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植物移栽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用于全冠植物生態移栽的支撐裝置。
背景技術:
全冠移植,是指在保持原有樹形的前提下,對樹木進行適當疏枝、疏葉后,再行栽植的一種種植形式。全冠移植最大的好處就是不破壞原有的樹形,樹種下去馬上能發揮它的觀賞效能。對樹林日后的生長也是有好處的。
但全冠移栽過程中,植物需通過大卡車進行運輸,目前的處理方式是直接對植物根部的土球進行包扎,然后直接將植物放置到車斗上,進行運輸。運輸過程中,植物安置的穩定性和牢固性差,植物容易因碰撞導致根部或者枝葉斷裂土塊掉落等問題,降低了植物的存活率,影響移栽的效果,而且植物來回滾動,還會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植物運輸過程中還會摩擦車身,損壞車體。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可將植物穩定地安置于車斗內,提高植物移栽存活率的用于全冠植物生態移栽的支撐裝置。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用于全冠植物生態移栽的支撐裝置,包括可在植物傾斜時,支撐植物桿部的桿部支撐部分;可在植物傾斜時,支撐植物根部的根部支撐部分及可連接于車斗上的底板;所述底板位于植物下方,底板可在植物傾斜時,連接桿部支撐部分和根部支撐部分。本實用新型在植物傾斜狀態下,通過桿部支撐部分對植物桿部進行支撐固定,再通過根部支撐部分對植物根部進行支撐固定,保證植物在車斗內安置的牢固性和穩定性,也提高了運輸的安全性;而且底板位于植物下方,連接車斗,進一步提高桿部支撐部分和根部支撐部分支撐的牢固性和穩定性;底板起到了隔離作用,避免植物摩擦車斗,對車斗起到了保護作用。
進一步地,所述桿部支撐部分包括可套設于植物桿部外圍的弧形套和至少兩個一端連接弧形套的支撐桿,支撐桿具有可支撐于底板上的另一端。所述支撐部件結構簡單,容易實現,且拆裝方便,支撐的穩定性好。
進一步地,所述根部支撐部分包括可罩設于植物根部的彈性遮陽網罩和連接于彈性遮陽網罩外圍的支撐框架,支撐框架可于植物傾斜狀態下連接于底板上。所述彈性遮陽網罩可適應不同大小的植物根部,且能遮擋太陽,減少水分蒸發,提高植物移栽存活率,防止植物根部土壤掉落;支撐框架可對彈性遮陽網罩進行支撐,進而實現對植物根部的支撐作用;所述結構簡單,容易實現,使用效果好。
進一步地,所述支撐框架包括環形框體和一端連接于環形框體外圍的支撐軸,支撐軸的另一端連接于底板上。所述支撐框架結構簡單,容易實現,支撐的穩定性和牢固性好。
進一步地,所述支撐軸連接于底板的一端形成貼緊底板的連接面,連接面通過緊固件連接于底板上。所述連接牢固、穩定,拆裝方便,容易實現。
進一步地,所述底板的兩側形成可貼緊車斗內側壁的加長邊,加長邊上設有可連接車斗側壁的加固件。所述加長邊和加固件能牢固地將底板連接于車斗內,且結構簡單,拆裝方便。
進一步地,所述底板貼緊車斗的底面上設有彈性緩沖層。所述彈性緩沖層可起到緩沖作用,進而減少車輛轉彎或者震動對植物的傷害,而且還能對車斗起到保護作用。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可在運輸時對植物進行牢固固定,減少運輸對植物的傷害,提高植物移栽的存活率;而且減少植物移栽對車體的損害。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技術領域的人員更好的理解本實用新型方案,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如圖1-2所示,一種用于全冠植物生態移栽的支撐裝置,包括桿部支撐部分、根部支撐部分及底板1。
如圖2所示,桿部支撐部分可在植物100傾斜時支撐植物100桿部。根部支撐部分可在植物100傾斜時,支撐植物100根部。所述底板1可連接于車斗上,而且所述底板1位于植物100下方,底板1可在植物100傾斜時,連接桿部支撐部分和根部支撐部分,進而保證桿部支撐部分和根部支撐部分支撐植物100的穩定性和牢固性。
在其他實施例中,所述桿部支撐部分可以是一個支撐塊,支撐塊上形成容納植物桿部的凹槽,又或者是一個Y形的支撐桿等結構。而在本實施例中,為了減少支撐部分的材料,同時保證支撐的牢固性和穩定性。于是將所述桿部支撐部分設計成包括弧形套2和兩個支撐桿3,弧形套2可套設于植物100桿部外圍,兩個支撐桿3一端連接弧形套2,兩支撐桿3的另一端均向弧形套2外打開,并能支撐于底板1上。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所述支撐桿3的數量也可以是2個以上。
同樣地,所述根部支撐部分可采用現有對植物100根部進行固定的方式。在本實施例中,為了增強植物100根部安置的牢固性和穩定性,于是所述根部支撐部分包括彈性遮陽網罩4和支撐框架5,所述彈性遮陽網罩4可罩設于植物100根部,支撐框架5連接于彈性遮陽網罩4外圍,所述彈性遮陽網罩4采用彈性遮陽材料制成,支撐框架5可于植物傾斜狀態下連接于底板1上。如圖1所示,所述支撐框架5包括環形框體51和支撐軸52,支撐軸52一端連接于環形框體51外圍,支撐軸52的另一端連接于底板1上。
為了保證支撐框架5安裝的牢固性,同時方便支撐框架5的拆裝,所述支撐軸52連接于底板1的一端形成連接面,連接面貼緊底板1,連接面通過緊固件連接于底板1上。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將支撐軸51與底板1設計成其他可拆卸的結構。
為了實現底板1與車斗的拆裝,同時保證底板1與車斗連接的牢固性,于是所述底板1的兩側形成加長邊11,加長邊11可貼緊車斗內側壁,加長邊11上設有加固件12,加固件12可連接車斗側壁。所述緊固件和加固件12均為螺栓,當然也可以是螺桿或者螺母等其他結構。
此外,為了減小底板1與車斗的摩擦,進一步減小車輛行駛過程中產生的震動,所述底板1貼緊車斗的底面上設有彈性緩沖層6。所述彈性緩沖層6為橡膠層,易于清洗。當然也可采用棉或者海綿等彈性材料制成。
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應當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