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魚類養殖設備,尤其涉及一種清污魚池。
背景技術:
室內養殖池是指在溫室大棚內,利用水泥磚塊等砌成的魚類養殖場所,有統一的加熱設備、排水設備和凈水設備等,在水產養殖領域是一種常見的漁業設施,多用于工廠化養殖、魚類越冬和苗種繁育等。
雖然室內養殖池內都配有統一的排水渠道,但為了保證魚池內的清潔,還是需要定期對魚池排污。為此,中國專利號為“201320056097.9”的現有技術在2013年8月7日公開了一種能夠自動集污、排污的室內養殖魚池,其技術方案包括主池體與副池體,副池體的池底低于主池體的池底,在主池體的池底與副池體的池壁之間通過連通管進行連接,在副池體內設有排污管與回流豎管,排污管的進口端位于副池體的池底位置,排污管的出口端位于副池體的外部,在副池體內設有支撐架,在支撐架上方的副池體內設有污染物攔截網片,所述回流豎管的進口端位于污染物攔截網片上方的副池體內,在回流豎管的中段上連接有回流橫管,回流橫管的出口端位于主池體內,在靠近污染物攔截網片的回流豎管內設有充氧氣頭。該養殖魚池在使用時能夠自動排污,有利于降低人力物力。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也存在著結構復雜、成本高昂和占地面積廣的缺陷。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一種清污魚池,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和操作方便的優點,能夠快速清理魚池內的污物,提高了清理效果。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清污魚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體、外管、內管、上濾板、下濾板、收集桶和帶閥門的排污管,所述池體的底部為錐體結構,所述收集桶固定連接在池體底部的最下方,且收集桶與池體內部相通,所述排污管連接在收集桶上;所述上濾板和下濾板均為圓錐形板, 且上濾板的外徑和下濾板的外徑均與池體的內徑相適配;所述上濾板和下濾板均設置在池體內的下部,且上濾板和下濾板的內凹面均向上設置;所述內管轉動套設在外管內,所述內管固定連接在下濾板的中部,所述外管固定連接在上濾板的中部,且上濾板和下濾板的中心位置處均開設有通孔。
所述收集桶為錐筒形結構,其口徑較小的一端連接在池體的底部。
所述內管螺紋連接在外管內。
本實用新型的具體清污原理為:轉動外管,使上濾板上的網孔及通孔分別與下濾板上的網孔及通孔相對應,魚池內產生的污物在重力作用下,通過網孔及通孔落入到收集桶內。當收集桶內的污物達到一定量時,轉動外管,使上濾板上的網孔及通孔分別與下濾板上的網孔及通孔錯位分布,此時上濾板與下濾板形成盲板,阻止上濾板上方的水下流。打開閥門,在重力的作用下,收集桶內的污物自動排出。污物排出完畢后,關閉閥門,轉動外管,使上濾板上的網孔及通孔分別與下濾板上的網孔及通孔相對應,即可再次進行污物的收集。其中,在進行下一次污物收集前,可向池體內補入一定量的水。
采用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
一、本實用新型中,通過外管、內管、上濾板和下濾板的配合,能夠在不換水的情況下實現污物的清理,且在清理污物時能防止池體內的水和魚流出,清理效果更好,同時,還具有結構簡單和操作方便的優點。開設在上濾板和下濾板中心位置處的通孔處于濾板的最低位置,該結構能使堆積在濾板上的污物自動落入收集桶內,污物收集效果更好。另外,兩層濾板的配合,能夠減小水流波動對底部污物的影響,避免污物懸浮流動。
二、本實用新型中,收集桶設置為錐筒形結構,且其口徑較小的一端連接在池體的底部,該結構進一步減小了池體內水流波動對污物的影響。
三、本實用新型中,內管通過螺紋連接在外管內的結構,有利于外管的靈活轉動。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的標記為:1、池體,2、外管,3、內管,4、上濾板,5、下濾板,6、收集桶,7、排污管,8、通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清污魚池,包括池體1、外管2、內管3、上濾板4、下濾板5、收集桶6和帶閥門的排污管7,所述池體1的底部為錐體結構,所述收集桶6為錐筒形結構,其口徑較小的一端固定連接在池體1的底部的最下方,且收集桶6與池體1內部相通,所述排污管7連接在收集桶6上。所述上濾板4和下濾板5均為圓錐形板, 且上濾板4的外徑和下濾板5的外徑均與池體1的內徑相適配;所述上濾板4和下濾板5均設置在池體1內的下部,上濾板4緊貼在下濾板5上,且上濾板4和下濾板5的內凹面均向上設置,以便于增大池體1內的養殖空間和魚的活動空間;所述內管3通過螺紋套設在外管2內,外管2可繞內管3轉動,所述內管3固定連接在下濾板5的中部,所述外管2固定連接在上濾板4的中部,且上濾板4和下濾板5的中心位置處均開設有通孔8。
本實用新型包括污物收集階段和污物清理階段,在污物收集階段,上濾板4上的網孔及通孔8分別與下濾板5上的網孔及通孔8相對應,排污管7上的閥門關閉,池體1內的污物通過網孔和通孔8進入收集桶6;在污物清理階段,轉動外管2,使使上濾板4上的網孔及通孔8分別與下濾板5上的網孔及通孔8錯位分布,此時上濾板4與下濾板5形成盲板,收集桶6與池體1內部上濾板4上方的區域不相通,阻止池體1內的水在排污時被大量排出,再打開排污管7上的閥門即可排出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