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中藥材種植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滇重樓種子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術:
滇重樓收錄于2010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具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涼肝定驚功效;用于疔瘡癰腫,咽喉腫痛,蛇蟲咬傷,跌撲傷痛,驚風抽搐。滇重樓不僅可以直接入藥,而且是“云南白藥”、“宮血寧”、“熱毒清”、“季德勝蛇藥片”等著名中成藥的主要配料。長期以來,人們對滇重樓一直依靠天然野生資源。由于長期過度的掠奪式的采挖,野生重樓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現己瀕臨枯竭,人工種植成為解決重樓資源匱乏的必然選擇。但滇重樓的人工種植主要是采用野生根莖直接種植或根莖切段種植,這勢必占用大量的原料藥,導致用種與原料藥的矛盾加劇,從長遠發展來看,滇重樓的產業化人工栽培應從種子的繁育開始。
滇重樓植物在果實成熟時種子的胚尚發育不全,屬于頑坳型種子,其種胚內胚芽、胚軸、胚根和子葉都還沒有發育形成,以及胚乳堅硬,內種皮表層角質化等形態后熟和生理休眠的特性,胚需要休眠完成后熟后才能萌發,使得滇重樓種子在常規田間播種后通常需要經歷兩冬一夏才能萌發出苗,約18~22個月,種子萌發所需要的時間較長,是典型的“二年生種子”;并且在自然狀態下,即使經歷了長時間休眠的滇重樓種子其出苗率也較低,成苗率就更低了,不足1%。為了縮短滇重樓種子的萌發時間,很多科研院所開展了打破種子休眠的研究,激素和變溫處理是較常用的方法。這些方法適當縮短了滇重樓種子的萌發時間,可對提高出苗率和增加成苗率,并沒有顯著的貢獻。
滇重樓種子出苗后,理論上一年生幼苗的移栽成活率不足10%,二年生幼苗的移栽成活率不到50%,三年生幼苗的成活率可達到85%以上。因此,滇重樓種子幼苗出土后,需要3年的撫育,才能成為商品苗出售,有些經過3年的撫育,成苗率和出苗率仍然很低。由于資源和環境的限制,很少有人研究滇重樓種子出苗率低,成苗差的原因。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存在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滇重樓種子的培育方法。本發明能夠打破滇重樓種子休眠期,把滇重樓的萌芽期從兩年縮短到90~125d,萌芽率從30~50%提高到85~95%,縮短滇重樓種子的萌芽期,加快滇重樓種子的萌發,提高滇重樓種子的萌發率,解決滇重樓育苗期長、出芽率低等問題,而且培育方法簡便易行,成本低廉,為滇重樓的繁殖和規模化種植提供技術保障。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滇重樓種子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選種:挑選成熟的滇重樓種子,標準為75~80%蒴果果皮開裂,攤薄陰干10~15d,至紅色種皮失去水分萎蔫;
(2)種子清洗脫皮:將經過后熟的成熟滇重樓種子放入水中搓洗去掉假種皮,漂洗去除雜質,取出下沉的干凈種子,晾干水分備用;
(3)第一次低溫冷藏:將晾干水分的滇重樓種子置于0~4℃低溫冷藏15~20d進行第一次低溫處理;
(4)去殼培養:用棉花團蘸取濃度為75%的乙醇擦拭完成低溫處理后的滇重樓蒴果種子表面,避開蒴果開裂處,待乙醇自然揮發后,剝去蒴果外殼,帶紅皮撒播在準備好的培養皿中,培養皿放入培養室內,在溫度為15~22℃、濕度為65~80%條件下恒溫恒濕培養30~45d;
(5)第二次低溫冷藏:將步驟(4)恒溫恒濕培養后的培養皿置于0~4℃低溫冷藏15~20d進行第二次低溫處理;
(6)種子萌發培養:將步驟(5)低溫處理后的培養皿放入培養室內,在溫度為15~22℃、濕度為75~85%條件下恒溫恒濕培養20~25d,在滇重樓種子萌發后,及時移栽到苗床管理。
進一步地,在步驟(3),所述第一次低溫冷藏為將晾干水分的滇重樓種子置于3℃低溫冷藏15~30d。
進一步地,在步驟(4),所述培養皿中放置8~12層無菌濾紙,然后放經消毒、殺蟲的腐殖土,放上滇重樓種子再覆土1.5cm,濾紙和腐殖土總厚度為3~5cm。
進一步地,所述培養皿中滇重樓種子的放置密度為25~40粒/dm2。
進一步地,在步驟(6),移栽后做好人工除草工作,滇重樓小苗長葉后撒施草木灰,繼續管理至獲得成熟滇重樓塊莖,挖出成熟滇重樓塊莖作為種子擴大移栽至海拔2200~2800m的大田中。
進一步地,所述種子萌發培養中移栽到苗床后蓋上2~3cm厚的松針。
進一步地,所述草木灰撒施量為每畝25~45kg。
綜上所述,本發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具有以下積極效果:
(1)本發明選種時通過攤薄陰干,讓滇重樓種子充分吸收外種皮的營養,促進滇重樓種胚內各器官的形態建成和發育成熟,同時進一步促進重樓種子中貯藏物質胚乳轉化為可利用狀態,及時地供給種子萌發初期胚細胞分裂和器官形成的需要,完成重樓種子的形態和生理后熟。現有技術都直接將滇重樓種子的紅色外皮去除,影響了滇好從來種子吸收紅色種皮的營養,導致滇重樓種子發芽率低、發芽勢弱、發芽緩慢。
(2)本發明模擬自然界冬季低溫環境,采用兩次低溫處理進行兩次打破休眠,使得滇重樓種子有效地打破休眠,讓滇重樓種子從休眠狀態進入長根階段;通過溫度對滇重樓根生長速度影響的研究,保持滇重樓種子最快生長速度對應的溫度(即18~20℃),使滇重樓根保持最快生長速度。
(3)本發明在培養皿底部放入無菌濾紙,可以實現快速從培養皿中取出滇重樓小苗的目的,并避免滇重樓小苗根生長過長,在取滇重樓小苗移栽的時候對根造成的傷害。
(4)本發明能夠打破滇重樓種子休眠期,把滇重樓的萌芽期從兩年縮短到90~125d,萌芽率從30~50%提高到85~95%,縮短滇重樓種子的萌芽期,加快滇重樓種子的萌發,提高滇重樓種子的萌發率,解決滇重樓育苗期長、出芽率低等問題,而且培育方法簡便易行,成本低廉,為滇重樓的繁殖和規模化種植提供技術保障。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一種滇重樓種子的培育方法,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
一種滇重樓種子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選種:挑選成熟的滇重樓種子,標準為75%蒴果果皮開裂,攤薄陰干10~15d,至紅色種皮失去水分萎蔫;
(2)種子清洗脫皮:將經過后熟的成熟滇重樓種子放入水中搓洗去掉假種皮,漂洗去除雜質,取出下沉的干凈種子,晾干水分備用;
(3)第一次低溫冷藏:將晾干水分的滇重樓種子置于3℃低溫冷藏15~20d進行第一次低溫處理;
(4)去殼培養:用棉花團蘸取濃度為75%的乙醇擦拭完成低溫處理后的滇重樓蒴果種子表面,避開蒴果開裂處,待乙醇自然揮發后,剝去蒴果外殼,帶紅皮撒播在準備好的培養皿中,培養皿中放置8層無菌濾紙,然后放經消毒、殺蟲的腐殖土,放上滇重樓種子再覆土1.5cm,濾紙和腐殖土總厚度為3cm,培養皿中滇重樓種子的放置密度為25粒/dm2,培養皿放入培養室內,在溫度為15℃、濕度為65%條件下恒溫恒濕培養30~45d;
(5)第二次低溫冷藏:將步驟(4)恒溫恒濕培養后的培養皿置于3℃低溫冷藏15~20d進行第二次低溫處理;
(6)種子萌發培養:將步驟(5)低溫處理后的培養皿放入培養室內,在溫度為15℃、濕度為75%條件下恒溫恒濕培養20~25d,在滇重樓種子萌發后,及時移栽到苗床管理,移栽到苗床后蓋上2cm厚的松針,移栽后做好人工除草工作,滇重樓小苗長葉后撒施草木灰,撒施量為每畝25kg,繼續管理至獲得成熟滇重樓塊莖,挖出成熟滇重樓塊莖作為種子擴大移栽至海拔2200m的大田中。
本實施例能夠打破滇重樓種子休眠期,把滇重樓的萌芽期從兩年縮短到90~125d,萌芽率從35%提高到95%,縮短滇重樓種子的萌芽期,加快滇重樓種子的萌發,提高滇重樓種子的萌發率,解決滇重樓育苗期長、出芽率低等問題,而且培育方法簡便易行,成本低廉,為滇重樓的繁殖和規模化種植提供技術保障。
實施例2
一種滇重樓種子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選種:挑選成熟的滇重樓種子,標準為80%蒴果果皮開裂,攤薄陰干10~15d,至紅色種皮失去水分萎蔫;
(2)種子清洗脫皮:將經過后熟的成熟滇重樓種子放入水中搓洗去掉假種皮,漂洗去除雜質,取出下沉的干凈種子,晾干水分備用;
(3)第一次低溫冷藏:將晾干水分的滇重樓種子置于4℃低溫冷藏15~20d進行第一次低溫處理;
(4)去殼培養:用棉花團蘸取濃度為75%的乙醇擦拭完成低溫處理后的滇重樓蒴果種子表面,避開蒴果開裂處,待乙醇自然揮發后,剝去蒴果外殼,帶紅皮撒播在準備好的培養皿中,培養皿中放置12層無菌濾紙,然后放經消毒、殺蟲的腐殖土,放上滇重樓種子再覆土1.5cm,濾紙和腐殖土總厚度為5cm,培養皿中滇重樓種子的放置密度為40粒/dm2,培養皿放入培養室內,在溫度為22℃、濕度為80%條件下恒溫恒濕培養30~45d;
(5)第二次低溫冷藏:將步驟(4)恒溫恒濕培養后的培養皿置于3℃低溫冷藏15~20d進行第二次低溫處理;
(6)種子萌發培養:將步驟(5)低溫處理后的培養皿放入培養室內,在溫度為22℃、濕度為85%條件下恒溫恒濕培養20~25d,在滇重樓種子萌發后,及時移栽到苗床管理,移栽到苗床后蓋上3cm厚的松針,移栽后做好人工除草工作,滇重樓小苗長葉后撒施草木灰,撒施量為每畝45kg,繼續管理至獲得成熟滇重樓塊莖,挖出成熟滇重樓塊莖作為種子擴大移栽至海拔2800m的大田中。
本實施例能夠打破滇重樓種子休眠期,把滇重樓的萌芽期從兩年縮短到90~125d,萌芽率從42%提高到89%,縮短滇重樓種子的萌芽期,加快滇重樓種子的萌發,提高滇重樓種子的萌發率。
實施例3
一種滇重樓種子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選種:挑選成熟的滇重樓種子,標準為76~79%蒴果果皮開裂,攤薄陰干10~15d,至紅色種皮失去水分萎蔫;
(2)種子清洗脫皮:將經過后熟的成熟滇重樓種子放入水中搓洗去掉假種皮,漂洗去除雜質,取出下沉的干凈種子,晾干水分備用;
(3)第一次低溫冷藏:將晾干水分的滇重樓種子置于1~3℃低溫冷藏15~20d進行第一次低溫處理;
(4)去殼培養:用棉花團蘸取濃度為75%的乙醇擦拭完成低溫處理后的滇重樓蒴果種子表面,避開蒴果開裂處,待乙醇自然揮發后,剝去蒴果外殼,帶紅皮撒播在準備好的培養皿中,培養皿中放置9~11層無菌濾紙,然后放經消毒、殺蟲的腐殖土,放上滇重樓種子再覆土1.5cm,濾紙和腐殖土總厚度為3~4cm,培養皿中滇重樓種子的放置密度為30~35粒/dm2,培養皿放入培養室內,在溫度為17~20℃、濕度為70~75%條件下恒溫恒濕培養30~45d;
(5)第二次低溫冷藏:將步驟(4)恒溫恒濕培養后的培養皿置于1~3℃低溫冷藏15~20d進行第二次低溫處理;
(6)種子萌發培養:將步驟(5)低溫處理后的培養皿放入培養室內,在溫度為17~20℃、濕度為78~82%條件下恒溫恒濕培養20~25d,在滇重樓種子萌發后,及時移栽到苗床管理,移栽到苗床后蓋上2.2~2.7cm厚的松針,移栽后做好人工除草工作,滇重樓小苗長葉后撒施草木灰,撒施量為每畝30~35kg,繼續管理至獲得成熟滇重樓塊莖,挖出成熟滇重樓塊莖作為種子擴大移栽至海拔2400~2600m的大田中。
本實施例能夠打破滇重樓種子休眠期,把滇重樓的萌芽期從兩年縮短到90~125d,萌芽率從39%提高到87~89%,縮短滇重樓種子的萌芽期,加快滇重樓種子的萌發,提高滇重樓種子的萌發率,解決滇重樓育苗期長、出芽率低等問題。
綜上所述,本發明選種時通過攤薄陰干,讓滇重樓種子充分吸收外種皮的營養,促進滇重樓種胚內各器官的形態建成和發育成熟,同時進一步促進重樓種子中貯藏物質胚乳轉化為可利用狀態,及時地供給種子萌發初期胚細胞分裂和器官形成的需要,完成重樓種子的形態和生理后熟。現有技術都直接將滇重樓種子的紅色外皮去除,影響了滇好從來種子吸收紅色種皮的營養,導致滇重樓種子發芽率低、發芽勢弱、發芽緩慢。本發明模擬自然界冬季低溫環境,采用兩次低溫處理進行兩次打破休眠,使得滇重樓種子有效地打破休眠,讓滇重樓種子從休眠狀態進入長根階段;通過溫度對滇重樓根生長速度影響的研究,保持滇重樓種子最快生長速度對應的溫度(即18~20℃),使滇重樓根保持最快生長速度。本發明在培養皿底部放入無菌濾紙,可以實現快速從培養皿中取出滇重樓小苗的目的,并避免滇重樓小苗根生長過長,在取滇重樓小苗移栽的時候對根造成的傷害。本發明能夠打破滇重樓種子休眠期,把滇重樓的萌芽期從兩年縮短到90~125d,萌芽率從30~50%提高到85~95%,縮短滇重樓種子的萌芽期,加快滇重樓種子的萌發,提高滇重樓種子的萌發率,解決滇重樓育苗期長、出芽率低等問題,而且培育方法簡便易行,成本低廉,為滇重樓的繁殖和規模化種植提供技術保障。
以上所述僅為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