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林業苗木培育技術,特別是涉及一種木麻黃小枝切割成多段育苗的方法。
背景技術:
木麻黃是我國東南沿海(福建、廣東、廣西、海南、浙江以及中國臺灣等)數千公里海岸線上防護林的主要造林樹種,在抗擊臺風襲擊、阻止海沙侵襲,有效保護農田、公路、樓房建筑及人畜生命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能夠高效地防止和減少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被人們譽稱為“綠色長城”。為了鞏固我國東南沿海防護林帶的建設成果,需要對“綠色長城”進行補植維護及對老林帶進行更新改造,因此,需要長期培育木麻黃優良種苗以滿足生產需求。
自1995年至2015年,福建省的木麻黃育苗基本上采用木麻黃水培育苗技術,每年培育50萬-400萬株木麻黃優良水培苗提供生產單位造林使用,共計水培木麻黃苗木2000多萬株。在大批量的木麻黃水培育苗過程中,發現木麻黃水培育苗存的缺點是:采摘具有一定長度(10-13cm)的半木質化穗條需要大量的采穗母樹,存在原料利用率低的問題,為解決上述問題,于是開展了木麻黃小枝切割多段育苗的技術研究。
目前,在木麻黃無性繁殖育苗方面,已有相關的專利是“一種木麻黃無菌試管苗的生根方法”(公開號為cn101953301b)、“一種木麻黃水培育苗方法”(公開號為cn103843650a)和“一種木麻黃生根育苗的方法”(公開號為cn105706869a),而這三種木麻黃育苗方法均是利用木麻黃小枝的嫩梢進行育苗,一條木麻黃小枝只能培育出一株木麻黃生根小苗,依然存在木麻黃小枝的利用率低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木麻黃小枝切割成多段育苗的方法,解決木麻黃小枝不帶頂端生長點的中間段和基部段生根育苗技術問題,及提高木麻黃小枝的利用率、減少培育所需的木麻黃采穗母樹技術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提供一種木麻黃小枝切割成多段育苗的方法,包括:
將長度大于10cm的木麻黃小枝剪切成若干段5-6cm長的小枝;
小枝的基部用生根藥液浸泡處理;
小枝進行生根培養后進行小苗種植。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申請人發現將一條大于10cm的木麻黃小枝,剪切成5-6cm長的包括梢段小枝、中段小枝和基段小枝的小枝后,所述的中段小枝和基段小枝與具有頂端優勢的梢段小枝一樣均可培育成正常苗木。采用本發明方法,一般采摘的一根木麻黃小枝可剪切成2-4段5-6cm長的小枝段,則可培育出2-4棵生根苗,使木麻黃小枝育苗的數量達到原有育苗數量的2-4倍,可充分利用作為育苗材料的木麻黃小枝,提高木麻黃小枝的利用率,可減少培育木麻黃采穗的母樹,從而節省種植采穗母樹的苗圃地,還可節省采穗的人力,從而節約育苗成本,在同樣多的采穗母樹下,可增加育苗數量。
具體實施方式
為詳細說明本發明的技術內容、所實現目的及效果,以下結合實施方式予以說明。
本發明最關鍵的構思在于:不帶末梢的木麻黃小枝基部用生根藥液處理之后也能培育出生根小苗,把長度大于10cm的木麻黃幼嫩小枝剪切成多段進行生根育苗,從而提高木麻黃小枝生根育苗的利用率,可減少培育木麻黃采穗的母樹。
本發明提供一種木麻黃小枝切割成多段育苗的方法,包括:
將長度大于10cm的木麻黃小枝剪切成若干段5-6cm長的小枝;
小枝的基部用生根藥液浸泡處理;
小枝進行生根培養后進行小苗種植。
從上描述可知,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采摘的一根木麻黃小枝可剪切成2-4段5-6cm長的小枝段,則可培育出2-4棵生根苗,使木麻黃小枝育苗的數量達到原有育苗數量的2-4倍,可充分利用作為育苗材料的木麻黃小枝,提高木麻黃小枝的利用率,可減少培育木麻黃采穗的母樹,從而節省種植采穗母樹的苗圃地,還可節省采穗的人力,從而節約育苗成本,在同樣多的采穗母樹下,可增加育苗數量,尤其是在遇到采穗母樹不多的情況,可培育出的木麻黃苗木數量是原來的2-4倍。
進一步的,上述的木麻黃小枝切割成多段育苗的方法中,所述“小枝的基部用生根藥液浸泡處理”具體為:把小枝的基部排放于透明,高度4-5cm,口徑3-4cm的塑料杯中,所述塑料杯中生根藥液的高度為2-3cm,所述生根藥液為α-萘乙酸藥液,24h后取出小枝,用水沖洗小枝基部的藥液。
從上述描述可知,小枝的基部用生根藥液浸泡24h處理,讓木麻黃小枝吸收適量的生根藥物,可促進木麻黃小枝生根,盛裝藥液的塑料杯的大小剛好與剪切后小枝的長度適配,便于抓取小枝的操作,塑料杯為白色透明的,適于光線穿透杯子到達小枝,利于小枝吸收光線進行光合作用,藥液高度在2-3cm,使藥液適量,以便小枝基部有藥液吸收又不浪費藥液,24h后取出小枝用清水沖洗小枝基部,可將小枝基部多余藥液沖洗干凈。
進一步的,上述的木麻黃小枝切割成多段育苗的方法中,所述α-萘乙酸藥液為α-萘乙酸質量濃度為30×10-6-50×10-6的水溶液。
由上述描述可知,生根藥液可以是現有技術中的生根藥液,優選采用質量濃度為30×10-6-50×10-6的α-萘乙酸水溶液,濃度過低無法有效促根,濃度太高容易造成木麻黃嫩梢枯爛,萘乙酸的價格比其它生根劑如吲哚丁酯或生根粉的價格便宜得多。可見,其具有促根效果佳和價格上占絕對優勢的優點。
進一步的,上述的木麻黃小枝切割成多段育苗的方法中,所述“小枝進行生根培養”具體為:把小枝的基部排放于透明,高度4-5cm,口徑3-4cm的塑料杯中,所述塑料杯中水的高度為3-4cm,放置在太陽光下培育,每天早晨更換水一次,直至生根為止。
進一步的,上述的木麻黃小枝切割成多段育苗的方法中,所述“小枝進行生根培養”具體為:把小枝的基部插入位于透明容器中的生根基質中,所述生根基質的原料包括水和瓊脂,所述水和瓊脂的重量比為1000:8-10,于所述生根基質的表面加入0.5-1cm高度的水,放置在太陽光下培育,每天早晨更換水一次,直至生根為止。
進一步的,上述的木麻黃小枝切割成多段育苗的方法中,所述木麻黃的基部于生根基質中的插入深度為2.5-3.5cm。
由上描述可知,設計生根基質包括水和瓊脂、并設計出上述重量比,使得獲得的生根基質為透明的固態,一方面,透明的生根基質利于生根觀察,而固態形式的生根基質則起到固定作用,上述配比既不會因太硬而影響木麻黃插入,也不會因太軟而導致無法凝固;另一方面,以瓊脂和水制成的透明固態基質,瓊脂含有有機物質,利于木麻黃的基部的營養吸收,促進木麻黃的生根,從而提高其生根率;本發明的生根基質既利于觀察也可以對木麻黃起到良好的固定,然后于所述生根基質的表面加入水,起到保濕和防污作用,可以進一步提高生根率;與水培育苗的一瓶一瓶地換水相比,本發明的木麻黃生根育苗的方法在更換清水時可把生根基質中的清水一下傾倒出去,具有換水操作方便的優點;此外,因為木麻黃的基部在生根基質中是固定的,不會成團緊靠,即使換水是個別梢部濕水,水分也容易蒸發,所以,不會因濕水而腐爛,可降低木麻黃的腐爛發霉率。
進一步的,上述的木麻黃小枝切割成多段育苗的方法中,所述木麻黃小枝為木麻黃優良采穗母樹上采摘粗壯、半木質化的、長度大于10cm的小枝。
進一步的,上述的木麻黃小枝切割成多段育苗的方法中,所述“小苗種植”具體為:生根培養后的小枝分別種植于容器袋內,所述容器袋中裝填營養土,把容器袋放入可控水位的大容器內培育容器苗。
實施例一
一種木麻黃小枝切割成多段育苗的方法,包括:
將15-18cm長的木麻黃小枝剪切成3段5-6cm長的小枝;所述木麻黃小枝為木麻黃優良采穗母樹上采摘粗壯、半木質化的小枝。
把小枝的基部排放于透明,高度5cm口徑小于3cm的塑料杯中,所述塑料杯中生根藥液的高度為3cm,所述生根藥液為α-萘乙酸藥液,24h后取出小枝,用水沖洗小枝基部的藥液。所述α-萘乙酸藥液為α-萘乙酸質量濃度為35×10-6的水溶液。
把小枝的基部排放于透明,高度5cm口徑3cm的塑料杯中,所述塑料杯中水的高度為4cm,放置在太陽光下培育,每天早晨更換水一次,直至生根為止。
生根培養后的小枝分別種植于容器袋內,所述容器袋中裝填營養土,把容器袋放入可控水位的大容器內培育容器苗。進行水肥草的管理,使梢段小枝、中段小枝和基段小枝的生根小苗均長成正常的容器苗。
實施例二
一種木麻黃小枝切割成多段育苗的方法,包括:
將22-23cm長的木麻黃小枝剪切成4段5-6cm長的小枝;
把小枝的基部排放于透明,高度4cm口徑4cm的塑料杯中,所述塑料杯中生根藥液的高度為2cm,所述生根藥液為α-萘乙酸藥液,24h后取出小枝,用水沖洗小枝基部的藥液。所述α-萘乙酸藥液為α-萘乙酸質量濃度為30×10-6的水溶液。
把小枝的基部插入位于透明容器中的生根基質中,所述生根基質的原料包括水和瓊脂,所述水和瓊脂的重量比為1000:8,于所述生根基質的表面加入0.5cm高度的水,放置在太陽光下培育,每天早晨更換水一次,直至生根為止。所述木麻黃的基部于生根基質中的插入深度為2.5cm。
生根培養后的小枝分別種植于容器袋內,所述容器袋中裝填營養土,把容器袋放入可控水位的大容器內培育容器苗。進行水肥草的管理,使梢段小枝、中段小枝和基段小枝的生根小苗均長成正常的容器苗。
實施例三
一種木麻黃小枝切割成多段育苗的方法,包括:
將22-23cm長的木麻黃小枝剪切成4段5-6cm長的小枝;
把小枝的基部排放于透明,高度5cm口徑小于4cm的塑料杯中,所述塑料杯中生根藥液的高度為3cm,所述生根藥液為α-萘乙酸藥液,24h后取出小枝,用水沖洗小枝基部的藥液。所述α-萘乙酸藥液為α-萘乙酸質量濃度為50×10-6的水溶液。
把小枝的基部插入位于透明容器中的生根基質中,所述生根基質的原料包括水和瓊脂,所述水和瓊脂的重量比為1000:10,于所述生根基質的表面加入1cm高度的水,放置在太陽光下培育,每天早晨更換水一次,直至生根為止。所述木麻黃的基部于生根基質中的插入深度為3.5cm。
生根培養后的小枝分別種植于容器袋內,所述容器袋中裝填營養土,把容器袋放入可控水位的大容器內培育容器苗。進行水肥草的管理,使梢段小枝、中段小枝和基段小枝的生根小苗均長成正常的容器苗。
綜上所述,本發明提供的木麻黃小枝切割成多段育苗的方法,在同樣多的采穗母樹下,可增加育苗數量,尤其是在遇到采穗母樹不多的情況,可培育出的木麻黃苗木數量是原來的2-4倍。
木麻黃小枝的基部用生根浸泡24h處理,讓木麻黃小枝吸收適量的生根藥物,可促進木麻黃小枝生根,24h后取出小枝用清水沖洗小枝基部,可將小枝基部多余藥液沖洗干凈,再把小枝排放于盛水的透明容器內或插入裝有基質的透明容器中,放置在太陽光下培育,將小枝散開排放和透明容器可讓太陽光穿透容器,均可使陽光照射在小枝上,有利于小枝的光合作用,為小枝提供養分,在生根管理中,更換透明容器內的清水和挑除枯黃的小枝,均可減少小枝受到有害菌的污染,保持水質及基質的清潔,光溫氣調控,使小枝獲得充足的陽光,利于光合作用,保持一定范圍的培養溫度,有利于小枝內酶發揮最大的作用,促進小枝內的生物合成,為小枝生根提供營養成分,氣體的更換調節,讓小枝獲得二氧化碳進行營養物質的合成,有利于小枝的生根,還可保持培養環境中空氣清新,避免雜菌繁殖而污染小枝;生根的小苗種植于容器袋內,可培育成容器苗,有利于提高造林成活率,容器袋擱置于盛水的水箱或大容器內,可保持容器袋內小苗長期獲得水分,利于小苗成活和生長。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發明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同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