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油茶種植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高產油茶的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油茶是我國南方主要木本油料樹種,在山區山地和低山丘陵地帶普遍種植。油茶果實榨取的茶油是一種純天然綠色保健食用油,風味佳、油質好、營養價值高,經常食用可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被稱為“油中之王”。近年來,國家和各級政府高度重視油茶產業的發展,把發展油茶產業作為改善人民群眾食用油結構和維護國家油料安全的戰略舉措,因此發展油茶種植具有廣闊的前景。油茶適應性廣,但在土層淺薄、肥力較低、水土流失嚴重的土壤上如果管理粗放,油茶雖能生長發育,但會延長初產到盛產過度時間,導致油茶早衰低產和大小年顯著。而在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上生長良好、結實豐滿,產量及出油率均高。南方種植油茶的山地低山丘陵土壤以紅壤、赤紅壤或黃紅壤為主,富含有機質的表土層較薄,廋土層土壤通常緊實粘重,易板結,通氣通水條件不良,肥力差,而且風化和淋溶作用強,保肥能力弱;此外,土壤粘化作用普遍存在,土壤容重大,孔隙度小,團粒結構差,干旱時容易板結,下雨水土流失嚴重。近年來我國油茶面積在不斷擴大,我國現有油茶約5千多萬畝,其中,中低產油茶林的比例占一半以上,低產林經過改造后的生產潛力巨大,因此,擴大種植面積不是提高油茶產量的唯一途徑。現有油茶種植中水土流失嚴重、土層“薄、板、廋”、經營粗放、地力下降,致使油茶產量低、經濟效益差。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高產油茶的種植方法,通過選地造林、整地、造林,防治水土流失,達到促進油茶早開花、多結果、提高油茶產量和品質,減少化肥的投入量、減少勞動力投入。
為實現以上目的,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一種高產油茶的種植方法,選擇在紅壤、黃壤和石灰巖發育的泡紅粘土上種植栽培;每個油茶種植區向山體內開挖有用于種植油茶樹的水平梯帶,在相鄰油茶樹之間設有排水間隙從上倒下呈倒“Y”字形,在相鄰油茶種植區之間邊坡上種植防治水土流失的生物籬,生物籬行間和油茶種植區的油茶樹行間種植綠肥或種植經濟作物。
所述的油茶種植土壤以土層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PH值5.5—6.5的砂質壤土。
所述的在油茶幼苗期采用遮光措施,成林后去除遮光分布。
本發明有益效果:本發明通過選地造林、整地、造林,防治水土流失,達到促進油茶早開花、多結果、提高油茶產量和品質,減少化肥的投入量、減少勞動力投入。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一種高產油茶的種植方法,選擇在紅壤、黃壤和石灰巖發育的泡紅粘土上種植栽培;每個油茶種植區向山體內開挖有用于種植油茶樹的水平梯帶,在相鄰油茶樹之間設有排水間隙從上倒下呈倒“Y”字形,在相鄰油茶種植區之間邊坡上種植防治水土流失的生物籬,生物籬行間和油茶種植區的油茶樹行間種植綠肥或種植經濟作物;所述的油茶種植土壤以土層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PH值5.5—6.5的砂質壤土最為適宜;所述的在油茶幼苗期采用遮光措施,成林后去除遮光分布。本發明通過選地造林、整地、造林,防治水土流失,達到促進油茶早開花、多結果、提高油茶產量和品質,減少化肥的投入量、減少勞動力投入。
需要說明的是,在本文中,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類的關系術語僅僅用來將一個實體或者操作與另一個實體或操作區分開來,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這些實體或操作之間存在任何這種實際的關系或者順序。而且,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不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確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還包括為這種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所固有的要素。在沒有更多限制的情況下,由語句“包括一個……”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中還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