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大棚種植技術領域,涉及一種農用大棚,特別是一種帶沼氣加熱輔助系統的農用大棚。
背景技術:
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不斷發展,溫室大棚作物迅速發展,大棚內的作物對大棚的溫度有一定的要求,在北方等寒冷地區,大棚種植往往受到極寒天氣的影響,大棚內的溫度過低,影響作物的正常生產。為了解決此問題,提升大棚內的氣溫,通常在大棚內設置電熱絲,采用電加熱進行升溫,但節能性差。大棚通常是由一層透明的塑料薄膜覆蓋在棚架上,大棚內和外界的溫差較大,大棚內的熱量容易散失,保溫性差。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技術存在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帶沼氣加熱輔助系統的農用大棚,解決寒冷環境下農用大棚室內溫度低、保溫性差等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帶沼氣加熱輔助系統的農用大棚,大棚包括棚架和透明的棚膜,所述的棚架支撐在地面上,所述的棚膜覆蓋在所述的棚架上,沼氣加熱輔助系統包括沼氣發酵池,沼氣發酵池設置在一地坑內,所述地坑從地面挖設,地坑的頂部蓋有坑蓋,其特征在于,所述沼氣發酵池包括池體和池蓋,所述池體具有池腔,所述池蓋密封固定在所述的池體頂端,所述池體的底部通過立柱支撐在所述地坑的底面,所述的沼氣加熱輔助系統包括內加熱輔助系統和外加熱輔助系統,所述的內加熱輔助系統包括在所述池體的內底中心設置的用于加熱池體內沼液的散熱器,所述的散熱器包括第一散熱片,所述第一散熱片通過框架固定在所述池體的底面,所述散熱器的上方設置有用于將經散熱器加熱后的沼液輸送至池體頂部及四周的擴散裝置,所述的內加熱輔助系統還包括在所述坑蓋的上方設置的沼液加熱裝置,沼液加熱裝置通過管路與所述沼氣發酵池的池體內底部連通,所述的沼液加熱裝置與一能將池體內的沼液抽至沼液加熱裝置內以及能將沼液加熱裝置內的沼液排出至池體內的抽液裝置連接,所述的外加熱輔助系統包括在所述地坑的底部設置的植被種植基,所述植被種植基上種植有植被;所述棚膜的頂面鋪設有透明的導流管,所述的導流管具有進液端和出液端,所述導流管呈折型分布覆蓋在所述棚膜的頂面并與棚膜的頂面相抵靠,所述大棚內的地面鋪設有地熱管,所述的地熱管具有輸入端和輸出端,所述的地熱管呈折型分布在所述大棚內的地面上,所述的地熱管與一能對地熱管內提供熱水循環的沼氣加熱裝置連接,所述沼氣發酵池產生的沼氣通過輸氣管與沼氣加熱裝置連接,所述導流管的進液端通過連接管與一儲水箱連接,所述儲水箱還通過連接管與一循環泵一的輸出口連接,循環泵一的輸入口通過連接管與所述導流管的出液端連接,所述儲水箱內設置有集熱片,所述的集熱片通過熱導管與所述散熱器的第一散熱片連接。
其工作原理如下:儲水箱內儲存有水,導流管、儲水箱、和循環泵一構成水循環回路,循環泵使該水循環回路內的水循環流動,由于導流管呈折型分布覆蓋在所述棚膜的頂面并與棚膜的頂面相抵靠,大棚內熱空氣的熱量向外界散失時,熱量經導流管內的水吸收,白天時陽光也能對導流管內的水照射升溫,由于導流管是透明的,并不影響陽光照射進大棚內,水循環回路內的熱水流經儲水箱時,儲水箱內的熱水將熱量傳導給集熱片,儲水箱內的溫度高于池體內沼液的溫度時,例如白天陽光強烈時,集熱片通過熱導管將熱量傳遞給散熱器的第一散熱片,通過第一散熱片對池體內的沼液進行加熱。由于導流管呈折型分布覆蓋在所述棚膜的頂面并與棚膜的頂面相抵靠,導流管內的熱水阻隔大棚的棚膜與外界冷空氣的直接接觸,對大棚起到保溫的作用,降低大棚內的熱量向外界空氣的散失,雖然導流管內熱水的熱量也會存在散失情況,但相比于普通大棚的棚膜直接暴露在外界空氣中,其熱量散失相對較小。內加熱輔助系統對沼氣發酵池內的沼液進行加熱,外加熱輔助系統對沼氣發酵池的池體進行保溫,散熱器設置在池體的內底中心,對池體內底部的沼液進行加熱,利用對流的原理,一部分加熱后的沼液上升,池體內上部的溫度較低的沼液下降,不斷地循環加熱,但利用冷熱沼液自然對流,其速度較慢,池體內沼液溫度均勻上升速度慢,為了提高池體內沼液均勻升溫的速度,利用擴散裝置將經散熱器加熱后的沼液輸送至池體頂部和四周,使加熱后的沼液快速分布至池體內各區域。坑蓋上方設置有沼液加熱裝置,通過抽液裝置將池體內的沼液抽至沼液加熱裝置內,利用沼液加熱裝置對其內部的沼液進行加熱,然后再利用抽液裝置將沼液加熱裝置內的沼液排出至池體內部,提高池體內沼液的溫度。地坑的底部種植有植被,利用植被生長產生的溫室效應對池體進行保溫,降低池體熱量的散失,提高池體內沼液的保溫效果。
上述的沼氣加熱裝置包括蓄水箱,所述地熱管的輸出端通過連接管與所述的蓄水箱連通,所述蓄水箱還通過連接管與一沼氣熱水器的進液端連接,所述沼氣熱水器的出液端通過連接管與一循環泵二的進液端連接,循環泵二的出液端通過連接管與所述地熱管的輸入端連接,所述沼氣熱水器具有燃氣輸入嘴,所述沼氣發酵池產生的沼氣通過輸氣管與所述的燃氣輸入嘴連接。蓄水箱內儲存有水,地熱管、蓄水箱、沼氣熱水器和循環泵構成水循環回路,循環泵將水循環回路內的水不斷地循環流動,沼氣熱水器對流經沼氣熱水器內的水進行加熱,輸送至水循環回路內,地熱管內的熱水將熱量散失到大棚內,提升大棚內的溫度。沼氣池產生的沼氣給沼氣熱水器提供燃料。
上述的擴散裝置包括設置在散熱器上方的呈倒漏斗狀的導流罩,所述導流罩具有呈錐形的內腔,導流罩的頂端為封閉端,導流罩的底端為與內腔相連通的開口端,所述導流罩的底端外壁通過連接桿與所述池體的側壁固定,所述導流罩內豎直設置有螺旋葉輪,所述螺旋葉輪包括螺旋葉片和旋轉軸,所述旋轉軸穿設并固定在旋轉葉片的中心,所述螺旋葉片的底部至頂部直徑漸進減小,使螺旋葉片底部至頂部的外延均能與所述導流罩呈錐形的內腔壁相抵觸,所述導流罩的頂端中心開設有一通孔,所述旋轉軸的頂端轉動設置在導流罩頂端的通孔內,旋轉軸的底端向下穿出沼氣發酵池池體的底部,并與一驅動機構連接,并使螺旋葉片底部至頂部的外延均與所述導流罩呈錐形的內腔壁相抵觸,所述導流罩的外側壁開設有若干與導流罩內腔相連通的擴散孔,所述若干擴散孔沿導流罩的周向及軸向均勻分布,所述導流罩的外側壁固定有若干與所述擴散孔相連通的擴散管。驅動機構使螺旋葉輪轉動,由于導流罩的內腔呈錐形,螺旋葉片的底部至頂部直徑漸進減小,并且螺旋葉片底部至頂部的外延均與導流罩呈錐形的內腔壁相抵觸,螺旋葉片轉動使沼液在導流罩內向上提升,受到導流罩內腔從底端至頂端的容積逐漸減小的影響,導流罩內的沼液受到壓力從擴散管排出,由于導流罩設置在散熱器的上方,經散熱器加熱的沼液從導流罩的底端進入,再從擴散管排出,不斷地對池體內的沼液進行循環流動,減小池體內不同區域沼液的溫度差,提高沼氣發酵的效果。
上述的沼液加熱裝置包括傾斜設置的第二太陽能集熱管,所述第二太陽能集熱管的底端連接有橫管一,第二太陽能集熱管的內腔與橫管一的內腔相連通,所述橫管一的一端為封閉端,另一端為開口端,開口端連接有彎管,彎管的另一端伸入沼氣發酵池的池蓋與池體的內腔連通,所述彎管內設置有電磁閥一,所述橫管一的中部通過管接頭連接有輸液管,輸液管的另一端伸入沼氣發酵池的池體底部并與池體內腔連通,所述輸液管內設置有電磁閥二,所述第二太陽能集熱管的頂端連接有橫管二,第二太陽能集熱管的內腔與橫管二的內腔相連通,所述橫管二的一端為封閉端,另一端為開口端,開口端通過連接管與所述的抽液裝置連接,所述電磁閥一和電磁閥二均通過線路與一第一控制器連接。第一控制器控制電磁閥一關閉,控制電磁閥二打開,利用抽液裝置將池體內的沼液經輸液管抽至第二太陽能集熱管內,在陽光的照射下,第二太陽能集熱管對其內部的沼液進行加熱,然后第一控制器控制電磁閥一打開,利用抽液裝置將第二太陽能集熱管內的沼液排出至池體內,通過第二太陽能集熱管對沼液直接加熱,具有升溫快的優點。
上述的抽液裝置包括液壓缸,所述液壓缸包括液壓缸體、液壓活塞和液壓活塞桿,所述液壓缸體具有進出液嘴,進出液嘴通過連接管與所述橫管二的開口端連通,所述液壓缸的液壓活塞桿與一伸縮氣缸的活塞桿連接,所述橫管二內設置有電子溫度計,所述電子溫度計和伸縮氣缸均通過線路與所述的第一控制器連接。第一控制器控制伸縮氣缸的活塞桿收縮,使液壓活塞在液壓缸體內移動,液壓缸體內產生負壓狀態,使池體內的沼液沿著輸液管進入到第二太陽能集熱管內,第二太陽能集熱管對其內部的沼液進行加熱后,橫管二內設置的電子溫度計感測到沼液達到一定溫度時,第一控制器控制伸縮氣缸的活塞桿伸出,液壓缸內產生高壓狀態,同時,第一控制器控制電磁閥一打開,控制電磁閥二關閉,將第二太陽能集熱管、橫管一和橫管二內的沼液經彎管排放至池體內。
上述的植被種植基包括水平設置在沼氣發酵池下方的蜂窩板,所述的蜂窩板通過立柱支撐在所述地坑的底面,所述蜂窩板密集分布有貫穿蜂窩板頂面和底面的蜂窩孔,所述蜂窩板上鋪設有礫石層,所述礫石層上鋪設有泥土層,所述植被種植于泥土層中,所述泥土層與池體底面之間形成蓄水區。將植被種植在泥土層中,蜂窩板一方面起到承載礫石層的作用,另一方面蜂窩板具有貫穿蜂窩板頂面和底面的蜂窩孔,泥土層與池體底面之間形成蓄水區,水位高于蜂窩板浸入礫石層,植物的根系從泥土層生長進入到礫石層吸收水分,礫石層起到支撐泥土層,防止泥土層中的泥土從蜂窩孔流失到蓄水區的底部,同時,礫石層又具有滲透水分的作用,給植物的根系提供水分。
上述池體內豎直設置有通風管,通風管與所述的坑蓋固定,通風管的頂端穿出所述的坑蓋與外界連通,通風管的底端與所述種植于泥土層上的植被相靠近;所述池體內豎直設置有下水管,下水管與所述的坑蓋固定,下水管的頂端穿出所述的坑蓋并連接有一水箱,下水管的底端與所述的蓄水區連通,所述下水管內設置有電磁閥三,所述的蓄水區內設置有水位儀,所述的電磁閥三和水位儀均通過線路與一第二控制器連接。通風管起到地坑內空氣和外界空氣交換流動的作用,起到給地坑內植被的生長提供自然空氣環境的作用,通風管的底端與所述種植于泥土層上的植被相靠近,其目的是,地坑內溫室效應產生的熱空氣向上提升,防止熱空氣直接從通風管散失到外界當中,減小地坑內部空間熱量的散失。蓄水區內設置有水位儀,當水位低于礫石層時,第二控制器控制電磁閥三打開,水箱內的水補充到蓄水區里。
用于向池體內植被提供光照的采光裝置,所述的采光裝置包括集光器、反光管和漫射器,所述集光器設置在坑蓋的頂部,所述漫射器設置在池體內植被的上方,所述反光管連接集光器和漫射器。集光器接收外界的陽光,通過反光管將光反射至漫射器,漫射器將光向地坑內的植被照射,給植被生長提供光源,同時,還起到給地坑內部環境起到照射升溫的作用。
上述沼氣發酵池的池蓋具有出氣嘴,出氣嘴通過輸氣管與一集熱裝置連接,所述集熱裝置包括集熱箱,集熱箱內設置有導熱內膽,導熱內膽具有內腔,所述導熱內膽和集熱箱之間形成隔熱腔,所述隔熱腔內填充有隔熱劑,所述導熱內膽的一端具有進氣口,另一端具有出氣口,所述輸氣管穿過集熱箱與所述導熱內膽的進氣口連通,所述出氣口安裝有一排氣嘴,所述導熱內膽的內腔的頂部豎直固定有若干上吸熱片,所述的若干上吸熱片沿所述進氣口至出氣口方向均勻分布,所述導熱內膽的內腔的底部豎直固定有若干下吸熱片,所述的若干下吸熱片沿所述進氣口至出氣口方向均勻分布,所述若干上吸熱片和若干下吸熱片相互交叉排列,將導熱內膽的內腔分隔成一連通進氣口和出氣口的折型通道,所述池體內池腔的上部設置有第二散熱片,第二散熱片通過熱導管與所述的導熱內膽連接。在使用沼氣時,沼氣從沼氣發酵池的池體內經出氣嘴排出,發酵池內的沼氣具有一定的溫度,排出時會帶走沼氣發酵池內的熱量,通過集熱裝置,將從沼氣發酵池排出的沼氣進行熱量的回收,再通過熱導管將熱量傳遞給第二散熱片,通過第二散熱片對池體內的沼液進行保溫。沼氣發酵池池體內的沼氣從池蓋的出氣嘴排出,通過輸氣管進入到導熱內膽的進氣口,再流經由若干上吸熱片和若干下吸熱片形成的折型通道,再由出氣口的排氣嘴排出集熱裝置,供沼氣熱水器使用,沼氣將熱量傳導給上吸熱片和下吸熱片,上吸熱片和下吸熱片再將熱量傳導給導熱內膽,導熱內膽再通過熱導管將熱量傳導給第二散熱片,對池體內的沼液起到保溫的作用。隔熱腔內填充有隔熱劑,減少導熱內膽的熱量向集熱箱外散失。
包括用于維持沼氣發酵池池體內沼氣氣壓的增壓裝置,所述的增壓裝置包括增壓氣缸,增壓氣缸包括增壓缸體、增壓活塞和增壓活塞桿,所述增壓缸體的內腔與一增壓氣管連接,增壓氣管的另一端與沼氣發酵池池體的池腔底部連通,所述增壓活塞桿與一回彈機構連接,所述的回彈機構包括呈桶型的回彈艙,所述回彈艙的底端為開口端,頂端為封閉端,所述回彈艙的底端與所述增壓缸體固定,所述回彈艙的頂端開設有一通孔,所述伸出增壓缸體部分的增壓活塞桿伸入回彈艙內,并穿出回彈艙頂端的通孔,所述增壓活塞桿上固定有環形擋圈,所述增壓活塞桿上還套設有壓縮彈簧,壓縮彈簧的一端與所述的環形擋圈抵靠,另一端與回彈艙的頂端抵靠。通過增壓裝置增大沼氣發酵池池體內沼氣的氣壓,給沼氣熱水器使用時,提供足夠的火力。當池體內沼氣增多時,池體內沼液上方的空間氣壓增大,使沼液流向增壓氣管,增壓氣管內的空氣被壓縮,推動增壓活塞在增壓缸體內移動,增壓活塞帶動增壓活塞桿移動,增壓活塞桿在移動的過程中通過環形擋圈擠壓壓縮彈簧,此時壓縮彈簧具有勢能,當使用沼氣時,池體內的沼氣逐漸排出,此時,壓縮彈簧儲存的勢能慢慢釋放,推動活塞移動,維持池體內沼氣的氣壓,提高沼氣灶具使用的燃燒火力。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
1.本發明,利用沼氣作為燃料輔助加熱對大棚進行升溫,具有經濟、節能的優點。
2.本發明,在大棚的棚膜上覆蓋分布有導流管,減小大棚內熱量的散失,具有保溫好的優點。
3、本發明,通過擴散裝置對池體內的沼液進行循環流動,使加熱后的沼液快速分散到池體內的各區域,提高池體內沼液溫度的均衡性,減小池體內各部分沼液的溫差,提高沼氣發酵的效果。
4、本發明,通過抽液裝置將池體內的沼液抽至沼液加熱裝置內進行加熱,沼液加熱具有速度快的優點。
5、本發明,通過采光裝置將外界的陽光向地坑內的植被進行照射,利用溫室效應對池體進行保溫,具有節能的優點。
6、本發明,利用增壓裝置維持沼氣發酵池池體內沼氣的氣壓,提高了沼氣的使用性能。
7、本發明,通過擴散裝置,還能將發酵原料與微生物充分接觸,提高發酵效果。
8、本發明,擴散裝置中螺旋葉片轉動使沼液在導流罩內向上提升,受到導流罩內腔從底端至頂端的容積逐漸減小的影響,導流罩內的沼液受到壓力從擴散管排出,具有使沼液在池體內循環流動性好、流動充分等優點,提高池體內沼液溫度的均衡性。
9、本發明,以熱導管作為熱量的傳遞途徑,具有熱量傳遞速度快、傳輸效率高的優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中大棚正向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中沼氣加熱輔助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中大棚背向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中地熱管在大棚中的鋪設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中儲水箱中集熱片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中抽液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發明中增壓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地坑;2、坑蓋;3、池體;4、池蓋;5、散熱器;51、第一散熱片;52、框架;7、擴散裝置;71、導流罩;72、螺旋葉片;73、旋轉軸;74、擴散管;8、沼液加熱裝置;81、第二太陽能集熱管;82、橫管一;83、彎管;84、電磁閥一;85、輸液管;86、電磁閥二;87、橫管二;9、抽液裝置;92、液壓缸體;93、液壓活塞;94、液壓活塞桿;95、泄氣孔一;10、伸縮氣缸;11、電子溫度計;12、植被種植基;121、蜂窩板;122、礫石層;123、泥土層;124、蓄水區;13、植被;14、通風管;15、下水管;16、水箱;17、電磁閥三;18、水位儀;20、集光器;21、反光管;22、漫射器;23、集熱裝置;231、集熱箱;232、導熱內膽;233、隔熱腔;234、上吸熱片;235、下吸熱片;236、折型通道;237、第二散熱片;24、增壓裝置;242、增壓缸體;243、增壓活塞;244、增壓活塞桿;245、增壓氣管;246、回彈艙;247、環形擋圈;248、壓縮彈簧;249、泄氣孔二;25、驅動電機;26、棚架;27、棚膜;28、導流管;28a、進液端;28b、出液端;29、地熱管;30、沼氣加熱裝置;30a、蓄水箱;30b、沼氣熱水器;30c、循環泵二;31、儲水箱;32、循環泵一;33、集熱片。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發明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
如圖1、圖2、圖3、圖4和圖5所示,一種帶沼氣加熱輔助系統的農用大棚,大棚包括棚架26和透明的棚膜27,棚架26支撐在地面上,棚膜27覆蓋在棚架26上,沼氣加熱輔助系統包括沼氣發酵池,沼氣發酵池設置在一地坑1內,地坑1從地面挖設,地坑1的頂部蓋有坑蓋2,本實施例中,地坑1的底面和側壁砌有混凝土防水層,其特征在于,沼氣發酵池包括池體3和池蓋4,池體3具有池腔,池蓋4密封固定在池體3頂端,池體3的底部通過立柱支撐在地坑1的底面,沼氣加熱輔助系統包括內加熱輔助系統和外加熱輔助系統,內加熱輔助系統包括在池體3的內底中心設置的用于加熱池體3內沼液的散熱器5,散熱器5與一供熱裝置6連接,散熱器5的上方設置有用于將經散熱器5加熱后的沼液輸送至池體3頂部及四周的擴散裝置7,內加熱輔助系統還包括在坑蓋2的上方設置的沼液加熱裝置8,沼液加熱裝置8通過管路與沼氣發酵池的池體3內底部連通,沼液加熱裝置8與一能將池體3內的沼液抽至沼液加熱裝置8內以及能將沼液加熱裝置8內的沼液排出至池體3內的抽液裝置9連接,外加熱輔助系統包括在地坑1的底部設置的植被種植基12,植被種植基12上種植有植被13;棚膜27的頂面鋪設有透明的導流管28,本實施例中,導流管28的形狀為扁平狀,使折形分布的導流管28與棚膜27的接觸面積增大,提高導流管28對棚膜27頂面的覆蓋率,本實施例中,導流管28的寬度為50mm,導流管28的厚度為5mm,兩相鄰折回導流管28的間距為10mm,導流管28由透明塑料材質制成,導流管28通過扎帶固定在棚架26上,導流管28具有進液端28a和出液端28b,導流管28呈折型分布覆蓋在棚膜27的頂面并與棚膜27的頂面相抵靠,大棚內的地面鋪設有地熱管29,地熱管29具有輸入端和輸出端,地熱管29呈折型分布在所述大棚內的地面上,地熱管29與一能對地熱管29內提供熱水循環的沼氣加熱裝置30連接,沼氣發酵池產生的沼氣通過輸氣管與沼氣加熱裝置30連接,導流管28的進液端28a通過連接管與一儲水箱31連接,儲水箱31還通過連接管與一循環泵一32的輸出口連接,循環泵一32的輸入口通過連接管與導流管28的出液端28b連接,儲水箱31內設置有集熱片33,集熱片33通過熱導管與散熱器5的第一散熱片51連接,該集熱片33和第一散熱片51均由銅材質制成。
沼氣加熱裝置30包括蓄水箱30a,地熱管29的輸出端通過連接管與蓄水箱30a連通,蓄水箱30a還通過連接管與一沼氣熱水器30b的進液端連接,該沼氣熱水器30b為現有技術產品,沼氣熱水器30b的出液端通過連接管與一循環泵二30c的進液端連接,循環泵二30c的出液端通過連接管與地熱管29的輸入端連接,沼氣熱水器30b具有燃氣輸入嘴,沼氣發酵池產生的沼氣通過輸氣管與燃氣輸入嘴連接。
擴散裝置7包括設置在散熱器5上方的呈倒漏斗狀的導流罩71,導流罩71具有呈錐形的內腔,導流罩71的頂端為封閉端,導流罩71的底端為與內腔相連通的開口端,導流罩71的底端外壁通過連接桿與池體3的側壁固定,導流罩71內豎直設置有螺旋葉輪,螺旋葉輪包括螺旋葉片72和旋轉軸73,旋轉軸73穿設并固定在旋轉葉片的中心,螺旋葉片72的底部至頂部直徑漸進減小,使螺旋葉片72底部至頂部的外延均能與導流罩71呈錐形的內腔壁相抵觸,導流罩71的頂端中心開設有一通孔,旋轉軸73的頂端轉動設置在導流罩71頂端的通孔內,旋轉軸73的底端向下穿出沼氣發酵池池體3的底部,并與一驅動機構連接,并使螺旋葉片72底部至頂部的外延均與所述導流罩71呈錐形的內腔壁相抵觸,本實施例中,驅動機構包括驅動電機25,驅動電機25的輸出軸與旋轉軸73的底端固定連接,驅動電機25的機體通過支架固定在地坑1的底面,導流罩71的外側壁開設有若干與導流罩71內腔相連通的擴散孔,所述若干擴散孔沿導流罩71的周向及軸向均勻分布,所述導流罩71的外側壁固定有若干與所述擴散孔相連通的擴散管74,本實施例中,擴散孔的數量為五十個,擴散管74的數量也為五十個,與擴散孔一一對應固定。
沼液加熱裝置8包括傾斜設置的第二太陽能集熱管81,該第二太陽能集熱管81為現有技術產品,第二太陽能集熱管81的底端連接有橫管一82,第二太陽能集熱管81的內腔與橫管一82的內腔相連通,橫管一82的一端為封閉端,另一端為開口端,開口端連接有彎管83,彎管83的另一端伸入沼氣發酵池的池蓋4與池體3的內腔連通,彎管83內設置有電磁閥一84,橫管一82的中部通過管接頭連接有輸液管85,本實施例中采用三通管接頭連接,輸液管85的另一端伸入沼氣發酵池的池體3底部并與池體3內腔連通,輸液管85內設置有電磁閥二86,第二太陽能集熱管81的頂端連接有橫管二87,第二太陽能集熱管81的內腔與橫管二87的內腔相連通,橫管二87的一端為封閉端,另一端為開口端,開口端通過連接管與抽液裝置9連接,電磁閥一84和電磁閥二86均通過線路與一第一控制器連接,該第一控制器為PLC可編程控制器。
如圖6所示,抽液裝置9包括液壓缸,液壓缸包括液壓缸體92、液壓活塞93和液壓活塞桿94,液壓活塞93與液壓缸體92的內壁密封配合,液壓活塞桿94一端與液壓活塞93固定,另一端伸出液壓缸體92,液壓缸體92位于液壓活塞桿94一側開設有泄氣孔一95,當液壓活塞桿94推動液壓活塞93在液壓缸體92內密封移動時,泄氣孔一95起到平衡液壓缸體92內外氣壓的作用,液壓缸體92具有進出液嘴,進出液嘴通過連接管與橫管二87的開口端連通,液壓缸的液壓活塞桿94與一伸縮氣缸10的活塞桿連接,橫管二87內設置有電子溫度計11,電子溫度計11和伸縮氣缸10均通過線路與第一控制器連接。
植被種植基12包括水平設置在沼氣發酵池下方的蜂窩板121,蜂窩板121通過立柱支撐在地坑1的底面,該蜂窩板121為現有技術產品,蜂窩板121密集分布有貫穿蜂窩板121頂面和底面的蜂窩孔,蜂窩板121上鋪設有礫石層122,該礫石層122由礫石鋪設而成,礫石層122上鋪設有泥土層123,植被13種植于泥土層123中,泥土層123與池體3底面之間形成蓄水區124。
池體3內豎直設置有通風管14,通風管14與坑蓋2固定,本實施例中,在坑蓋2開設安裝孔,通風管14的頂端從安裝孔穿出坑蓋2與外界連通,將通風管14卡在安裝孔中固定,通風管14的底端與種植于泥土層123上的植被13相靠近;池體3內豎直設置有下水管15,下水管15與坑蓋2固定,本實施例中,在坑蓋2開設有安裝孔,下水管15的頂端通過安裝孔穿出坑蓋2并連接有一水箱16,下水管15卡在安裝孔中固定,下水管15的底端與蓄水區124連通,下水管15內設置有電磁閥三17,蓄水區124內設置有水位儀18,電磁閥三17和水位儀18均通過線路與一第二控制器連接,該第二控制器為PLC可編程控制器。
用于向池體3內植被13提供光照的采光裝置,采光裝置包括集光器20、反光管21和漫射器22,集光器20通過支架設置在坑蓋2的頂部,該集光器20為現有技術產品,具有采光的作用,漫射器22設置在池體3內植被13的上方,反光管21連接集光器20和漫射器22,該漫射器22和反光管21均為現有技術產品。
沼氣發酵池的池蓋4具有出氣嘴,出氣嘴通過輸氣管與一集熱裝置23連接,集熱裝置23包括集熱箱231,集熱箱231內設置有導熱內膽232,該導熱內膽232由銅材制成,具有較好的導熱能力,導熱內膽232具有內腔,導熱內膽232和集熱箱231之間形成隔熱腔233,隔熱腔233內填充有隔熱劑,本實施例中,隔熱腔233內填充發泡隔熱劑,導熱內膽232的一端具有進氣口,另一端具有出氣口,輸氣管穿過集熱箱231與導熱內膽232的進氣口連通,出氣口安裝有一排氣嘴,排氣嘴通過連接管與沼氣熱水器30b的燃氣輸入嘴連接,導熱內膽232的內腔的頂部豎直固定有若干上吸熱片234,若干上吸熱片234沿進氣口至出氣口方向均勻分布,導熱內膽232的內腔的底部豎直固定有若干下吸熱片235,若干下吸熱片235沿進氣口至出氣口方向均勻分布,若干上吸熱片234和若干下吸熱片235相互交叉排列,將導熱內膽232的內腔分隔成一連通進氣口和出氣口的折型通道236,本實施例中,上吸熱片234和下吸熱片235由銅材制成,上吸熱片234的數量為四個,下吸熱片235的數量為三個,池體3內池腔的上部設置有第二散熱片237,第二散熱片237由銅材制成,通過連接桿固定在池體3的側壁,第二散熱片237通過熱導管與導熱內膽232連接。
如圖7所示,用于維持沼氣發酵池池體3內沼氣氣壓的增壓裝置24,增壓裝置24包括增壓氣缸,增壓氣缸包括增壓缸體242、增壓活塞243和增壓活塞桿244,增壓活塞243與增壓缸體242的內壁密封配合,增壓活塞桿244一端與增壓活塞243固定,另一端伸出增壓缸體242,增壓缸體242位于增壓活塞桿244一側開設有泄氣孔二249,當增壓活塞桿244推動增壓活塞243在增壓缸體242內密封移動時,泄氣孔二249起到平衡增壓缸體242內外氣壓的作用,增壓缸體242的內腔與一增壓氣管245連接,增壓氣管245的另一端與沼氣發酵池池體3的池腔底部連通,增壓活塞桿244與一回彈機構連接,回彈機構包括呈桶型的回彈艙246,回彈艙246的底端為開口端,頂端為封閉端,回彈艙246的底端與增壓缸體242固定,回彈艙246的頂端開設有一通孔,所述伸出增壓缸體242部分的增壓活塞桿244伸入回彈艙246內,并穿出回彈艙246頂端的通孔,增壓活塞桿244上固定有環形擋圈247,增壓活塞桿244上還套設有壓縮彈簧248,壓縮彈簧248的一端與環形擋圈247抵靠,另一端與回彈艙246的頂端抵靠。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發明精神作舉例說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發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
盡管本文較多地使用了1、地坑;2、坑蓋;3、池體;4、池蓋;5、散熱器;51、第一散熱片;52、框架;7、擴散裝置;71、導流罩;72、螺旋葉片;73、旋轉軸;74、擴散管;8、沼液加熱裝置;81、第二太陽能集熱管;82、橫管一;83、彎管;84、電磁閥一;85、輸液管;86、電磁閥二;87、橫管二;9、抽液裝置;92、液壓缸體;93、液壓活塞;94、液壓活塞桿;95、泄氣孔一;10、伸縮氣缸;11、電子溫度計;12、植被種植基;121、蜂窩板;122、礫石層;123、泥土層;124、蓄水區;13、植被;14、通風管;15、下水管;16、水箱;17、電磁閥三;18、水位儀;20、集光器;21、反光管;22、漫射器;23、集熱裝置;231、集熱箱;232、導熱內膽;233、隔熱腔;234、上吸熱片;235、下吸熱片;236、折型通道;237、第二散熱片;24、增壓裝置;242、增壓缸體;243、增壓活塞;244、增壓活塞桿;245、增壓氣管;246、回彈艙;247、環形擋圈;248、壓縮彈簧;249、泄氣孔二;25、驅動電機;26、棚架;27、棚膜;28、導流管;28a、進液端;28b、出液端;29、地熱管;30、沼氣加熱裝置;30a、蓄水箱;30b、沼氣熱水器;30c、循環泵二;31、儲水箱;32、循環泵一;33、集熱片等術語,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術語的可能性。使用這些術語僅僅是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釋本發明的本質;把它們解釋成任何一種附加的限制都是與本發明精神相違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