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排種器,具體地指一種珠鏈套管式多行單粒排種器,即能用于大豆、玉米、小麥、花生等大粒種子的多排單粒播種,亦可用于油菜、甜菜、芝麻等小粒種子的多排單粒播種。
背景技術:
目前,各種精量播種機主要采用氣吸式排種器(專利號:CN201620347190.9)和氣吹式排種器(專利號:CN201310172685.3)等氣力排種器,水平圓盤式排種器(專利號:CN201420740345.6)、垂直圓盤式排種器(專利號:CN201120216132.X)和窩眼輪式排種器(專利號:CN201520815263.8)等機械排種器。這些排種器在實現多行集排時往往需要重復安裝多個排種器,造成結構復雜,體積龐大;同時,這些排種器一般離地較高,種子從排種器出來后在導種管內呈無序狀態流動,造成種子落入種溝時株距不均;此外,氣力排種器需要在播種機上安裝風機,對氣密性要求較高,結構相對較復雜,風機功率消耗大,機械排種器還存在種子破損率高等不足。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種珠鏈套管式多行單粒排種器,該排種器利用其撓性的單粒有序導種珠鏈套管,實現均勻的近地單粒投種。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新型珠鏈套管式多行單粒排種器,它包含多行集中充種部分、種子撓性輸送部分和分行投種部分,主要包括種子箱、充種鏈輪、軟管、珠鏈、投種鏈輪。
進一步地,所述多行集中充種部分由種子箱、充種鏈輪護罩、充種鏈輪、上管接頭、充種鏈輪軸組成,所述充種鏈輪輪齒均勻圓周的分布在充種鏈輪上,單個充種鏈輪輪齒上表面開設有鏈繩槽,圓周方向相鄰的兩個充種鏈輪輪齒間形成鏈珠槽,所述珠鏈的鏈繩穿過充種鏈輪輪齒上的鏈繩槽,珠鏈的鏈珠嵌入在鏈珠槽內,鏈珠與充種鏈輪輪齒形成嚙合傳動關系,充種鏈輪固定安裝在充種鏈輪軸上,所述充種鏈輪外面包裹著充種鏈輪護罩,充種鏈輪護罩有開口與種子箱和上管接頭相連,上管接頭用于連接軟管。
再進一步地,所述種子撓性輸送部分由珠鏈和軟管組成,所述珠鏈是用柔性的鏈繩將顆粒狀的鏈珠串連起來,鏈珠的大小和鏈珠間的距離視種子大小而定,保證兩個鏈珠之間正好容納一顆種子,以便實現單粒播種,所述珠鏈外面套有塑料軟管;軟管內徑略大于鏈珠徑向尺寸,保證鏈珠能在管內移動即可,軟管內徑與鏈珠間的間隙不可大于最小種子的尺寸,防止種子在鏈珠間躥動,這樣的柔性結構,可以保證種子在軟管內等間距空間任意方向撓性輸送,是本發明的關鍵和核心技術。
再進一步地,所述分行投種部分由投種鏈輪、投種鏈輪護罩、下管接頭、擋環、投種鏈輪軸和投種口組成,多個投種鏈輪安裝在投種鏈輪軸上,且投種鏈輪彼此用擋環分開,投種鏈輪的個數視播種行數而定,所述投種鏈輪個數與充種鏈輪的片數相同,所述投種鏈輪安裝在投種鏈輪軸上,投種鏈輪安裝在投種鏈輪軸上的間距視要求播種的行距而定,每個投種鏈輪在圓周上均勻分布多個輪齒,所述輪齒上表面開設有凹槽,珠鏈的鏈繩穿過凹槽,所述珠鏈的鏈珠嵌入兩個相鄰齒輪之間,鏈珠與輪齒形成嚙合傳動關系,投種鏈輪外面包裹著投種鏈輪護罩,投種鏈輪護罩有開口與投種口和下管接頭相連,下管接頭用于連接軟管。投種鏈輪為本珠鏈套管式多行單粒排種器的主動輪,由播種機的地輪或其他動力驅動,帶動種子從種子箱運動到投種口后將種子投下,珠鏈返回。
進一步地,所述鏈繩槽的間隙為1~8mm,所述鏈珠槽的間隙為5~17mm。
再進一步地,所述凹槽的深度為1~8mm,其寬度為2~15mm。
再進一步地,所述鏈珠直徑為3~16mm,鏈珠間距為5~26mm;鏈繩直徑為1~3mm,所述軟管直徑為5.5~21mm,軟管6厚度為1~2mm。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發明結構簡便精巧、操作簡單、消耗動力小、播種單粒率高、株距均勻、調整播種株距方便,種子破損率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新型珠鏈套管式多行單粒排種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充種鏈輪的立體圖;
圖3為充種鏈輪的剖視圖;
圖4為投種鏈輪的立體圖;
圖5為投種鏈輪的剖視圖;
圖6為多行集中充種部分的細節圖;
圖7為分行投種部分的細節圖;
圖8是充種部分示意圖;
圖9是投種部分示意圖;
圖10是種子撓性輸送部分示意圖;
圖中:種子箱1、充種鏈輪護罩2、充種鏈輪3、鏈繩槽3a、充種鏈輪輪齒3b、鏈珠槽3c、上管接頭4、充種鏈輪軸5、軟管6、珠鏈7、鏈珠7a、鏈繩7b、下管接頭8、投種鏈輪護罩9、投種鏈輪10、凹槽10a、輪齒10b、擋環11、投種鏈輪軸12、投種口13、種子14。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更好地解釋本發明,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明本發明的主要內容,但本發明的內容不僅僅局限于以下實施例。
實施例1:
如圖1~7所示:新型珠鏈套管式多行單粒排種器,其用于對油菜種子進行排種;它包含多行集中充種部分、種子撓性輸送部分和分行投種部分,主要包括種子箱1、充種鏈輪3、軟管6、珠鏈7、投種鏈輪10;
多行集中充種部分由種子箱1、充種鏈輪護罩2、充種鏈輪3、上管接頭4、充種鏈輪軸5組成,充種鏈輪輪齒3b均勻圓周的分布在充種鏈輪3上,單個充種鏈輪輪齒3b上表面開設有鏈繩槽3a,圓周方向相鄰的兩個充種鏈輪輪齒3b間形成鏈珠槽3c,珠鏈7的鏈繩7b穿過充種鏈輪輪齒3b上的鏈繩槽3a,珠鏈7的鏈珠7a嵌入在鏈珠槽3c內,鏈珠7a與充種鏈輪輪齒3b形成嚙合傳動關系,充種鏈輪3固定安裝在充種鏈輪軸5上,充種鏈輪3外面包裹著充種鏈輪護罩2,充種鏈輪護罩2有開口與種子箱1和上管接頭4相連,上管接頭4用于連接軟管6;
種子撓性輸送部分由珠鏈7和軟管6組成,珠鏈7是用柔性的鏈繩7b將顆粒狀的鏈珠7a串連起來,珠鏈7外面套有塑料軟管6;分行投種部分由投種鏈輪10、投種鏈輪護罩9、下管接頭8、擋環11、投種鏈輪軸12和投種口13組成,5個投種鏈輪10安裝在投種鏈輪軸12上,且投種鏈輪10彼此用擋環11分開,投種鏈輪10個數與充種鏈輪3的片數相同,投種鏈輪10安裝在投種鏈輪軸12上,每個投種鏈輪10在圓周上均勻分布多個輪齒10b,輪齒10b上表面開設有凹槽10a,珠鏈7的鏈繩7b穿過凹槽10a,珠鏈7的鏈珠7a嵌入兩個相鄰齒輪之間,鏈珠7a與輪齒10b形成嚙合傳動關系,投種鏈輪10外面包裹著投種鏈輪護罩9,投種鏈輪護罩9有開口與投種口13和下管接頭8相連,下管接頭8用于連接軟管6。投種鏈輪10為本珠鏈套管式多行單粒排種器的主動輪,由播種機的地輪或其他動力驅動,帶動種子14從種子箱1運動到投種口13后將種子14投下,珠鏈7返回。
鏈珠7a直徑為3mm,鏈繩7b直徑1mm,穿在偏離鏈珠7a中心1mm的地方,鏈珠間距為5mm。鏈繩槽3a的間隙為1.5mm,鏈珠槽3c的間隙3mm。凹槽10a的深度為2mm,其寬度為3mm。
軟管6內徑為3.5mm,塑料軟管6厚度為1mm。
實施例2
本實施例新型珠鏈套管式多行單粒排種器的結構與實施例1結構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
此排種器用于花生種子的排種。充種鏈輪3共有8片,有8個投種鏈輪10,鏈珠7a直徑為16mm,鏈繩7b直徑3mm,穿在偏離鏈珠7a中心2mm的地方,軟管6內徑為17mm,鏈珠間距為26mm。
其它未詳細說明的部分均為現有技術。盡管上述實施例對本發明做出了詳盡的描述,但它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人們還可以根據本實施例在不經創造性前提下獲得其他實施例,這些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