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灑水機構,具體為農作物灑水機構,屬于農業機械技術應用領域。
背景技術:
在農業大棚或者是場院中,往往會種植大量的農作物,很多時候受地形、水源等因素的影響,澆水灌溉往往會受到限制,因此我們設計農用灑水機器以代替人工澆水,既減少了人工的體力勞動,又提高了澆水的效率,但目前灑水時都用大型灑水裝置,可一些小面積需要灑水時不方便,并且會造成水的浪費。
為解決上述問題,因此我們提出農作物灑水機構。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農作物灑水機構。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提供農作物灑水機構,包括底板,所述上設置有儲水槽,所述儲水槽上設置有儲水箱,所述儲水箱內部安裝有水泵,所述水泵連接輸水管,所述輸水管一端連接有噴水管,所述噴水管上設置有噴水口。
進一步的,所述儲水箱底端設置有進出水口。
進一步的,所述儲水箱側面設置有灑水外管。
進一步的,所述儲水箱兩側和輸水管兩側分別設置有第一護板和第二護板。
進一步的,所述儲水箱一側連接有控制開關,控制開關由設置在儲水箱內的舵機控制,舵機與水泵之間電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灑水外管管口鉸接有密封蓋。
本實用新型所達到的有益效果是:該種農作物灑水機構結構緊湊,設計巧妙,實施簡單,成本低廉,使用效率更高,操作也非常簡單,方便對農作物進行灑水,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不會產生水資源的浪費,在一定程度上可節約水資源。
附圖說明
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圖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農作物灑水機構結構示意圖;
圖中:1、底板;2、儲水槽;3、第一護板;4、水泵;5、灑水外管;6、儲水箱;7、輸水管;8、第二護板;9、噴水管;10、噴水口;11、進出水口。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選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農作物灑水機構,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上設置有儲水槽2,所述儲水槽2上設置有儲水箱6,所述儲水箱6內部安裝有水泵4,所述水泵4連接輸水管7,所述輸水管7一端連接有噴水管9,所述噴水管9上設置有噴水口10。
所述儲水箱6底端設置有進出水口11,當水注滿儲水箱6時,進而通過進出水口11注滿儲水槽2,在灑水的同時,沒有利用到的水會灑在儲水槽2內,進而回收利用水資源,所述儲水箱6側面設置有灑水外管5,灑水外管5是給儲水箱6提供水資源,所述儲水箱6兩側和輸水管7兩側分別設置有第一護板3和第二護板8,第一護板3和第二護板8是為了保證儲水箱6和輸水管7的穩定性,所述儲水箱6一側連接有控制開關,控制開關由設置在儲水箱6內的舵機控制,舵機與水泵4之間電連接,水泵4是為了將儲水箱6里的水通過輸水管7輸送出去。
需要說明的是,該種農作物灑水機構在投入使用的時候,首先通過灑水外管5將水注滿儲水箱6和儲水槽2,然后打開控制開關,啟動水泵4,水通過輸水管7輸送到噴水管9處,水進而通過噴水管9上的噴水口10噴射出去,進而對農作物進行灑水。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