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提高大棚土地生產力技術領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種采用地熱泵技術提高大棚土地生產力的技術方法。
背景技術:
在溫室大棚生產運營中,冬季或者氣溫較低的時候需要人工加熱,加熱是保證溫室大棚高效高質運行的首要條件。目前溫室大棚的加熱設備有多種類型,較多采用的是燃煤鍋爐,其次為熱風爐;另外還有燃油燃氣鍋爐、燃油燃氣熱風爐以及電加熱設備等。這些加熱方法中燃煤、燃油、燃氣鍋爐供暖不僅消耗大量的化石燃料,且其燃燒生成的廢物廢氣對環境造成污染,影響人們的生命健康。電加熱的電-熱轉換效率較高,但從總體能源的利用來說,電熱的能量利用效率很低。在種植蔬菜或瓜果的溫室大棚中使用電加熱成本太高。
目前看來大棚的供熱方法存在對環境不友好、成本高問題,迫切需要一種對環境友好、節能減排的塑料大棚供熱方法。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彌補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采用地熱泵提高塑料大棚土地生產力的技術方法。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采用地熱泵技術提高塑料大棚土地生產力的技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根據蔬菜根部的生長深度,將選定好規格的管線埋在地下合適的深度(通常為0.3M為宜)管線選擇要求耐高溫、散熱快,且具有一定抗壓能力而不發生變形。
步驟二、用地熱泵將達不到溫度要求的低溫水轉化成高溫熱水,通過保溫管道將熱水運送到大棚地下埋設的管線中。
步驟三、通過控制埋設管道的粗細、管道之間的間隔大小、流經管中水流的流量大小、流速快慢、流經時長,來調節塑料大棚中的溫度,從而達到供熱的目的,提高土地生產力。
步驟四、將從管道大棚流出的水通過管道再送回地下,或輸送到指定的池塘用作灌溉用水。
本發明相比現有技術具有以下優點:提供一種采用地熱泵技術提高塑料大棚土地生產力的技術方法。目前我國越來越重視環境保護,并提出節能減排、環境友好、可持續發展等理念。本方法利用地熱能,屬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設施一旦投入使用便可長久使用而且維修費用低、高效節能;本方法管道埋設在底下,抽取的地下水用后可用于灌溉或直接送回地下具有節水省地的優點;環境效益顯著,裝置運行沒有任何污染,沒有燃燒,沒有排煙,也沒有廢棄物,對環境非常友好;裝置由于不需要燃料,不會產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廢氣,因此使用過程很安全,可靠性高。本方法環保、節能、成本低、效率高,適合廣泛推廣應用。
附圖說明
圖為本發明采用地熱泵技術提高大棚土地生產力的技術方法設計圖。
1-為抽水井;
2-為地熱泵;
3-為分水器;
4-為水閥;
5-為鋪設管道;
6-為集水器;
7-為水泵。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本發明的實施例作詳細說明,本實施例在以本發明技術方案為前提下進行實施,給出了詳細的實施方式和具體的操作過程,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不限于下述的實施例。
現階段塑料大棚供熱方法中往往要使用化石燃料,這些方法不但消耗了不可再生能源,而且產生廢氣、廢物污染環境危害人體健康。另外就是把電能轉化成熱能的加熱方法,但成本太高。而地熱泵加熱技術利用的是可再生能源可持續使用,設備一旦投入使用便可長年使用,且運行費用、維護費用低,高效節能,裝置運行過程節水環保沒有任何污染,對環境非常友好,地熱泵系統在運行中無燃料設備,因此不可能產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之類的廢氣,也不存在丙烷氣體,不會發生爆炸的危險,運行安全、可靠。采用地熱泵技術提高塑料大棚土地生產力的技術方法的具體實施,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根據大棚選址及其周圍環境選擇合適的地熱系統,進行相應的設施建設,如地熱泵2的安裝、抽水井1的開挖。
步驟二、在大棚地下合適深處埋設選定好的管道,管道以“S”型曲線5方式進行埋設,根據大棚規模大小可以埋設多條管道,進水端與出水端之間的距離應根據土壤熱容量、土壤導熱性、進水溫度要求、出水溫度要求來決定。
步驟三、根據塑料大棚的規模以及出水端水溫的最低要求,熱水通過分水器3經多個管口進入大棚并在進水端安裝水閥4開關,通過埋設管道的粗細、管道之間的間隔、水流流速的快慢、流量的大小、流經的時長,來調節塑料大棚內的溫度。
步驟四、在流經大棚管道的出水端用集水器6將水通過水泵7送回回流井,便于將水回流地下,或者通過管道將水運送到指定的池塘用作灌溉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