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太陽能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基于太陽能的智能噴灌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日益實現了現代化,隨著家用電器的增加,對于電力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因而無論是企業還生活都出現了用電緊張的情況,目前科技在不斷的飛速發展,人們開始開發和使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開發中,太陽能則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新能源之一,太陽能不會造成環境污染也能節約電能。
太陽能在智能噴灌系統中,由于天氣的影響,可能會出現太陽能轉換電能不足的情況發生,但在噴灌系統中,出現供電不足可能會造成植物的死亡或者生長率降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基于太陽能的智能噴灌系統,
本技術:
能對智能噴灌系統的供電進行監控,提高太陽能轉換為電能的供能使用管理,避免傳統會出現供電不足可能會造成植物的死亡或者生長率降低的情況。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一種基于太陽能的智能噴灌系統,
包括太陽能電池板、蓄電池、立柱,所述太陽能電池板安裝于所述立柱上,所述太陽能電池板通過線纜與所述蓄電池相連;
其還包括蓄水池、抽水泵以及噴灌管道網,所述抽水泵通過線纜與所述蓄電池相連,所述抽水泵的一端安裝于蓄水池內,所述抽水泵的另一端與所述噴灌管道網相連,所述噴灌管道網上設有若干噴灌噴頭,每個噴灌噴頭下方設有用于檢測噴灌效果的土壤濕度檢測裝置;
所述蓄電池上還設有用于檢測剩余電量的電量檢測電路,所述電量檢測電路與預警裝置相連。
進一步的,在本發明優選的實施例中,所述土壤濕度檢測裝置包括第一土壤濕度傳感器和第二土壤濕度傳感器,第一土壤濕度傳感器與第二土壤濕度傳感器之間的距離為α,第一土壤濕度傳感器與距離最近的噴灌裝置之間的距離為β。
進一步的,在本發明優選的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土壤濕度傳感器與第二土壤濕度傳感器之間的距離α為0.2m-0.5m。
進一步的,在本發明優選的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土壤濕度傳感器與距離最近的噴灌裝置之間的距離β為0.5m-0.8m。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能對智能噴灌系統的供電進行監控,提高太陽能轉換為電能的供能使用管理,避免傳統會出現供電不足可能會造成植物的死亡或者生長率降低的情況。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0-蓄電池,11-太陽能電池板,12-噴灌管道網,13-抽水泵。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進一步詳細描述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圖1所示,一種基于太陽能的智能噴灌系統,
包括太陽能電池板11、蓄電池10、立柱,所述太陽能電池板11安裝于所述立柱上,所述太陽能電池板11通過線纜與所述蓄電池10相連;
其還包括蓄水池、抽水泵13以及噴灌管道網12,所述抽水泵13通過線纜與所述蓄電池相連,所述抽水泵13的一端安裝于蓄水池內,所述抽水泵13的另一端與所述噴灌管道網12相連,所述噴灌管道網12上設有若干噴灌噴頭,每個噴灌噴頭下方設有用于檢測噴灌效果的土壤濕度檢測裝置;
所述蓄電池10上還設有用于檢測剩余電量的電量檢測電路,所述電量檢測電路與預警裝置相連。
進一步的,在本發明優選的實施例中,所述土壤濕度檢測裝置包括第一土壤濕度傳感器和第二土壤濕度傳感器,第一土壤濕度傳感器與第二土壤濕度傳感器之間的距離為α,第一土壤濕度傳感器與距離最近的噴灌裝置之間的距離為β。
進一步的,在本發明優選的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土壤濕度傳感器與第二土壤濕度傳感器之間的距離α為0.2m-0.5m。
進一步的,在本發明優選的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土壤濕度傳感器與距離最近的噴灌裝置之間的距離β為0.5m-0.8m。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發明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