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小龍蝦養殖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小龍蝦高密度囤養網箱。
背景技術:
淡水小龍蝦(下文簡稱小龍蝦)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高能量的食品,因其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已廣泛進入飯店、商場及家庭餐桌。小龍蝦的食用要求以活體為佳,但是,小龍蝦的捕撈與輸運之間常常存在時間差,為了防止已捕撈的小龍蝦因不能及時輸運而大量死亡現象的發生,需將捕撈的小龍蝦進行暫時囤養。若將小龍蝦脫水存放在蝦簍里,則只能囤放較短的時間,長時間的放置后小龍蝦將因缺氧而死亡。若將暫囤小龍蝦放入池塘暫養,則需要再次捕撈,增加了工作者的勞動量,同時,再次捕撈將對小龍蝦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影響小龍蝦的品質與經濟效益。
為了解決暫時上述囤養方式中的問題,現有技術中,采用網箱對小龍蝦進行暫時囤養,其具體過程如下,對已成熟的小龍蝦進行捕撈,將捕撈的小龍蝦放入囤養網箱內,然后將囤養網箱放置池塘中,等待運輸或買賣。
但是,在實際的暫時囤養過程中,若將小龍蝦大量的、高密集的放置于囤養網箱中,則會出現小龍蝦因缺氧而大量死亡的現象。若將每個囤養網箱內的小龍蝦降至適宜生存的數量,則造成囤養網箱的空間浪費。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小龍蝦高密度囤養網箱,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囤養網箱囤養小龍蝦的囤養密度低、死亡率高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公開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小龍蝦高密度囤養網箱包括網狀的箱體,所述箱體的高度為1-3m,所述箱體設有一開口,所述開口處設有防逃裝置;
所述箱體內設有一增氧裝置,所述增氧裝置包括風機與增氧管,所述增氧管的一端密封,另一端通過一氣體輸送管與所述風機連接;所述增氧管的表面設有出氣微孔,所述出氣微孔的孔徑為5-10mm;
所述氣體輸送管與所述風機的連接處依次設有一氣流量表和一控制氣體流量大小的閥門。
優選地,所述增氧管通過塑料卡扣或繩索與所述箱體固定連接。
優選地,所述防逃裝置包括一防逃圍欄。
優選地,所述防逃裝置包括一箱門。
優選地,所述風機包括旋渦式風機或者羅茨鼓風機。
優選地,所述箱體包括鋼絲箱體或尼龍箱體。
優選地,所述增氧管彎曲盤繞呈一圓盤狀,覆蓋所述箱體的整個底部。
優選地,增氧裝置還設有一溶氧儀。
由以上技術方案可見,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小龍蝦高密度囤養網箱,箱體內設有一增氧裝置,增氧裝置包括風機與增氧管,增氧管的一端密封,另一端通過一氣體輸送管與風機連接,增氧管的表面設有出氣微孔。通過風機向增氧管中充氣,氣體從出氣微孔中溢出,以大量氣泡的形式進入水中,大量微小的氣泡迅速提高水體中的溶氧量,實現水下微孔曝氣增氧,提高了囤養網箱的囤養密度,解決了小龍蝦因缺氧而導致高死亡率的問題。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小龍蝦高密度囤養網箱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箱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箱門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增氧管的結構示意圖;
圖1-4中的符號表示為:1-箱體,2-增氧裝置,21-風機,22-增氧管,221-出氣微孔,23-氣體輸送管,24-閥門,25-氣流量表,31-防逃圍欄,32-箱門。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技術領域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應當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小龍蝦高密度囤養網箱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一種小龍蝦高密度囤養網箱包括用于囤養小龍蝦的箱體1。圖2為箱體的結構示意圖,如圖2所示,箱體1為網狀結構,本實施例中,箱體1為鋼絲箱體或尼龍箱體,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選擇合適的箱體,其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小龍蝦適宜生存于1.0m左右的水位中,且常會浮出水面進行換氣,為確保箱體內暫養的小龍蝦具有較適宜的生存環境,箱體高度的不易過大;同時,降低箱體高度,則箱體內的養殖數量減少,從而提高了暫養成本,因此,本實施例中箱體高度為1-3.5m。本領域技術人員可根據實際需求對箱體高度進行調整,例如2m、3.5m。
箱體1上設有一開口,開口位于箱體1的頂部,用于投放及起捕小龍蝦,此處對開口的尺寸不做具體限定。
開口處設有防逃裝置,用于防止小龍蝦逃出囤養網箱。防逃裝置有多種,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防逃裝置為防逃圍欄31,防逃圍欄的材質有多種,例如木板、金屬板、塑料薄膜等,本領域技術人員可根據實際需要進行選擇。本實施例中,防逃圍欄為塑料薄膜,塑料的內壁光滑,不利于小龍蝦的攀爬,從而可避免小龍蝦逃離囤養網箱。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中,防逃裝置為位于開口處的箱門32,圖3為箱門的結構示意圖,如圖3所示,箱門32的尺寸與開口的尺寸相匹配,箱門32用于將開口封住,從而避免小龍蝦逃離囤養網箱。箱門與箱體的連接方式有多種,本領域技術人員可根據實際需要進行選擇,例如通過螺釘實現的活動連接、通過卡扣實現的可拆卸連接,其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箱體1內設有一增氧裝置2,增氧裝置2用于增加箱體1內的氧氣量。增氧裝置2包括風機21與增氧管22,風機21位于箱體1的開口處,增氧管22位于箱體1的底部。風機21的排氣口通過一氣體輸送管23與增氧管22的一端連接,風機21通過氣體輸送管23向增氧管22排送空氣。風機21的種類有多種,本實施例中,使用的風機21包括旋渦式風機或者羅茨鼓風機。
增氧管22的一端通過氣體輸送管23與風機21的排氣口連接,增氧管22的另一端密封設置,增氧管22的表面設有出氣微孔221。當風機21向增氧管22中排送空氣時,增氧管22的一端接受空氣,增氧管22的另一端密封,因此,氣體從增氧管22表面的出氣微孔221中溢出。
為了保證箱體1內的每個位置均可以得到足夠的氧氣補給,本實施例中,增氧管22彎曲盤繞呈一圓盤狀,覆蓋箱體1整個底部。應當指出,增氧管22彎曲盤繞的形狀可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調整,如長方形、橢圓形等,其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為了防止增氧管22發生位置移動,本實施例中,將增氧管22固定在箱體1的底部。實現固定連接的方式有多種,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實際需要進行選擇,如鐵質或塑料卡扣、繩索等,其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圖4為增氧管22的結構示意圖,如圖4所示,增氧管22的表面設置多個出氣微孔221,在此不對出氣微孔的數量做具體限定,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依據實際需求調整出氣微孔的數量,其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為了使箱體內每個位置的氧氣補給量均衡,因此,本實施例中,出氣微孔在增氧管表面均勻分布。
出氣微孔221的孔徑直接影響形成氣泡的大小,本實施例中,出氣微孔221的孔徑為5-10mm。應當指出,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調整出氣微孔的孔徑大小,其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氣體輸送管23與風機21的連接處依次設有一氣流量表25和一閥門24,氣流量表用于檢測氣體輸送管內氣體流量的大小,閥門用于調節氣體輸送管內的氣體的流量大小。
增氧裝置還設有一溶氧儀,溶氧儀用于檢測箱體內的水中的含氧量。若溶氧量低于或高于小龍蝦所需的氧量值,則通過控制閥門開啟的大小或調整風機的轉速,從而將箱體內的含氧量調整至適宜小龍蝦生長的氧量值。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小龍蝦高密度囤養網箱,箱體內上設有一增氧裝置,增氧裝置包括風機與增氧管,增氧管的一端密封,另一端通過一氣體輸送管與風機連接,增氧管的表面設有出氣微孔。風機通過氣體輸送管向增氧管充入空氣,空氣從出氣微孔中溢出,形成大量的微小氣泡,氣泡由箱體底部向箱體頂部漂移,在漂移過程中,氣泡中的氧氣溶入水體中,從而提高水體中的溶氧量,實現了水下微孔曝氣增氧,提高了囤養網箱的囤養密度,解決了小龍蝦因缺氧而導致高死亡率的問題。
氣泡從箱體底部向箱體頂部漂移的過程,使箱體內的水體形成上下水的環流,增加了水體的流動性。同時,氣泡向上漂浮形成的托舉作用,可讓餌料在水體上面旋浮多達2個多小時,大大提高飼料的利用率,減少了飼料浪費,也避免了飼料沉底發酵產生有毒物質而污染水體的問題。氣泡中的氧氣對箱體底部的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起到氧化作用,抑制了致病菌的繁殖,活化了箱體內的水質,使箱體內水質理化因子保持穩定。優良水質環境中養殖的小龍蝦蝦食欲旺盛,減少了患病的幾率,采用了水下微孔曝氣增氧后,漁藥可降低使用50%以上,大大改善小龍蝦產品的安全性。本實施例提供的小龍蝦高密度囤養網箱的氧氣傳輸效率高,水體溶氧量分布均勻,且此裝置安裝運行方便,結構簡單,可拆卸、可組裝性強,能耗低,經濟效益優良,有利于廣泛的推廣與使用。
需要說明的是,在本文中,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類的關系術語僅僅用來將一個實體或者操作與另一個實體或操作區分開來,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這些實體或操作之間存在任何這種實際的關系或者順序。而且,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不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確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還包括為這種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所固有的要素。在沒有更多限制的情況下,由語句“包括一個……”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中還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使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理解或實現本實用新型。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實用新型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