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散養雞的驅趕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現代養殖業的不斷進步,追求更加自動化和智能化成為了現代養殖業發展的主題,而在傳統小規模養雞場中,由于雞的數量不多,故通常采用散養的方式。而散養雞的驅趕問題困擾了不少人,散養雞的驅趕問題成了更好管理雞群的一個屏障,現有的散養雞場一般采用人工驅趕的方式,由于缺少得力的驅趕工具,使得對于雞群的驅趕效率并不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散養雞的驅趕裝置。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散養雞的驅趕裝置,包括主體、第一支桿、第二連桿、第二按鈕、控制機構、驅動機構、抓取機構和PLC;
所述主體的形狀為圓柱形,所述第二按鈕設置在主體上,所述主體的一端設有開口,所述驅動機構和PLC均位于主體的內部,所述抓取機構和控制機構均位于主體的外部,所述驅動機構通過第一支桿與抓取機構傳動連接,所述控制機構通過第二連桿與驅動機構連接;
所述驅動機構包括滑塊、第一彈簧和驅動組件,所述滑塊的形狀為圓柱形,所述滑塊與主體同軸設置,所述滑塊與主體滑動連接,所述第一彈簧與驅動組件分別位于滑塊的兩側,所述滑塊通過第一彈簧與主體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一彈簧與開口位于主體的同一端;
所述驅動組件包括第二支桿、條齒輪、圓齒輪、電機、第三支桿和第二彈簧,所述第二支桿的一端與滑塊的一端垂直連接,所述第二支桿上設有條齒輪,所述第三支桿通過第二彈簧與主體的內壁連接,所述電機設置在第三支桿上,所述圓齒輪套設在電機的輸出軸上,所述圓齒輪和電機均位于第二支桿與第三支桿之間,所述圓齒輪與條齒輪嚙合;
所述控制機構包括第一按鈕和第三彈簧,所述第一按鈕通過第二連桿與第三支桿連接,所述第一按鈕與第三支桿分別位于圓齒輪的兩側,所述第三彈簧套設在第二連桿上,所述第三彈簧位于主體的外部;
所述抓取機構包括第一支板和抓取組件,所述第一支板為圓盤形,所述第一支板通過抓取組件與主體連接;
所述抓取組件包括機械爪和第一連桿,所述機械爪與第一支板鉸接,所述第一連桿的一端與機械爪鉸接,所述第一連桿的另一端與主體鉸接,所述抓取組件有三個,各抓取組件在第一支板的周向均勻分布,所述第一支板通過第一支桿與滑塊連接,所述第一支桿位于開口內,所述第一彈簧套設在第一支桿上;
所述第二按鈕和電機均與PLC電連接。
作為優選,為了防止抓取機構由于力度過大,對雞造成損傷,所述第一支板上設有壓力傳感器,所述壓力傳感器和主體分別位于第一支板的兩側,所述壓力傳感器與PLC電連接,當壓力傳感器感應到壓力過大時,電機轉動,電機的轉動控制了抓取機構的松緊度。
作為優選,為了使該驅趕裝置在黑暗處也能正常工作,所述第一支板上設有感應燈,感應燈為光強感應燈,當光強較弱時,感應燈自動打開。
作為優選,為了限定第一支板的移動范圍,從而變向控制抓取機構的抓取力度,所述主體的一端設有第一限位柱,所述第一限位柱有兩個,兩個第一限位柱關于開口對稱,所述第一限位柱位于主體與第一支板之間。
作為優選,為了防止圓齒輪轉動時第三支桿產生相對位移,所述第三支桿的一側設有第二限位柱,所述第二限位柱與滑塊分別位于圓齒輪的兩側。
作為優選,為了使電機便于控制,所述電機為伺服電機。
作為優選,為了防止機械爪對雞造成損傷,所述機械爪的表面設有橡膠保護層。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散養雞的驅趕裝置,精巧而功能強大,外形為一端帶有機械爪的桿子,便于手持,可以用來手動驅趕雞,另外該散養雞的驅趕裝置還可以通過控制機構來操控驅動機構,由驅動機構來驅動抓取機構,最終實現自動化地抓雞,此外,該裝置還設有許多保護機構,可以防止對雞造成傷害。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散養雞的驅趕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散養雞的驅趕裝置的驅動機構和控制機構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散養雞的驅趕裝置的抓取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 主體,2. 第一支板,3. 機械爪,4. 第一連桿,5. 滑塊,6. 第一支桿,7. 第一彈簧,8. 第二支桿,9. 條齒輪,10. 圓齒輪,11. 電機,12. 第三支桿,13. 第二彈簧,14. 第二連桿,15. 第一按鈕,16. 第三彈簧,17. 第二按鈕,18. 第二限位柱,19. 第一限位柱,20.壓力傳感器,21. 感應燈,22.開口。
具體實施方式
現在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實用新型有關的構成。
如圖1-3所示,一種散養雞的驅趕裝置,包括主體1、第一支桿6、第二連桿14、第二按鈕17、控制機構、驅動機構、抓取機構和PLC;
所述主體1的形狀為圓柱形,所述第二按鈕17設置在主體1上,所述主體1的一端設有開口22,所述驅動機構和PLC均位于主體1的內部,所述抓取機構和控制機構均位于主體1的外部,所述驅動機構通過第一支桿6與抓取機構傳動連接,所述控制機構通過第二連桿14與驅動機構連接;
所述驅動機構包括滑塊5、第一彈簧7和驅動組件,所述滑塊5的形狀為圓柱形,所述滑塊5與主體1同軸設置,所述滑塊5與主體1滑動連接,所述第一彈簧7與驅動組件分別位于滑塊5的兩側,所述滑塊5通過第一彈簧7與主體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一彈簧7與開口22位于主體1的同一端;
所述驅動組件包括第二支桿8、條齒輪9、圓齒輪10、電機11、第三支桿12和第二彈簧13,所述第二支桿8的一端與滑塊5的一端垂直連接,所述第二支桿8上設有條齒輪9,所述第三支桿12通過第二彈簧13與主體1的內壁連接,所述電機11設置在第三支桿12上,所述圓齒輪10套設在電機11的輸出軸上,所述圓齒輪10和電機11均位于第二支桿8與第三支桿12之間,所述圓齒輪10與條齒輪9嚙合;
所述控制機構包括第一按鈕15和第三彈簧16,所述第一按鈕15通過第二連桿14與第三支桿12連接,所述第一按鈕15與第三支桿12分別位于圓齒輪10的兩側,所述第三彈簧16套設在第二連桿14上,所述第三彈簧16位于主體1的外部;
所述抓取機構包括第一支板2和抓取組件,所述第一支板2為圓盤形,所述第一支板2通過抓取組件與主體1連接;
所述抓取組件包括機械爪3和第一連桿4,所述機械爪3與第一支板2鉸接,所述第一連桿4的一端與機械爪3鉸接,所述第一連桿4的另一端與主體1鉸接,所述抓取組件有三個,各抓取組件在第一支板2的周向均勻分布,所述第一支板2通過第一支桿6與滑塊5連接,所述第一支桿6位于開口22內,所述第一彈簧7套設在第一支桿6上;
所述第二按鈕17和電機11均與PLC電連接。
作為優選,為了防止抓取機構由于力度過大,對雞造成損傷,所述第一支板2上設有壓力傳感器20,所述壓力傳感器20和主體1分別位于第一支板2的兩側,所述壓力傳感器20與PLC電連接,當壓力傳感器20感應到壓力過大時,電機11轉動,電機11的轉動控制了抓取機構的松緊度。
作為優選,為了使該驅趕裝置在黑暗處也能正常工作,所述第一支板2上設有感應燈21,感應燈21為光強感應燈,當光強較弱時,感應燈21自動打開。
作為優選,為了限定第一支板2的移動范圍,從而變向控制抓取機構的抓取力度,所述主體1的一端設有第一限位柱19,所述第一限位柱19有兩個,兩個第一限位柱19關于開口22對稱,所述第一限位柱19位于主體1與第一支板2之間。
作為優選,為了防止圓齒輪10轉動時第三支桿12產生相對位移,所述第三支桿12的一側設有第二限位柱18,所述第二限位柱18與滑塊5分別位于圓齒輪10的兩側。
作為優選,為了使電機便于控制,所述電機11為伺服電機。
作為優選,為了防止機械爪3對雞造成損傷,所述機械爪3的表面設有橡膠保護層。
該散養雞的驅趕裝置,由內部蓄電池供電,第二按鈕17是整個裝置的電源開關,同時也用來操控電機11。在需要自動抓雞時,控制第二按鈕17,此時電機11驅動圓齒輪10轉動,由于圓齒輪10與條齒輪9嚙合,從而帶動條齒輪9平移,因為條齒輪9設置在第二支桿8上,而第二支桿8與滑塊5連接,因此滑塊向著開口22方向移動,并且壓縮第一彈簧7,此階段為該驅趕裝置的蓄力階段。當蓄力完畢之后,將該驅趕裝置的抓取機構靠近雞,并按下第一按鈕15,由于第一按鈕15通過第二連桿14與第三支桿12連接,第三支桿12通過第二彈簧13與主體1內壁連接,所以第三支桿12會發生位移,又因為電機11設置在第三支桿12上,所以圓齒輪10會與條齒輪9分離,此時處于壓縮狀態的第一彈簧7會將滑塊5推離,由于滑塊5連接著第一支板2,因此第一支板2會被拉向主體1,此時機械爪合起,將雞抓住,設置在主體1一端的第一限位柱19可以限定第一支板2的位移距離,從而變向地控制抓取機構的力度,對雞產生保護。設置在第一支板2上的壓力傳感器20在感受到壓力過大時,可使電機11轉動,從而調整第一支板2的位置,變相地調節了抓取機構的力度。而設置在第一支板2上的感應燈可以在外界光線不足的時候自動開啟,從而可以對黑暗中的雞進行驅趕。
與現有技術相比,該散養雞的驅趕裝置,精巧而功能強大,外形為一端帶有機械爪3的桿子,便于手持,可以用來手動驅趕雞,另外該散養雞的驅趕裝置還可以通過控制機構來操控驅動機構,由驅動機構來驅動抓取機構,最終實現自動化地抓雞,此外,該裝置還設有許多保護機構,可以防止對雞造成傷害。
以上述依據本實用新型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工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實用新型技術思想的范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實用新型的技術性范圍并不局限于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權利要求范圍來確定其技術性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