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機場保護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高分貝煤氣炮驅鳥裝置。
背景技術:
在飛機起飛降落及飛行過程中,由于高速運動的飛機具有巨大的沖擊力,如果與飛行著的鳥類發生相撞,可能會使飛機受損,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甚至機毀人亡。由于機場周邊環境以草地為主,食物豐富吸引大量鳥類聚集,因此絕大部分鳥撞事件發生在機場附近,尤其是低于100米的空域。所以在機場范圍內安裝驅鳥設備是防止鳥撞事故的有效途徑。
煤氣炮機場常用的一種驅鳥裝置,它以煤氣為燃料,機場地面工作人員定時燃放煤氣炮,煤氣炮爆炸發出的巨大聲響使鳥類受到驚嚇,由此達到驅趕效果。但是普通煤氣炮的爆炸聲音小,驅趕效果較差,為了提高煤氣炮的爆炸分貝,需要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改進:1、調整充入燃氣倉的煤氣量;2、合理設計燃氣倉和炮管結構,使煤氣和空氣充分混合,并具有足夠的燃燒空間,保證煤氣充分燃燒。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高分貝煤氣炮驅鳥裝置,通過控制進入燃氣倉的煤氣量以及優化發射裝置的結構參數,使煤氣炮發出高分貝爆炸聲,以達到最佳驅鳥效果。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高分貝煤氣炮驅鳥裝置,包括發射裝置,所述發射裝置包括炮管以及與炮管連接的燃氣倉,所述炮管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位于炮管的最前端,所述第二部分的一端與第一部分的后端焊接,另一端通過螺絲與所述第三部分固定連接,所述第三部分的另一端通過焊接與所述燃氣倉的前端連接;所述燃氣倉的前端設置有直徑為第一長度的圓形開口,所述第二部分在與第三部分連接的一端設置有環形擋板,所述環形擋板中間的圓形開口的直徑為第二長度;所述第二部分的口徑從第一部分至第三部分逐漸增大,所述第三部分的口徑從第二部分至燃氣倉逐漸減小,所述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長度均為第三長度,所述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連接處的口徑以及所述第三部分和燃氣倉連接處的口徑均為第四長度,所述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連接處的口徑為第五長度;所述燃氣倉上部設置有充氣口,所述充氣口的口徑為第六長度,所述燃氣倉內設置有火花塞,所述火花塞從燃氣倉的后面裝入。
進一步的,還包括:電氣倉、蓄電池電源箱及支撐發射裝置、電氣倉和蓄電池電源箱的支撐裝置,所述電氣倉設置于燃氣倉上方,所述電氣倉內設置有電子控制系統、與電子控制系統連接的壓力傳感器、電磁閥和高壓線圈,所述高壓線圈和火花塞之間用高壓導線連接;所述電氣倉下方設置有噴嘴,所述噴嘴與所述充氣口相對應,所述噴嘴和充氣口之間的距離為第七長度;所述電子控制系統與燃氣倉下方的蓄電池電源箱相連,所述蓄電池電源箱外部設置有電源開關、電源指示燈以及手動發射按鈕;所述支撐裝置包括支撐座和支撐座下端的支撐腿。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長度為6-8cm;所述第二長度為5-10cm;所述第三長度為30-40cm;所述第四長度為6-10cm;所述第五長度為10-15cm;所述第六長度為3-5cm;所述第七長度為0.5-2cm。
優選的,所述第一長度為7cm;所述第二長度為6cm;所述第三長度為35cm;所述第四長度為8cm;所述第五長度為12cm;所述第六長度為4.5cm;所述第七長度為1cm。
進一步的,所述電子控制系統還包括用于接收無線電磁波信號的天線。
進一步的,所述煤氣從噴嘴進入充氣口,從而進入燃氣倉,所述噴嘴和煤氣罐之間用進氣管相連,所述電磁閥設置于進氣管上,所述電磁閥與所述電子控制系統電連接并由電子控制系統控制,根據通過所述充氣口的煤氣量控制電磁閥的開啟時間從而控制充入燃氣倉的煤氣量。因為燃氣倉的煤氣量太少,爆響效果不理想,煤氣量太多,則無法充分燃燒,爆響效果也不理想。在本實施方式中,在確定燃氣倉容積的情況下,經過多次試驗,確定了最佳的煤氣量,實際使用時,在所述電磁閥和煤氣罐之間設置有傳感器用于檢測通過充氣口的煤氣量,電子控制系統根據檢測的通過充氣口的煤氣量控制燃氣倉的煤氣量,從而保證每次充入燃氣倉的煤氣量處于最佳。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通過電子控制系統控制充入燃氣倉的煤氣量,使煤氣量達到最佳;通過優化充氣口的形狀,充氣口和噴嘴之間的距離、燃氣倉前端的開口直徑使煤氣和空氣充分混合;通過優化炮管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長度、端部口徑、擋板的圓形開口口徑,使煤氣有充分的燃燒空間。因此本實用新型的煤氣炮驅鳥裝置可以發出125分貝的爆炸聲,超出普通炮管100分貝,具有更好的驅鳥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煤氣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所示的煤氣炮中發射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所示的煤氣炮中燃氣倉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充氣口和噴嘴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燃氣倉中圓形開口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炮管第二部分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1—電氣倉;2—蓄電池電源箱;3—炮管;31—第一部分;32—第二部分;33—第三部分;34—環形擋板;35—圓形開口;4—燃氣倉;41—開口;5—充氣口;6—火花塞;7—噴嘴;8—支撐座;9—支撐腿;10—天線。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一種高分貝煤氣炮驅鳥裝置,如圖1-4所示,包括發射裝置、電氣倉1、蓄電池電源箱2及支撐裝置,所述發射裝置包括炮管3以及與炮管連接的燃氣倉4,所述炮管包括第一部分31、第二部分32和第三部分33,所述第一部分31位于炮管3的最前端,所述第二部分32的一端與第一部分31的后端焊接,另一端通過螺絲與所述第三部分33固定連接,所述第三部分33的另一端通過焊接與所述燃氣倉4的前端連接;所述燃氣倉4的前端設置有直徑為第一長度的圓形開口41,所述第二部分32在與第三部分33連接的一端設置有環形擋板34,所述環形擋板34中間的圓形開口35的直徑為第二長度;所述第二部分32的口徑從第一部分31至第三部分33逐漸增大,所述第三部分33的口徑從第二部分32至燃氣倉4逐漸減小,因此所述第二部分32和第三部分33的形狀類似喇叭狀,在喇叭口位置,即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連接的位置,形成一個鼓包;所述第二部分32和第三部分33的長度均為第三長度,所述第一部分31與第二部分32連接處的口徑以及所述第三部分33和燃氣倉4連接處的口徑均為第四長度,所述第二部分32和第三部分33連接處的口徑為第五長度);所述燃氣倉4上部設置有充氣口5,所述充氣口5的口徑為第六長度,所述燃氣倉4內設置有火花塞6,所述火花塞6從燃氣倉4的后面裝入;所述電氣倉1設置于燃氣倉4上方,所述電氣倉1內設置有電子控制系統、與電子控制系統連接的壓力傳感器、電磁閥和高壓線圈,所述電氣倉1下方設置有噴嘴7,所述噴嘴7與所述充氣口5相對應,所述噴嘴7和充氣口5之間的距離為第七長度;所述電子控制系統與燃氣倉4下方的蓄電池電源箱2相連,所述蓄電池電源箱2外部設置有電源開關、電源指示燈以及手動發射按鈕;所述支撐裝置包括支撐座8和支撐座下端的支撐腿9。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長度為7cm;所述第二長度為6cm;所述第三長度為35cm;所述第四長度為8cm;所述第五長度為12cm;所述第六長度為4.5cm;所述第七長度為1cm。
所述電子控制系統還包括用于接收無線電磁波信號的天線10。
所述煤氣從噴嘴7進入充氣口5,從而進入燃氣倉4,所述噴嘴7和煤氣罐之間用進氣管相連,所述電磁閥設置于進氣管上,所述電磁閥與所述電子控制系統電連接并由電子控制系統控制,根據通過所述充氣口5的煤氣量控制電磁閥的開啟時間從而控制充入燃氣倉4的煤氣量。因為燃氣倉的煤氣量太少,爆響效果不理想,煤氣量太多,則無法充分燃燒,爆響效果也不理想。在本實施方式中,在確定燃氣倉4容積的情況下,經過多次試驗,確定了最佳的煤氣量,實際使用時,在所述電磁閥和煤氣罐之間設置有傳感器或其他檢測裝置用于檢測通過充氣口5的煤氣量,電子控制系統根據檢測的通過充氣口5的煤氣量控制燃氣倉4的煤氣量,從而保證每次充入燃氣倉4的煤氣量處于最佳。
煤氣炮的發射過程:首先通過充氣口5向燃氣倉4內充入一定量的煤氣,然后燃氣倉4后面的火花塞6打火,點燃煤氣。煤氣先在燃氣倉4內燃燒膨脹,再從燃氣倉4前端的開口噴入炮管3內,在炮管3的鼓包內充分燃燒,最后從炮口噴出,發出爆響的聲音。從煤氣炮的發射過程可以看出,為了使煤氣炮的爆響聲音達到一定的分貝數,除了燃氣倉4煤氣量達到最佳外,還要保證煤氣充分燃燒,因此需要煤氣和空氣充分混合,還要有合適的燃燒空間。具體來講,分為以下三個方面:
1、與充入燃氣倉4的煤氣相混合的空氣有兩部分,一是燃氣倉4內本來就有的空氣,當煤氣從充氣口進入燃氣倉4時就開始與空氣混合,但一部分空氣會被充入的煤氣排擠到炮管3中;二是當煤氣從充氣口5充入時從外部裹挾而入的空氣,這是與煤氣相混合的最主要的空氣。能否將外部的空氣有效地裹挾進入燃氣倉,這與充氣口5的結構,以及與充氣口5和電氣倉1下面的噴嘴7之間的距離有很大關系。經過多次實驗,充氣口5呈喇叭口,且口徑為4.5cm時效果最佳,而充氣口5與噴嘴7間的最佳距離為1cm,如圖4所示。
2、煤氣燃燒時,氣體會迅速膨脹,在相對封閉的空間內,會從燃氣倉4前端的開口41處噴出,這個開口41的尺寸非常關鍵,開口直徑太大,則煤氣不能在燃氣倉4內有較好的燃燒就充入炮管內,若直徑太小,則導致燃燒后膨脹的氣體不能及時有效地充入炮管3,而從充氣口5出噴射而出。在燃氣倉4內徑尺寸確定的情況下,經過多次實驗與計算,燃氣倉4前端的開口41直徑為7cm時效果最佳,如圖5所示。
3、在燃氣倉4內燃燒并迅速膨脹的氣體噴入第三部分33時,由于第三部分33呈喇叭狀,故噴入炮管3內的燃燒氣體在炮管3內處于一個迅速噴張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氣體在膨脹的同時,進一步燃燒,即再次燃燒,膨脹的速度和力量越來越大。第二部分32的喇叭口位置安裝了一個環形擋板34,該擋板34阻擋住再次燃燒膨脹的氣體,使膨脹的氣體在炮管3鼓包內的壓力大增,相當于燃燒的氣體增壓。增壓后的氣體有力地從炮口噴出,發出巨大的爆響聲。炮管3的喇叭口尺寸和擋板34中間的圓形開口35尺寸非常關鍵,過大或過小都無法達到最佳的爆響效果,經過多次實驗與計算,炮管第二部分32和第三部分33的長度為35cm、一端的口徑為8cm、另一端的口徑為12cm、擋板34中間的圓形開口35口徑為6cm時效果最佳,如圖6所示。
經過炮管3的特殊設計和充氣量的精確控制,使煤氣與空氣充分混合,在燃氣倉4內第一次比較充分的燃燒,然后在炮管3內再次充分燃燒增壓,最終使炮口正前方1米處的爆響聲達到125分貝,超過普通炮管的100分貝。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