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農業種植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高粱與紅薯間作套種的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的進步,農業生產也隨著改變,逐步由傳統的資源消耗型向技術效益型轉化,間作套種成為提高土地資源利用率的重要手段。間套作選擇形態特征和生育特性對應互補的作物,充分利用水土光熱資源,在單位面積上獲得更高產量的特點,培肥地力,減少病蟲害,減少投入,增加產出。在貴州省仁懷市有28萬畝有機高梁基地,高梁是忌重茬作物,如果不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就是對土地資源的浪費,所以技術人員通過反復試驗,總結出一種有機高粱與紅薯生態間作套種的方法。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有機高粱與紅薯間作套種的方法。
一種有機高粱與紅薯間作套種的方法,其具體步驟為:
(一)品種選擇
有機高粱品種:紅纓子有機高粱,生長期140~150天;
紅薯品種:常規栽培品種,生長期150~170天;
(二)整理苗床
選擇水源方便、背風向陽、土壤肥沃的砂質土壤,結合深翻,消滅越冬蟲卵,并灌足冬水;早春及時耙耱、鎮壓保墑、精細整地;全田施基肥包括腐熟糞肥5000kg/畝,肥料隨耕翻入土;
(三)播種
有機高粱播種:在4月下旬播種,有機高粱畝用種子1.5~2公斤,播種前要將種子進行篩選并曬種,將種子均勻撒于苗床面上,澆上適量的清糞水;春播高梁在苗床上需加蓋塑料薄膜;干旱時要及時澆水,在移栽前三天揭膜煉苗;
紅薯播種:在4月下旬,選用無病、健壯、皮色鮮亮光滑、大小均勻、單塊重150~200克的薯塊,將種薯傾斜45°整齊排列在苗床上,行距20厘米,株距5厘米,覆蓋細沙土,然后灑透水,蓋上薄膜;白天溫度控制在20~28℃,晚上溫度控制在16~22℃;前期控水,等薯苗出土后,每隔5~7天灑水1次,當薯苗長至15~20厘米,白天通風煉苗,薯苗23~25厘米時即可拔苗移栽;
(四)移栽
高粱移栽:高粱苗長至4葉時起苗移栽,起苗時應注意防止傷根;窩距280~300cm,行距400~500cm;土壤肥力低的適當密植移栽時,畝施清糞水1000~1200公斤;
紅薯移栽:紅薯苗定植在兩行高粱之間的位置,每兩行高梁種植1行紅薯,紅薯每畝留苗400~450株;紅薯莖葉生長到30~40厘米時采取摘心、提蔓、翻秧措施以調節養分的運轉,以利于養分向地下部塊根輸送;紅薯進入莖葉旺盛生長期,畝施磷、鉀復合肥12~15千克,加強水肥管理,灌水應掌握少量多次的原則,保持地表濕潤,但不能積水;
(五)追肥
有機高粱:在拔節孕穗期畝用清糞或沼液1200~1500公斤,并結合中耕培土;
紅薯:在定植后60~70天,追施1次催薯肥,催薯肥以鉀肥為主,每畝施有機肥500kg;
(六)、病蟲害的防治
紅薯的病蟲害防治與有機高粱一致;有機高粱在生長過程中病蟲害發生較輕,苗期發現螟蟲用糖醋液誘殺,即糖、醋、酒、水按3:4:1:2的比例配制成糖醋液,根據螟蟲輕重程度田間每畝罷放5~10盤缽誘殺成蟲減少田間蟲源,如發生黑穗病人工及時拔出帶出田間集中處理。
(七)、適時收割
高粱收獲:10月中旬,高粱收割的最佳時間是在高粱灌漿后期,高粱穗部籽粒有80%左右由白色轉變紅褐色的時期。但由于高粱在生長過程中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成熟度不一致,因此高粱收割一般分兩次采購第一次在80%的高粱達到收割要求時收割一次,剩下的20%待高粱進一步成熟;
紅薯收獲:10月下旬,在氣溫降至18~20℃時即可采收上市,分期采收。
本發明方法簡單,具有成本低、收得率高、管理方便等優點,非常適合大規模栽培,在不使用化學農藥的同時,又保護了生態環境,高粱套種紅薯可有效調解生態環境。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傳統栽培對農業生產造成的不利因素,提供一種高粱與紅薯間作套種的種植方法,采用間作套種的種植模式可以使作物群體內的光、熱、風條件處理在較優的配制,能夠發揮紅薯的增產潛力,并且解決在高粱間距大土地資源浪費的問題。
一種有機高粱與紅薯間作套種的方法,其具體步驟為:
(一)品種選擇
高粱品種:紅纓子有機高粱,生長期140~150天;
紅薯品種:常規栽培品種,生長期150~170天;
(二)整理苗床
選擇水源方便、背風向陽、土壤肥沃的砂質土壤,結合深翻,消滅越冬蟲卵,并灌足冬水;早春及時耙耱、鎮壓保墑、精細整地;全田施基肥包括腐熟糞肥5000kg/畝,肥料隨耕翻入土;
(三)播種
高粱播種:在4月下旬播種,高粱畝用種子1.5~2公斤,播種前要將種子進行篩選并曬種,將種子均勻撒于苗床面上,澆上適量的清糞水;春播高梁在苗床上需加蓋塑料薄膜防止倒春寒。高粱出苗后要注意保證苗均勻、壯實。干旱時要及時澆水,在移栽前三天揭膜煉苗。
紅薯播種:在4月下旬,選用無病、健壯、皮色鮮亮光滑、大小均勻、單塊重150~200克的薯塊,將種薯傾斜45°整齊排列在苗床上,行距20厘米,株距5厘米,覆蓋細沙土(以蓋嚴紅薯為宜),然后灑透水,蓋上薄膜。白天溫度控制在20~28℃,晚上溫度控制在16~22℃。前期控水,等薯苗出土后,每隔5~7天灑水1次,當薯苗長至15~20厘米,白天通風煉苗,薯苗23~25厘米時即可拔苗移栽。
(四)移栽
高粱移栽:高粱苗長至4葉時即可起苗移栽,起苗時應注意防止傷根,除去病苗、弱苗、雜苗帶護根土。移栽時,窩距280~300cm,行距400~500cm;土壤肥力低的適當密植移栽時,畝施清糞水1000~1200公斤。
紅薯移栽:紅薯苗定植在兩行高粱之間的位置,每兩行高種植1行紅薯,紅薯每畝留苗400~450株。紅薯定植后,及時灌水,以利于生根成活,保證秧苗成活率。紅薯前期一般生長較緩慢,對肥水充足、紅薯莖葉生長旺盛的田塊,在莖葉生長到30~40厘米時采取摘心、提蔓、翻秧等措施以調節養分的運轉,控制地上部莖葉伸展,改善田間光照條件,以利于養分向地下部塊根輸送。紅薯進入莖葉旺盛生長期,畝施磷、鉀復合肥12~15千克,加強水肥管理,灌水應掌握少量多次的原則,保持地表濕潤,但不能積水。
(五)追肥
有機高粱:在拔節孕穗期畝用清糞或沼液1200~1500公斤,并結合中耕培土。
紅薯:在定植后60~70天,追施1次催薯肥,催薯肥以鉀肥為主,一般每畝施有機肥500kg。
(六)、病蟲害的防治
有機高粱禁止使用農藥進行病蟲害防治,所以紅薯的病蟲害防治與有機高粱一致。有機高粱抗病性較強,通常在生長過程中病蟲害發生較輕,如苗期發現螟蟲可用糖醋液誘殺,即糖、醋、酒、水按3:4:1:2的比例配制成糖醋液,根據螟蟲輕重程度田間每畝罷放5~10盤缽誘殺成蟲減少田間蟲源,如發生黑穗病人工及時拔出帶出田間集中處理。種植區域相鄰有種植水稻的稻田內禁止使用敵敵畏等有機磷類農藥否則將給相近高粱帶來毀滅性的減產。
(七)、適時收割
高粱收獲:10月中旬,高粱收割的最佳時間是在高粱灌漿后期,高粱穗部籽粒有80%左右由白色轉變紅褐色的時期。但由于高粱在生長過程中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成熟度不一致,因此高粱收割一般分兩次采購第一次在80%的高粱達到收割要求時收割一次,剩下的20%待高粱進一步成熟。
紅薯收獲:10月下旬,在氣溫降至18~20℃時即可采收上市,分期采收。
本發明間作套種方法可有效解決有機高梁忌重茬的問題,與紅薯套種具有以下優點:(1)可連續種植,解決了高粱大間距的土地資源浪費問題;
(2)可有效抑制病蟲害,極大降低農藥施用,甚至不用農藥,解決有機高梁的生產風險。
(3)增加了農業土地的附加值;
(4)套種的薯藤可廣泛應用到養殖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