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家禽養殖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桃林下養雞快速育成方法。
背景技術:
林下養雞利用林下土地資源和林陰優勢,是飼養柴雞的生態養殖新模式。在提高了果樹、雞蛋附加值的同時,也建立起蛋雞與果林互促互利的良性循環,桃林下養雞目前較為普遍,但目前林下養雞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桃樹種植期難免會發生病害,噴灑農藥勢必會對林下雞群造成不利影響,不噴灑農藥控病則會影響桃樹產量;
(2)桃林下養雞生長周期長,不能實現快速育成。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桃林下養雞快速育成方法。
本發明的方案如下:一種桃林下養雞快速育成方法,具體的:
(1)選擇樹齡在3年以上7年以下的桃林作為林下養殖基地,每年3月上旬,在桃林行間距間按穴播法撒播牛蒡種子,每穴撒播2-3粒牛蒡種子,撒播結束后,澆灌一次硫酸亞鐵2800-3000倍液,使穴內土壤濕度保持在85-88%,在穴上覆蓋一層薄膜,至牛蒡種出苗,將薄膜撤除;
(2)5月,在田間放養第一批28-30日齡雞苗,放養密度為4-5只/㎡,
(3)7月,收獲第一批放養雞苗,繼續放養第二批雞苗,第二批雞苗日齡為28-30,放養密度為4-5只/㎡,第二批雞苗放養期間,每隔3天于每天早晨9-10點間,每天中午10-12點間,飼喂一次荔枝殼水煮液;
(4)7-8月間,采收成熟桃子,桃子采收前,在果面霧噴一層維生素u1000-1200倍液,12小時后,再進行采收;
(5)第二批雞苗于9月份收獲,雞群收獲后,人工采收挖取牛蒡。
進一步的,牛蒡穴播按30×60cm株行距開穴播種。
進一步的,雞苗放養期間,采取集中喂食模式喂食,每天早晨6-7點間,集中飼喂后,將雞群放養至桃林下自由采食,每天收集雞糞,送入發酵池內集中發酵;
進一步的,集中飼喂日糧按重量份數計,由30-35份麩皮、10-12份小麥、8-10份豆粕、3-5份玉米、0.012-0.015份復合微量元素、青稞發酵液8-10份組成;
進一步的,青稞發酵液在制作時,收集轉黃前的青稞子粒,磨漿,按2-2.5‰的比例接種凝結芽孢菌,在32-35℃下發酵處理11-12小時,濾除殘渣,得到青稞發酵液;
進一步的,將每天收集得到的雞糞在110-120℃的蒸汽高溫下充分滅菌后,冷卻至40-42℃并保溫腐熟處理2-3小時,降溫至36-38℃,調節ph至4-4.5,保溫處理8-10小時,經真空噴霧干燥后,均勻施撒于桃樹根系處。
本發明有益效果在于,桃林下養雞方法不僅能夠實現快速育成,還能實現增收,種養殖效益顯著;
具體的,果林一般很難進行深度疏松土壤,本發明選擇在桃林下種植牛蒡,牛蒡屬于地下根莖作物,牛蒡生長過程能夠實現深度疏松土壤的目的,提高土壤通透性以及營養傳輸性,這對延長桃樹高產周期有一定作用,另外,雞群在生長期可采食牛蒡葉,牛蒡葉能夠提高雞群免疫機能,降低雞群林下養殖期間病害發生率;
具體的,牛蒡種子撒播后,澆灌一次硫酸亞鐵2800-3000倍液,使穴內土壤濕度保持在85-88%,能夠顯著提高牛蒡出苗率;
具體的,雞群飼養期間,每天早晨6-7點間,集中喂食一次,每天一次集中喂食能夠實現快速育成,向飼喂日糧中添加青稞發酵液,具有促消化吸收的功效,能顯著提高飼料利用率,實現低成本快速育肥;
具體的,第二批雞苗育成期在7-9月份,此期間屬于高溫期,雞群極易發生中暑現象,每天中午10-12點間,飼喂一次荔枝殼水煮液,具有祛暑清火效果,降低第二批雞群中暑現象;
具體的,桃子收獲前,在果面霧噴一層維生素u1000-1200倍液,能夠抑制桃子貯存期釋放乙烯,避免桃子較快軟化,延長桃子保存期限;
具體的,每天收集雞糞,送入發酵池內集中發酵,發酵得到的雞糞中含有大量植酸酶,對土壤中各種殘留病原菌有抑殺作用,降低桃樹種植期病害發生率。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一種桃林下養雞快速育成方法,具體的:
(1)選擇樹齡在3年以上7年以下的桃林作為林下養殖基地,每年3月上旬,在桃林行間距間按穴播法撒播牛蒡種子,每穴撒播2-3粒牛蒡種子,撒播結束后,澆灌一次硫酸亞鐵2800倍液,使穴內土壤濕度保持在85%,在穴上覆蓋一層薄膜,至牛蒡種出苗,將薄膜撤除;
(2)5月,在田間放養第一批28-30日齡雞苗,放養密度為4只/㎡,
(3)7月,收獲第一批放養雞苗,繼續放養第二批雞苗,第二批雞苗日齡為28-30,放養密度為4只/㎡,第二批雞苗放養期間,每隔3天于每天早晨9-10點間,每天中午10-12點間,飼喂一次荔枝殼水煮液;
(4)7-8月間,采收成熟桃子,桃子采收前,在果面霧噴一層維生素u1000倍液,12小時后,再進行采收;
(5)第二批雞苗于9月份收獲,雞群收獲后,人工采收挖取牛蒡。
進一步的,牛蒡穴播按30×60cm株行距開穴播種。
進一步的,雞苗放養期間,采取集中喂食模式喂食,每天早晨6-7點間,集中飼喂后,將雞群放養至桃林下自由采食,每天收集雞糞,送入發酵池內集中發酵;
進一步的,集中飼喂日糧按重量份數計,由30份麩皮、10份小麥、8份豆粕、3份玉米、0.012份復合微量元素、青稞發酵液8份組成;
進一步的,青稞發酵液在制作時,收集轉黃前的青稞子粒,磨漿,按2‰的比例接種凝結芽孢菌,在32℃下發酵處理11小時,濾除殘渣,得到青稞發酵液;
進一步的,將每天收集得到的雞糞在110℃的蒸汽高溫下充分滅菌后,冷卻至40℃并保溫腐熟處理2小時,降溫至36℃,調節ph至4,保溫處理8小時,經真空噴霧干燥后,均勻施撒于桃樹根系處。
實施例2、一種桃林下養雞快速育成方法,具體的:
(1)選擇樹齡在3年以上7年以下的桃林作為林下養殖基地,每年3月上旬,在桃林行間距間按穴播法撒播牛蒡種子,每穴撒播2-3粒牛蒡種子,撒播結束后,澆灌一次硫酸亞鐵3000倍液,使穴內土壤濕度保持在88%,在穴上覆蓋一層薄膜,至牛蒡種出苗,將薄膜撤除;
(2)5月,在田間放養第一批28-30日齡雞苗,放養密度為5只/㎡,
(3)7月,收獲第一批放養雞苗,繼續放養第二批雞苗,第二批雞苗日齡為28-30,放養密度為5只/㎡,第二批雞苗放養期間,每隔3天于每天早晨9-10點間,每天中午10-12點間,飼喂一次荔枝殼水煮液;
(4)7-8月間,采收成熟桃子,桃子采收前,在果面霧噴一層維生素u1200倍液,12小時后,再進行采收;
(5)第二批雞苗于9月份收獲,雞群收獲后,人工采收挖取牛蒡。
進一步的,牛蒡穴播按30×60cm株行距開穴播種。
進一步的,雞苗放養期間,采取集中喂食模式喂食,每天早晨6-7點間,集中飼喂后,將雞群放養至桃林下自由采食,每天收集雞糞,送入發酵池內集中發酵;
進一步的,集中飼喂日糧按重量份數計,由35份麩皮、12份小麥、10份豆粕、5份玉米、0.015份復合微量元素、青稞發酵液10份組成;
進一步的,青稞發酵液在制作時,收集轉黃前的青稞子粒,磨漿,按2.5‰的比例接種凝結芽孢菌,在35℃下發酵處理12小時,濾除殘渣,得到青稞發酵液;
進一步的,將每天收集得到的雞糞在120℃的蒸汽高溫下充分滅菌后,冷卻至42℃并保溫腐熟處理3小時,降溫至38℃,調節ph至4.5,保溫處理10小時,經真空噴霧干燥后,均勻施撒于桃樹根系處。
實施例3、一種桃林下養雞快速育成方法,具體的:
(1)選擇樹齡在3年以上7年以下的桃林作為林下養殖基地,每年3月上旬,在桃林行間距間按穴播法撒播牛蒡種子,每穴撒播2-3粒牛蒡種子,撒播結束后,澆灌一次硫酸亞鐵2900倍液,使穴內土壤濕度保持在86%,在穴上覆蓋一層薄膜,至牛蒡種出苗,將薄膜撤除;
(2)5月,在田間放養第一批28-30日齡雞苗,放養密度為4只/㎡,
(3)7月,收獲第一批放養雞苗,繼續放養第二批雞苗,第二批雞苗日齡為28-30,放養密度為4只/㎡,第二批雞苗放養期間,每隔3天于每天早晨9-10點間,每天中午10-12點間,飼喂一次荔枝殼水煮液;
(4)7-8月間,采收成熟桃子,桃子采收前,在果面霧噴一層維生素u1100倍液,12小時后,再進行采收;
(5)第二批雞苗于9月份收獲,雞群收獲后,人工采收挖取牛蒡。
進一步的,牛蒡穴播按30×60cm株行距開穴播種。
進一步的,雞苗放養期間,采取集中喂食模式喂食,每天早晨6-7點間,集中飼喂后,將雞群放養至桃林下自由采食,每天收集雞糞,送入發酵池內集中發酵;
進一步的,集中飼喂日糧按重量份數計,由32份麩皮、11份小麥、9份豆粕、4份玉米、0.013份復合微量元素、青稞發酵液9份組成;
進一步的,青稞發酵液在制作時,收集轉黃前的青稞子粒,磨漿,按2.2‰的比例接種凝結芽孢菌,在34℃下發酵處理11.5小時,濾除殘渣,得到青稞發酵液;
進一步的,將每天收集得到的雞糞在115℃的蒸汽高溫下充分滅菌后,冷卻至41℃并保溫腐熟處理2.5小時,降溫至37℃,調節ph至4.2,保溫處理9小時,經真空噴霧干燥后,均勻施撒于桃樹根系處。
以下結合具體對比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具體對比例設置時,采用單因子對照進行對比試驗驗證:
驗證試驗1:
實驗組:選擇樹齡在3年以上7年以下的桃林作為林下養殖基地,每年3月上旬,在桃林行間距間按穴播法撒播牛蒡種子,每穴撒播2-3粒牛蒡種子,撒播結束后,澆灌一次硫酸亞鐵2800倍液,使穴內土壤濕度保持在85%,在穴上覆蓋一層薄膜,至牛蒡種出苗,將薄膜撤除;
對照組:選擇樹齡在3年以上7年以下的桃林作為林下養殖基地,每年3月上旬,在桃林行間距間按穴播法撒播牛蒡種子,每穴撒播2-3粒牛蒡種子,撒播結束后,澆灌一次水,使穴內土壤濕度保持在85%,在穴上覆蓋一層薄膜,至牛蒡種出苗,將薄膜撤除;
統計兩組牛蒡出苗率,結果:實驗組88.2%,對照組50.7%;
驗證試驗2:
實驗組:
(1)選擇樹齡在3年以上7年以下的桃林作為林下養殖基地,每年3月上旬,在桃林行間距間按穴播法撒播牛蒡種子,每穴撒播2-3粒牛蒡種子,撒播結束后,澆灌一次硫酸亞鐵2800倍液,使穴內土壤濕度保持在85%,在穴上覆蓋一層薄膜,至牛蒡種出苗,將薄膜撤除;
(2)5月,在田間放養第一批28-30日齡雞苗,放養密度為4只/㎡,
(3)7月,收獲第一批放養雞苗,繼續放養第二批雞苗,第二批雞苗日齡為28-30,放養密度為4只/㎡,第二批雞苗放養期間,每隔3天于每天早晨9-10點間,每天中午10-12點間,飼喂一次荔枝殼水煮液;
(4)7-8月間,采收成熟桃子,桃子采收前,在果面霧噴一層維生素u1000倍液,12小時后,再進行采收;
(5)第二批雞苗于9月份收獲,雞群收獲后,人工采收挖取牛蒡。
進一步的,牛蒡穴播按30×60cm株行距開穴播種。
進一步的,雞苗放養期間,采取集中喂食模式喂食,每天早晨6-7點間,集中飼喂后,將雞群放養至桃林下自由采食,每天收集雞糞,送入發酵池內集中發酵;
進一步的,集中飼喂日糧按重量份數計,由30份麩皮、10份小麥、8份豆粕、3份玉米、0.012份復合微量元素、青稞發酵液8份組成;
進一步的,青稞發酵液在制作時,收集轉黃前的青稞子粒,磨漿,按2‰的比例接種凝結芽孢菌,在32℃下發酵處理11小時,濾除殘渣,得到青稞發酵液;
進一步的,將每天收集得到的雞糞在110℃的蒸汽高溫下充分滅菌后,冷卻至40℃并保溫腐熟處理2小時,降溫至36℃,調節ph至4,保溫處理8小時,經真空噴霧干燥后,均勻施撒于桃樹根系處。
對照組:
(1)選擇樹齡在3年以上7年以下的桃林作為林下養殖基地,每年3月上旬,在桃林行間距間按穴播法撒播牛蒡種子,每穴撒播2-3粒牛蒡種子,撒播結束后,澆灌一次硫酸亞鐵2800倍液,使穴內土壤濕度保持在85%,在穴上覆蓋一層薄膜,至牛蒡種出苗,將薄膜撤除;
(2)5月,在田間放養第一批28-30日齡雞苗,放養密度為4只/㎡,
(3)7月,收獲第一批放養雞苗,繼續放養第二批雞苗,第二批雞苗日齡為28-30,放養密度為4只/㎡,第二批雞苗放養期間,每隔3天于每天早晨9-10點間,每天中午10-12點間,飼喂一次水;
(4)7-8月間,采收成熟桃子,桃子采收前,在果面霧噴一層維生素u1000倍液,12小時后,再進行采收;
(5)第二批雞苗于9月份收獲,雞群收獲后,人工采收挖取牛蒡。
進一步的,牛蒡穴播按30×60cm株行距開穴播種。
進一步的,雞苗放養期間,采取集中喂食模式喂食,每天早晨6-7點間,集中飼喂后,將雞群放養至桃林下自由采食,每天收集雞糞,送入發酵池內集中發酵;
進一步的,集中飼喂日糧按重量份數計,由30份麩皮、10份小麥、8份豆粕、3份玉米、0.012份復合微量元素、青稞發酵液8份組成;
進一步的,青稞發酵液在制作時,收集轉黃前的青稞子粒,磨漿,按2‰的比例接種凝結芽孢菌,在32℃下發酵處理11小時,濾除殘渣,得到青稞發酵液;
進一步的,將每天收集得到的雞糞在110℃的蒸汽高溫下充分滅菌后,冷卻至40℃并保溫腐熟處理2小時,降溫至36℃,調節ph至4,保溫處理8小時,經真空噴霧干燥后,均勻施撒于桃樹根系處。
統計第二批雞苗育成期間中暑率,結果:實驗組2.6%,對照組10.8%;
驗證試驗3:
實驗組:
(1)選擇樹齡在3年以上7年以下的桃林作為林下養殖基地,每年3月上旬,在桃林行間距間按穴播法撒播牛蒡種子,每穴撒播2-3粒牛蒡種子,撒播結束后,澆灌一次硫酸亞鐵2800倍液,使穴內土壤濕度保持在85%,在穴上覆蓋一層薄膜,至牛蒡種出苗,將薄膜撤除;
(2)5月,在田間放養第一批28-30日齡雞苗,放養密度為4只/㎡,
(3)7月,收獲第一批放養雞苗,繼續放養第二批雞苗,第二批雞苗日齡為28-30,放養密度為4只/㎡,第二批雞苗放養期間,每隔3天于每天早晨9-10點間,每天中午10-12點間,飼喂一次荔枝殼水煮液;
(4)7-8月間,采收成熟桃子,桃子采收前,在果面霧噴一層維生素u1000倍液,12小時后,再進行采收;
(5)第二批雞苗于9月份收獲,雞群收獲后,人工采收挖取牛蒡。
進一步的,牛蒡穴播按30×60cm株行距開穴播種。
進一步的,雞苗放養期間,采取集中喂食模式喂食,每天早晨6-7點間,集中飼喂后,將雞群放養至桃林下自由采食,每天收集雞糞,送入發酵池內集中發酵;
進一步的,集中飼喂日糧按重量份數計,由30份麩皮、10份小麥、8份豆粕、3份玉米、0.012份復合微量元素、青稞發酵液8份組成;
進一步的,青稞發酵液在制作時,收集轉黃前的青稞子粒,磨漿,按2‰的比例接種凝結芽孢菌,在32℃下發酵處理11小時,濾除殘渣,得到青稞發酵液;
進一步的,將每天收集得到的雞糞在110℃的蒸汽高溫下充分滅菌后,冷卻至40℃并保溫腐熟處理2小時,降溫至36℃,調節ph至4,保溫處理8小時,經真空噴霧干燥后,均勻施撒于桃樹根系處。
對照組:
(1)選擇樹齡在3年以上7年以下的桃林作為林下養殖基地,每年3月上旬,在桃林行間距間按穴播法撒播牛蒡種子,每穴撒播2-3粒牛蒡種子,撒播結束后,澆灌一次硫酸亞鐵2800倍液,使穴內土壤濕度保持在85%,在穴上覆蓋一層薄膜,至牛蒡種出苗,將薄膜撤除;
(2)5月,在田間放養第一批28-30日齡雞苗,放養密度為4只/㎡,
(3)7月,收獲第一批放養雞苗,繼續放養第二批雞苗,第二批雞苗日齡為28-30,放養密度為4只/㎡,第二批雞苗放養期間,每隔3天于每天早晨9-10點間,每天中午10-12點間,飼喂一次荔枝殼水煮液;
(4)7-8月間,采收成熟桃子,桃子采收前,在果面霧噴一層水,12小時后,再進行采收;
(5)第二批雞苗于9月份收獲,雞群收獲后,人工采收挖取牛蒡。
進一步的,牛蒡穴播按30×60cm株行距開穴播種。
進一步的,雞苗放養期間,采取集中喂食模式喂食,每天早晨6-7點間,集中飼喂后,將雞群放養至桃林下自由采食,每天收集雞糞,送入發酵池內集中發酵;
進一步的,集中飼喂日糧按重量份數計,由30份麩皮、10份小麥、8份豆粕、3份玉米、0.012份復合微量元素、青稞發酵液8份組成;
進一步的,青稞發酵液在制作時,收集轉黃前的青稞子粒,磨漿,按2‰的比例接種凝結芽孢菌,在32℃下發酵處理11小時,濾除殘渣,得到青稞發酵液;
進一步的,將每天收集得到的雞糞在110℃的蒸汽高溫下充分滅菌后,冷卻至40℃并保溫腐熟處理2小時,降溫至36℃,調節ph至4,保溫處理8小時,經真空噴霧干燥后,均勻施撒于桃樹根系處。
用日本產水果硬度計(fhm-5)檢測兩組所得到桃子的硬度,從兩組中隨機挑選硬度差異不大的桃子做貯存試驗中,統計兩組桃子硬度維持在200g以上時貯存天數,結果:實驗組6天,對照組2天;
驗證試驗4:
以28-30日齡雞苗作為試驗對象,將雞苗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50只,其中,實驗組飼喂日糧按重量份數計,由30份麩皮、10份小麥、8份豆粕、3份玉米、0.012份復合微量元素、青稞發酵液8份組成;
青稞發酵液在制作時,收集轉黃前的青稞子粒,磨漿,按2‰的比例接種凝結芽孢菌,在32℃下發酵處理11小時,濾除殘渣,得到青稞發酵液;
對照組飼喂日糧按重量份數計,由30份麩皮、10份小麥、8份豆粕、3份玉米、0.012份復合微量元素、青稞8份組成;
兩組每日按常規方式投喂,每日投喂量相同,試驗期為一個月,統計一個月內,兩組平均增重,結果:實驗組826.8g,對照組644.1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