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便于均勻進料的水稻種子加藥設備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353329閱讀:652來源:國知局
一種便于均勻進料的水稻種子加藥設備的制造方法與工藝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機械設備,具體是一種便于均勻進料的水稻種子加藥設備。



背景技術:

我國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麥,水稻種子具有一定的壽命限制,收獲后經自然曬干或人工加熱烘干的水稻種子,由于水稻種子中的胚芽非常脆弱,據調查,水稻種子的發芽率與烘干溫度、儲存時間呈負相關;通常在常規條件下貯藏1年以上,發芽率就將低于80%,目前比較普遍的方法是在播種之前,一般需要對種子進行消毒處理,常用的處理方法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是采用藥水浸泡,第二種是將種子放在蒸籠里面熏蒸。現有的消毒方式存在如下缺點:1、由于種子有呼吸作用,因此采用第一種藥水浸泡的方式就容易讓種子失去活性,而失去活性的種子根本不能播種;2、第二種熏蒸方式容易將底層的種子蒸熟,這樣也會導致種子失去活性,為此急需解決上述技術難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便于均勻進料的水稻種子加藥設備,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便于均勻進料的水稻種子加藥設備,包括罐體和上蓋;所述罐體設置成空心圓柱體,內部通過篩板分隔成加藥腔和藥液回收腔,頂部開口處設置有上蓋;所述上蓋通過螺栓和螺母的相互旋合與罐體固定連接;上蓋上設置有進料裝置;所述進料裝置由送料管、進料管和連通管組成;所述送料管水平設置,左端底部通過連通管與罐體連通,右端頂部與進料管連通;送料管內部設置有送料絞龍;所述送料絞龍的一端與送料電機的主軸固定連接;所述送料電機固定在送料管密封端面上;送料管通過支撐桿與上蓋加強固定;所述加藥腔中設置有均料板、加藥裝置和攪拌裝置;所述均料板設置成空心圓錐體,表面均布有若干落料孔,上表面通過固定桿與上蓋固定連接;所述加藥裝置設置在均料板下方,且加藥裝置由噴淋盤、進液管和加壓泵組成;所述噴淋盤設置成圓環形,鑲嵌在罐體內壁上,噴淋盤與進液管的一端連通;所述進液管上設置有加壓泵;噴淋盤內部設置有液體流道,表面均布有若干噴液嘴;所述攪拌裝置設置在加藥腔底部,且攪拌裝置由攪拌軸、攪拌片和噴氣盤組成;所述攪拌軸底部與烘干裝置連接,中部與攪拌片固定連接,頂部與噴氣盤固定連接;所述噴氣盤設置成圓盤形,上表面設置有導料板,下表面均布有若干噴氣嘴;攪拌軸和噴氣盤內部設置有氣體流道;加藥腔底部側壁上設有排料管,藥液回收腔底部側壁上設置有排液管;所述排料管和排液管上均設置有閥門;所述烘干裝置設置在罐體底面上,且烘干裝置由傳動盒、旋轉電機和進氣管組成;所述傳動盒內部設置有第一齒輪和第二齒輪;所述第一齒輪與旋轉電機的主軸固定連接;所述旋轉電機固定在傳動盒下表面;所述第二齒輪與第一齒輪相互嚙合,且第二齒輪頂部與攪拌軸固定連接,底部與進氣管活動連接;所述進氣管與傳動盒固定連接,且進氣管上設置與鼓風機;罐體底面設置有支架。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上蓋和罐體均由不銹鋼材料制成。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攪拌片在攪拌軸上設置有四片,四片攪拌片相互垂直設置,且攪拌片與鉛垂面成30度夾角。

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架設置成T型,且支架底部設置有防滑橡膠。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通過進料裝置的設置,便于將水稻種子均勻的添加到罐體中,防止一次加入過量的水稻種子出現加藥不均勻的現象;通過均料板的設置,便于將從連通管下來的水稻種子進行均布處理,防止水稻種子發生堆積現象,便于下一步與藥液充分且均勻的接觸;通過加藥裝置的設置,利用加壓泵對藥液進行加壓,通過噴淋盤表面均布的噴液嘴噴出,在水稻種子下落的同時進行噴藥處理,利于藥液與種子的充分接觸,且通過噴淋的方式對種子進行加藥處理,利于減少藥液的使用,防止藥液的浪費;通過攪拌裝置的設置,對落到加藥腔底部的水稻種子進行攪拌,便于未完全加藥的種子進行二次加藥處理,提高種子加藥的均勻度;通過烘干裝置的設置,利用鼓風機向攪拌軸和噴氣盤中鼓入空氣,空氣從噴氣嘴中噴出,便于對加藥后的種子進行干燥處理,防止帶有藥液的種子接觸其他物體造成污染。

附圖說明

圖1為便于均勻進料的水稻種子加藥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便于均勻進料的水稻種子加藥設備中進料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便于均勻進料的水稻種子加藥設備中均料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便于均勻進料的水稻種子加藥設備中加藥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便于均勻進料的水稻種子加藥設備中攪拌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便于均勻進料的水稻種子加藥設備中烘干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上蓋,2-進料裝置,3-加藥腔,4-螺母,5-螺栓,6-加藥裝置,7-排料管,8-藥液回收腔,9-支架,10-烘干裝置,11-罐體,12-排液管,13-篩板,14-攪拌裝置,15-均料板,16-送料電機,17-支撐桿,18-送料絞龍,19-送料管,20-連通管,21-進料管,22-固定桿,23-落料孔,24-加壓泵,25-噴液嘴,26-液體流道,27-噴淋盤,28-進液管,29-攪拌片,30-噴氣嘴,31-導料板,32-噴氣盤,33-攪拌軸,34-氣體流道,35-第一齒輪,36-傳動盒,37-旋轉電機,38-進氣管,39-鼓風機,40-第二齒輪。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

請參閱圖1-6,一種便于均勻進料的水稻種子加藥設備,包括罐體11和上蓋1;所述罐體11設置成空心圓柱體,內部通過篩板13分隔成加藥腔3和藥液回收腔8,頂部開口處設置有上蓋1;所述上蓋1通過螺栓5和螺母4的相互旋合與罐體11固定連接,且上蓋1和罐體11均由不銹鋼材料制成;上蓋1上設置有進料裝置2;所述進料裝置2由送料管19、進料管21和連通管20組成;所述送料管19水平設置,左端底部通過連通管20與罐體11連通,右端頂部與進料管21連通;送料管19內部設置有送料絞龍18;所述送料絞龍18的一端與送料電機16的主軸固定連接;所述送料電機16固定在送料管19密封端面上;送料管19通過支撐桿17與上蓋1加強固定;通過進料裝置2的設置,便于將水稻種子均勻的添加到罐體11中,防止一次加入過量的水稻種子出現加藥不均勻的現象;所述加藥腔3中設置有均料板15、加藥裝置6和攪拌裝置14;所述均料板15設置成空心圓錐體,表面均布有若干落料孔23,上表面通過固定桿22與上蓋1固定連接;通過均料板15的設置,便于將從連通管20下來的水稻種子進行均布處理,防止水稻種子發生堆積現象,便于下一步與藥液充分且均勻的接觸;所述加藥裝置6設置在均料板15下方,且加藥裝置6由噴淋盤27、進液管28和加壓泵24組成;所述噴淋盤27設置成圓環形,鑲嵌在罐體11內壁上,噴淋盤27與進液管28的一端連通;所述進液管28上設置有加壓泵24;噴淋盤27內部設置有液體流道26,表面均布有若干噴液嘴25;通過加藥裝置6的設置,利用加壓泵24對藥液進行加壓,通過噴淋盤27表面均布的噴液嘴25噴出,在水稻種子下落的同時進行噴藥處理,利于藥液與種子的充分接觸,且通過噴淋的方式對種子進行加藥處理,利于減少藥液的使用,防止藥液的浪費;所述攪拌裝置14設置在加藥腔3底部,且攪拌裝置14由攪拌軸33、攪拌片29和噴氣盤32組成;所述攪拌軸33底部與烘干裝置10連接,中部與攪拌片29固定連接,頂部與噴氣盤32固定連接;所述攪拌片29在攪拌軸33上設置有四片,四片攪拌片29相互垂直設置,且攪拌片29與鉛垂面成30度夾角;所述噴氣盤32設置成圓盤形,上表面設置有導料板31,下表面均布有若干噴氣嘴30;攪拌軸33和噴氣盤32內部設置有氣體流道34;通過攪拌裝置14的設置,對落到加藥腔3底部的水稻種子進行攪拌,便于未完全加藥的種子進行二次加藥處理,提高種子加藥的均勻度;加藥腔3底部側壁上設有排料管7,藥液回收腔8底部側壁上設置有排液管12;所述排料管7和排液管12上均設置有閥門;所述烘干裝置10設置在罐體11底面上,且烘干裝置10由傳動盒36、旋轉電機37和進氣管38組成;所述傳動盒36內部設置有第一齒輪35和第二齒輪40;所述第一齒輪35與旋轉電機37的主軸固定連接;所述旋轉電機37固定在傳動盒36下表面;所述第二齒輪40與第一齒輪35相互嚙合,且第二齒輪40頂部與攪拌軸33固定連接,底部與進氣管38活動連接;所述進氣管38與傳動盒36固定連接,且進氣管38上設置與鼓風機39;通過烘干裝置10的設置,利用鼓風機39向攪拌軸33和噴氣盤32中鼓入空氣,空氣從噴氣嘴30中噴出,便于對加藥后的種子進行干燥處理,防止帶有藥液的種子接觸其他物體造成污染;罐體11底面設置有支架9;所述支架9設置成T型,且支架9底部設置有防滑橡膠。

上面對本專利的較佳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專利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專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種變化。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