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農業栽培設施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能夠防止蟲害的鐵皮石斛節水栽培大棚。
背景技術:
目前,由于野生鐵皮石斛隨著過度采集導致數量越來越少,而為了滿足鐵皮石斛藥用需求,因此多采用人工栽培的方式獲得。通常,鐵皮石斛栽培大棚是采用地栽或離地用栽培床種植,然而這種栽培方式容易受到蝸牛等害蟲攀爬,躲藏在葉背面啃吃,而且一年內可多次發生,一旦發生危害極大,常常一個晚上就能將整個植株吃得面目全非。同時,鐵皮石斛種植的基質需要有良好的保水性又有通風透氣性,如苔蘚、椰子皮、碎石、木屑等,在澆水后基質中多余的水很快就會排掉至暗溝中,存在浪費水資源的現象。
為此,研發一種能夠有效防止蝸牛等害蟲,能夠有效節水的栽培大棚是解決上述問題的關鍵。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防止蟲害的鐵皮石斛節水栽培大棚。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包括外棚體、內棚體、固定架、卷揚機、懸掛栽培裝置、集水池,所述的內棚體設置于外棚體內,所述的固定架設置于內棚體的上部,所述的卷揚機設置于固定架上,且卷揚機的繩索掛鉤與懸掛栽培裝置連接,使卷揚機能夠升降懸掛栽培裝置,所述的集水池設置于內棚體的地面,所述的集水池通過管道與蓄水池連接,所述的管道的地上部分設置有過濾裝置、水泵。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技術效果:本實用新型的懸掛栽培裝置能夠有效防止蝸牛攀爬,防止植株被啃食導致植株死亡;同時,接水槽、集水池能夠收集栽培基質滲漏的多余水份,經過濾后作為灌溉水使用,有效提高水利用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懸掛栽培裝置放下時結構示意圖;
圖中:1-外棚體,2-內棚體,3-固定架,4-卷揚機,5a-栽培床,5b-接水槽,5c-支撐座,6-集水池,7-蓄水池,8-過濾裝置,9-水泵。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加以限制,基于本實用新型教導所作的任何變換或替換,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如附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外棚體1、內棚體2、固定架3、卷揚機4、懸掛栽培裝置、集水池6,所述的內棚體2設置于外棚體1內,所述的固定架3設置于內棚體2的上部,所述的卷揚機4設置于固定架3上,且卷揚機4的繩索掛鉤與懸掛栽培裝置連接,使卷揚機4能夠升降懸掛栽培裝置,所述的集水池6設置于內棚體2的地面,所述的集水池6通過管道與蓄水池7連接,所述的管道的地上部分設置有過濾裝置8、水泵9。
所述的懸掛栽培裝置的數量至少為2個,且多個懸掛栽培裝置之間通過繩索懸掛連接,所述的懸掛栽培裝置包括栽培床5a、接水槽5b、支撐座5c,所述的接水槽5b通過繩索與栽培床5a的底部連接,使接水槽5b懸掛于栽培床5a的下方,所述的接水槽5b的一側設置有排水嘴,使經過澆灌的栽培床5a中的多余水份依次經過栽培床5a滲水孔、接水槽5b、排水嘴落至集水池6中,所述的栽培床5a的床沿上設置有支撐座5c。
所述的懸掛栽培裝置兩兩之間的距離為100~150cm。
所述的懸掛栽培裝置中離地面最近的懸掛栽培裝置與地面的距離為50~100cm。
所述的集水池6為混凝土結構池。
所述的內棚體2的地面鋪設有圓形石頭層。
所述的內棚體2內設置有溫度傳感器、濕度傳感器。
所述的接水槽5b內設置有耐腐蝕涂層。
所述的外棚體1、內棚體2的兩側均設置有通風口。
所述的固定架3上設置有補光燈。
所述的支撐座5c的高度為60~80cm。
本實用新型工作原理和工作過程:首先控制卷揚機4將懸掛栽培裝置放下,最下層的懸掛栽培裝置的接水槽5b落在地面上,然后栽培床5a疊在接水槽5b上;從下往上數倒數第二層的懸掛栽培裝置的接水槽5b落在最下層的懸掛栽培裝置的支撐座5c上,第二層的懸掛栽培裝置的栽培床5a疊在第二層的接水槽5b上,依次類推,使多個懸掛栽培裝置疊在一起,即可進行移栽、澆水、施肥、采收等管理措施;對懸掛栽培裝置管理的順序是先對最上層的懸掛栽培裝置進行管理,然后控制卷揚機4提升繩索,使第二層懸掛栽培裝置升至便于人工操作管理的位置再進行管理,然后再控制卷揚機4提升繩索,以此類推直到所有懸掛栽培裝置管理完畢;
當栽培床5a經過澆水后,栽培床5a中的多余水份依次經過栽培床5a滲水孔、接水槽5b、排水嘴落至集水池6中,然后當集水池6水收集到一定量時,水再從管道經過過濾裝置8、水泵9至蓄水池7中,蓄水池7中的水作為澆灌水使用。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實用新型的懸掛栽培裝置能夠有效防止蝸牛攀爬,防止植株被啃食導致植株死亡;同時,接水槽、集水池能夠收集栽培基質滲漏的多余水份,經過濾后作為灌溉水使用,有效提高水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