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荷葉鐵線蕨孢子播種繁殖的實用技術。
背景技術:
荷葉鐵線蕨又名荷葉金錢草、鐵絲草,為鐵線蕨科鐵線蕨屬下的一個中國特有種。僅分布于我國長江三峽一帶,海拔高度80-430m。荷葉鐵線蕨根狀莖短而直立,單葉簇生、葉片園腎形,葉柄亮黑,小巧別致可供觀賞;還具有重要的藥用價值,對黃膽肝炎、泌尿系統感染、中耳炎等疾病有較好療效。然而荷葉鐵線蕨自然繁殖能力弱,數量稀少,三峽工程興建后海拔175m以下的原產地將被淹沒,另受移民活動等人為影響,其生存環境受到嚴重威脅。現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植物、國家二級稀有瀕危植物。
中科院武漢植物所徐惠珠在《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發表的《三峽庫區珍稀特產植物荷葉鐵線蕨的孢子繁殖》公開了一種荷葉鐵線蕨孢子播種繁殖方法,以優質腐葉土為播種基質,從播種到出現第一株孢子體幼苗需110天,但此方法工序繁瑣,出苗時間較長,有進一步簡化工序及縮短時間的空間;重慶文理學院張組榮在《安徽農業科學》發表的《桫欏與荷葉鐵線蕨的孢子繁殖技術研究》中以原生境土為播種基質,出苗率最高達46.6%,但此方法成本較高,出苗率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克服了現有技術中的不足,通過簡化播種方式及調整播種期管理的方式,提供了一種操作簡便,出苗速度快,出苗率高的方法。
實驗材料的選擇
荷葉鐵線蕨的孢子在6月中下旬到8月上旬間成熟,期間當孢子囊孔剛開啟,孢子還未散落時及時帶葉采收作為播種材料;
播種基質、容器選擇及處理
將播種基質(1)腐葉土、或(2)泥炭:珍珠巖按質量比為3.5:1的混合物、或(3)河沙、或(4)泥炭:河沙按質量比為1:1的混合物(進一步優選為所述的播種基質為泥炭:河沙按質量比為1:1的混合物。);在高溫滅菌鍋或烘干機內高溫滅菌30min,后覆膜在太陽下暴曬3-4h備用;播種容器為口徑13-17cm普通塑料花盆,用開水加洗衣粉浸泡20min后洗凈、晾干待用。
荷葉鐵線蕨孢子播種
將處理過的播種基質裝入花盆,裝至距盆口3-5cm,盆底墊碎瓦片或泡沫便于瀝水,播種基質裝置完畢后用配制成800倍的多菌靈溶液澆透水,將表面平整,去除表面雜質;準備白紙或濾紙,用刀片輕輕撥動孢子囊群,讓孢子散落于紙上,后將紙片對折,將孢子均勻灑落于花盆表面,不能再澆水;在花盆上覆蓋保鮮膜,保鮮膜內側噴水保濕,準備數個塑料方盤,洗凈后裝3-5cm清水,將播有孢子的花盆放入其中;將盛有花盆的方盤放置于溫室大棚內或室外樹蔭處或培養室內進行播種期管理(進一步優選為在室外樹蔭處處理)。
荷葉鐵線蕨孢子播種期管理
播種前7天,每天對方盤內清水進行兌換,并加入2000倍多菌靈,對保鮮膜內側噴灑清水保濕;第7-30天內,每3天對方盤內清水進行兌換,對保鮮膜內側噴灑清水保濕,并及時清洗方盤內生長的苔蘚及其它浮游物;30天后則5-7天對方盤內清水進行兌換,對保鮮膜內側噴灑清水保濕,及時清洗方盤內生長的苔蘚及其它浮游物;當孢子體幼苗形成后,將花盆從方盤內拿出,去除覆蓋的保鮮膜,每天噴灑少量表面水即可。
幼苗移栽
當幼苗孢子體長出3片及以上真葉時即可移栽至播種基質中,移栽容器采用64-72孔穴盤或口徑5cm普通塑料花缽,取出幼苗時不要破壞根系,并帶有一定的播種基質;移栽后澆透水,放入溫室大棚內養護,30d后即可完成并可統計成活率。
荷葉鐵線蕨孢子播種繁殖實用技術的優點
2.1荷葉鐵線蕨孢子播種繁殖實用技術方法簡便,播種基質高溫爆曬消毒、播種容器高溫消毒、多菌靈溶液浸泡及噴灑消毒的組合處理極大的降低了播種出苗間的雜菌感染率。
2.2通過播種前基質浸水處理,能有效避免播種后再澆水造成的孢子吸水過多從而死亡或幼苗玻璃化等現象,能有效提高出苗率及出苗質量。
2.3通過播種時培養環境的選擇和播種出苗期保鮮膜覆蓋噴灑水、塑料方盤盛水換水清洗的處理組合提高播種效率;通過播種、移栽基質的選擇極大的提高了播種出苗時間、出苗率及移栽成活率。
2.4本方法實驗材料可隨采隨播,不需要進行任何處理,也不需要進行冷藏或沙藏,簡化了操作流程,降低了生產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孢子體幼苗形成。
圖2室外播種100d后孢子體幼苗生長情況,左圖為溫室大棚,右圖為室外樹蔭處。
圖3孢子體幼苗移栽60d后生長情況。
圖4幼苗移栽上盆1年后生長情況。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荷葉鐵線蕨孢子播種繁殖實用技術
實驗材料
荷葉鐵線蕨的孢子在6月中下旬到8月上旬間成熟,期間當孢子囊孔剛開啟,孢子還未散落時及時帶葉采收作為播種材料。
1.2播種基質、容器選擇及處理
播種基質選擇四種,(1)腐葉土;(2)泥炭:珍珠巖=3.5:1;(3)河沙;(4)泥炭:河沙=1:1;播種基質收集后在高溫滅菌鍋或烘干機內高溫滅菌30min,后覆膜在太陽下暴曬3-4h備用;播種容器為口徑13-17cm普通塑料花盆,用開水加洗衣粉浸泡20min后洗凈、晾干待用。在四種基質內分別就配子體形成時間、第一個孢子體幼苗形成時間及長出第一個孢子體幼苗后30d平均傳化率進行統計,結果見表一。
表一荷葉鐵線蕨孢子在不同基質內播種生長情況
由表一可知泥炭:河沙=1:1為最佳播種基質,其配子體形成時間為21d,第一個孢子體幼苗形成時間為54d,孢子體幼苗形成30d后平均轉化率為91%,其在出苗時間及轉化率上有很大提升。
荷葉鐵線蕨孢子播種
(1)將處理過的泥炭:河沙=1:1播種基質裝入花盆,裝至距盆口3-5cm,盆底墊碎瓦片或泡沫便于瀝水,播種基質裝置完畢后用配制成800倍的多菌靈溶液澆透水,將表面平整,去除表面雜質;(2)準備白紙或濾紙,用刀片輕輕撥動孢子囊群,讓孢子散落于紙上,后將紙片對折,將孢子均勻灑落于花盆表面,不需再澆水;(3)在花盆上覆蓋保鮮膜,保鮮膜內側噴水保濕。準備數個塑料方盤,洗凈后裝3-5cm清水,將播有孢子的花盆放入其中;(4)將盛有花盆的方盤放置于3個不同環境(溫室大棚內、室外樹蔭處、培養室內)進行播種期管理。在三種培養環境內分別就配子體形成時間、第一個孢子體幼苗形成時間及長出第一個孢子體幼苗后30d平均傳化率進行統計,結果見表二。
表二不同培養環境下孢子播種生長情況
由表二可知,三種環境下孢子都可以形成孢子體幼苗,但處理3轉化率太低,出苗時間太長,效果最好的培養環境為處理1溫室大棚,但和處理2室外樹蔭處無顯著差別,從幼苗環境適應性和節約成本綜合來看,處理2室外樹蔭處為最佳選擇。
荷葉鐵線蕨孢子播種期管理
播種前7天,每天對方盤內清水進行兌換,并加入2000倍多菌靈,對保鮮膜內側噴灑清水保濕。第7-30天內,每3天對方盤內清水進行兌換,對保鮮膜內側噴灑清水保濕,并及時清洗方盤內生長的苔蘚及其它浮游物。30天后則5-7天對方盤內清水進行兌換,對保鮮膜內側噴灑清水保濕,及時清洗方盤內生長的苔蘚及其它浮游物。當孢子體幼苗形成后,將花盆從方盤內拿出,去除覆蓋的保鮮膜,每天噴灑少量表面水即可。
幼苗移栽
當幼苗孢子體長出3片及以上真葉時即可移栽,移栽時基質選擇播種出苗效果最好的泥炭:河沙=1:1基質,移栽容器采用64-72孔穴盤或口徑5cm普通塑料花缽,取出幼苗時不要破壞根系,并帶有一定的播種基質。移栽后澆透水,放入溫室大棚內養護,30d后統計成活率可達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