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棉花栽培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高產棉花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棉花,是錦葵科棉屬植物的種籽纖維,原產于亞熱帶。植株灌木狀,在熱帶地區栽培可長到6米高,一般為1到2米。花朵乳白色,開花后不久轉成深紅色然后凋謝,留下綠色小型的蒴果,稱為棉鈴。棉鈴內有棉籽,棉籽上的茸毛從棉籽表皮長出,塞滿棉鈴內部,棉鈴成熟時裂開,露出柔軟的纖維。纖維白色或白中帶黃,長約2至4厘米,含纖維素約87-90%,水5-8%,其他物質4-6%。棉花產量最高的國家有中國、美國、印度等。
目前我國棉花常年種植面積在8000萬畝左右,其中有相當面積的棉田是連作棉田。大部分棉田表現出病害嚴重、早衰、肥料利用率不高、施肥量大等缺點,導致棉花產量水平較低,嚴重制約著棉花產業的高效安全可持續發展。
2016年3月30日公告的中國專利文獻一種棉花連作高產的栽培方法(授權公告號cn104082002b),其包括以下步驟:(1)選種;(2)播前準備;(3)播種;(4)田間常規栽培管理。
現提供一種高產棉花的栽培方法,栽培的棉花具有棉花產量高、成活率高、抵抗病蟲害能力強、長勢好的優點。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現有棉花存在著產量低、成活率低、抵抗病蟲害能力弱、長勢差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高產棉花的栽培方法,栽培的棉花具有棉花產量高、成活率高、抵抗病蟲害能力強、長勢好的優點。
本發明提供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高產棉花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土地選擇與整地:選擇熟化土層厚度達到30-35cm、通透性好、保水保肥能力強的沙壤土或輕壤土,對土地進行地平、土碎、墑足、全層施肥和化學除草處理;
(2)品種選擇:選用抗病能力強、高產、早熟的棉花品種;
(3)種子處理:采用機械精選,剔除秕粒、小粒的棉花種子,進行種衣劑包衣;
(4)棉花田株行距配置:種植密度1.4-1.5萬株每畝,采用(66+10)cm×10cm精量播種技術;
(5)播種:在4月5日至20日期間采用雙膜覆蓋播種,以5cm地溫穩定在10.5℃開始人工播種,每畝播種棉花4-5kg,每埯3-4粒,播種深度為2-3cm;
(6)田間常規栽培管理:掃膜壓膜、放苗封孔、補苗、中耕松土、定苗、拔除雜草、化學調控;
(7)收獲。
優選地,所述步驟(1)中土碎為加鎮壓器碎土作業,作業效率高,碎土效果好。
優選地,所述步驟(1)中化學除草為每畝用48%氟樂靈乳油120ml,兌水30kg,均勻進行土壤噴霧處理,能夠有效的去除雜草。
優選地,所述步驟(2)中的棉花品種為新陸早60號,新陸早60號屬于早熟陸地棉花品種,具有產量高、纖維品質好、抗病能力強的優點。
優選地,所述步驟(3)中的種衣劑包衣為采用福多甲包衣,能夠有效的防治苗期病蟲害。
優選地,所述步驟(6)中的掃膜壓膜為棉花播種結束后及時清掃膜面,封好點播孔,在膜面上每隔10m,堆上土堆,能夠擴大地膜的采光面積,防止風力過大破壞地膜。
優選地,所述步驟(6)中的補苗過程中錯開原來的穴位,避免將正在萌發的幼芽碰斷,新開的穴孔墑度較好,易出苗。
優選地,所述步驟(6)中的定苗為在保證留苗均勻的前提下,拔弱苗、留壯苗、拔病苗、留健苗,每穴留一苗,缺株旁留兩苗,能夠促進壯苗早發。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發明通過棉花栽培方法的精確調整,解決了現有棉花存在著產量低、成活率低、抵抗病蟲害能力弱、長勢差的問題。
2、本發明中所述步驟(1)中土碎為加鎮壓器碎土作業,作業效率高,碎土效果好。
3、本發明中所述步驟(1)中化學除草為每畝用48%氟樂靈乳油120ml,兌水30kg,均勻進行土壤噴霧處理,能夠有效的去除雜草。
4、本發明中所述步驟(2)中的棉花品種為新陸早60號,新陸早60號屬于早熟陸地棉花品種,具有產量高、纖維品質好、抗病能力強的優點。
5、本發明中所述步驟(3)中的種衣劑包衣為采用福多甲包衣,能夠有效的防治苗期病蟲害。
6、本發明中所述步驟(6)中的掃膜壓膜為棉花播種結束后及時清掃膜面,封好點播孔,在膜面上每隔10m,堆上土堆,能夠擴大地膜的采光面積,防止風力過大破壞地膜。
7、本發明中所述步驟(6)中的補苗過程中錯開原來的穴位,避免將正在萌發的幼芽碰斷,新開的穴孔墑度較好,易出苗。
8、本發明中所述步驟(6)中的定苗為在保證留苗均勻的前提下,拔弱苗、留壯苗、拔病苗、留健苗,每穴留一苗,缺株旁留兩苗,能夠促進壯苗早發。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一種高產棉花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土地選擇與整地:選擇熟化土層厚度達到30cm、通透性好、保水保肥能力強的沙壤土或輕壤土,對土地進行地平、土碎、墑足、全層施肥和化學除草處理;
(2)品種選擇:選用抗病能力強、高產、早熟的棉花品種;
(3)種子處理:采用機械精選,剔除秕粒、小粒的棉花種子,進行種衣劑包衣;
(4)棉花田株行距配置:種植密度1.4萬株每畝,采用(66+10)cm×10cm精量播種技術;
(5)播種:在4月5日采用雙膜覆蓋播種,以5cm地溫穩定在10.5℃開始人工播種,每畝播種棉花4kg,每埯3粒,播種深度為2cm;
(6)田間常規栽培管理:掃膜壓膜、放苗封孔、補苗、中耕松土、定苗、拔除雜草、化學調控;
(7)收獲。
步驟(1)中土碎為加鎮壓器碎土作業,作業效率高,碎土效果好。
步驟(1)中化學除草為每畝用48%氟樂靈乳油120ml,兌水30kg,均勻進行土壤噴霧處理,能夠有效的去除雜草。
步驟(2)中的棉花品種為新陸早60號,新陸早60號屬于早熟陸地棉花品種,具有產量高、纖維品質好、抗病能力強的優點。
步驟(3)中的種衣劑包衣為采用福多甲包衣,能夠有效的防治苗期病蟲害。
步驟(6)中的掃膜壓膜為棉花播種結束后及時清掃膜面,封好點播孔,在膜面上每隔10m,堆上土堆,能夠擴大地膜的采光面積,防止風力過大破壞地膜。
步驟(6)中的補苗過程中錯開原來的穴位,避免將正在萌發的幼芽碰斷,新開的穴孔墑度較好,易出苗。
步驟(6)中的定苗為在保證留苗均勻的前提下,拔弱苗、留壯苗、拔病苗、留健苗,每穴留一苗,缺株旁留兩苗,能夠促進壯苗早發。
實施例2
一種高產棉花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土地選擇與整地:選擇熟化土層厚度達到35cm、通透性好、保水保肥能力強的沙壤土或輕壤土,對土地進行地平、土碎、墑足、全層施肥和化學除草處理;
(2)品種選擇:選用抗病能力強、高產、早熟的棉花品種;
(3)種子處理:采用機械精選,剔除秕粒、小粒的棉花種子,進行種衣劑包衣;
(4)棉花田株行距配置:種植密度1.5萬株每畝,采用(66+10)cm×10cm精量播種技術;
(5)播種:在4月20日期間采用雙膜覆蓋播種,以5cm地溫穩定在10.5℃開始人工播種,每畝播種棉花5kg,每埯4粒,播種深度為3cm;
(6)田間常規栽培管理:掃膜壓膜、放苗封孔、補苗、中耕松土、定苗、拔除雜草、化學調控;
(7)收獲。
步驟(1)中土碎為加鎮壓器碎土作業,作業效率高,碎土效果好。
步驟(1)中化學除草為每畝用48%氟樂靈乳油120ml,兌水30kg,均勻進行土壤噴霧處理,能夠有效的去除雜草。
步驟(2)中的棉花品種為新陸早60號,新陸早60號屬于早熟陸地棉花品種,具有產量高、纖維品質好、抗病能力強的優點。
步驟(3)中的種衣劑包衣為采用福多甲包衣,能夠有效的防治苗期病蟲害。
步驟(6)中的掃膜壓膜為棉花播種結束后及時清掃膜面,封好點播孔,在膜面上每隔10m,堆上土堆,能夠擴大地膜的采光面積,防止風力過大破壞地膜。
步驟(6)中的補苗過程中錯開原來的穴位,避免將正在萌發的幼芽碰斷,新開的穴孔墑度較好,易出苗。
步驟(6)中的定苗為在保證留苗均勻的前提下,拔弱苗、留壯苗、拔病苗、留健苗,每穴留一苗,缺株旁留兩苗,能夠促進壯苗早發。
實施例3
一種高產棉花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土地選擇與整地:選擇熟化土層厚度達到32cm、通透性好、保水保肥能力強的沙壤土或輕壤土,對土地進行地平、土碎、墑足、全層施肥和化學除草處理;
(2)品種選擇:選用抗病能力強、高產、早熟的棉花品種;
(3)種子處理:采用機械精選,剔除秕粒、小粒的棉花種子,進行種衣劑包衣;
(4)棉花田株行距配置:種植密度1.45萬株每畝,采用(66+10)cm×10cm精量播種技術;
(5)播種:在4月12日期間采用雙膜覆蓋播種,以5cm地溫穩定在10.5℃開始人工播種,每畝播種棉花4.5kg,每埯4粒,播種深度為2.5cm;
(6)田間常規栽培管理:掃膜壓膜、放苗封孔、補苗、中耕松土、定苗、拔除雜草、化學調控;
(7)收獲。
步驟(1)中土碎為加鎮壓器碎土作業,作業效率高,碎土效果好。
步驟(1)中化學除草為每畝用48%氟樂靈乳油120ml,兌水30kg,均勻進行土壤噴霧處理,能夠有效的去除雜草。
步驟(2)中的棉花品種為新陸早60號,新陸早60號屬于早熟陸地棉花品種,具有產量高、纖維品質好、抗病能力強的優點。
步驟(3)中的種衣劑包衣為采用福多甲包衣,能夠有效的防治苗期病蟲害。
步驟(6)中的掃膜壓膜為棉花播種結束后及時清掃膜面,封好點播孔,在膜面上每隔10m,堆上土堆,能夠擴大地膜的采光面積,防止風力過大破壞地膜。
步驟(6)中的補苗過程中錯開原來的穴位,避免將正在萌發的幼芽碰斷,新開的穴孔墑度較好,易出苗。
步驟(6)中的定苗為在保證留苗均勻的前提下,拔弱苗、留壯苗、拔病苗、留健苗,每穴留一苗,缺株旁留兩苗,能夠促進壯苗早發。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