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土地改良領域,是一種降堿裝置,具體為一種真空垂直降堿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鹽堿地改良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和方法:1、洗堿法,利用淡水反復壓灌排堿;2、暗管排堿法;3、鋪設隔水層法;4、化學改良法;5、客土改良法。但是以上方法的實施都不能徹底的解決返堿問題,尤其在地下水位較高,含鹽量大的地區一旦缺乏淡水,地下鹽堿水位上升,會出現土地重新鹽堿化,改良效果差。
而我國大多數地區的土質都較硬,透氣性無法達到通過自流水的常規壓力進行徹底全面滲透的條件,在還沒有進行滲透完全的情況下,地表的自流灌溉水就已經自然蒸發了,所以在大多數地區采用的自流水淡水壓灌的手段達不到排堿的效果,即使達到了也是通過大量的自流水的長時間滲透,成本高,改良效果差。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以上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通過真空方法進行降堿的裝置,具有操作方便,降堿效果好的技術特點,以下是具體技術方案:
一種真空垂直降堿裝置,包括排堿管和與排堿管相連接的真空引流裝置,其中真空引流裝置包括與排堿管想連接的筒體,其中筒體上端設置有真空泵和抽水管。
進一步的,抽水管一端設置在筒體外部,另一端伸入筒體內部,其中設置在筒體外部的一端上設置有單向閥。
進一步的,抽水管伸入筒體內一端上連接有抽水泵。
進一步的,排堿管設置在筒體的上端一側。
進一步的,筒體內設置有液位報警器。
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通過將筒體真空處理,使筒體呈負壓狀態,當排堿管進行排堿工作時,管內的還有堿的排堿水就會主動的向筒內流,當筒內的水達到一定量的時,通過抽水泵的工作將其抽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主動排堿的工作裝置,不需要再專門進行獨立的排堿液的收集與處理,具有操作簡單,效果突出的技術特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其中:1、筒體2、真空泵3、抽水管4、抽水泵5、單向閥門6、排堿管。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
一種真空降堿裝置,包括排堿管6和與排堿管相連接的真空引流裝置,其中真空引流裝置包括與排堿管相連接的筒體1,其中筒體1上端設置有真空泵2和抽水管3,抽水管3一端設置在筒體1外部,另一端伸入筒體內部1,其中設置在筒體1外部的一端上設置有單向閥5,抽水管伸入筒體內一端上連接有抽水泵4,排堿管6設置在筒體1的上端一側。
在使用時,先用真空泵將筒體內進行抽真空,再將真空泵關閉,同時對土地進行排堿降水,當降水達到一定程度時,排堿管中就產生了含有堿的排堿水,在筒體真空負壓的情況下,排堿管內的水就自主的向筒體內進行流動,在流進的水達到一定程度時,開啟抽水泵進行抽水工作,使排堿水被抽離,完成作業,本實用新型裝置僅僅通過真空負壓的原理,使排堿水自主的進行聚集,降低了排堿操作的難度,也增加了排堿的工作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