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玉米種穴播機,屬于農機制造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玉米,中國第一大糧食作物,是重要的飼料作物,又是食品、化工、燃料、醫藥等行業的重要原料。因此,玉米的種植面積也在不斷的擴大,在現代的玉米栽培技術中,存在玉米種植密度過大,玉米植株間的互相遮擋,造成玉米的中下部葉片不能通風透光或玉米的通透光差,光合效率差,玉米不能通風透光,造成產量低下,傳統的玉米播種一般是通過人工點種,但是增加了人工的勞動強度,降低了播種效率,隨著機械農業的發展,玉米播種機的出現提高了人工播種的效率,降低了人工的勞動強度,但是機械播種時,由于出種是通過機械控制,其出種量大,一般在播種后生長出來的玉米是呈現玉米苗扎堆生長,造成播種量大大超過留苗量,造成幼苗擁擠,為保證幼苗有足夠的生長空間和營養面積,就需要人工進行間苗以保證幼苗有足夠的生長空間和營養面積,間苗后,多余的種苗往往被丟棄,造成玉米種子的浪費,而且間苗需要人工進行,使得玉米播種除苗后需要返工進行人工間苗,增加了人工的勞動強度,使用不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進而提供一種精確定量定位穴播機。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玉米雙側通透大壟單行雙珠穴播機包括肥箱總成、排肥軸總成、肥箱架、機架總成、施肥開溝器總成、地輪總成、播種開溝器總成、覆土器總成、鎮壓器總成和排種器總成,所述機架總成的前部下側安裝有能夠支撐機架總成行走的地輪總成和完成施肥開溝作業的施肥開溝器總成,機架總成的上端通過肥箱架安裝有肥箱總成,機架總成的后側通過排種器連接架連接有排種器總成,排種器連接架上還安裝有播種開溝器總成,所述的覆土器總成和鎮壓器總成依次連接安裝在排種器總成的后側;所述的機架總成內安裝有中間軸總成,所述的肥箱架內設有排肥軸總成,所述的排種器總成內設有排種傳動軸,所述排肥軸總成和排種傳動軸分別通過同步聯軸器與中間軸總成建立連接,所述的地輪總成通過傳動軸與中間軸總成建立連接實現穴播機的行走。
優選的:所述的排種器總成包括第一種箱、第二種箱、進種中間板、導種輪、夾種器和隨動輪,第一種箱安裝在第二種箱的上部并能夠實現連通,所述第二種箱內安裝有排種傳動軸和排種隨動軸,排種傳動軸通過排種傳送帶與排種隨動軸建立連接,排種傳動軸上 安裝有導種輪,所述導種輪的四周環形布置有夾種器,所述排種傳送帶上安裝有種子傳遞袋口;所述進種中間板固定設置在第二種箱內,進種中間板與排種傳動軸同軸心,所述進種中間板的上端設有一處用于種子篩選的種子撥動槽,安裝在導種輪上的夾種器能夠攜帶種子通過撥動槽完成篩選。
優選的:所述導種輪上環形設置有的夾種器的數量為12個,相鄰兩個夾種器的間距為4cm;所述排種傳送帶上設有的種子傳遞袋口的數量為8個,相鄰兩個種子傳遞袋口的距離為8cm。
優選的:所述安裝在機架總成上安裝有的的施肥開溝器總成和排種器總成的數量均為三組,每組排種器總成的對應依次安裝有播種開溝器總成、覆土器總成和鎮壓器總成,相鄰兩個排種器總成的距離H為110cm。
優選的:所述的安裝在排種器連接架上的播種開溝器總成能夠實現上下調節。
優選的:所述的機架總成的前端還安裝有下懸掛臂總成。
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玉米雙側通透大壟單行雙珠穴播機,結構簡單,技術合理,能夠一體實現施肥、播種、覆土、鎮壓工作;通過將種子箱內部改造,實現每穴播種玉米種數量為兩顆,且設定每壟間距,從而實現玉米在生長階段能夠有效接收通風和光照,最終實現產量的增加。本實用新型結構設計合理、安裝拆卸方便、操作簡單,節約大量勞動力,提高種子的種植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玉米雙側通透大壟單行雙珠穴播機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俯視圖;
圖3是排種器總成的結構圖;
圖中1-肥箱總成,2-排肥軸總成,3-肥箱架,4-機架總成,5-中間軸總成,6-傳動軸,7-施肥開溝器總成,8-地輪總成,10-播種開溝器總成,11-覆土器總成,12-鎮壓器總成,13-鎮壓器架,14-排種器總成,16-同步聯軸器,17-排種器連接架,18-下懸掛臂總成,19-排種傳動軸,20-第一種箱,21-第二種箱,22-進種中間板,23-導種輪,24-夾種器,25-排種傳送帶,26-隨動輪,28-排種隨動軸,29-種子傳遞袋口,30-種子撥動槽,31-排種通口,H-相鄰兩個排種器總成的距離。
具體實施方式
具體實施方式一:結合圖1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的玉米雙側通透大壟單行雙珠穴播機包括肥箱總成1、排肥軸總成2、肥箱架3、機架總成4、施肥開溝器總成7、地 輪總成8、播種開溝器總成10、覆土器總成11、鎮壓器總成12和排種器總成14,所述機架總成4的前部下側安裝有能夠支撐機架總成4行走的地輪總成8和完成施肥開溝作業的施肥開溝器總成7,機架總成4的上端通過肥箱架3安裝有肥箱總成1,機架總成4的后側通過排種器連接架17連接有排種器總成14,排種器連接架17上還安裝有播種開溝器總成10,所述的覆土器總成11和鎮壓器總成12依次連接安裝在排種器總成14的后側;所述的機架總成4內安裝有中間軸總成5,所述的肥箱架3內設有排肥軸總成2,所述的排種器總成14內設有排種傳動軸19,所述排肥軸總成2和排種傳動軸19分別通過同步聯軸器16與中間軸總成5建立連接,所述的地輪總成8通過傳動軸6與中間軸總成5建立連接實現穴播機的行走。如此設置,將機架總成4總成與農業拖拉機建立連接,帶動機架總成4內部誰有的中間軸總成5旋轉,此時,排肥軸總成2、排種傳動軸19、地輪總成8分別通過軸的傳動連接實現排肥、播種和行走工作,與現有技術的帶傳動連接相比,能夠確保傳動精度,減少在施肥和播種過程中造成的施肥過多,排種量大影響玉米植株生長的問題。
具體實施方式二:結合圖3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的玉米雙側通透大壟單行雙珠穴播機所述的排種器總成14包括第一種箱20、第二種箱21、進種中間板22、導種輪23、夾種器24和隨動輪26,第一種箱20安裝在第二種箱21的上部并能夠實現連通,所述第二種箱21內安裝有排種傳動軸19和排種隨動軸28,排種傳動軸19通過排種傳送帶25與排種隨動軸28建立連接,排種傳動軸19上安裝有導種輪23,所述導種輪23的四周環形布置有夾種器24,所述排種傳送帶25上安裝有種子傳遞袋口29;所述進種中間板22固定設置在第二種箱21內,進種中間板22與排種傳動軸19同軸心,所述進種中間板22的上端設有一處用于種子篩選的種子撥動槽30,安裝在導種輪23上的夾種器24能夠攜帶種子通過撥動槽30完成篩選。
進一步地,第一種箱20相對第二種箱21可實現篩動動作,第一排種箱20上設置有一處排種通口31,所述種子能夠在第一種箱20的篩動下逐漸進入第二種箱21底部,進入第二種箱21底部的種子在旋轉的導種輪23和夾種器24作用下,將種子撿取到夾種器24上,并在排種傳動軸19的作用下實現順時針旋轉,當夾種器24攜帶種子通過進種中間板22處設有的種子撥動槽30時候,僅有一個需要播種的種子能夠通過,這樣即完成每個夾種器24攜帶一顆種子并將這顆種子順利排放到排種傳送帶25上的種子傳遞袋口29,最終完成排種作業。
具體實施方式三:結合圖3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的玉米雙側通透大壟單行雙 珠穴播機所述導種輪23上環形設置有的夾種器24的數量為12個,相鄰兩個夾種器24的間距為4cm;所述排種傳送帶25上設有的種子傳遞袋口29的數量為8個,相鄰兩個種子傳遞袋口29的距離為8cm。如此設置,在排種傳動軸19的帶動下,相鄰兩個夾種器24的間距為4cm,且相鄰兩個種子傳遞袋口29的距離為8cm,相鄰兩個夾種器24旋轉播種一次即將兩個種子排放到一個種子傳遞袋口29上,即完成了每穴播種兩顆種子的工作。
具體實施方式四:結合圖2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的玉米雙側通透大壟單行雙珠穴播機所述安裝在機架總成4上安裝有的的施肥開溝器總成7和排種器總成14的數量均為三組,每組排種器總成14的對應依次安裝有播種開溝器總成10、覆土器總成11和鎮壓器總成12,相鄰兩個排種器總成14的距離H為110cm。如此設置,玉米110cm的寬壟單行種植,可以使玉米種植單行的兩個順向側面能夠接收到良好的通風與光照,特別是玉米的中下部葉片(棒三葉)都可得到良好的光照和通風,它可促成玉米桿強壯、葉寬。葉厚,使得產出的玉米棒大,增加玉米的百粒重,實現玉米橧產。
經玉米雙側通透大壟單行雙珠穴播機播種的玉米種子,采用每兩顆種子一個穴坑進行種植,且相鄰兩個穴坑的距離h為30cm,每壟的間隔A為110cm,如圖4所示。
具體實施方式五:結合圖1或3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的玉米雙側通透大壟單行雙珠穴播機所述的安裝在排種器連接架17上的播種開溝器總成10能夠實現上下調節;所述的機架總成4的前端還安裝有下懸掛臂總成18。如此設置,可根據土質的不同,調節播種開溝器總成10,實現種子的種植深度,達到預期生長效果。
本實施方式只是對本專利的示例性說明,并不限定它的保護范圍,本領域技術人員還可以對其局部進行改變,只要沒有超出本專利的精神實質,都在本專利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