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種減少離子型稀土礦采礦跡地污染物對外輸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根據采礦跡地的原有坡度進行土地平整,將采礦跡地的平面地整理形成平緩坡以形成反坡匯水;
(2)設置導流渠,用于導流由平緩坡、邊坡匯集的水;
(3)設置蓄水池,用于匯集導流渠中的水;
(4)將所述平緩坡劃分成若干田塊,相鄰兩田塊之間挖設導流溝,其中,所述導流溝中間及旁邊播撒匍匐類草種以形成生態草溝;
(5)設置噴灌系統,不定期、不定量地利用蓄水池中的水灌溉采礦跡地上的植物。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減少離子型稀土礦原地浸出采礦跡地污染物對外輸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田塊上種植的植物為直立型根系發達的植物、匍匐類根系發達的植物和綠肥植物的組合;
所述導流溝中間及旁邊播撒的匍匐類草種為狗牙根草種;
當所述采礦跡地設有邊坡時,所述邊坡上種植的植物為直立型根系發達的植物、匍匐類根系發達的植物和綠肥植物的組合。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減少離子型稀土礦原地浸出采礦跡地污染物對外輸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田塊上種植的植物中,所述直立型根系發達的植物選自芒草、類蘆;所述匍匐類根系發達的植物選自狗牙根、馬唐草;所述綠肥植物選自白三葉、紫云英、草木樨、黑麥草;
所述邊坡上種植的植物中,所述直立型根系發達的植物選自黑莎草、香根草;所述匍匐類根系發達的植物選自狗牙根;所述綠肥植物選自木豆、胡枝子、黑麥草。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減少離子型稀土礦原地浸出采礦跡地污染物對外輸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田塊上種植的植物為芒草、馬唐草、草木樨、黑麥草的組合,且所述田塊上種植的植物搭配比例為芒草:馬唐草:黑麥草:草木樨=1~3:4~6:1~3:7~9;
所述邊坡上種植的植物為黑莎草、香根草、狗牙根、木豆、黑麥草的組合,且所述邊坡上種植的植物搭配的比例為:黑莎草:香根草:狗牙根:木豆:黑麥草=1~3:1~3:3~5:2~4:8~11。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減少離子型稀土礦原地浸出采礦跡地污染物對外輸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驟(1)中,所述平緩坡的坡度為1°~3°。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減少離子型稀土礦原地浸出采礦跡地污染物對外輸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中,在平緩坡上且臨近平緩坡坡腳而非平緩坡坡頂的位置處設置導流渠,當采礦跡地設有邊坡時,需要在臨近邊坡的坡腳處設置導流渠;和/或
所述步驟(3)中,在平緩坡上且位于導流渠末端而非平緩坡坡頂的位置處設置蓄水池。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減少離子型稀土礦原地浸出采礦跡地污染物對外輸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當平面地寬度大于10m時,需加設導流渠;導流渠之間相隔距離應在5~10m范圍內。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減少離子型稀土礦原地浸出采礦跡地污染物對外輸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驟(4)中,田塊的寬度為1.5m~2m,長度為2m~3m。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減少離子型稀土礦原地浸出采礦跡地污染物對外輸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驟(5)中,噴灌系統通過可移動式水泵將水從蓄水池中抽出來灌溉采礦跡地上的植物。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減少離子型稀土礦原地浸出采礦跡地污染物對外輸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渠和/或蓄水池的材質為HDPE防滲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