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綠籬景觀老化改造方法。
背景技術:
綠籬是一種規則的苗木種植形式,可相互組合、修剪成各種造型,觀賞效果極好,且有遮蓋不良視點、隔離防護、防塵降噪等作用,在園林中廣泛運用,但是綠籬景觀也會受到外在因素的干擾而導致綠籬老化。
目前對綠籬景觀老化的處理方式通常是將老化的綠籬全部清除,從而更換種植新的綠籬進行綠化處理,但是這樣會導致改造成本過高,因為老化的綠籬并非完全枯死,將這些未枯死的綠籬拔除而更換新的綠籬勢必會造成資源的浪費。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綠籬景觀老化改造方法,在原有的綠籬基礎上移植嫁接新的綠籬,從而改造成新的綠籬景觀,這樣就能夠合理利用資源,節約成本,提高效率。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綠籬景觀老化改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將老化的綠籬景觀按高度進行分割成若干行,將奇數行的綠籬完全清理,偶數行中對綠籬進行清理,將枝干進行裁剪,作為母本,同時對母本進行消毒、清洗,然后用浸有植物營養液的無紡布進行包裹數日;
b、培育待移植的綠籬;
c、在母本的枝干上中心位置進行垂直開孔,然后注入植物營養液以及植物抗菌素;
d、將培育好的綠籬連根挖起,對其根部進行切削,保留部分根須;
e、將d步驟中的綠籬的根須插入母本的枝干的孔內,將浸有植物營養液和植物抗菌素的無紡布對插接的部分進行包裹,適當對根部補充水分;
f、待移植成功之后進行修剪整形。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將老化的綠籬區域進行清理,根據綠籬的高度劃分呈若干行,分制呈奇數行和偶數行,將奇數行的綠籬完全進行清理,偶數行的綠籬進行修剪養護,之后用培育的綠籬進行修剪后嫁接至存活的綠籬枝干上,通過浸有營養液的無紡布進行包裹,促進嫁接的存活率,待嫁接完成之后進行修剪從而得到新生的綠籬景觀,這樣偶數行進行移植栽培的綠籬能夠完全接觸充足的陽光,根系能夠更好的進行成長,從而提高了綠籬的成活率,這樣就完成了綠籬老化的改造,不僅節約了成本,而且新的綠籬景觀成長快。
進一步的,在步驟a之前將綠籬的植土進行翻新,并且加入配置有生長調節劑的營養土。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對綠籬進行翻新時加入生長調節劑的營養土用于補充營養,從而促進綠籬的生長,提高存活率。
進一步的,根據不同培育目標選擇對于的母本,通過修剪培育出合適規格的綠籬品種。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因為綠籬的種類也有很多種,因此需要篩選合適的綠籬品種有針對性的進行移植嫁接。
進一步的,在e步驟之后還設置塑料袋將嫁接后的綠籬進行包裹。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嫁接后的綠籬上包裹塑料袋一方面是為了進行保溫作用,促進生長,另一方面為了避免受到外界環境因素的干擾,提高其存活率。
進一步的,所述塑料袋開設有若干的透氣孔。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塑料袋上開設透氣孔用于正常換氣,保證綠籬的光合作用的正常進行。
進一步的,所述塑料袋至少包裹兩周后去除。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塑料袋至少需要包裹兩周,兩周后根據綠籬生長情況進行拆除,若綠籬生長緩慢或未進行生長,需要繼續包裹塑料袋。
進一步的,所述塑料袋內置有海綿,海綿吸附有營養液。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塑料袋內安置海綿,海綿吸附營養液用于補充綠籬所需要的營養,同時配合綠籬的蒸騰作用能夠更好的吸收該營養液提供的營養。
進一步的,所述營養土可以采用木屑、充分腐熟的牛糞以及腐熟的糠皮混合制成的營養土。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營養土采用木屑、腐熟的牛糞以及腐熟的糠皮可以提高綠籬的存活率,促進綠籬的生長。
進一步的,在f步驟中按產品目標規格規定高低和寬度進行逐次修剪,促進綠籬側面及頂部的豐滿,枝葉密集,快速成型。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綠籬生長過程中需要及時對綠籬進行修剪調整,從而即滿足其所需要的造型的基礎上又能夠保證其生長的營養足夠。
進一步的,在養分工藝充足的情況下,對頂端進行修剪,側面噴施生長或抑制激素,以促進或控制側枝生長。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對頂部進行適應性修剪從而調控綠籬的生長造型。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下述優點:通過對老化的綠籬分行后對奇數行進行清理,偶數行進行營養補充后進行嫁接栽培,從而將光以及營養集中在部分綠籬上,并且對這部分的綠籬進行移植嫁接,從而使老化的綠籬獲得新生,迅速長出新的綠籬,這樣不僅能夠提高綠籬改造效率,同時能夠節約改造成本。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發明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發明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
綠籬景觀老化改造方法,先確定所需要改造的綠籬景觀面積,同時確定綠籬的植物生長類型,從而從高度方向上對綠籬分割成若干行,傳統的綠籬在設計時均會對綠籬的高度進行分類種植,因此對于上述的行并不需要做過度調整,只需根據綠籬生長的品種進行分行即可,對奇數行的綠籬進行清除,使偶數行的綠籬更多的表露在外側從而吸收更多的光和養分,清除時將清除掉的枝葉保留在土里,對范圍內已經完全死去的綠籬進行清除,然后將面積內的土地進行翻新,并且補充營養土,營養土可以為木屑、腐熟的牛糞以及腐熟的糠皮按照3:1:1的比例混合進行調配,并且在營養土內還加入生長調節劑,生產調節劑為市場上所通用的用于植物生長的生長調節劑,然后對這些根系生長在土里還存活的綠籬進行裁剪,將枝葉減去,留下較粗的枝干,同時對這些枝干進行消毒、清洗,然后用浸有植物營養液的無紡布進行包裹數日進行養護。
與此同時需要培育待移植的綠籬,該步驟屬于前期準備,綠籬培育期限根據各自綠籬的生長周期而定。
待數日過后,需要選擇較為晴朗無風的天氣,在母本的枝干上中心位置進行垂直開孔,然后注入植物營養液以及植物抗菌素,然后將培育好的綠籬連根挖起,對其根部進行切削,保留部分根須,將這些根須插入母本的枝干的孔內,將浸有植物營養液和植物抗菌素的無紡布對插接的部分進行包裹,適當對根部補充水分,同時用塑料袋將嫁接后的綠籬進行包裹,在塑料袋內安置有海綿,海綿吸附有營養液,用于補充營養,并且還需要在塑料袋上開設透氣孔進行通風處理,這樣避免塑料袋內的溫度過高,同時有利于水汽的蒸發,便于綠籬的成長。
至少等待兩周后,將塑料袋進行解除,觀察綠籬的移植效果,若未有任何成長現象,還需進行補充營養液,然后再次進行包裹,若有明顯的成長,則解開塑料袋讓其自由成長,期間適當補充養分,在綠籬成長過程中按產品目標規格規定高低和寬度進行逐次修剪,促進綠籬側面及頂部的豐滿,枝葉密集,快速成型待移植成功之后進行修剪整形,同時在養分工藝充足的情況下,對頂端進行修剪,側面噴施生長或抑制激素,以促進或控制側枝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