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ing id="vjp15"></listing><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menuitem id="vjp15"></menuitem></video></cite>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listing id="vjp15"></listing></strike></var>
<menuitem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menuitem>
<cite id="vjp15"></cite>
<var id="vjp15"><strike id="vjp15"></strike></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var>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var id="vjp15"></var><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video></cite>
<var id="vjp15"></var>
<var id="vjp15"></var>
<menuitem id="vjp15"><span id="vjp15"><thead id="vjp15"></thead></span></menuitem>
<cite id="vjp15"><video id="vjp15"></video></cite>
<menuitem id="vjp15"></menuitem>

一種電動施肥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217641閱讀:1531來源:國知局
一種電動施肥器的制造方法與工藝

本發明涉及農用機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電動施肥器。



背景技術:

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對作物進行施肥是必不可少的程序。目前人們普遍采用人工刨坑施肥方法進行施肥,刨坑施肥勞動強度大,特別是地膜覆蓋、山區地塊不宜機械化作業的施肥勞動強度大,而且這種方式還容易碰斷農作物的莖和根系,不利于科學施肥。

針對此問題,申請號為cn201520697765.5的專利提供一種電動施肥器,以解決傳統人工施肥方法勞動強度大,且容易碰斷農作物的莖和根系的問題,具體方案:提供一種電動施肥器,包括施肥器本體、推桿和下端為錐型的鉆頭,推桿下端與鉆頭上端螺接,施肥器本體下端開設有用于鉆頭通過的開口,施肥器本體上端外面設有便于移動施肥器的把手;施肥器本體外面設有多個儲料筒,儲料筒上端設有便于添加肥料的進料口,儲料筒下端設有施肥器本體連通的通孔;推桿下端設有打開或關閉通孔的活塞,活塞的外圓柱面與儲料筒的內圓柱面貼合,開口內徑小于活塞外徑且大于鉆頭大端的外徑。

上述方案雖然可以解決人工施肥方法勞動強度大,且容易碰斷農作物的莖和根系的問題,但針對土質較硬土壤進行施肥時,通過手握把手移動施肥器很難鉆出施肥坑,不僅造成勞動強度增大,同時會出現鉆頭移動而造成碰斷農作物的莖和根系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電動施肥器,針對土質較硬土壤施肥時,施肥勞動強度大,且容易碰斷農作物的莖和根系的問題,具體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電動施料器,包括施肥器本體、頂蓋和把手,所述頂蓋位于施肥器本體上方且與施肥器本體螺紋連接,所述把手固定連接在頂蓋上,還包括開穴裝置、投料裝置和plc控制器,所述施肥器本體內設有開穴裝置,所述開穴裝置包括第一開穴板、第二開穴板、開穴電機、開穴轉筒和拉緊彈簧,所述開穴轉筒通過軸承轉動連接在施肥器本體內,所述開穴電機輸出軸連接開穴轉筒,所述第一開穴板和第二開穴板分別活動連接在開穴轉筒底部,且第一開穴板和第二開穴板之間固定連接有拉緊彈簧,所述投料裝置設置在開穴裝置上方,所述投料裝置包括承料板、第一移動桿、第二移動桿、伸縮氣缸、固定塊、儲料室和聯動桿,所述承料板轉動連接在施肥器本體內,所述固定塊對稱設置在施肥器本體內,所述第一移動桿頂端鉸接連接在承料板底部,其底端貫穿于固定塊并與第一開穴板相抵,所述第二移動桿頂端固定連接在驅動伸縮氣缸上,底端貫穿于固定塊并與第二開穴板相抵,所述第一移動桿和第二移動桿之間固定連接有聯動桿,所述承料板與頂蓋圍成所述儲料室,所述開穴電機和伸縮氣缸電連接于plc控制器。

優選的,所述第一開穴板和第二開穴板表面上設置有螺旋齒。

優選的,所述開穴轉筒為喇叭口狀的圓柱體,所述喇叭口位于圓柱體頂部且與施肥器本體內壁滑動連接。

優選的,所述開穴轉筒外表面上沿著圓周方向設有與開穴電機輸出軸相配合的輪齒。

優選的,所述承料板上設置有轉動軸,所述轉動軸兩端活動連接在施肥器本體內壁上。

優選的,所述第一開穴板和第二開穴板之間的夾角為45度。

需要說明的是,使用時,將頂蓋旋開,將需要投放的肥料放入到儲料室內,再將頂蓋旋上,然后用手握持把手將施肥器移動到需要施肥的地方,將第一開穴板和第二開穴板與地面接觸,然后啟動開穴電機,開穴電機通過輸出軸帶動開穴轉筒轉動,進而帶動第一開穴板和第二開穴板轉動,設置在第一開穴板和第二開穴板上螺旋齒將泥土旋出,這樣就在地面上鉆出一個施肥坑,開穴電機停止工作,然后啟動伸縮氣缸,第二移動桿向下移動,并通過聯動桿帶動第一移動桿向下移動,第一移動桿和第二移動桿繼續向下移動分別對第一開穴板和第二開穴板進行擠壓,這樣第一開穴板和第二開穴板就會分離形成肥料投放口,同時承料板在第一移動桿向下移動過程中開始轉動,這時承料板與施肥器本體內壁就形成間隙,肥料就會從間隙中流出,然后落入到第一開穴板和第二開穴板之間形成的肥料投放口,進而進入到施肥坑中,然后第二移動桿向上移動和第一移動桿向上移動,對第一開穴板和第二開穴板擠壓消失,第一開穴板和第二開穴板就會在拉緊彈簧作用下閉合,同時第一移動桿上移,使得承料板與施肥器本體內壁之間間隙消失,停止投料,至此完成整個施肥過程。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針對土質較硬土壤施肥時,可以通過開穴裝置進行開穴,并通過投料裝置將肥料施放在施肥部位,解決了土質較硬土壤時人工施肥時勞動強度大,且容易碰斷農作物的莖和根系的問題,該電動施肥器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減輕體力勞動,成本低,制作方便,具體如下:

(1)本發明的開穴裝置通過設置的開穴電機,帶動開穴轉筒轉動,進而帶動第一開穴板和第二開穴板轉動,設置在第一開穴板和第二開穴板上螺旋齒將泥土旋出,這樣就在地面上鉆出一個施肥坑,操作簡單,省時省力,特別硬質土壤施肥時,本發明電動施肥器具備明顯的優勢。

(2)本發明的投料裝置,通過設置的伸縮氣缸帶動第二移動桿向下移動,并通過聯動桿帶動第一移動桿向下移動,第一移動桿和第二移動桿向下移動對第一開穴板和第二開穴板進行擠壓,這樣第一開穴板和第二開穴板就會分離形成肥料投放口,同時承料板在第一移動桿向下移動過程中開始轉動,這時承料板與施肥器本體內壁就形成間隙,肥料就會從間隙中流出,然后落入到第一開穴板和第二開穴板之間形成的肥料投放口,進而進入到施肥坑中,整個過程實現自動控制,實現自動施肥,并可通過plc控制器,調整伸縮氣缸,進而控制肥料的用量。

附圖說明

附圖用來提供對發明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發明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發明,并不構成對本發明的限制。在附圖中:

圖1為本發明的電動施肥器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電動施肥器投料裝置工作時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的承料板與施肥器本體配合的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開穴轉筒與開穴電機輸出軸配合示意圖;

圖中標記為:1、施肥器本體;2、頂蓋;3、把手;4、開穴裝置;5、投料裝置;6、plc控制器;7、第一開穴板;8、第二開穴板;9、開穴電機;10、開穴轉筒;11、拉緊彈簧;12、承料板;13、第一移動桿;14、第二移動桿;15、伸縮氣缸;16、固定塊;17、儲料室;18、聯動桿;19、螺旋齒;20、喇叭口;21、輪齒;22、轉動軸。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所保護的范圍。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明中的具體含義。

如圖1、圖2、圖3和圖4所示,一種電動施料器,包括施肥器本體1、頂蓋2和把手3,頂蓋2位于施肥器本體1上方且與施肥器本體1螺紋連接,把手3固定連接在頂蓋2上,另外,還包括開穴裝置4、投料裝置5和plc控制器6,通過開穴裝置4和投料裝置5配合,可完成自動施肥工作。

其中,開穴裝置4設置在施肥器本體1內,開穴裝置4包括第一開穴板7、第二開穴板8、開穴電機9、開穴轉筒10和拉緊彈簧11,所述開穴轉筒10通過軸承轉動連接在施肥器本體1內,且開穴電機9輸出軸連接開穴轉筒10,所述第一開穴板7和第二開穴板8分別活動連接在開穴轉筒10底部,且第一開穴板7和第二開穴板8之間固定連接有拉緊彈簧11,使用時,將施肥器第一開穴板7和第二開穴板8與地面接觸,然后啟動開穴電機9,開穴電機9通過輸出軸帶動開穴轉筒10轉動,從而帶動第一開穴板7和第二開穴板8轉動,設置在第一開穴板7和第二開穴板8上螺旋齒19將泥土旋出,這樣就在地面上鉆出一個施肥坑,。

投料裝置5設置在開穴裝置4上方,其包括包括承料板12、第一移動桿13、第二移動桿14、伸縮氣缸15、固定塊16、儲料室17和聯動桿18,其中,承料板12轉動連接在施肥器本體1內,而固定塊16對稱設置在施肥器本體1內,所述第一移動桿13頂端鉸接連接在承料板12底部,其底端貫穿于固定塊16并與第一開穴板7相抵,同樣的,第二移動桿14頂端固定連接在驅動伸縮氣缸15上,底端貫穿于固定塊16并與第二開穴板8相抵,所述第一移動桿13和第二移動桿14之間固定連接有聯動桿18,其中儲料室17由承料板12與頂蓋2所圍成,并且開穴電機9和伸縮氣缸15電連接于plc控制器6,當需要投料時,啟動伸縮氣缸15,第二移動桿14向下移動,并通過聯動桿18帶動第一移動桿13向下移動,第一移動桿13和第二移動桿14向下移動分別對第一開穴板7和第二開穴板8進行擠壓,這樣第一開穴板7和第二開穴板8就會分離形成肥料投放口,同時承料板12在第一移動桿13向下移動過程中開始轉動,這時承料板12與施肥器本體1內壁就形成間隙,肥料就會從間隙中流出,然后落入到第一開穴板7和第二開穴板8之間形成的肥料投放口,進而進入到施肥坑中,然后伸縮氣缸收縮,第二移動桿14向上移動和第一移動桿13向上移動,對第一開穴板7和第二開穴板8擠壓消失,第一開穴板7和第二開穴板擠壓8就會在拉緊彈簧11作用下閉合,同時第一移動桿13上移,使得承料板12與施肥器本體1內壁之間間隙消失,停止投料。

進一步的,第一開穴板和第二開穴板表面上設置有螺旋齒19,可以將泥土旋出,方便施肥坑的開挖。

進一步,開穴轉筒10為喇叭口狀的圓柱體,其中,喇叭口20位于圓柱體頂部且與施肥器本體1內壁活動連接,通過喇叭口20使肥料快速流入到施肥坑內,同時喇叭口20與施肥器本體1活動連接,可使開穴轉筒10與施肥器本體1固定更牢固。

進一步的,開穴轉筒10外表面上沿著圓周方向設有與開穴電機9輸出軸相配合的輪齒21。

進一步的,承料板12上設置有轉動軸22,轉動軸22兩端活動連接在施肥器本體1內壁上,保證承料板12在施肥器本體內轉動的功能。

進一步的,第一開穴板7和第二開穴板80之間的夾角為45度,這樣的結構具有較好的開穴效果,又可兼顧第一開穴板7和第二開穴板8分離時泥土對其阻力問題。

工作原理:在使用該電動施肥器之前,需要對整個裝置的結構進行簡單的了解,使用時,將頂蓋2旋開,將需要投放的肥料放入到儲料室17內,再將頂蓋2旋上,然后用手握持把手將施肥器移動到需要施肥的地方,將第一開穴板7和第二開穴板8與地面接觸,然后啟動開穴電機9,開穴電機9通過輸出軸帶動開穴轉筒10轉動,進而帶動第一開穴板7和第二開穴板8轉動,設置在第一開穴板7和第二開穴板8上螺旋齒19將泥土旋出,這樣就在地面上鉆出一個施肥坑,開穴電機9停止工作,然后啟動伸縮氣缸15,第二移動桿14向下移動,并通過聯動桿18帶動第一移動桿13向下移動,第一移動桿13和第二移動桿14繼續向下移動分別對第一開穴板7和第二開穴板8進行擠壓,這樣第一開穴板7和第二開穴板8就會分離形成肥料投放口,同時承料板12在第一移動桿13向下移動過程中開始轉動,這時承料板12與施肥器本體1內壁就形成間隙,肥料就會從間隙中流出,然后落入到第一開穴板7和第二開穴板8之間形成的肥料投放口,進而進入到施肥坑中,然后第二移動桿14向上移動和第一移動桿13向上移動,對第一開穴板7和第二開穴板8擠壓消失,第一開穴板7和第二開穴板8就會在拉緊彈簧11作用下閉合,同時第一移動桿13上移,使得承料板12與施肥器本體1內壁之間間隙消失,停止投料,至此完成整個施肥過程。

本發明針對土質較硬土壤施肥時,可以通過開穴裝置進行開穴,并通過投料裝置將肥料施放在施肥部位,解決了土質較硬土壤時人工施肥時勞動強度大,且容易碰斷農作物的莖和根系的問題,該電動施肥器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減輕體力勞動,成本低,制作方便。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當前第1頁1 2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韩国伦理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