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幕墻工程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植物幕墻用種植容器。
背景技術:
在城市中植樹造林、種草種花,把一定的地面(空間)覆蓋或者是裝點起來,這就是城市綠化。城市綠化是栽種植物以改善城市環境的活動,城市綠化作為城市生態系統中的還原組織城市生態系統具有受到外來干擾和破壞而恢復原狀的能力,就是通常所說的城市生態系統的還原功能。城市生態系統具有還原功能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城市中綠化生態環境的作用。對城市綠化生態環境的研究就是要充分利用城市綠化生態環境使城市生態系統具有還原功能,能夠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環境質量這一重要性質,也影響一個城市的名譽。植物幕墻是一種新型墻面綠化形式,植物幕墻綠化是著眼城市建設綠化技術的創新,不僅解決了城市肌理中的景觀問題,而且將建筑本身向其周邊的風景和自然環境開放,它改變了傳統的綠化形式,不僅能增加建筑物的藝術效果,使環境更加整潔美觀、生動活潑,而且占地少甚至不占地、綠量大且見效快,也能解決地面綠化占地與城市寸土寸金的矛盾,同時豐富了城市綠化空間的層次,具有良好的景觀和生態效益,植物幕墻綠化具有極大的應用前景
植物幕墻綠化最好的方式是采用模塊式垂直綠化,能夠方便植物的管理和更換。模塊式垂直綠化是將植物種植在裝有其生長所需的基質的種植容器中,再垂直安裝在墻體結構或框架上進行綠化的形式,種植容器的構建直接影響了植物幕墻的功能性以及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問題,提供了一種植物幕墻用種植容器,使用了耐腐蝕耐沖劑的高性能塑料板框,不易燃耐腐蝕的無紡布嵌套在板框內,組成一個模塊,每個模塊分隔為20-25個獨立種植基盤,裝上培養基質即可進行培養,在種植容器模式下,能夠快速形成垂直綠化效果,加大了植物的存活率。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植物幕墻用種植容器,使用了耐腐蝕耐沖劑的高性能塑料板框,將不易燃耐腐蝕的無紡布嵌套在板框內,組成一個模塊,每個模塊分隔為20-25個獨立種植基盤,裝上培養基質即可進行培養;
所述高性能塑料板框按照重量份計由以下原料制成:聚丙烯40-45份、聚氯乙烯35-40份、聚苯乙烯15-20份、環氧大豆油14-16份、己二酸二辛酯5-10份、四氯雙酚6-8份、鄰苯二甲酸二辛酯4-6份、碳酸鈣2-4份、亞磷酸酯1.8-2.0份、硬脂酸鋅1.3-1.5份、硬脂酸鈣1.1-1.3份、鋁酸酯偶聯劑0.8-1.0份、二氧化鈦0.3-0.5份、納米鋁粉0.2-0.3份;
所述無紡布按照重量百分比計由以下原料制成:聚丙烯腈纖維占35-40%、聚酰胺纖維占20-25%、聚乙烯占15-20%、玻璃纖維占5-10%、氧化石墨烯占1.2-1.4%、納米二氧化硅占0.3-0.5%、剩余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樹脂。
作為對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描述,所述無紡布制備方法為:稱取上述質量百分比的氧化石墨烯溶于30-40倍體積的去離子水中,超聲分散15-20分鐘后,加入納米二氧化硅,混合均勻,在300-400轉/分鐘下攪拌30-40分鐘,然后轉移至水熱反應釜中,在180-200℃下反應22-24小時,得到產物與剩余成分混合造粒,采用熔噴紡織法得到所述無紡布。
作為對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描述,所述納米鋁粉的制備方法為:
(1)將硝酸鋁溶解在質量濃度為0.5-0.6摩爾/升的碳酸銨溶液中,體積比為1:12-15,加熱至50-55℃,在磁力攪拌器下攪拌15-20分鐘,反應得到白色沉淀物;
(2)將沉淀物轉移至水熱反應釜中,160-180℃反應15-18小時,取出反應釜置于通風櫥內自然冷卻至室溫,移出產物,將產物用乙醇和去離子水分別洗滌3-5次,得到產物,再將產物置于50-60℃烘箱中干燥5-7小時,然后放入馬弗爐中煅燒2-3小時,然后放入冷凍室中干燥2-4小時,即得所述納米鋁粉。
本發明相比現有技術具有以下優點:為了解決現有植物幕墻更換頻率高,植物生存能力差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植物幕墻用種植容器,使用了耐腐蝕耐沖劑的高性能塑料板框,將不易燃耐腐蝕的無紡布嵌套在板框內,組成一個模塊,每個模塊分隔為20-25個獨立種植基盤,裝上培養基質即可進行培養,使用的高性能板塊添加了光穩定劑,能夠抑制減弱光降解作用,形成一道防線,具有解決在太陽光紫外線及氧的作用而發生老化的問題,除此之外還含有抗氧化劑,能夠防止酸堿、熱、臭氧等對于聚合物產生破壞作用,延長使用壽命,使用不易燃耐腐蝕的無紡布套在板框內,透氣性好,易于植物生長,且回收利用性好,在該種植容器模式下,能夠快速形成垂直綠化效果,加大了植物的存活率。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
一種植物幕墻用種植容器,使用了耐腐蝕耐沖劑的高性能塑料板框,將不易燃耐腐蝕的無紡布嵌套在板框內,組成一個模塊,每個模塊分隔為20個獨立種植基盤,裝上培養基質即可進行培養;
所述高性能塑料板框按照重量份計由以下原料制成:聚丙烯40份、聚氯乙烯35份、聚苯乙烯15份、環氧大豆油14份、己二酸二辛酯5份、四氯雙酚6份、鄰苯二甲酸二辛酯4份、碳酸鈣2份、亞磷酸酯1.8份、硬脂酸鋅1.3份、硬脂酸鈣1.1份、鋁酸酯偶聯劑0.8份、二氧化鈦0.3份、納米鋁粉0.2份;
所述無紡布按照重量百分比計由以下原料制成:聚丙烯腈纖維占35%、聚酰胺纖維占20%、聚乙烯占15%、玻璃纖維占5%、氧化石墨烯占1.2%、納米二氧化硅占0.3%、剩余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樹脂。
作為對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描述,所述無紡布制備方法為:稱取上述質量百分比的氧化石墨烯溶于30倍體積的去離子水中,超聲分散15分鐘后,加入納米二氧化硅,混合均勻,在300轉/分鐘下攪拌30分鐘,然后轉移至水熱反應釜中,在180℃下反應22小時,得到產物與剩余成分混合造粒,采用熔噴紡織法得到所述無紡布。
作為對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描述,所述納米鋁粉的制備方法為:
(1)將硝酸鋁溶解在質量濃度為0.5摩爾/升的碳酸銨溶液中,體積比為1:12,加熱至50℃,在磁力攪拌器下攪拌15分鐘,反應得到白色沉淀物;
(2)將沉淀物轉移至水熱反應釜中,160℃反應15小時,取出反應釜置于通風櫥內自然冷卻至室溫,移出產物,將產物用乙醇和去離子水分別洗滌3次,得到產物,再將產物置于50℃烘箱中干燥5小時,然后放入馬弗爐中煅燒2小時,然后放入冷凍室中干燥2小時,即得所述納米鋁粉。
實施例2
一種植物幕墻用種植容器,使用了耐腐蝕耐沖劑的高性能塑料板框,將不易燃耐腐蝕的無紡布嵌套在板框內,組成一個模塊,每個模塊分隔為23個獨立種植基盤,裝上培養基質即可進行培養;
所述高性能塑料板框按照重量份計由以下原料制成:聚丙烯43份、聚氯乙烯38份、聚苯乙烯18份、環氧大豆油15份、己二酸二辛酯8份、四氯雙酚7份、鄰苯二甲酸二辛酯5份、碳酸鈣3份、亞磷酸酯1.9份、硬脂酸鋅1.4份、硬脂酸鈣1.2份、鋁酸酯偶聯劑0.9份、二氧化鈦0.4份、納米鋁粉0.25份;
所述無紡布按照重量百分比計由以下原料制成:聚丙烯腈纖維占38%、聚酰胺纖維占23%、聚乙烯占17%、玻璃纖維占7%、氧化石墨烯占1.3%、納米二氧化硅占0.4%、剩余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樹脂。
作為對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描述,所述無紡布制備方法為:稱取上述質量百分比的氧化石墨烯溶于35倍體積的去離子水中,超聲分散18分鐘后,加入納米二氧化硅,混合均勻,在350轉/分鐘下攪拌35分鐘,然后轉移至水熱反應釜中,在190℃下反應23小時,得到產物與剩余成分混合造粒,采用熔噴紡織法得到所述無紡布。
作為對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描述,所述納米鋁粉的制備方法為:
(1)將硝酸鋁溶解在質量濃度為0.55摩爾/升的碳酸銨溶液中,體積比為1:13,加熱至52℃,在磁力攪拌器下攪拌17分鐘,反應得到白色沉淀物;
(2)將沉淀物轉移至水熱反應釜中,170℃反應16小時,取出反應釜置于通風櫥內自然冷卻至室溫,移出產物,將產物用乙醇和去離子水分別洗滌4次,得到產物,再將產物置于55℃烘箱中干燥6小時,然后放入馬弗爐中煅燒2.5小時,然后放入冷凍室中干燥3小時,即得所述納米鋁粉。
實施例3
一種植物幕墻用種植容器,使用了耐腐蝕耐沖劑的高性能塑料板框,將不易燃耐腐蝕的無紡布嵌套在板框內,組成一個模塊,每個模塊分隔為25個獨立種植基盤,裝上培養基質即可進行培養;
所述高性能塑料板框按照重量份計由以下原料制成:聚丙烯45份、聚氯乙烯40份、聚苯乙烯20份、環氧大豆油16份、己二酸二辛酯10份、四氯雙酚8份、鄰苯二甲酸二辛酯6份、碳酸鈣4份、亞磷酸酯2.0份、硬脂酸鋅1.5份、硬脂酸鈣1.3份、鋁酸酯偶聯劑1.0份、二氧化鈦0.5份、納米鋁粉0.3份;
所述無紡布按照重量百分比計由以下原料制成:聚丙烯腈纖維占40%、聚酰胺纖維占25%、聚乙烯占20%、玻璃纖維占10%、氧化石墨烯占1.4%、納米二氧化硅占0.5%、剩余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樹脂。
作為對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描述,所述無紡布制備方法為:稱取上述質量百分比的氧化石墨烯溶于40倍體積的去離子水中,超聲分散20分鐘后,加入納米二氧化硅,混合均勻,在400轉/分鐘下攪拌40分鐘,然后轉移至水熱反應釜中,在200℃下反應24小時,得到產物與剩余成分混合造粒,采用熔噴紡織法得到所述無紡布。
作為對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描述,所述納米鋁粉的制備方法為:
(1)將硝酸鋁溶解在質量濃度為0.6摩爾/升的碳酸銨溶液中,體積比為1:15,加熱至55℃,在磁力攪拌器下攪拌20分鐘,反應得到白色沉淀物;
(2)將沉淀物轉移至水熱反應釜中,180℃反應18小時,取出反應釜置于通風櫥內自然冷卻至室溫,移出產物,將產物用乙醇和去離子水分別洗滌5次,得到產物,再將產物置于60℃烘箱中干燥7小時,然后放入馬弗爐中煅燒3小時,然后放入冷凍室中干燥4小時,即得所述納米鋁粉。
對比例1
與實施例1的區別僅在于,將高性能塑料板框制備原料換做:聚丙烯40份、聚氯乙烯35份、聚苯乙烯15份、環氧大豆油14份、己二酸二辛酯5份、碳酸鈣2份、亞磷酸酯1.8份、硬脂酸鋅1.3份、硬脂酸鈣1.1份、鋁酸酯偶聯劑0.8份,其余保持不變。
對比例2
與實施例2的區別僅在于,使用聚丙烯顆粒為原料制備無紡布,其余保持不變。
對比例3
與實施例3的區別僅在于,每隔模塊不進行分隔,作為一個整體種植基盤,裝上培養基質培養,其余保持不變。
對比試驗
使用同一建筑大樓作為試驗對象,分別使用實施例1-3和對比例1-3的方法構建種植容器,種植適應于當地氣候條件的植物,使用相同的肥水灌溉系統進行養護,同時以金屬網格材質的種植容器為對照組,將各組綠化效果進行評估,將結果記錄如下表所示:
由此可見:本發明提供的植物幕墻用種植容器透氣性好,易于植物生長,且回收利用性好,在該種植容器模式下,能夠快速形成垂直綠化效果,加大了植物的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