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無花果種苗組織培養方法,屬于無花果組培快繁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無花果(學名:ficuscarical.),別稱映日果、奶漿果、蜜果、樹地瓜、天仙果、明目果、菩提圣果,是一種開花植物,隸屬于桑科榕屬,主要生長于一些熱帶和溫帶的地方,屬亞熱帶落葉小喬木。無花果有較強的耐鹽性,耐瘠薄,根系發達、管理簡單,其果營養豐富,具有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經常食用能增強抗病能力。因此,近年來無花果在我國栽培面積迅速擴大。
無花果優良品種之一布蘭瑞克,原產法國,是夏秋果兼用品種。該品種果較大,果肉淡粉紅色,含糖量16-17%,風味香甜,品質上等。深受市場歡迎,目前已經成為我華東地區主栽品種之一。
目前生產上無花果的苗木繁殖多采用扦插繁殖方法,但由于此方法費時費工,且通過土壤繁殖,插條生根量少,難以滿足當前大面積栽培及推廣無花果優良品種的需要。組織培養技術在許多國家都已被廣泛應用于果樹繁殖中,我國近年來曾有人用離體培養技術快速繁殖無花果的報道,因外植體褐化嚴重、繁殖系數低,移栽成活率不高,均處于試驗階段。
在無花果離體快繁過程中,不同品種組織離體成功率有著較大差異,這是因為基因型往往決定著離體培養的成敗,不同基因型對不同激素的種類及濃度搭配要求不同。現有技術中雖然報道了麥斯衣陶芬、波姬紅、青皮等品種的組織培養離體快繁技術,但是將其應用于布蘭瑞克無花果,則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
技術實現要素:
發明目的:為了克服上述技術缺陷,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無花果種苗組織培養方法。
技術方案: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無花果種苗組織培養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外植體準備:早春無花果植株新梢萌發時,從其植株上剪取2-4cm嫩梢,然后依次進行清洗、修剪成帶腋芽莖段、防褐化處理和消毒處理,備用;
(2)初代培養:接種前,誘導培養基熱壓消毒滅菌,然后將步驟(1)處理所得外植體下端扦插入該培養基中,培養溫度為22-30℃,光照強度1500-2500lux,待小苗長至0.4-0.6厘米時即可切下,轉到增殖培養基中進行繼代培養;
(3)繼代培養:將步驟(2)初代培養后的叢生苗每4-6株切成一塊,接種到繼代培養基上,在溫度23-37℃,光照強度1500-2500lux,每日光照一小時條件下培養;
(4)生根培養:將步驟(3)繼代培養后的芽苗轉移到生根培養基上培養,在溫度為23-27℃,光照強度500-2500lux,每日光照12小時,培養20-25天后,將形成白色短根的芽苗進行馴化培養;
(5)幼苗馴化:將生根培養后的芽苗移入馴化基質中進行培養,培養溫度為10-20℃,濕度為60-80%,遮光率為50-80%,培養5-7天,采用噴霧狀澆水。
優選,所述無花果為布蘭瑞克無花果。
優選,步驟(1)所述清洗的方法為:用洗衣粉刷洗外植體表面,再用自來水反復沖洗干凈。
優選,步驟(1)所述修剪成帶腋芽莖段的方法為:在無菌條件下將嫩梢切成0.5cm左右的帶腋芽莖段,放入保鮮袋中備用。
優選,步驟(1)所述防褐化處理的方法為:將裝有帶腋芽莖段的保鮮袋放入2-5℃的冰箱,預冷12-24小時后取出,擦干表面水分,置于的pvp(聚乙烯吡咯烷酮)1500mg/l液中浸泡20-30分鐘,備用。
優選,步驟(1)所述消毒處理的方法為:將進行過防褐化處理的外植體用75%酒精浸泡4~5s,后用無菌水沖洗4~6次,然后再放入0.1%升汞溶液浸泡6~7min,在以上過程中要不斷地搖動,以便外植體與溶液充分接觸,最再用無菌清水反復沖洗外植體數遍,直至將殘留升汞完全沖洗干凈,最后用無菌紙吸干外植體表面水分,備用。
優選,步驟(2)所述誘導培養基的主要成分為:wpm+1.0-2.0tdzmg/l+naa0.1-0.2mg/l+0.2-0.5%活性炭,ph=6.0。
優選,步驟(3)所述繼代培養基的主要成分為:ms+6-ba1.2-1.6mg/l+naa0.1-0.2mg/l+ga30.5-1.0mg/l培養基上,ph值為5.8。
優選,步驟(4)所述生根培養基的主要成分為:1/2ms+iba0.2--0.8mg/l+naa0.1-0.5mg/l+0.2-0.5%活性炭+蔗糖10-30g/l,ph=5.8。
優選,步驟(5)所述馴化基質是由珍珠巖、石英砂和泥碳按體積比1:0.5:2混合而成的馴化基質。
技術效果:相對于現有技術,本發明的無花果離體快繁技術是通過采用植物組織培養方法,可以在較短時間內獲得大量的無花果組織苗,開辟一了條新的無花果種苗繁育途徑,大大縮短了無花果種苗的繁殖周期,加快了無花果種苗無性繁殖的速度,從而能夠有效提高了無花果的生產效率。另外本發明的方法打破了氣候和土壤對無花果繁殖的限制,通過采用特定的組織培養方法,有效的解決了布蘭瑞克無花果播種繁殖慢、扦插發芽率和成活率低的問題。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實施例1: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教學組織實驗室
步驟1外植體準備
外植體沖洗:早春無花果植株新梢萌發時,從布蘭瑞克無花果植株上剪取2cm嫩梢,用洗衣粉刷洗表面,再用自來水反復沖洗干凈,后最后在無菌條件下將嫩梢切成0.5cm左右的帶腋芽莖段,放入保鮮袋中備用。
外植體防褐化處理:將裝有帶腋芽莖段的保鮮袋放入2℃的冰箱,預冷15小時后取出,擦干表面水分,置于的pvp(聚乙烯吡咯烷酮)1500mg/l液中浸泡225分鐘,備用。
外植體消毒:將進行防褐化過的外植體用75%酒精浸泡4s,后用無菌水沖洗5次,然后再放入0.1%升汞溶液浸泡6min,在以上過程中要不斷地搖動,以便外植體與溶液充分接觸,最再用無菌清水反復沖洗外植體數遍,直至將殘留升汞完全沖洗干凈,最后用無菌紙吸干外植體表面水分,備用。
步驟2初代培養
接種前,將培養基采用1.1kg/cm2大氣壓熱壓消毒滅菌15分鐘,培養基消毒后將帶腋芽莖段下端扦插入誘導培養基中,培養25天,待小苗長至0.4厘米時即可切下,轉到增殖培養基中進行增殖培養。誘導培養基為wpm+1.5tdzmg/l+naa0.1mg/l+0.3%活性炭。ph=6.0培養溫度為25℃,光照強度1500lux。
步驟3繼代培養
將初代培養后的叢生苗每6株切成一塊,接種到培養基ms+6-ba1.5mg/l+naa0.1mg/l+ga30.5mg/l培養基上,培養基的ph值為5.8,在溫度25℃,光照強度1500lux,每日光照一小時,培養天后小苗分割形成單株苗,在轉苗過程中,去掉原生葉片有利于新苗分化。
步驟4生根培養
將擴大繁殖培養后的芽苗轉移到生根培養基上培養,生根培養基為1/2ms+iba0.5mg/l+naa0.15mg/l+0.3%活性炭+蔗糖20g/l,ph=5.8,在溫度為25℃,光照強度1500lux,每日光照12小時,培養室溫度為25℃。培養20天后,將形成白色短根的芽苗進行馴化培養。
步驟5幼苗馴化
將生根培養后的芽苗移入珍珠巖、石英砂和泥碳按體積比1:0.5:2混合而成的馴化基質中進行培養,培養溫度為115℃,濕度為60-80%,遮光率為50%,培養5天,一周后,可逐漸增強日光照射,采用噴霧狀澆水,水量不宜過大,落干后再噴。
采用上述方法,可以使布蘭瑞克無花果種苗的繁殖周期從傳統的12個月縮短至90天左右,且種苗的繁殖系數是傳統繁殖方法(扦插繁殖)500倍左右;此外與現有無花果常規組織培養方法相比,本方法可以無花果組培苗繼代培養增殖率達28.1倍,生根率在98.2%,幼苗移栽培成活率達96.2%,外植體褐化為0.32%。
實施例2:江蘇鎮江農業科學研究所組織培養室
步驟1外植體準備
外植體沖洗:早春無花果植株新梢萌發時,從布蘭瑞克無花果植株上剪取3cm嫩梢,用洗衣粉刷洗表面,再用自來水反復沖洗干凈,后最后在無菌條件下將嫩梢切成0.5cm左右的帶腋芽莖段,放入保鮮袋中備用。
外植體防褐化處理:將裝有帶腋芽莖段的保鮮袋放入5℃的冰箱,預冷12小時后取出,擦干表面水分,置于的pvp(聚乙烯吡咯烷酮)1500mg/l液中浸泡25分鐘,備用。
外植體消毒:將進行防褐化過的外植體用75%酒精浸泡5s,后用無菌水沖洗5次,然后再放入0.1%升汞溶液浸泡7min,在以上過程中要不斷地搖動,以便外植體與溶液充分接觸,最再用無菌清水反復沖洗外植體數遍,直至將殘留升汞完全沖洗干凈,最后用無菌紙吸干外植體表面水分,備用。
步驟2初代培養
接種前,將培養基采用1.1kg/cm2大氣壓熱壓消毒滅菌20分鐘,培養基消毒后將帶腋芽莖段下端扦插入誘導培養基中,培養30天,待小苗長至0.6厘米左右時即可切下,轉到增殖培養基中進行增殖培養。誘導培養基為wpm+1.0tdzmg/l+naa0.1mg/l+0.3%活性炭。ph=6.0培養溫度為28℃,光照強度2000lux。
步驟3繼代培養
將初代培養后的叢生苗每6株切成一塊,接種到培養基ms+6-ba1.5mg/l+naa0.15mg/l+ga31.0mg/l培養基上,培養基的ph值為6.0,在溫度28℃,光照強度2000lux,每日光照一小時,培養天后小苗分割形成單株苗,在轉苗過程中,去掉原生葉片有利于新苗分化。
步驟4生根培養
將擴大繁殖培養后的芽苗轉移到生根培養基上培養,生根培養基為1/2ms+iba0.5mg/l+naa0.5mg/l+0.3%活性炭+蔗糖20g/l,ph=5.8,在溫度為25℃,光照強度2000lux,每日光照12小時,培養室溫度為20℃。培養25天后,將形成白色短根的芽苗進行馴化培養。
步驟5幼苗馴化
將生根培養后的芽苗移入珍珠巖、石英砂和泥碳按體積比1:0.5:2混合而成的馴化基質中進行培養,培養溫度為15℃,濕度為70%,遮光率為65%,培養7天,一周后,可逐漸增強日光照射,采用噴霧狀澆水,水量不宜過大,落干后再噴。
采用上述方法,可以使布蘭瑞克無花果種苗的繁殖周期從傳統的12個月縮短至90天左右,且種苗的繁殖系數是傳統繁殖方法(扦插繁殖)500倍左右;此外與現有無花果常規組織培養方法相比,本方法可以無花果組培苗繼代培養增殖率達28.1倍,生根率在98.2%,幼苗移栽培成活率達96.2%,外植體褐化為0.32%。
實施例3:句容康態園藝有限公司
步驟1外植體準備
外植體沖洗:早春無花果植株新梢萌發時,從布蘭瑞克無花果植株上剪取3cm嫩梢,用洗衣粉刷洗表面,再用自來水反復沖洗干凈,后最后在無菌條件下將嫩梢切成0.3cm左右的帶腋芽莖段,放入保鮮袋中備用。
外植體防褐化處理:將裝有帶腋芽莖段的保鮮袋放入2℃的冰箱,預冷15小時后取出,擦干表面水分,置于的pvp(聚乙烯吡咯烷酮)1500mg/l液中浸泡225分鐘,備用。
外植體消毒:將進行防褐化過的外植體用75%酒精浸泡5s,后用無菌水沖洗5次,然后再放入0.1%升汞溶液浸泡5min,在以上過程中要不斷地搖動,以便外植體與溶液充分接觸,最再用無菌清水反復沖洗外植體數遍,直至將殘留升汞完全沖洗干凈,最后用無菌紙吸干外植體表面水分,備用。
步驟2初代培養
接種前,將培養基采用1.1kg/cm2大氣壓熱壓消毒滅菌15分鐘,培養基消毒后將帶腋芽莖段下端扦插入誘導培養基中,培養25天,待小苗長至0.5厘米時即可切下,轉到增殖培養基中進行增殖培養。誘導培養基為wpm+1.5tdzmg/l+naa0.15mg/l+0.2%活性炭。ph=5.8培養溫度為22℃,光照強度1500lux。
步驟3繼代培養
初代培養后的叢生苗每6株切成一塊,接種到培養基ms+6-ba1.5mg/l+naa0.15mg/l+ga31.0mg/l培養基上,培養基的ph值為5.8,在溫度25℃,光照強度1500lux,每日光照一小時,培養天后小苗分割形成單株苗,在轉苗過程中,去掉原生葉片有利于新苗分化。
步驟4生根培養
將擴大繁殖培養后的芽苗轉移到生根培養基上培養,生根培養基為1/2ms+iba0.5mg/l+naa0.1mg/l+0.2%活性炭+蔗糖25g/l,ph=5.8,在溫度為25℃,光照強度1500lux,每日光照12小時,培養室溫度為25℃。培養20天后,將形成白色短根的芽苗進行馴化培養。
步驟5幼苗馴化
將生根培養后的芽苗移入珍珠巖、石英砂和泥碳按體積比1:0.5:2混合而成的馴化基質中進行培養,培養溫度為15℃,濕度為80%,遮光率為65%,培養5天,一周后,可逐漸增強日光照射,采用噴霧狀澆水,水量不宜過大,落干后再噴。
采用上述方法,可以使布蘭瑞克無花果種苗的繁殖周期從傳統的12個月縮短至90天左右,且種苗的繁殖系數是傳統繁殖方法(扦插繁殖)500倍左右;此外與現有無花果常規組織培養方法相比,本方法可以無花果組培苗繼代培養增殖率達28.1倍,生根率在98.2%,幼苗移栽培成活率達96.2%,外植體褐化為0.32%)
對比例:
采用現有技術中其他品種的組織培養方法(吳欽林,波姬紅無花果莖段離體快繁技術研究,安徽家農業科學,2006,08;李金風,糜林等,麥斯衣陶芬無花果離體快速增殖方法,專利申請號:201310177190.x)對布蘭瑞克無花果進行組織培養,其繼代增殖率僅為12.1倍,生根率85.1%,幼苗移栽成活率82.2%,外植體褐化率: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