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綠蘿培養的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采用帶節莖段培養綠蘿的方法。
背景技術:
綠蘿原產地在印度尼西亞所羅門群島的熱帶雨林中,性喜溫暖、潮濕環境,要求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在熱帶地區常攀援生長于巖石和樹干上,成為巨大的觀賞藤本植物,我國南方各地均有栽植。綠蘿耐陰性強,終年常綠,葉面有較厚的角質層,能適應室內干燥的環境條件,是優良的室內觀葉植物。此外,還能吸附和去除室內空氣中的甲醛、苯、三氯乙烯等污染物,是天然的“空氣凈化器”,具有較大的市場前景。
現有技術中,綠蘿主要通過扦插繁殖,插條用量大,占地面積廣,同時,綠蘿生長環境高溫高濕,扦插繁殖的后代極易感病菌,生產中經常出現大規模莖腐、根腐現象,影響其繁殖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發明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種采用帶節莖段培養綠蘿的方法,該方法的繁殖率較高,且繁殖周期較短。
一種采用帶節莖段培養綠蘿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提供一帶節莖段;
(2)將所述帶節莖段進行誘導培養,形成愈傷組織;
(3)將所述愈傷組織進行繼代培養;
(4)將經所述繼代培養的愈傷組織進行誘導培養,形成叢生芽;
(5)將所述叢生芽進行生根培養,形成綠蘿根苗;
(6)將所述綠蘿根苗栽培。
進一步地,提供所述帶節莖段具體為,取5~8cm帶節莖段由先之后依次進行消毒和清洗,再修剪至長度為2~3cm。
進一步地,形成愈傷組織的誘導培養包括第一階段培養以形成膨大體,以及第二階段培養以形成愈傷組織;所述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培養的溫度均為25~28℃,濕度均為50~65%;所述第一階段培養的天數為28~32d;所述第二階段培養的天數為38~42d;
優選地,
優選地,第一階段的培養基包含412.5mg/L硝酸銨、475mg/L硝酸鉀、110mg/L氯化鈣、92.5mg/L硫酸鎂、42.5mg/L二氫磷酸鉀、0.415mg/L碘化鉀、3.1mg/L硼酸、11.15mg/L硫酸錳、4.3mg/L硫酸鋅、0.125mg/L鉬酸鈉、0.0125mg/L硫酸銅、0.0125mg/L氯化鈷、13.9mg/L硫酸亞鐵、18.65mg/L EDTA二鈉、1~5mg/L肌醇、0.5~3mg/L煙酸、0.5~2鹽酸吡哆醇、3~6mg/L鹽酸硫胺素、2.0mg/L甘氨酸、50mg/L精氨酸、100mg/L天冬氨酸、150mg/L谷氨酸、1.0~3.0mg/L 6-BA、0.08~0.12mg/L植物生長調節劑TDZ、0.1~0.3mg/Lα-萘乙酸、0.03~0.07mg/L 2,4-D、25~35g/L蔗糖和5~10g/L瓊脂粉;
第二階段的培養基包含825mg/L硝酸銨、950mg/L硝酸鉀、220mg/L氯化鈣、185mg/L硫酸鎂、85mg/L二氫磷酸鉀、0.83mg/L碘化鉀、6.2mg/L硼酸、22.3mg/L硫酸錳、8.6mg/L硫酸鋅、0.25mg/L鉬酸鈉、0.025mg/L硫酸銅、0.025mg/L氯化鈷、27.8mg/L硫酸亞鐵、37.3mg/L EDTA二鈉、1~5mg/L肌醇、0.5~3mg/L煙酸、0.5~2鹽酸吡哆醇、3~6mg/L鹽酸硫胺素、2.0mg/L甘氨酸、100mg/L精氨酸、50mg/L天冬氨酸、200mg/L谷氨酸、2.0~4.0mg/L 6-BA、0.4~0.6mg/L IBA、25~35g/L蔗糖、200~500g/l的水解酪蛋白和5~10g/L瓊脂粉。。
進一步地于,所述繼代培養的培養基包含1650mg/L硝酸銨、1900mg/L硝酸鉀、440mg/L氯化鈣、370mg/L硫酸鎂、170mg/L二氫磷酸鉀、0.83mg/L碘化鉀、6.2mg/L硼酸、22.3mg/L硫酸錳、8.6mg/L硫酸鋅、0.25mg/L鉬酸鈉、0.025mg/L硫酸銅、0.025mg/L氯化鈷、27.8mg/L硫酸亞鐵、37.3mg/L EDTA二鈉、1~5mg/L肌醇、0.5~3mg/L煙酸、0.5~2鹽酸吡哆醇、3~6mg/L鹽酸硫胺素、2.0mg/L甘氨酸、1.0~3.0mg/L 6-BA、0.9~1.1mg/L玉米素、0.2~0.4mg/L吲哚乙酸α-萘乙酸、40~60mg維生素C、20~30g/L蔗糖和5~10g/L瓊脂粉;
優選地,所述繼代培養在1500~2000Lx的強度光照下進行,所述光照的時間為10~15h/d,溫度為25~28℃,濕度為50~65%,培養的天數為38~42d。
進一步地,形成從生芽的誘導培養所采用的誘導培養基包含MS培養基、0.05~0.1mg/L 6-BAα-萘乙酸、1~2mg/L吲哚丁酸、0.5~1mg/Lα-萘乙酸、25~35g/L蔗糖、25~35g/L香蕉和5~10g/L瓊脂粉;注意,這里,MS培養基為公知的培養基,其組成為:1650mg/L硝酸銨、1900mg/L硝酸鉀、440mg/L氯化鈣、370mg/L硫酸鎂、170mg/L二氫磷酸鉀、0.83mg/L碘化鉀、6.2mg/L硼酸、22.3mg/L硫酸錳、8.6mg/L硫酸鋅、0.25mg/L鉬酸鈉、0.025mg/L硫酸銅、0.025mg/L氯化鈷、27.8mg/L硫酸亞鐵、37.3mg/L EDTA二鈉、100mg/L肌醇、0.5mg/L煙酸、0.5鹽酸吡哆醇、0.1mg/L鹽酸硫胺素、2.0mg/L甘氨酸。
優選地,形成從生芽的誘導培養在1500~2000Lx的強度光照下進行,所述光照的時間為10~15h/d,溫度為25~28℃,濕度均為50~65%,培養的天數為30~60d。
進一步地,所述生根培養的培養基包含MS培養基、0.05~0.1mg/Lα-萘乙酸、0.01~0.05mg/L吲哚乙酸、25~35g/L蔗糖、30~50g/L土豆泥和5~10g/L瓊脂粉;
優選地,所述生根培養在1500~2000Lx的強度光照下進行,所述光照的時間為12~16h/d,溫度為25~28℃,濕度為50~65%;所述生根培養的天數為55~65d。
進一步地,所述栽培包括以下步驟:
(61)將所述綠蘿根苗進行煉苗;
(62)將經所述煉苗的綠蘿根苗進行移栽;
(63)對所述移栽的綠蘿根苗進行田間管理以使其生長。
進一步地,所述煉苗在1500~2000Lx的強度光照下進行,所述光照的時間為10~15h/d,溫度為25~28℃,濕度均為50~65%,所述煉苗的天數為12~16d。
進一步地,所述移栽所采用的基質包含質量比為1:2~4的珍珠巖和椰糠。
進一步地于,所述煉苗之后且在移栽之前還包括使用多菌靈可濕性粉劑的稀釋液進行消毒。
上述MS培養基的組成濃度可采用常規的,于此不詳述。
如上文所述之術語:
“由……制備”與“包含”同義。本文中所用的術語“包含”、“包括”、“具有”、“含有”或其任何其它變形,意在覆蓋非排它性的包括。例如,包含所列要素的組合物、步驟、方法、制品或裝置不必僅限于那些要素,而是可以包括未明確列出的其它要素或此種組合物、步驟、方法、制品或裝置所固有的要素。
連接詞“由……組成”排除任何未指出的要素、步驟或組分。如果用于權利要求中,此短語將使權利要求為封閉式,使其不包含除那些描述的材料以外的材料,但與其相關的常規雜質除外。當短語“由……組成”出現在權利要求主體的子句中而不是緊接在主題之后時,其僅限定在該子句中描述的要素;其它要素并不被排除在作為整體的所述權利要求之外。
當量、濃度、或者其它值或參數以范圍、優選范圍、或一系列上限優選值和下限優選值限定的范圍表示時,這應當被理解為具體公開了由任何范圍上限或優選值與任何范圍下限或優選值的任一配對所形成的所有范圍,而不論該范圍是否單獨公開了。例如,當公開了范圍“1~5”時,所描述的范圍應被解釋為包括范圍“1~4”、“1~3”、“1~2”、“1~2和4~5”、“1~3和5”等。當數值范圍在本文中被描述時,除非另外說明,否則該范圍意圖包括其端值和在該范圍內的所有整數和分數。
“質量份”指表示多個組分的質量比例關系的基本計量單位,1份可表示任意的單位質量,如可以表示為1g,也可表示2.689g等。假如我們說A組分的質量份為a份,B組分的質量份為b份,則表示A組分的質量和B組分的質量之比a:b。或者,表示A組分的質量為aK,B組分的質量為bK(K為任意數,表示倍數因子)。不可誤解的是,與質量分數不同的是,所有組分的質量份之和并不受限于100份之限制。
“和/或”用于表示所說明的情況的一者或兩者均可能發生,例如,A和/或B包括(A和B)和(A或B);
此外,本發明要素或組分前的不定冠詞“一種”和“一個”對要素或組分的數量要求(即出現次數)無限制性。因此“一個”或“一種”應被解讀為包括一個或至少一個,井且單數形式的要素或組分也包括復數形式,除非所述數量明顯旨指單數形式。
以上未述及之處適用于現有技術。
本發明的培養方法,以綠蘿帶節莖段作為外植體材料,利用組織培養對綠蘿進行快速繁殖,不受季節與氣候的限制,可有效地大量繁殖綠蘿后代,極大的縮短了生產周期,且后代遺傳性狀與親本高度一致,為綠蘿規模化生產提供了一條有效途徑。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于理解本發明,下面合實施例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
實施例1
步驟一、外植體的選取。具體為,選取形態正常、生長旺盛的健壯母株進行預處理(使用8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灌根,每10天一次),切取莖生長點處5cm莖段(至少帶有一個節,去除葉及葉柄),經表面除雜、清洗后的外植體轉入超凈工作臺進行消毒處理,此消毒為先在體積分數為75%的酒精浸泡15s,再置入0.1wt%HgCl溶液中浸泡13min,消毒完畢后使用無菌水清洗3~5遍后,得到無菌的綠蘿莖段。
步驟二、愈傷組織的誘導培養。具體為,將綠蘿莖段在超凈工作臺上及無菌條件下修剪至長度為2cm的段樣,接種到愈傷組織誘導培養基(包含412.5mg/L硝酸銨、475mg/L硝酸鉀、110mg/L氯化鈣、92.5mg/L硫酸鎂、42.5mg/L二氫磷酸鉀、0.415mg/L碘化鉀、3.1mg/L硼酸、11.15mg/L硫酸錳、4.3mg/L硫酸鋅、0.125mg/L鉬酸鈉、0.0125mg/L硫酸銅、0.0125mg/L氯化鈷、13.9mg/L硫酸亞鐵、18.65mg/L EDTA二鈉、1mg/L肌醇、0.5mg/L煙酸、0.5鹽酸吡哆醇、3mg/L鹽酸硫胺素、2.0mg/L甘氨酸、50mg/L精氨酸、100mg/L天冬氨酸、150mg/L谷氨酸、1.0mg/L 6-BA、0.08mg/L植物生長調節劑TDZ、0.1mg/Lα-萘乙酸、0.03mg/L 2,4-D、25g/L蔗糖和5g/L瓊脂粉)中,在溫度為25℃,濕度為65%的條件下進行暗培養,培養38天后得到綠蘿莖段膨大體。
然后將將得到的膨大莖段縱切后轉接入愈傷組織誘導培養基(包含825mg/L硝酸銨、950mg/L硝酸鉀、220mg/L氯化鈣、185mg/L硫酸鎂、85mg/L二氫磷酸鉀MS培養基、0.83mg/L碘化鉀、6.2mg/L硼酸、22.3mg/L硫酸錳、8.6mg/L硫酸鋅、0.25mg/L鉬酸鈉、0.025mg/L硫酸銅、0.025mg/L氯化鈷、27.8mg/L硫酸亞鐵、37.3mg/L EDTA二鈉、1mg/L肌醇、0.5mg/L煙酸、0.5鹽酸吡哆醇、3mg/L鹽酸硫胺素、2.0mg/L甘氨酸、100mg/L精氨酸、50mg/L天冬氨酸、200mg/L谷氨酸、2.0mg/L 6-BA、0.4~0.6mg/L IBA、25g/L蔗糖、200g/l的水解酪蛋白和5g/L瓊脂粉)中,在溫度為25℃,濕度為50%的條件下暗培養42天,獲得愈傷組織。
步驟三、愈傷組織的繼代培養。具體為,將愈傷組織在超凈工作臺上及無菌條件下,轉接到繼代培養基(包含1650mg/L硝酸銨、1900mg/L硝酸鉀、440mg/L氯化鈣、370mg/L硫酸鎂、170mg/L二氫磷酸鉀、0.83mg/L碘化鉀、6.2mg/L硼酸、22.3mg/L硫酸錳、8.6mg/L硫酸鋅、0.25mg/L鉬酸鈉、0.025mg/L硫酸銅、0.025mg/L氯化鈷、27.8mg/L硫酸亞鐵、37.3mg/L EDTA二鈉、1mg/L肌醇、0.5mg/L煙酸、0.5鹽酸吡哆醇、3mg/L鹽酸硫胺素、2.0mg/L甘氨酸、1.0mg/L 6-BA、0.9mg/L玉米素、0.2mg/L吲哚乙酸、40mg維生素C、20g/L蔗糖和5g/L瓊脂粉)中,然后將其置于LED燈作為光源的環境下,在光照強度為15001x,每日光照時間為15h,溫度為25℃,濕度為50%的條件下,進行愈傷組織的繼代培養,經過42天,獲得新一代愈傷組織。
步驟四、叢生芽培養。具體為,在超凈工作臺上及無菌條件下,將愈傷組織接種到芽誘導培養基(MS培養基、0.05mg/L 6-BA、1mg/L吲哚丁酸、0.5mg/Lα-萘乙酸、25g/L蔗糖、25g/L香蕉和5g/L瓊脂粉)中培養,培養條件:光照強度為15001x,每日光照時間為15h,溫度為25℃,濕度為50%,培養60天后獲得綠蘿叢生芽。
步驟五、生根培養。具體為,在超凈工作臺上及無菌條件下,將綠蘿叢生芽按照芽苗數量切分成單株,切掉基部組織和部分葉片,然后接種到生根培養基(MS培養基、0.05mg/Lα-萘乙酸、0.01mg/L吲哚乙酸、25g/L蔗糖、30g/L土豆泥和5g/L瓊脂粉)中培養,培養條件:光照強度為15001x,每日光照時間為10小時,溫度為25℃,濕度為50%培養55~65天后獲得綠蘿試管苗。
步驟六、煉苗。具體為,將已生根的綠蘿容器苗轉移至育苗溫室放置12天。要求室內光照強度20001x,每日光照時間15小時,溫度25℃,濕度60%。
步驟七、出苗。將煉苗后的綠蘿組培苗從容器中取出,用清水將培養基清洗干凈,使用80wt%多菌靈可濕性粉劑的1000倍液浸泡消毒1min。
步驟八、移栽。將清洗干凈并消毒的綠蘿組培苗種植到口徑90cm的花盆中,基質采用珍珠巖和椰糠按照1:2的質量比混合,移栽完成后澆透水,使用80wt%多菌靈可濕性粉劑的1000倍液噴霧處理。
步驟九、田間管理。具體為,在移栽后15天內,控制光照強度為2000~25001x,每日光照時間為12小時,溫度為22℃,濕度為85%;移栽15天后控制光照強度為25001x,每日光照時間為12小時,溫度為24℃,濕度為60%;在移栽30天后控制光照強度為25001x,每日光照時間為12小時,溫度為24℃,濕度為60%,開始進行施肥管理和病蟲害防控。
實施例2
步驟一、外植體的選取。具體為,選取形態正常、生長旺盛的健壯母株進行預處理(使用8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灌根,每10天一次),切取莖生長點處8cm莖段(至少帶有一個節,去除葉及葉柄),經表面除雜、清洗后的外植體轉入超凈工作臺進行消毒處理,此消毒為先在體積分數為75%的酒精浸泡15s,再置入0.1wt%HgCl溶液中浸泡13min,消毒完畢后使用無菌水清洗3~5遍后,得到無菌的綠蘿莖段。
步驟二、愈傷組織的誘導培養。具體為,將綠蘿莖段在超凈工作臺上及無菌條件下修剪至長度為3cm的段樣,接種到愈傷組織誘導培養基(包含412.5mg/L硝酸銨、475mg/L硝酸鉀、110mg/L氯化鈣、92.5mg/L硫酸鎂、42.5mg/L二氫磷酸鉀、0.415mg/L碘化鉀、3.1mg/L硼酸、11.15mg/L硫酸錳、4.3mg/L硫酸鋅、0.125mg/L鉬酸鈉、0.0125mg/L硫酸銅、0.0125mg/L氯化鈷、13.9mg/L硫酸亞鐵、18.65mg/L EDTA二鈉、5mg/L肌醇、3mg/L煙酸、2鹽酸吡哆醇、6mg/L鹽酸硫胺素、2.0mg/L甘氨酸、50mg/L精氨酸、100mg/L天冬氨酸、150mg/L谷氨酸、3.0mg/L 6-BA、0.12mg/L植物生長調節劑TDZ、0.3mg/Lα-萘乙酸、0.07mg/L 2,4-D、35g/L蔗糖和10g/L瓊脂粉)中,在溫度為28℃,濕度為65%的條件下進行暗培養,培養42天后得到綠蘿莖段膨大體。
然后將將得到的膨大莖段縱切后轉接入愈傷組織誘導培養基(包含825mg/L硝酸銨、950mg/L硝酸鉀、220mg/L氯化鈣、185mg/L硫酸鎂、85mg/L二氫磷酸鉀MS培養基、0.83mg/L碘化鉀、6.2mg/L硼酸、22.3mg/L硫酸錳、8.6mg/L硫酸鋅、0.25mg/L鉬酸鈉、0.025mg/L硫酸銅、0.025mg/L氯化鈷、27.8mg/L硫酸亞鐵、37.3mg/L EDTA二鈉、5mg/L肌醇、3mg/L煙酸、2mg/L鹽酸吡哆醇、6mg/L鹽酸硫胺素、2.0mg/L甘氨酸、100mg/L精氨酸、50mg/L天冬氨酸、200mg/L谷氨酸、4.0mg/L 6-BA、0.6mg/L IBA、35g/L蔗糖、500g/l的水解酪蛋白和10g/L瓊脂粉)中,在溫度為28℃,濕度為65%的條件下暗培養38天,獲得愈傷組織。
步驟三、愈傷組織的繼代培養。具體為,將愈傷組織在超凈工作臺上及無菌條件下,轉接到繼代培養基(包含1650mg/L硝酸銨、1900mg/L硝酸鉀、440mg/L氯化鈣、370mg/L硫酸鎂、170mg/L二氫磷酸鉀、0.83mg/L碘化鉀、6.2mg/L硼酸、22.3mg/L硫酸錳、8.6mg/L硫酸鋅、0.25mg/L鉬酸鈉、0.025mg/L硫酸銅、0.025mg/L氯化鈷、27.8mg/L硫酸亞鐵、37.3mg/L EDTA二鈉、5mg/L肌醇、3mg/L煙酸、2鹽酸吡哆醇、6mg/L鹽酸硫胺素、2.0mg/L甘氨酸、3.0mg/L 6-BA、1.1mg/L玉米素、0.4mg/L吲哚乙酸、60mg維生素C、30g/L蔗糖和10g/L瓊脂粉)中,然后將其置于LED燈作為光源的環境下,在光照強度為20001x,每日光照時間為10h,溫度為28℃,濕度為65%的條件下,進行愈傷組織的繼代培養,經過42天,獲得新一代愈傷組織。
步驟四、叢生芽培養。具體為,在超凈工作臺上及無菌條件下,將愈傷組織接種到芽誘導培養基(0.1mg/L 6-BA、2mg/L吲哚丁酸、1mg/Lα-萘乙酸、35g/L蔗糖、35g/L香蕉和10g/L瓊脂粉)中培養,培養條件:光照強度為20001x,每日光照時間為10h,溫度為28℃,濕度為65%,培養60天后獲得綠蘿叢生芽。
步驟五、生根培養。具體為,在超凈工作臺上及無菌條件下,將綠蘿叢生芽按照芽苗數量切分成單株,切掉基部組織和部分葉片,然后接種到生根培養基(MS培養基、0.1mg/Lα-萘乙酸、0.05mg/L吲哚乙酸、35g/L蔗糖、50g/L土豆泥和10g/L瓊脂粉)中培養,培養條件:光照強度為20001x,每日光照時間為15小時,溫度為28℃,濕度為65%;培養60天后再將綠蘿芽苗轉接至生根培養基中培養,培養條件:光照強度為20001x,每日光照時間為16小時,溫度為28℃,濕度為65%,培養32天后獲得綠蘿生根苗。
步驟六、煉苗。具體為,將已生根的綠蘿容器苗轉移至育苗溫室放置16天。要求室內光照強度30001x,每日光照時間10小時,溫度28℃,濕度75%。
步驟七、出苗。將煉苗后的綠蘿組培苗從容器中取出,用清水將培養基清洗干凈,使用80wt%多菌靈可濕性粉劑的1000倍液浸泡消毒1min。
步驟八、移栽。將清洗干凈并消毒的綠蘿組培苗種植到口徑90cm的花盆中,基質采用珍珠巖和椰糠按照1:4的質量比混合,移栽完成后澆透水,使用80wt%多菌靈可濕性粉劑的1000倍液噴霧處理。
步驟九、田間管理。具體為,在移栽后15天內,控制光照強度為25001x,每日光照時間為12小時,溫度為24℃,濕度為90%;移栽15天后控制光照強度為30001x,每日光照時間為12小時,溫度為28℃,濕度為75%;在移栽30天后控制光照強度為30001x,每日光照時間為12小時,溫度為28℃,濕度為70%,開始進行施肥管理和病蟲害防控。
實施例3
步驟一、外植體的選取。具體為,選取形態正常、生長旺盛的健壯母株進行預處理(使用8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灌根,每10天一次),切取莖生長點處6.5cm莖段(至少帶有一個節,去除葉及葉柄),經表面除雜、清洗后的外植體轉入超凈工作臺進行消毒處理,此消毒為先在體積分數為75%的酒精浸泡15s,再置入0.1wt%HgCl溶液中浸泡13min,消毒完畢后使用無菌水清洗3~5遍后,得到無菌的綠蘿莖段。
步驟二、愈傷組織的誘導培養。具體為,將綠蘿莖段在超凈工作臺上及無菌條件下修剪至長度為2.5cm的段樣,接種到愈傷組織誘導培養基(412.5mg/L硝酸銨、475mg/L硝酸鉀、110mg/L氯化鈣、92.5mg/L硫酸鎂、42.5mg/L二氫磷酸鉀、0.415mg/L碘化鉀、3.1mg/L硼酸、11.15mg/L硫酸錳、4.3mg/L硫酸鋅、0.125mg/L鉬酸鈉、0.0125mg/L硫酸銅、0.0125mg/L氯化鈷、13.9mg/L硫酸亞鐵、18.65mg/L EDTA二鈉、1~5mg/L肌醇、1.8mg/L煙酸、1.25鹽酸吡哆醇、4.5mg/L鹽酸硫胺素、2.0mg/L甘氨酸、50mg/L精氨酸、100mg/L天冬氨酸、150mg/L谷氨酸、2mg/L 6-BA、0.10mg/L植物生長調節劑TDZ、0.2mg/Lα-萘乙酸、0.05mg/L 2,4-D、30g/L蔗糖和7g/L瓊脂粉)中,在溫度為26℃,濕度為58%的條件下進行暗培養,培養40天后得到綠蘿莖段膨大體。
然后將將得到的膨大莖段縱切后轉接入愈傷組織誘導培養基(包含825mg/L硝酸銨、950mg/L硝酸鉀、220mg/L氯化鈣、185mg/L硫酸鎂、85mg/L二氫磷酸鉀MS培養基、0.83mg/L碘化鉀、6.2mg/L硼酸、22.3mg/L硫酸錳、8.6mg/L硫酸鋅、0.25mg/L鉬酸鈉、0.025mg/L硫酸銅、0.025mg/L氯化鈷、27.8mg/L硫酸亞鐵、37.3mg/L EDTA二鈉、3mg/L肌醇、1.8mg/L煙酸、1.25鹽酸吡哆醇、4.5mg/L鹽酸硫胺素、2.0mg/L甘氨酸、100mg/L精氨酸、50mg/L天冬氨酸、200mg/L谷氨酸、3mg/L 6-BA、0.5mg/L IBA、30g/L蔗糖、350g/l的水解酪蛋白和7g/L瓊脂粉)中,在溫度為26℃,濕度為58%的條件下暗培養40天,獲得愈傷組織。
步驟三、愈傷組織的繼代培養。具體為,將愈傷組織在超凈工作臺上及無菌條件下,轉接到繼代培養基(包含1650mg/L硝酸銨、1900mg/L硝酸鉀、440mg/L氯化鈣、370mg/L硫酸鎂、170mg/L二氫磷酸鉀、0.83mg/L碘化鉀、6.2mg/L硼酸、22.3mg/L硫酸錳、8.6mg/L硫酸鋅、0.25mg/L鉬酸鈉、0.025mg/L硫酸銅、0.025mg/L氯化鈷、27.8mg/L硫酸亞鐵、37.3mg/L EDTA二鈉、3mg/L肌醇、1.8mg/L煙酸、1.25鹽酸吡哆醇、4.5mg/L鹽酸硫胺素、2.0mg/L甘氨酸、2.0mg/L 6-BA、1mg/L玉米素、0.3mg/L吲哚乙酸、50mg維生素C、25g/L蔗糖和7g/L瓊脂粉)中,然后將其置于LED燈作為光源的環境下,在光照強度為18001x,每日光照時間為12h,溫度為26℃,濕度為58%的條件下,進行愈傷組織的繼代培養,經過40天,獲得新一代愈傷組織。
步驟四、叢生芽培養。具體為,在超凈工作臺上及無菌條件下,將愈傷組織接種到芽誘導培養基(0.075mg/L 6-BAα-萘乙酸、1.5mg/L吲哚丁酸、0.75mg/Lα-萘乙酸、30g/L蔗糖、30g/L香蕉和7g/L瓊脂粉)中培養,培養條件:光照強度為18001x,每日光照時間為12h,溫度為26℃,濕度為58%,培養45天后獲得綠蘿叢生芽。
步驟五、生根培養。具體為,在超凈工作臺上及無菌條件下,將綠蘿叢生芽按照芽苗數量切分成單株,切掉基部組織和部分葉片,然后接種到生根培養基(MS培養基、0.075mg/Lα-萘乙酸、0.03mg/L吲哚乙酸、30g/L蔗糖、40g/L土豆泥和7g/L瓊脂粉)中培養,培養條件:光照強度為18001x,每日光照時間為12小時,溫度為26℃,濕度為58%;培養45天后再將綠蘿芽苗轉接至生根培養基中培養,培養條件:光照強度為18001x,每日光照時間為14小時,溫度為26℃,濕度為58%,培養30天后獲得綠蘿生根苗。
步驟六、煉苗。具體為,將已生根的綠蘿容器苗轉移至育苗溫室放置14天。要求室內光照強度25001x,每日光照時間12小時,溫度26℃,濕度68%。
步驟七、出苗。將煉苗后的綠蘿組培苗從容器中取出,用清水將培養基清洗干凈,使用80wt%多菌靈可濕性粉劑的1000倍液浸泡消毒1min。
步驟八、移栽。將清洗干凈并消毒的綠蘿組培苗種植到口徑90cm的花盆中,基質采用珍珠巖和椰糠按照1:3的質量比混合,移栽完成后澆透水,使用80wt%多菌靈可濕性粉劑的1000倍液噴霧處理。
步驟九、田間管理。具體為,在移栽后15天內,控制光照強度為22001x,每日光照時間為12小時,溫度為23℃,濕度為87%;移栽15天后控制光照強度為27001x,每日光照時間為12小時,溫度為26℃,濕度為68%;在移栽30天后控制光照強度為28001x,每日光照時間為12小時,溫度為26℃,濕度為65%,開始進行施肥管理和病蟲害防控。
對實施例1~3的從生芽和生根的誘導率等進行相關的測試,如下表:
表 綠蘿組織的誘導率
由于本發明中所涉及的各工藝參數的數值范圍在上述實施例中不可能全部體現,但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完全可以想象到只要落入上述該數值范圍內的任何數值均可實施本發明,當然也包括若干項數值范圍內具體值的任意組合。此處,出于篇幅的考慮,省略了給出某一項或多項數值范圍內具體值的實施例,此不應當視為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的公開不充分。
申請人聲明,本發明通過上述實施例來說明本發明的詳細工藝設備和工藝流程,但本發明并不局限于上述詳細工藝設備和工藝流程,即不意味著本發明必須依賴上述詳細工藝設備和工藝流程才能實施。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應該明了,對本發明的任何改進,對本發明產品各原料的等效替換及輔助成分的添加、具體方式選擇等,落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