底為弧面結構,且在所述種植筒的筒底還設置有回流口,各種植筒底部的回流口通過回流管與外界連通。
優選的,在所述種植筒的頂部還設置有連接件,在所述進液管上還固定有旋轉軸承,所述連接件的頂部與所述旋轉軸承的外圈固定連接,所述纜繩的下端通過與進液管固定連接的扣環與所述進液管連接;所述回流口通過旋轉接頭所述回流管連通。
優選的,在所述進液管上還設置有突出進液管外壁的卡環,所述旋轉軸承的內圈頂在所述卡環上。
優選的,在所述卡環的下方還設置有直徑大于所述軸承內圈的外卡環,所述外卡環的頂部與所述軸承的外圈之間設有間隙。
優選的,所述噴頭為至少三個,且所述噴頭由上至下等間隔設置。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過本設計,在應用中其植物的根系是生長于高濕度的營養霧氣中的,與現有技術相比,此環境中其植物的根系既能獲得充足的氧氣,又直接獲取水分和營養,表現出神奇的生長速度和完善的發育,實現了超常的產量和生長效果;同時,本發明在種植中可實現立體種植的特點,具有占用面積小、單位面積產量高、光照均勻充足等優勢,經濟效益明顯,具有極大的推廣應用價值。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主要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中的種植筒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中:
A、B、C:種植筒;
1.動力電機;2.減速機;3、4.軸承;5.旋轉軸;6、7、8.卷輪;9、10、11.纜繩;12.進液總管;13.回流管;14.旋轉軸承;15.進液管;16.連接件;17.筒體;18.種植孔;19.植物;20.旋轉軸承的內圈;21.卡環;22.外卡環;23.扣環;25.進液管內的水道;26.噴頭;27.筒底;28.回流口;29.旋轉接頭。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一種懸掛式氣霧栽培定植筒,參見圖1,圖2;它包括用于種植植物的種植筒A、B、C,還包括用于實現將所述種植筒A、B、C升降的升將機構;本設計中,具體的,所述的種植筒A、B、C它包括呈圓筒狀的筒體17、設置于筒體17外壁上的若干個用于種植植物19的種植孔18、設置于所述筒體17內的進液管15、設置于所述進液管15上的多個噴頭26,且所述噴頭26由上至下等間隔設置,還包括與所述進液管15連通的進液總管12,進液總管12的進口與供液泵連通。
具體的,所述的升將機構包括固定設置的兩個軸承3、4、貫穿設置于所述軸承3、4內的旋轉軸5,還包括與各種植筒A、B、C的頂端連接的纜繩9、10、11,所述纜繩9、10、11的頂端纏繞于所述旋轉軸5上,還包括用于驅動所述旋轉軸旋轉的動力機構,所述的動力機構它包括動力電機1,所述動力電機1的動力輸出軸通過減速機2與所述旋轉軸5的動力輸入端連接。優選的,還可以在所述旋轉軸5上設置有卷輪6、7、8,所述種植筒A、B、C頂部的纜繩9、10、11分別纏繞于所述卷輪6、7、8上。通過上述設計通過旋轉軸的旋轉可以實現將種植筒A、B、C進行升起或下降。
進一步的,所述種植筒A、B、C的筒底27為弧面結構,且在所述種植筒的筒底27還設置有回流口28,各種植筒底部的回流口28通過旋轉接頭29所述回流管13連通,通過此回流管13可將種植筒A、B、C中有噴頭噴出的液態營養液進行回收收集。
優選的,為了實現種植筒360度的旋轉,本設計在所述種植筒A、B、C的頂部還設置有連接件16,還在所述進液管15上還固定有旋轉軸承14,所述連接件16的頂部與所述旋轉軸承14的外圈固定連接,所述纜繩9、10、11的下端通過與進液管15固定連接的扣環23與所述進液管15連接;通過此設計可以實現種植筒的360度旋轉,實現筒體外部植物光照均勻的目的;進一步的,本設計還在所述進液管15上還設置有突出進液管外壁的卡環21,所述旋轉軸承的內圈20頂在所述卡環21上,優選的,還在所述卡環的下方還設置有直徑大于所述軸承內圈的外卡環22,所述外卡環22的頂部與所述軸承15的外圈之間設有間隙,此設計可以防止旋轉軸承的脫落,提高本設計種植筒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以上所述設計方案在實際的應用中適用于室內大棚高度不低于3.5米均可使用,優選的是,種植筒的直徑為1米,高度為2米,種植筒外壁的展開面積(種植面積)可達到6.28平方米;本發明在種植中可實現立體種植的特點,具有占用面積小、單位面積產量高、光照均勻充足等優勢,經濟效益明顯,具有極大的推廣應用價值。
本發明的實施例公布的是較佳的實施例,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極易根據上述實施例,領會本發明的精神,并做出不同的引申和變化,但只要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都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