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氨苯喋啶作為水葫蘆生長抑制劑的應用。
背景技術:
氨苯喋啶也稱三氨喋啶,2,4,7-三氨基-6-苯基蝶啶,通常氨苯喋啶用于治療各類水腫,如心力衰竭、肝硬變及慢性腎炎引起的水腫或腹水,常與排鉀利尿藥合用。作用機理是通過阻斷腎小管的遠端及集合管管腔側的鈉離子通道而產業利尿作用,并促進鉀離子的重吸收所以為為留鉀利尿劑。利尿作用較迅速但較弱,屬低效利尿藥,但留鉀作用弱于螺內酯。
水葫蘆也叫鳳眼藍(學名:Eichhornia crassipes(Mart.)Solms)浮水草本。原產巴西。現廣布于中國長江、黃河流域及華南各省。喜歡溫暖濕潤、陽光充足的環境,適應性也很強,具有一定的耐寒能力,生于海拔200-1500米的水塘、溝渠及稻田中。亞洲熱帶地區也已廣泛生長。鳳眼藍在生長適宜區,常由于過度繁殖,阻塞水道,影響交通。鳳眼藍曾一度被很多國家引進,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亦被列入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種之一。水葫蘆繁殖能力很強,就是因為因為太強了,覆蓋在整個湖面,使得水中的其他植物不能進行光合作用,而水中的動物沒有得到充分的空氣與食物。不能夠維持水中的生態平衡。水葫蘆的瘋狂生長阻斷航道,影響航運和排泄,成為農業、水利、環保的頭號敵人;限制了水體的流動,水體沒有陽光照射,變得發臭,使水體中的溶氧量減少,抑制了浮游生物的生長,破壞了河涌生態環境;為血吸蟲和腦炎流感等病菌提供了滋生地,滋生蚊蠅,為蚊子的幼蟲提供了呼吸和繁殖的機會。為了消滅水葫蘆,花費巨資,沿河噴灑除草劑,但不到半個月,水葫蘆又迅速生長起來。水葫蘆的防治方法主要有防治水體污染、機械攪滅法、人工清除法、化學防治法、生物防治法、變廢為寶法,上述方法各有各的優缺點,但是目前尚未出現一種高效無反復的方法。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將氨苯喋啶作為水葫蘆生長抑制劑的應用,防治水葫蘆的瘋狂生長造成的不利影響。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
氨苯喋啶作為水葫蘆生長抑制劑的應用。
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發明具備的有益效果:
綠色環保無殘留無二次污染,對人體毒性較低,溶解于水后,直接噴施與葉面上,使用方便,適用于各種水葫蘆生長的環境中,用量少,起效快,經濟效益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闡述。
實施例1
將三塊面積相同的試驗水池中分別種植水葫蘆,待到8月植株盛花期時,每個水池選擇生長健壯的水葫蘆植株50株,其余的拔出掉,分別作為空白組、對照組以及試驗組。
表1試驗方法與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