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漁業領域,具體是一種小龍蝦繁殖附著基。
背景技術:
小龍蝦是一種優質淡水蝦類,隨著小龍蝦市場需求的旺盛,養殖小龍蝦逐漸成為提高小龍蝦產量、實現群眾增收的重要方式,養殖小龍蝦需要充足的小龍蝦苗種,自然繁殖的小龍蝦苗種不能滿足需求,需要對小龍蝦進行繁殖探索,小龍蝦的繁殖比較特殊,繁殖的大部分過程在洞穴中完成,故在平常的生產中難以見到抱卵蝦,卵巢在交配后需2-5個月方最后成熟,并進行排卵受精。受精卵為紫醬色,粘附于腹部游泳肢的剛毛上,抱卵蝦經常將腹部貼近洞內積水,以保持卵處于濕潤狀態。小龍蝦的懷卵量較小,根據規格不同,懷卵量一般在100-700粒,平均為300粒,卵的孵化時間約為14-24天,但低溫條件下,孵化期可長達4-5個月,小龍蝦幼體在發育期間,不需要外來營養供給,剛孵出的仔蝦需在親蝦腹部停留一定時間,方脫離母體,若條件不適宜,小龍蝦可在洞穴中數周不吃不喝,當池塘灌水以后,仔蝦和親蝦陸續從洞穴中爬出,自然分布在池塘中,有時親蝦會攜帶幼體進入水體之中,然后釋放幼體,克氏螯蝦雖然抱卵量較少,但幼體孵化的成活率高,由于小龍蝦分散繁殖、打洞藏身,影響了小龍蝦的正常繁殖,給小龍蝦苗種繁育生產帶來不利影響。
技術實現要素:
為克服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設計了一種小龍蝦繁殖附著基。
本實用新型的具體方案是,一種小龍蝦繁殖附著基,其特征是,附著基由基座、立柱、盆體組成,所述立柱的底端固定于基座上,所述盆體設置于基座上方的立柱上,所述盆體為2個,分別為上盆體和下盆體,上盆體開口朝下,下盆體開口朝上,上盆體倒扣在下盆體上,在上盆體和下盆體的盆底中心處打洞,立柱從盆體底部中心的洞口中穿過,在下盆體的盆底下方,設置盆底托,在上盆體的盆底的上方,設置固盆套,所述上盆體、下盆體的側壁打若干孔洞,孔洞供小龍蝦出入盆體制作的附著基。
有益效果:使用本實用新型附著基,把附著基設置于小龍蝦生長、繁殖的水域內,小龍蝦通過盆體的孔洞進入兩個盆體形成的空間內,隱藏其中,條件適宜需要外出活動時,小龍蝦從孔洞游出,由于盆體固定于立柱上,形成安靜的空間,小龍蝦在其中繁育效果好,本實用新型設計簡單、使用方便、效果良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圖。
圖中:1立柱,2固盆套,3上盆體,4孔洞,5下盆體,6盆底托,7基座。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附圖說明本實用新型,一種小龍蝦繁殖附著基,其特征是,附著基由基座(7)、立柱(1)、盆體組成,所述立柱(1)的底端固定于基座(7)上,所述盆體設置于基座(7)上方的立柱(1)上,所述盆體為2個,分別為上盆體(3)和下盆體(5),上盆體(3)開口朝下,下盆體(5)開口朝上,上盆體(3)倒扣在下盆體(5)上,在上盆體(3)和下盆體(5)的盆底中心處打洞,立柱(1)從盆體底部中心的洞口中穿過,在下盆體(5)的盆底下方,設置盆底托(6),在上盆體(3)的盆底的上方,設置固盆套(2),所述上盆體(3)、下盆體(5)的側壁打若干孔洞(2),孔洞(2)供小龍蝦出入盆體制作的附著基。
有益效果:使用本實用新型附著基,把附著基設置于小龍蝦生長、繁殖的水域內,小龍蝦通過盆體的孔洞(2)進入兩個盆體形成的空間內,隱藏其中,條件適宜需要外出活動時,小龍蝦從孔洞(2)游出,由于盆體固定于立柱上,形成安靜的空間,小龍蝦在其中繁育效果好,本實用新型設計簡單、使用方便、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