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魚菜共生系統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664163閱讀:312來源:國知局

本發明屬于農業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養殖與種植領域的組合裝置。



背景技術:

城市居民的居住面積越來越緊張,但是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綠色生態的居住環境卻有了更高的要求。

魚菜共生是一種新型的復合耕作體系,它把水產養殖與蔬菜生產這兩種原本完全不同的農耕技術,通過巧妙的生態設計,達到科學的協同共生,從而實現養魚不換水而無水質憂患,種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長的生態共生效應。讓動物、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間達到一種和諧的生態平衡關系,是可持續循環型零排放的低碳生產模式,更是有效解決生態危機的最有效方法。

目前市場上的魚菜共生系統占用面積大,且不易移動容易造成光照不均勻。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以上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魚菜共生系統,包括魚缸、水循環裝置和栽培裝置,所述栽培裝置包括栽培底座、栽培主體和栽培盆,所述栽培主體設置在所述栽培底座上方,所述栽培主體與所述栽培底座之間設有回轉裝置,所述栽培主體能夠在所述栽培底座上做回轉運動,所述栽培主體外壁設置多個栽培盆座,所述栽培盆卡設在所述栽培盆座中,所述魚缸與所述栽培底座連通,所述水循環裝置與所述栽培盆連通。

本發明提供的魚菜共生系統,栽培主體能夠在栽培底座上做回轉運動,在使用過程中,放置在栽培盆座中的栽培盆中的植物能夠充分的吸收光照,以至于均勻生長;同時,本發明能夠利用魚類排泄物作為植物的肥料,實現魚菜共生,達到生態平衡。

如上所述的魚菜共生系統,進一步地,所述栽培主體的形狀為底部設有敞口且內部中空的圓柱形或多棱柱形,所述栽培底座內部中空且頂部敞口,所述栽培主體與所述栽培底座相連接形成中空腔體。

本發明提供的魚菜共生系統,栽培主體設置在栽培底座上,栽培主體和栽培底座之間形成中空腔體,優選地為,為圓柱形或多棱柱形中空腔體,一方面有利于節省原料,另一方面,形成的空腔內能夠放置其他物體,以利于節省空間。

如上所述的魚菜共生系統,進一步地,所述水循環裝置包括中間水箱、發酵袋、硝化區和灌溉機構,所述中間水箱放置于所述中空腔體中,所述發酵袋與所述硝化區放置于所述中間水箱中,所述栽培底座與所述發酵袋連通,所述發酵袋設置于所述硝化區的上方,所述發酵袋與所述硝化區連通,所述中間水箱與所述灌溉機構連通,更進一步地,所述栽培底座通過管道與所述發酵袋連通,所述管道的另一端設有水泵。

本發明提供的水循環裝置將中間水箱放置于栽培底座和栽培主體形成的中空腔體中,然后將發酵袋和硝化區放置于中間水箱中,發酵袋以及硝化區是利用微生物將魚類的糞便進行硝化作用,將有機物分解成為植物可吸收利用的無機物,發酵袋以及硝化區占用空間面積大,同時也不符合大部分人的審美要求,節省空間的同時有利于環境的整潔。

如上所述的魚菜共生系統,進一步地,所述中間水箱中還設置有水位平衡返水管、自流回水管和水位感應開關,所述自流回水管的一端與所述水位平衡返水管側壁連通,所述自流回水管的另一端與所述魚缸連通,所述水位感應開關設置在所述自流回水管上,所述水位平衡返水管豎直設置于所述中間水箱,所述水位平衡返水管為上下貫通的中空圓柱,所述水位平衡返水管的頂部低于所述栽培主體頂部位置的高度。

本發明人在中間水箱中設置水位平衡返水管,水位平衡返水管為上下貫通的中空圓柱形,通過水位平衡返水管能夠準確判斷中間水箱中的水位,水位平衡返水管的側壁與自流回水管連接,在自流回水管上設置水位感應開關,當中間水箱中的水達到最高限水位時,感應開關打開,經過硝化作用的水重新返回魚缸。

如上所述的魚菜共生系統,進一步地,所述中間水箱的頂部還設置有補光燈,所述補光燈延伸至所述栽培主體的外側。

為了避免光照補足導致植物的光合作用無法正常進行最影響致植物的生長,本發明的發明人在中間水箱的頂部設置補光燈,補光燈延伸至栽培主體的外側,栽培主體在栽培底座上做回轉運動,而補光燈設置在中間水箱頂部,補光燈靜止,而栽培主體相對補光燈運動,這樣有利于栽培主體上各方向的植物進行光合作用。

如上所述的魚菜共生系統,進一步地,所述水循環裝置還包括紫外殺菌燈,所述紫外殺菌燈設置于所述中間水箱的底部。

本發明人在中間水箱的底部設置紫外殺菌燈,用于殺滅經硝化處理的水中的藻類,防止藻類的繁衍危害魚菜共生系統的生態環境。

如上所述的魚菜共生系統,進一步地,所述灌溉機構為滴灌機構,所述滴灌機構包括滴灌泵、滴灌主管和多個毛細滴管,所述滴灌泵設置于所述栽培底座中,所述滴灌泵與所述滴灌主管連接,所述滴灌主管與多個所述毛細滴管連通,所述毛細滴灌延伸至所述栽培盆中,更進一步地,所述滴灌機構還包括濕度檢測單元,所述濕度檢測單元包括濕度傳感器和控制器,所述濕度傳感器與所述栽培盆連接,所述控制器接受所述濕度傳感器發出的信號,并控制所述滴灌泵的啟閉。

為了提高灌溉的效率,提高水的利用率,節約用水,本發明采用滴灌的方式對植物進行灌溉,將濕度傳感器放置于栽培盆中,當栽培盆中的濕度小于55%時開啟控制器,對植物進行灌溉,當栽培盆中的濕度大于85%時關閉控制器,停止對植物進行灌溉。

如上所述的魚菜共生系統,進一步地,所述栽培盆座傾斜設置,所述栽培盆座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30-60°。

為了擴大植物的生長空間,本發明的發明人將栽培盆座設計為傾斜的,這樣將栽培盆放置于栽培盆座中,植物有更大的生長空間。

如上所述的魚菜共生系統,進一步地,所述栽培底座的外部設置有三個以上萬向輪。

為了方便栽培裝置的移動,便于栽培裝置、水循環裝置和魚缸的位置相配合,本發明在栽培底座上設置萬向輪。

本發明提供一種魚菜共生系統,包括魚缸、水循環裝置和栽培裝置,魚缸中的含有魚類糞便的污水通過水循環裝置的分解發酵,硝化作用將有機物分解成為植物可吸收的無機物小分子,經過處理的水通過灌溉機構為植物提供水分,這種魚菜共生系統將養殖魚類產生的污水處理之后為植物所利用,實現了廢物再利用,達到魚菜共生的生態平衡;所述栽培裝置包括栽培底座、栽培主體和栽培盆,所述栽培主體為底部設有敞口且內部中空的圓柱形或多棱柱形,圓柱形或多棱柱形的設計能夠充分利用高度空間,在種植數量不變的情況下能夠有效減少種植占用的平面面積;所述栽培主體的外壁設置有多個栽培盆座,栽培盆卡設與栽培盆座中,蔬菜或者花卉等植物能夠種植于栽培盆中,這種設計種植方面,更換土壤操作簡單容易,且能夠隨時調整花盆位置,便于蔬菜、花卉的搭配造型;所述栽培主體與所述栽培底座設有回轉裝置,栽培主體能夠在栽培底座上做回轉運動,這種設計有利于分布在栽培裝置各個方向的植物均勻吸收光能,進行光合作用;栽培主體與所述栽培底座相連接形成中空腔體,水循環裝置能夠放置在所述中空腔體中,節約空間,美化環境。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魚缸;2-栽培底座;3-栽培主體;4-回轉裝置;5-栽培盆座;6-中間水箱;7-發酵袋;8-硝化區;9-水位平衡返水管;10-自流回水管;11-水位感應開關;12-補光燈;13-滴灌泵;14-滴管主管;15-毛細滴灌;16-水泵;17-紫外殺菌燈。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的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實施方式,都屬于本發明所保護的范圍。

本發明提供一種魚菜共生系統,包括魚缸1、水循環裝置和栽培裝置,所述栽培裝置包括栽培底座2、栽培主體3和栽培盆,所述栽培主體3設置在所述栽培底座2上方,所述栽培主體3與所述栽培底座2之間設有回轉裝置4,所述栽培主體3能夠在所述栽培底座2上做回轉運動,所述栽培主體3外壁設置多個栽培盆座5,所述栽培盆卡設在所述栽培盆座5中,所述魚缸1與所述栽培底座2連通,所述水循環裝置與所述栽培盆連通。

實施例1

一種魚菜共生系統,包括魚缸1、水循環裝置和栽培裝置,所述栽培裝置包括栽培底座2、栽培主體3和栽培盆,所述栽培主體3設置在所述栽培底座2上方,所述栽培主體3與所述栽培底座2之間設有回轉裝置4,所述栽培主體3能夠在所述栽培底座2上做回轉運動,所述栽培主體3外壁設置多個栽培盆座5,所述栽培盆座5傾斜設置,所述栽培盆座5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30°,所述栽培盆卡設在所述栽培盆座5中,所述魚缸1與所述栽培底座2連通;所述栽培主體3為底部設有敞口且內部中空的圓柱形,所述栽培底座2上部設有敞口,內部中空,所述栽培主體3與所述栽培底座2相連接形成中空腔體;所述水循環裝置包括中間水箱6、發酵袋7、硝化區8和灌溉機構,所述中間水箱6放置于所述中空腔體中,所述發酵袋7與所述硝化區8放置于所述中間水箱6中,所述栽培底座2與所述發酵袋7連通,所述發酵袋7設置于所述硝化區8的上方,所述發酵袋7與所述硝化區8連通,所述中間水箱6與所述灌溉機構連通;所述灌溉機構為滴灌機構,所述滴灌機構包括滴灌泵13、滴灌主管14和多個毛細滴管15,所述滴灌泵13設置于所述栽培底座2中,所述滴灌泵13與所述滴灌主管14連接,所述滴灌主管14與多個所述毛細滴管15連通,所述毛細滴灌15延伸至所述栽培盆中。

實施例2

一種魚菜共生系統,包括魚缸1、水循環裝置和栽培裝置,所述栽培裝置包括栽培底座2、栽培主體3和栽培盆,所述栽培主體3設置在所述栽培底座2上方,所述栽培主體3與所述栽培底座2之間設有回轉裝置4,所述栽培主體3能夠在所述栽培底座2上做回轉運動,所述栽培主體3外壁設置多個栽培盆座5,所述栽培盆座5傾斜設置,所述栽培盆座5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60°,所述栽培盆卡設在所述栽培盆座5中,所述魚缸1與所述栽培底座2連通,所述栽培主體3為底部設有敞口且內部中空的六棱柱形,所述栽培底座2上部設有敞口,內部中空,所述栽培主體3與所述栽培底座2相連接形成中空腔體;所述水循環裝置包括中間水箱6、發酵袋7、硝化區8和灌溉機構,所述中間水箱6放置于所述中空腔體中,所述發酵袋7與所述硝化區8放置于所述中間水箱6中,所述栽培底座2與所述發酵袋7連通,所述發酵袋7設置于所述硝化區8的上方,所述發酵袋7與所述硝化區8連通,所述中間水箱6與所述灌溉機構連通;所述灌溉機構為滴灌機構,所述滴灌機構包括滴灌泵13、滴灌主管14和多個毛細滴管15,所述滴灌泵13設置于所述栽培底座2中,所述滴灌泵13與所述滴灌主管14連接,所述滴灌主管14與多個所述毛細滴管15連通,所述毛細滴灌15延伸至所述栽培盆中;所述中間水箱6中還設置有水位平衡返水管9、自流回水管10和水位感應開關11,所述自流回水管10的一端與所述水位平衡返水管9側壁連通,所述自流回水管10的另一端與所述魚缸1連通,所述水位感應開關11設置在所述自流回水管10上,所述水位平衡返水管9豎直設置于所述中間水箱6,所述水位平衡返水管9為上下貫通的中空圓柱,所述水位平衡返水管9的頂部低于所述栽培主體3頂部位置的高度,所述中間水箱6底部設有紫外殺菌燈17。

實施例3

一種魚菜共生系統,包括魚缸1、水循環裝置和栽培裝置,所述栽培裝置包括栽培底座2、栽培主體3和栽培盆,所述栽培主體3設置在所述栽培底座2上方,所述栽培主體3與所述栽培底座2之間設有回轉裝置4,所述栽培主體3能夠在所述栽培底座2上做回轉運動,所述栽培主體3外壁設置多個栽培盆座5,所述栽培盆座5傾斜設置,所述栽培盆座5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45°,所述栽培盆卡設在所述栽培盆座5中,所述魚缸1與所述栽培底座2連通,所述栽培主體3為底部設有敞口且內部中空的八棱柱形,所述栽培底座2上部設有敞口,內部中空,所述栽培主體3與所述栽培底座2相連接形成中空腔體;所述水循環裝置包括中間水箱6、發酵袋7、硝化區8和灌溉機構,所述中間水箱6放置于所述中空腔體中,所述發酵袋7與所述硝化區8放置于所述中間水箱6中,所述栽培底座2與所述發酵袋7連通,所述發酵袋7設置于所述硝化區8的上方,所述發酵袋7與所述硝化區8連通,所述中間水箱6與所述灌溉機構連通;所述灌溉機構為滴灌機構,所述滴灌機構包括滴灌泵13、滴灌主管14和多個毛細滴管15,所述滴灌泵13設置于所述栽培底座2中,所述滴灌泵13與所述滴灌主管14連接,所述滴灌主管14與多個所述毛細滴管15連通,所述毛細滴灌15延伸至所述栽培盆中,所述滴灌機構還包括濕度檢測單元,所述濕度檢測單元包括濕度傳感器和控制器,所述濕度傳感器與所述栽培盆連接,所述控制器接受所述濕度傳感器發出的信號,并控制所述滴灌泵的啟閉;所述中間水箱6中還設置有水位平衡返水管9、自流回水管10和水位感應開關11,所述自流回水管10的一端與所述水位平衡返水管9側壁連通,所述自流回水管10的另一端與所述魚缸1連通,所述水位感應開關11設置在所述自流回水管10上,所述水位平衡返水管9豎直設置于所述中間水箱6,所述水位平衡返水管9為上下貫通的中空圓柱,所述水位平衡返水管9的頂部低于所述栽培主體3頂部位置的高度,所述中間水箱6底部設有紫外殺菌燈17,所述中間水箱6的頂部還設置有補光燈12,所述補光燈12延伸至所述栽培主體3的外側,所述栽培底座2的外部設置有三個萬向輪。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以所述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

當前第1頁1 2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