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蜈蚣養殖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蜈蚣養殖用塑料薄膜消毒劑。
背景技術:
:
蜈蚣,屬于珍貴的二類中藥材,入藥主治風毒疥腫、惡血積聚等癥,具有怯風、鎮驚、抗癌、解毒、抗驚厥等作用,有極高的藥用價值。蜈蚣畏熱喜寒,主要繁衍地區在北回歸線以北,適應性強。由于經濟價值很高,我國開始大規模人工養殖,養殖品種多為綠頭少棘蜈蚣,生長快且繁殖能力強。
在人工養殖蜈蚣時,為了防止蜈蚣逃跑,通常會在養殖池或養殖箱內鋪設一層塑料薄膜。由于蜈蚣經常在薄膜上爬行,因此會在薄膜上殘留糞便和食物渣等,為了避免對蜈蚣健康生長造成影響,需要定期對塑料薄膜進行消毒處理。
常用消毒劑為化學藥劑,在起消毒效果的同時可能會對薄膜質量產生不利影響,縮短薄膜的使用壽命,因此需要開發出一種既能起較好消毒功效又不會縮短薄膜使用壽命的蜈蚣養殖用塑料薄膜消毒劑。
技術實現要素:
: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消毒效果顯著、藥效時間長且對薄膜無損傷的蜈蚣養殖用塑料薄膜消毒劑。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采用以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蜈蚣養殖用塑料薄膜消毒劑,由如下重量份數的原料制成:
香椿葉10-15份、大葉桉葉5-10份、天胡荽4-8份、薏米粉3-6份、大孔吸附樹脂3-6份、馬鞭草3-6份、活性白土2-4份、蕁麻葉2-4份、蕎麥粉2-4份、竹瀝1-2份、聚氧化乙烯1-2份、羊毛醇1-2份、玉米花粉1-2份、松節油0.5-1份、楓香脂0.5-1份、皂角刺0.5-1份、氫化棕櫚油0.5-1份、糯米酒10-15份、水100-150份。
其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向水中加入大葉桉葉、馬鞭草和蕁麻葉,浸泡15min后加熱至回流狀態保溫混合30min,并利用功率1.5kW磨漿機磨漿一次,再加入香椿葉、天胡荽和皂角刺,浸泡30min后再次利用磨漿機反復磨漿兩次,過濾,向所得濾液中加入薏米粉和蕎麥粉,并加熱至回流狀態保溫混合30min,即得漿料I;
(2)將活性白土加熱至70-80℃保溫混合5min,再加入聚氧化乙烯、竹瀝和楓香脂,繼續加熱至100-110℃保溫混合10min,然后自然冷卻至室溫,并經粉碎機制成粉末,即得粉料;
(3)將羊毛醇和玉米花粉充分混合,靜置1h后加入松節油和氫化棕櫚油,再加熱至60-70℃保溫混合10min,然后加入大孔吸附樹脂和糯米酒,充分混合,即得漿料II;
(4)向漿料I中加入粉料和漿料II,充分混合,制得均勻漿體。
所述大孔吸附樹脂使用前經過改性處理,其處理方法為:向15-20份大孔吸附樹脂中加入0.5-1份乳化硅油和1-2份納米氧化鐵,充分混合后于微波頻率2450MHz、功率700W下微波處理5-10min,再加入1-2份雙季戊四醇和0.5-1份氫化松香甘油酯,混合均勻后繼續微波處理5-10min,微波結束后以10-15℃/min的冷卻速度降溫,待溫度降至40-50℃后密封保溫靜置1-2h,然后轉入-5-0℃環境中冷凍2-3h,再次微波處理5-10min,所得混合物自然冷卻至室溫,最后過18-50目篩,即得改性后的大孔吸附樹脂。
大孔吸附樹脂經過上述改性處理后,有效增大其比表面積,從而提高消毒劑藥效成分的吸附量,以發揮延長藥效的作用。
所述乳化硅油使用前經過預處理,其處理方法為:向10-15份乳化硅油中加入1-2份檸檬酸三辛酯和0.1-0.3份硅烷偶聯劑,加熱至70-80℃保溫混合10-15min,再加入0.5-1份硫化豬油和0.5-1份聚乙烯醇樹脂,繼續加熱至110-120℃保溫混合15-30min,最后將所得混合物自然冷卻至室溫即可。
乳化硅油經過上述預處理后,大大提高其與大孔吸附樹脂共混性,從而利于大孔吸附樹脂的改性處理。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以植物成分為主要原料,輔以多種助劑制得蜈蚣養殖用塑料薄膜消毒劑,該消毒劑中含有清潔和殺菌成分,再對塑料薄膜進行清潔的同時兼具消毒作用,以防薄膜上附著的殘留物影響蜈蚣的健康生長;并且消毒效果顯著,在大孔吸附樹脂和活性白土的共同作用下延長藥效作用時間;所制消毒劑對薄膜不會造成損傷,充分保證薄膜的使用壽命。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
實施例1
(1)向150份水中加入5份大葉桉葉、5份馬鞭草和2份蕁麻葉,浸泡15min后加熱至回流狀態保溫混合30min,并利用功率1.5kW磨漿機磨漿一次,再加入15份香椿葉、4份天胡荽和0.5份皂角刺,浸泡30min后再次利用磨漿機反復磨漿兩次,過濾,向所得濾液中加入3份薏米粉和2份蕎麥粉,并加熱至回流狀態保溫混合30min,即得漿料I;
(2)將4份活性白土加熱至70-80℃保溫混合5min,再加入1份聚氧化乙烯、2份竹瀝和0.5份楓香脂,繼續加熱至100-110℃保溫混合10min,然后自然冷卻至室溫,并經粉碎機制成粉末,即得粉料;
(3)將2份羊毛醇和1份玉米花粉充分混合,靜置1h后加入0.5份松節油和1份氫化棕櫚油,再加熱至60-70℃保溫混合10min,然后加入6份大孔吸附樹脂和10份糯米酒,充分混合,即得漿料II;
(4)向漿料I中加入粉料和漿料II,充分混合,制得均勻漿體。
大孔吸附樹脂的改性處理:向20份大孔吸附樹脂中加入0.5份乳化硅油和2份納米氧化鐵,充分混合后于微波頻率2450MHz、功率700W下微波處理10min,再加入1份雙季戊四醇和0.5份氫化松香甘油酯,混合均勻后繼續微波處理5min,微波結束后以10-15℃/min的冷卻速度降溫,待溫度降至40-50℃后密封保溫靜置2h,然后轉入-5-0℃環境中冷凍3h,再次微波處理10min,所得混合物自然冷卻至室溫,最后過18-50目篩,即得改性后的大孔吸附樹脂。
乳化硅油的預處理:向15份乳化硅油中加入1份檸檬酸三辛酯和0.2份硅烷偶聯劑,加熱至70-80℃保溫混合10min,再加入0.5份硫化豬油和0.5份聚乙烯醇樹脂,繼續加熱至110-120℃保溫混合30min,最后將所得混合物自然冷卻至室溫即可。
實施例2
(1)向150份水中加入8份大葉桉葉、4份馬鞭草和2份蕁麻葉,浸泡15min后加熱至回流狀態保溫混合30min,并利用功率1.5kW磨漿機磨漿一次,再加入10份香椿葉、6份天胡荽和0.5份皂角刺,浸泡30min后再次利用磨漿機反復磨漿兩次,過濾,向所得濾液中加入3份薏米粉和4份蕎麥粉,并加熱至回流狀態保溫混合30min,即得漿料I;
(2)將4份活性白土加熱至70-80℃保溫混合5min,再加入1份聚氧化乙烯、1份竹瀝和1份楓香脂,繼續加熱至100-110℃保溫混合10min,然后自然冷卻至室溫,并經粉碎機制成粉末,即得粉料;
(3)將1份羊毛醇和1份玉米花粉充分混合,靜置1h后加入1份松節油和0.5份氫化棕櫚油,再加熱至60-70℃保溫混合10min,然后加入4份大孔吸附樹脂和15份糯米酒,充分混合,即得漿料II;
(4)向漿料I中加入粉料和漿料II,充分混合,制得均勻漿體。
大孔吸附樹脂的改性處理:向20份大孔吸附樹脂中加入0.5份乳化硅油和1份納米氧化鐵,充分混合后于微波頻率2450MHz、功率700W下微波處理10min,再加入2份雙季戊四醇和0.5份氫化松香甘油酯,混合均勻后繼續微波處理5min,微波結束后以10-15℃/min的冷卻速度降溫,待溫度降至40-50℃后密封保溫靜置2h,然后轉入-5-0℃環境中冷凍3h,再次微波處理10min,所得混合物自然冷卻至室溫,最后過18-50目篩,即得改性后的大孔吸附樹脂。
乳化硅油的預處理:向15份乳化硅油中加入2份檸檬酸三辛酯和0.2份硅烷偶聯劑,加熱至70-80℃保溫混合15min,再加入0.5份硫化豬油和0.5份聚乙烯醇樹脂,繼續加熱至110-120℃保溫混合30min,最后將所得混合物自然冷卻至室溫即可。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范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