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蔬菜種植防護用具,特別涉及一種作物籠子及其連接結構。
背景技術:
隨著生活品質的上升,越來越多的人喜歡自己種植一些作物例如蔬菜或者水果,一般會在自己家的門口處或者室外的選用一塊小土地來種植作物,由于種植區域較小一般不會采用一些防護的措施,使得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
而為解決了小面積種植區域的防護在本申請人就之前所申請的公告號為CN 202722139U的專利中公開了 “一種蔬菜防雨大棚”來實現對作物的保護,但使用下來發現由于U 形支桿為一體設計,其尺寸無法調節,特別是種植一些生長速度較快的,需要不斷的更換不同尺寸的支桿較為不方便導致了使用上存在一些局限性。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便于調節尺寸的作物籠子的連接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個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
一種作物籠子的連接結構,包括固定于兩支桿端部的頭套、穿設于兩支桿之間并用于連接兩支桿的連接桿以及卡接在兩支桿上且用于限制兩頭套軸向位移的鎖定件。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連接桿分別穿設在兩支桿內并采用焊接的方式將連接桿與兩支桿初步固定,固定后的兩支桿端部處的頭套互相抵接,再利用卡接在兩支桿上的鎖定件將頭套軸向限位,此時兩支桿就無法在分離,取代現有的支桿一體化設置,采用支桿分體設置便于選用不同尺寸大小的支桿互相拼接,且拼接后的兩支桿固定相當牢靠。
作為優選地,所述鎖定件包括高低設置且具有一定彈性形變能力的兩卡環,所述卡環具有一開口,其中卡環的兩頭向外彎曲形成限位塊,所述限位塊的內側設置為具有弧度且與卡環內切圓相切的受力面。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鎖定件在卡接到支桿上時,從卡環的開口處卡入,在卡環卡入過程中支桿的外壁會作用在限位塊的受力面上,限位塊與支柱外壁相擠壓向外擴張產生彈性形變即支柱將卡環的開口撐開,卡環沿限位塊的受力面逐漸卡入,直到支柱完成進入到卡環的內切圓內,限位塊自動復位限位塊上的受力面與內切圓的切線抵接到支柱的外壁上固定住整個卡環。
作為優選地,所述鎖定件于兩卡環之間具有容納兩頭套的通槽,當鎖定件卡接于支桿上時,兩頭套收容于通槽內且頭套的端面抵接于卡環的端面上。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鎖定件卡接到支柱后,鎖定件上的通槽首先作為讓位槽兩頭套能容置于通槽內,容置槽后的兩頭套的端面剛好抵接于卡環的端面上即頭套滑入到通槽內,限位了頭套的軸向位移。
作為優選地,所述鎖定件還包括用于連接兩卡環的連接塊,所述連接塊朝向卡環開口的一面設置為與頭套外壁相吻合的弧形面。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頭套容置于通槽內后,頭套的外壁會貼合在連接塊的弧形面上,減少頭套與連接塊之間的擠壓磨損,使得整個鎖定件固定更為穩定。
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個目的是提供一種便于調節尺寸適用性更廣的作物籠子。
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個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
一種作物籠子,包括至少兩根支撐架以及用于連接相鄰兩支撐架的橫梁支桿,所述支撐架包括兩根固定支桿以及兩根轉接支桿,其中固定支桿與轉接支桿之間和兩轉接支桿之間均采用了所述的連接結構來互相連接固定。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多根支撐架利用橫梁支桿連接搭建成作物籠子,支撐架采用分段式取代現有的一體式便于不同尺寸的支桿互相搭配連接,適用于不同類型的作物種植,且采用上述的連接結構提高了組裝固定時的牢靠性。
作為優選地,所述支撐架還包括至少一根用于提升支撐架高度以及支撐架寬度的加長支桿,其中加長支桿與固定支桿之間、加長支桿與轉接支桿之間以及兩加長支桿均采用了所述的連接結構。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加長支桿的設置能更為靈活的提高支撐架的高度以及寬度提高整個作物籠子的使用范圍,加長支桿與其他支桿之間的連接固定方式采用同樣的連接結構,實現快速且較為牢靠的固定連接。
作為優選地,所述橫梁支桿與支撐架之間通過緊固夾固定,所述緊固夾包括兩個朝向相反的第一限位口以及于兩第一限位口之間用于壓緊橫梁支桿的第二限位口。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固定時支撐架上的一支桿穿過緊固夾其中的一個第一限位口,再將橫梁支桿穿過緊固夾的第二限位口,最后支桿在穿過剩下的第一限位口完成橫梁支桿與支撐架之間的固定,橫梁支桿與支撐架為垂直設置,橫梁支桿限位在第二限位口內與支撐架壓緊固定,橫梁支桿與支撐架之間的固定無任何的螺釘,使得在安裝過程中不需要對橫梁支桿與支撐架做改動。
作為優選地,所述作物籠子外覆蓋有防護網,所述防護網通過固定夾子固定于支撐架以及橫梁支桿上。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防護網的設置能有效避免鳥類對籠子內作物的破壞,防護網利用簡單的固定夾子與支撐架或者橫梁支桿固定,能避免大風吹走防護網。
作為優選地,所述作物籠子外覆蓋有塑料薄膜,所述塑料薄膜通過固定夾子固定于支撐架以及橫梁支桿上。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塑料薄膜能夠起到一定的保溫以及擋雨作用,固定夾子將塑料薄膜固定在支撐架以及橫梁支桿上更好的固定塑料薄膜。
作為優選地,所述防護網的底部邊緣通過多個插件固定于地面。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多個插件從防護網的網口處穿入,并將插件插入到地面下這樣就使得防護網開口邊緣不會受到大風或者外界因素的影響而掀開的情況,更好的避免鳥類或者其他動物進入到籠子里對作物的破壞。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支撐架為分體設置取代現有的一體設置,便于選擇不同尺寸的支桿來拼接,提高了該作物籠子的使用范圍;
2、支撐架內的固定支桿、轉接支桿通過連接桿并結合鎖定件提高各個支桿在拼接時的固定牢靠性;
3、支撐架中外加設置的加長支桿作為調節桿可以在不更換固定支桿以及轉接支桿尺寸的前提下提高支撐架的高度以及寬度,且加長支桿的數量可根據實際種植情況而定適用于任何的種植情況;
4、在整個作物籠子外覆蓋防護網或者塑料薄膜根據季節的不同外界溫度的不同隨意更換,實現對作物的保溫、擋雨以及防鳥禽等,使得作為更好的生長,采用固定夾子并結合多個插件使得防護網以及塑料薄膜更好與作物籠子固定。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一中支撐架中各個支桿之間的連接關系圖;
圖2為圖1的A部放大圖;
圖3為實施例一中作物籠子連接結構連接桿安裝后的示意圖;
圖4為實施例一中作物籠子連接結構安裝固定后的示意圖;
圖5為實施例一中鎖定件的軸測圖;
圖6為實施例一中鎖定件卡接在支柱后的俯視圖,主要示出鎖定件中卡環與支柱的之間的配合關系;
圖7為實施例一中支撐架與橫梁支桿固定后的示意圖;
圖8為圖7的C部放大圖;
圖9為實施例一中緊固夾的軸測圖;
圖10為實施例一中作物籠子外覆蓋防滑網后的示意圖;
圖11為實施例二中支撐架中各個支桿之間的連接關系圖;主要示出了在無加長支桿情況下的連接關系;
圖12為實施例三中支撐架中各個支桿之間的連接關系圖,主要為示出在固定支桿和轉接支桿之間設置多根加長支桿的連接關系;
圖13為實施例四中支撐架中各個支桿之間的連接關系圖,主要為示出在兩根轉接支桿之間設置加長支桿的連接關系;
圖14為實施例五中作物籠子外覆蓋塑料薄膜后的示意圖。
圖中:10、作物籠子;11、支撐架;111、固定支桿;112、加長支桿;113、轉接支桿;12、橫梁支桿;13、頭套;14、連接桿;15、鎖定件;151、卡環;1511、限位塊;1512、受力面;152、連接塊;1521、弧形面;16、緊固夾;161、第一限位口;162、第二限位口;17、防護網;18、插件;19、塑料薄膜。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實施例一
參見圖7,一種作物籠子10包括了三根間隔且等距排布的支撐架11以及多根橫梁支桿12,橫梁支桿12將三根支撐架11互相連接固定,且橫梁支桿12分別固定在支撐架11的兩側以及頂部。
參見圖1與圖2,支撐架11為分體設置包括兩根固定支桿111、兩根加長支桿112以及兩根轉接支桿113,其中轉接支桿113呈C形,固定支桿111的一頭、加長支桿112的兩頭以及轉接支桿113的兩頭均固定有頭套13,頭套13與各支桿之間均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固定支桿111、加長支桿112以及轉接支桿113均為空心管,在頭套13開設有與空心管內孔連通的通孔。
在固定支桿111與加長支桿112之間穿設有連接桿14,連接桿14由金屬材料制成,例如鐵或不銹鋼,連接桿14先穿入到固定支桿111內,在加工時連接桿14的一段穿入在固定支桿111的長度為整根連接桿14長度的一半,通過焊接方式將連接桿14與固定支桿111固定,在將加長支桿112套設到連接桿14的另一段上,但加長支桿112與連接桿14之間無需固定,即加長支桿112與連接桿14為卡接關系。
結合圖2至圖4,在加長支桿112套如到連接桿14后,加長支桿112在重力的作用下或者人為將加長支桿112上的頭套13與固定支桿111上的頭套13互相抵接,就如圖3所示出固定支桿111與加長支桿112上兩頭套13互相抵接后的狀態圖,在固定支桿111與加長支桿112上還卡接有鎖定件15鎖定件15將兩頭套13限位,由于頭套13與固定在加長支桿112與固定支桿111上,限位了頭套13的軸向位移即限位了固定支桿111與加長支桿112兩者的固定,上述所提到的頭套13、連接桿14以及鎖定件15構成了作物籠子10的連接結構。
參見圖5與圖6,鎖定件15作為限位件,其包括了高低設置的兩個卡環151,卡環151具有一定的彈性形變能力,由彈性材料制成,彈性材料可以為金屬材料、非金屬材料或者復合材料,兩卡環151形狀以及大小相同,兩卡環151之間留有間距,且兩卡環151通過連接塊152彼此相連,連接塊152為厚度較薄的片體,兩卡環151與連接塊152之間形成一通槽。
上述的卡環151為一開放式的部件其具有一開口,卡環151的兩頭均向外彎曲形成限位塊1511,限位塊1511的內側設置為具有弧度的受力面1512,該受力面1512與卡環151的內切圓相切,當鎖定件15卡接到加長支桿112后,通過受力面1512與內切圓的切線B固定于加長支桿112處。
請結合圖3與圖5,在固定鎖定件15時,垂直于固定支桿111以及加長支桿112方向用力,兩個卡環151上的限位塊1511首先向外擴張發生彈性形變,固定支桿111與加長支桿112的外壁沿限位塊1511的受力面1512滑入到卡環151的內切圓中,直到固定支桿111與加長支桿112完成卡入,此時卡環151上的限位塊1511自動復位抱死固定支桿111與加長支桿112從而實現鎖定件15的固定。
重新參見圖1,除了固定支桿111與加長支桿112之間的連接固定采用了上述所提到的連接結構外,加長支桿112與轉接支桿113以及兩轉接支桿113之間采用同樣的連接結構實現兩兩的固定。
參見圖8與圖9,橫梁支桿12與支撐架11之間的固定采用了多個緊固夾16,緊固夾16為一根具有彈性的金屬細桿通過彎折形成,彎折后的緊固夾16包括開口相反的兩個第一限位口161以及在兩個第一限位口161之間的第二限位口162,整個緊固夾16呈S形。
在安裝該緊固夾16時,首先將互相連接后的支撐架11一端穿過兩個第一限位口161,將橫梁支桿12的一頭穿過第二限位口162,手動掰開其中一個第一限位口161的兩頭,由于緊固夾16為一根金屬細桿彎折而成,故其具有良好的彎折性,將緊固夾16滑至支撐架11與橫梁支桿12的十字交叉處,最后手動將閉合被掰開的第一限位口161,實現支撐架11與橫梁支桿12之間的固定,采用的同樣的方式在將多根橫梁支桿12的依次固定在支撐架11處。
參見圖7與圖10,在完成組裝后整個作物籠子10外部覆蓋上防護網17,防護網17的底部開口邊緣利用多個插件18插入到地面下固定,該插件18為U形管,并且利用多個固定夾子將防護網17固定在支撐架11以及橫梁支桿12處。
實施例二
參見圖11,一種作物籠子10與實施例一的區別在于固定支桿111與轉接支桿113取消了加長支桿112的設置,使得整個作物籠子10在組裝后高度上降低,適用于種植一些小作物。
實施例三
參見圖12,一種作物籠子10與實施例一的區別在于在固定支桿111與轉接支桿113之間采用了兩根加長支桿112,這樣進一步整個作物籠子10的高度,適用于種植一些較高的作物。
實施例四
參見圖13,一種作物籠子10與實施例一的區別在于在兩根轉接支桿113之間架設了一根加長支桿112,這樣拓寬了整個作物籠子10的寬度,使得種植區域的擴大,能容納更多的作物種植。
實施例五
參見圖14,一種作物籠子10與實施例一的區別在于在作物籠子10外圍覆蓋了塑料薄膜19,具有對作物保溫以及擋雨的作用,同時為不破壞塑料薄膜19取消了底部開口外緣的插件18設置。
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