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光伏農業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吊袋菌類種植系統。
背景技術:
光伏大棚中生產培養菌類是目前光伏大棚正在延伸和發展的方向,如何提高光伏大棚的利用率,提高菌類生產的產量及質量是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現有的出菇管理技術有層架式、網格式、地栽式等,吊袋栽培多采用有軌道的方式,以提高光伏多棚型下香菇的產量,但同時存在著投資成本高、出菇品質差、空間利用率低、污染率高等問題。因此急需一種技術方案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降低投資成本的同時,提高空間利用率、降低污染率、使光伏多棚型下菌類的種植收入明顯提高的一種吊袋菌類種植系統。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吊袋菌類種植系統,包括生產棚,生產棚包括豎向支柱、頂部檁條和橫向拉索,光伏組件安裝于頂部檁條上,覆膜及遮陽網設置在頂部檁條上,生產棚設有通風口,豎向支住縱向間隔設置,在每對豎向支柱的頂部固定連接有頂部檁條,在每對豎向支住之間設有橫向拉索,在橫向拉索的上方設有噴淋裝置,在多根豎向支住上間隔設置溫濕檢測儀和空氣成分分析儀,在橫向拉索上垂直向下間隔設有豎向拉索,在豎向拉索上設有菌類吊袋,在豎向拉索的下方地面上設有立柱,立柱之間設有連接線,在相鄰的立柱之間連接線上設有菌袋,菌袋一端與連接線搭接,另一端與地面接觸。
本實用新型改變傳統菌類生產大棚的放置柜式的做法,大大節約了成本,同時,菌類出菇量和品質也有提高。
所述菌類吊袋生產棚為香菇吊袋生產棚。本實用新型優選的實施方式是對于香菇的培養和種植。
豎向拉索為3根,在豎向拉索上設有多個三角吊環,三角吊環為等邊三角形,其每個角上設有通孔。3根豎向拉索分別與三角吊環連接,保證菌類吊袋能夠穩定的連接在豎向拉索上。
豎向拉索底部距離地面40-60cm,頂部距離地面175-200cm,在頂部和底部之間設有多個三角吊環,3根豎向拉索穿過三角吊環的通孔,豎向拉索底部打結固定三角吊環。豎向拉索與地面間距離分別考慮到,底部需要設置立柱,并且高度要考慮采摘人員的高度,以最舒適的采摘為宜。
三角吊環上放置菌類吊袋,菌類吊袋的上側也設有三角吊環,相鄰三角吊環之間的距離為3-5cm。由于菌類生產需要空間,因此豎向設置的菌類吊袋必須間隔3-5cm,這里的3-5cm是根據香菇測算而出,其他菌類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計算得出。
所述豎向拉索在橫向拉索上的間隔為20-25cm。間隔20-25cm是考慮到采摘以及菌類生產所需的通風換氣條件而定的。
生產棚地面設有遮陰網,并在地面上設有殺菌石灰層。遮陰網是避免菌類吊袋與地面直接接觸,石灰層是殺菌,防止其他類型的雜菌產生。
立柱之間的間距為1.5-2m,立柱之間設有連接線,在連接線上按照“人”字形放置菌類吊袋。立柱之間的距離為1.5-2m,優選的連接線為鐵絲,考慮到其撓度值,優選的采用1.5-2m的間距。
此栽培模式出菇管理及采收與傳統管理方式相比別無二致,按照棚內設施進行棚內濕度、溫度、二氧化碳濃度、光源、通風等方面的調控進行。采收方式采用人工方法,采摘的香菇按照不同的銷售方式進行鮮銷或進一步加工處理。
本實用新型使用光伏多棚型立體吊袋菌類栽培模式可以將光伏大棚與菌類有效的結合在一起,棚上太陽能發電,棚下利用菌類生長不需要太多太陽光的優勢種植光伏菌類,此舉能夠產生發電和產菇兩方面帶來的收益。本模式一次性投入成本低,以2.5畝的光伏陰陽棚為例,采用傳統的網格式層架一次性投入需2萬元,采用本模式一次性投入僅2800元,僅為傳統模式的14%,收益高,產品質量好,商品率高,實驗共用45000個菌類棒,共產出菌類約9萬斤,生物轉化率達到80%,且操作起來簡便不具技術性、危險性,不需大量勞動力,管理方便,節時省力。以2.5畝的光伏陰陽棚為例,傳統地面擺放栽培可放7200,采用本方法栽培可種植17000棒,空間利用率是傳統方式的2.4倍。開創了綠色農業生產的新路徑,促進了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附圖說明
圖1本實用新型整體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2本實用新型三角吊環結構示意圖。
圖中:1頂部檁條;2橫向拉索;3溫濕檢測儀;4豎向拉索;5立柱;6豎向支柱;7三角吊環;8噴淋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描述。
一種吊袋菌類種植系統,包括生產棚,生產棚包括豎向支柱6、頂部檁條1和橫向拉索2,光伏組件安裝于頂部檁條1上,覆膜及遮陽網設置在頂部檁條1上,生產棚設有通風口,其特征在于:豎向支住6縱向間隔設置,在每對豎向支柱6的頂部固定連接有頂部檁條1,在每對豎向支住6之間設有橫向拉索2,在橫向拉索2的上方設有噴淋裝置8,在多根豎向支住6上間隔設置溫濕檢測儀3和空氣成分分析儀,在橫向拉索2上垂直向下間隔設有豎向拉索4,在豎向拉索4上設有菌類吊袋,在豎向拉索4的下方地面上設有立柱5,立柱5之間設有連接線,在相鄰的立柱5之間連接線上設有菌袋,菌袋一端與連接線搭接,另一端與地面接觸。
所述菌類吊袋生產棚為菌類吊袋生產棚。
豎向拉索4為3根,在豎向拉索4上設有多個三角吊環7,三角吊環7為等邊三角形,其每個角上設有通孔。
豎向拉索4底部距離地面40-60cm,頂部距離地面175-200cm,在頂部和底部之間設有多個三角吊環7,3根豎向拉索4穿過三角吊環7的通孔,豎向拉索4底部打結固定三角吊環7。
三角吊環7上放置菌類吊袋,菌類吊袋的上側也設有三角吊環7,相鄰三角吊環7之間的距離為3-5cm。
所述豎向拉索4在橫向拉索2上的間隔為20-25cm。
生產棚地面設有遮陰網,并在地面上設有殺菌石灰層。
立柱5之間的間距為1.5-2m,立柱5之間設有連接線,在連接線上按照“人”字形放置菌類吊袋。
以香菇為例本實用新型使用光伏多棚型立體吊袋香菇栽培模式可以將光伏大棚與香菇有效的結合在一起,棚上太陽能發電,棚下利用香菇生長不需要太多太陽光的優勢種植光伏香菇,此舉能夠產生發電和產菇兩方面帶來的收益。本模式一次性投入成本低,以2.5畝的光伏陰陽棚為例,采用傳統的網格式層架一次性投入需2萬元,采用本模式一次性投入僅2800元,僅為傳統模式的14%,收益高,產品質量好,商品率高,實驗共用45000個香菇棒,共產出香菇約9萬斤,生物轉化率達到80%,且操作起來簡便不具技術性、危險性,不需大量勞動力,管理方便,節時省力。以2.5畝的光伏陰陽棚為例,傳統地面擺放栽培可放7200,采用本方法栽培可種植17000棒,空間利用率是傳統方式的2.4倍。開創了綠色農業生產的新路徑,促進了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