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喂料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058183閱讀:866來源:國知局
一種喂料器的制造方法與工藝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喂料器,屬于畜禽飼養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現有的豬舍喂料器大多數為敞口的長條形槽體,使用時擺放在豬圈內門前或靠墻設置,給豬喂食時,將飼料傾倒在敞口的槽體中即可。但現有的喂料器存在以下缺陷:(1)多種飼料分別投食到槽體內,因不能將飼料充分混合,豬群容易養成挑食的毛病,豬群的長勢不一致,如果投食之前采用攪拌裝置將飼料充分混合,之后再投食到槽體內,步驟繁瑣且費時費力;(2)長條形的槽體盛放飼料時,飼料不容易被吃干凈,殘留物較多,長條形的槽體四個角均為拐角,殘留的飼料難以清理干凈,時間一長,殘留物易腐爛,腐爛的物質會污染新加的飼料,豬群食用后容易感染疾病;(3)槽體只能單次投食,每投食一次,供豬進食一次,增加了工作的重復性,如果飼養的豬只較多,需要投入較多的人力,勞動強度大;(4)槽體為了防止飼料因為豬的刨拱而造成浪費,選擇增加深度,但這又會增加豬進食的難度,造成豬在進食時發生爭搶,不利于豬的正常生長。

因此,有必要設計一種喂料器,克服現有喂料器存在的缺陷,完善喂料器的功能,滿足豬群進食的需要。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背景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喂料器,可以將從進料斗進入的飼料進行充分攪拌,使得進入儲料倉的飼料混合均勻;實現自動下料,一次投料可以滿足豬群多次進食;每個豬只在單獨的一個食槽內進食,防止豬只在進食時發生爭搶;隔板在外力作用下可以發生旋轉,利于食槽內的殘留物被清理出來,清理結束后,隔板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動,限位塊可以限制隔板繼續翻轉,利于隔板快速到達預先的位置。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是按如下技術方案實施的:

所述的喂料器包括喂料本體、進料斗、食槽、攪拌裝置、噴淋管、噴淋頭、儲液箱;所述喂料本體頂部設有進料斗,喂料本體底部左右兩側對稱設有食槽,喂料本體包括儲料倉、擋料板、撥料板、彈簧、撥料桿、受力塊,所述儲料倉內設有攪拌裝置,攪拌裝置包括電機、主動輪、從動輪、轉動軸、攪拌葉片,所述電機設于儲料倉外壁上,電機與儲料倉外壁上的主動輪連接,主動輪左右兩側分別與設于儲料倉內壁上的兩個從動輪連接,兩個從動輪分別與設于儲料倉內的兩個轉動軸連接,轉動軸上設有攪拌葉片;攪拌裝置下方安裝有擋料板,擋料板頂部為圓弧形,擋料板左右兩側均通過彈簧與撥料板的一端連接,撥料板另一端與儲料倉內壁鉸接,撥料板上安裝有撥料桿,撥料桿穿過儲料倉底部延伸到食槽內,并與食槽內的受力塊連接;所述食槽設置至少2個,食槽包括隔板、旋轉軸、卡環、限位塊、抽拉板,所述至少2個的食槽之間通過隔板分隔開,其中,最側邊的食槽的側壁上設有抽拉板,所述旋轉軸設于食槽頂部,旋轉軸穿過食槽外側壁頂部的卡環,隔板頂端與旋轉軸連接,所述限位塊設于隔板右側的食槽內側壁上;所述儲料倉外壁下部設有噴淋管,噴淋管上設置噴淋頭,噴淋管與儲液箱連接。

作為優選,所述儲料倉頂部設有倉蓋,倉蓋上設有觀察窗。

作為優選,所述兩個轉動軸上的攪拌葉片交錯設置,攪拌葉片為磁性攪拌葉片。

作為優選,所述擋料板的數量與食槽的數量一致。

作為優選,所述噴淋管上設有閥門,噴淋管上的噴淋頭與食槽相對應。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儲料倉內設有攪拌裝置,可以將從進料斗進入的飼料進行充分攪拌,使得進入儲料倉的飼料混合均勻,豬群攝取同樣的飼料,能夠獲取相同的營養,確保豬群長勢一致,并能防止豬群養成挑食的毛病。

2、擋料板左右兩側均通過彈簧與撥料板的一端連接,使得撥料板與擋料板之間存在下料的間隙,撥料板上安裝有撥料桿,撥料桿并與食槽內的受力塊連接,豬群采食過程中,如果食槽內飼料被食用完,豬只尚未吃飽,在拱動受力塊的過程中,受力塊牽動撥料桿上下移動,進而帶動撥料板上下抖動,使得飼料從撥料板與擋料板之間的下料間隙落下進入食槽內,實現自動下料,一次投料可以滿足豬群多次進食。

3、至少2個的食槽之間通過隔板分隔開,使得每個豬只在單獨的一個食槽內進食,防止豬只在進食時發生爭搶。

4、隔板頂端與旋轉軸連接,旋轉軸穿過食槽外側壁頂部的卡環,使得隔板在外力作用下可以發生旋轉,利于食槽內的殘留物被清理出來,所述限位塊設于隔板右側的食槽內側壁上,清理結束后,隔板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動,限位塊可以限制隔板繼續翻轉,利于隔板快速到達預先的位置。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A-A向剖視圖;

圖3為攪拌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食槽的放大圖。

圖中,1-喂料本體、2-進料斗、3-食槽、4-儲料倉、5-擋料板、6-撥料板、7-彈簧、8-撥料桿、9-受力塊、10-電機、11-主動輪、12-從動輪、13-轉動軸、14-攪拌葉片、15-隔板、16-旋轉軸、17-卡環、18-限位塊、19-抽拉板、20-噴淋管、21-噴淋頭、22-儲液箱。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詳細的說明,以方便技術人員理解。

如圖1-4所示,所述的喂料器包括喂料本體1、進料斗2、食槽3、攪拌裝置、噴淋管20、噴淋頭21、儲液箱22。

所述喂料本體1頂部設有進料斗2,喂料本體1底部左右兩側對稱設有食槽3,豬群在左右兩側都可以進食,可以滿足較多豬只的采食需要,喂料本體1包括儲料倉4、擋料板5、撥料板6、彈簧7、撥料桿8、受力塊9,所述儲料倉4頂部設有倉蓋,能夠避免灰塵或其他雜質進入儲料倉4內,確保飼料的質量不受影響,倉蓋上設有觀察窗,可以觀察儲料倉4內的飼料狀況,防止儲料倉4內的飼料過少影響豬只進食,同時避免因進料過多,儲料倉4不能完全容納飼料,導致喂料本體1傾倒的情況發生。

所述儲料倉4內設有攪拌裝置,攪拌裝置包括電機10、主動輪11、從動輪12、轉動軸13、攪拌葉片14,所述電機10設于儲料倉4外壁上,電機10與儲料倉4外壁上的主動輪11連接,主動輪11左右兩側分別與設于儲料倉4內壁上的兩個從動輪12連接,兩個從動輪12分別與設于儲料倉4內的兩個轉動軸13連接,轉動軸13上設有攪拌葉片14,所述兩個轉動軸13上的攪拌葉片14交錯設置,避免攪拌死角,使得從進料斗2進入的飼料可以充分混合,使得豬群攝取同樣的飼料,能夠獲取相同的營養,確保豬群長勢一致,并能防止豬群養成挑食的毛病,攪拌葉片14為磁性攪拌葉片,在攪拌混合飼料的同時,可以將飼料中的鐵質除去,防止鐵質等雜質損害豬只健康。

攪拌裝置下方安裝有擋料板5,擋料板5頂部為圓弧形,擋料板5左右兩側均通過彈簧7與撥料板6的一端連接,使得撥料板6與擋料板5之間存在下料的間隙,撥料板6另一端與儲料倉4內壁鉸接,使得撥料板6能夠上下活動,撥料板6上安裝有撥料桿8,撥料桿8穿過儲料倉4底部延伸到食槽3內,并與食槽3內的受力塊9連接,豬群在采食過程中,如果食槽3內飼料被食用完,豬只尚未吃飽,豬只在拱動受力塊9的過程中,受力塊9牽動撥料桿8上下移動,進而帶動撥料板6上下抖動,使得飼料從撥料板6與擋料板5之間的下料間隙落下進入食槽3內,實現自動下料,一次投料可以滿足豬群多次進食,節約人力物力;所述擋料板5的數量與食槽3的數量一致,使得每個食槽3的下料根據豬只采食的具體情況單獨控制,控制靈活。

所述食槽3設置至少2個,食槽3包括隔板15、旋轉軸16、卡環17、限位塊18、抽拉板19,所述至少2個的食槽3之間通過隔板15分隔開,防止豬只采食過程中發生爭搶,其中,最側邊的食槽3的側壁上設有抽拉板19,抽拉板19往上拉動,食槽3內的殘留物可以從抽拉板19處的通孔清理出來,防止新添加的飼料被殘留物污染,避免豬只感染疾病,所述旋轉軸16設于食槽3頂部,旋轉軸16穿過食槽3外側壁頂部的卡環17,隔板15頂端與旋轉軸16連接,隔板15下端不與食槽3底部連接,使得隔板15可以繞著旋轉軸16旋轉,利于食槽3內的殘留物被清理出來,所述限位塊18設于隔板15右側的食槽3內側壁上,清理結束后,隔板15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動,限位塊18可以限制隔板15繼續翻轉,利于隔板15快速到達預先的位置。

所述儲料倉4外壁下部設有噴淋管20,噴淋管20上設置噴淋頭21,噴淋管20與儲液箱22連接,儲液箱22內的液體進入噴淋管20后從噴淋頭21噴灑出,所述噴淋管20上設有閥門,可以控制液體開始輸送和停止輸送,噴淋管20上的噴淋頭21與食槽3相對應,使得噴淋頭21噴灑出的液體進入食槽3,工作人員利用刷子可以對食槽3進行清洗和消毒,確保進入食槽3的飼料不會被污染,利于豬只健康生長。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飼料從進料斗2進入儲料倉4,啟動電機10,電機10帶動主動輪11轉動,主動輪11帶動兩個從動輪12轉動,進而帶動兩個轉動軸13轉動,攪拌葉片14在轉動軸13的帶動下對飼料進行充分攪拌混合;混勻后的飼料堆積在儲料倉4底部,部分飼料從撥料板6與擋料板5之間的下料間隙落下進入食槽3內,實現自動下料,豬群在采食過程中,如果食槽3內飼料被食用完,豬只尚未吃飽,豬只在拱動受力塊9的過程中,受力塊9牽動撥料桿8上下移動,進而帶動撥料板6上下抖動,使得飼料從撥料板6與擋料板5之間的下料間隙落下進入食槽3內,以供給豬只食用;豬只采食結束后,如果食槽3內滯留殘留物,人工利用刷子刷動食槽3內的殘留物,隔板15在外力作用下繞著旋轉軸16旋轉,利于食槽3內的殘留物被清理出來,打開抽拉板19,將殘留物排出,清理結束后,隔板15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動,限位塊18限制隔板15繼續翻轉,隔板15快速回位;如果需要對食槽3進行清洗和消毒,在儲液箱22內注入清洗液或消毒液,儲液箱22內的液體進入噴淋管20后從噴淋頭21噴灑出,液體噴灑到食槽3內,利用刷子等工具對食槽3進行清洗和消毒,殘留液從抽拉板19處的通孔排出即可。

本實用新型的儲料倉內設有攪拌裝置,可以將從進料斗進入的飼料進行充分攪拌,使得進入儲料倉的飼料混合均勻,豬群攝取同樣的飼料,能夠獲取相同的營養,確保豬群長勢一致,并能防止豬群養成挑食的毛病。擋料板左右兩側均通過彈簧與撥料板的一端連接,使得撥料板與擋料板之間存在下料的間隙,撥料板上安裝有撥料桿,撥料桿并與食槽內的受力塊連接,豬群采食過程中,如果食槽內飼料被食用完,豬只尚未吃飽,在拱動受力塊的過程中,受力塊牽動撥料桿上下移動,進而帶動撥料板上下抖動,使得飼料從撥料板與擋料板之間的下料間隙落下進入食槽內,實現自動下料,一次投料可以滿足豬群多次進食。至少2個的食槽之間通過隔板分隔開,使得每個豬只在單獨的一個食槽內進食,防止豬只在進食時發生爭搶。隔板頂端與旋轉軸連接,旋轉軸穿過食槽外側壁頂部的卡環,使得隔板在外力作用下可以發生旋轉,利于食槽內的殘留物被清理出來,所述限位塊設于隔板右側的食槽內側壁上,清理結束后,隔板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動,限位塊可以限制隔板繼續翻轉,利于隔板快速到達預先的位置。

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優選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通過上述優選實施例已經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描述,但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細節上對其作出各種各樣的改變,而不偏離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范圍。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