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農藥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小麥田苗后復配除草劑。
背景技術:
:甲基二磺隆(mesosulfuron-methyl)的化學名稱為:甲基-2[3-(4,6-=甲氧基嘧啶-2-基)-脲基磺酰基]-4-甲磺酰基氨基苯甲酸酯,分子式:c17h21n5o9s2,分子量:503.51。甲基二磺隆是磺酰脲類除草劑,主要通過植物的莖葉吸收,經韌皮部和木質部傳導,少量通過土壤吸收,抑制敏感植物體內的乙酰乳酸合成酶的活性,導致支鏈氨繁酸的合成受阻,從而抑制細胞分裂,導致敏感植物死亡。可用于防除小麥田看麥娘、野燕麥、棒頭草、早熟禾、硬草、堿茅、多花黑麥草、毒麥、雀麥、蠟燭草、節節麥、茼草、冰草、薺菜、播娘蒿、牛繁縷、自生油菜等。三甲苯草酮,化學名稱為2-[1-(乙氧基亞氨基)丙基]-3-羥基-5-(2,4,6-三甲苯基)環己-2-烯酮,分子式c20h27no3,分子量為329.43,高選擇性除草劑。具有內吸傳導作用,用于大麥、小麥田防除多種禾本科雜草。葉面施藥后,迅速被吸收轉移到植株全身,雜草失綠,然后枯死。防除野燕麥、節節麥、看麥娘、菵草、雀麥等,從早期生長段到分葉期和拔節期均有效。苯嘧磺草胺屬嘧啶類,是原卟啉原氧化酶(ppo)抑制劑,其化學名稱為:n'-[2-氯-4-氟-5-(3-甲基-2,6-二氧-4-(三氟甲基)-3,6-二氫-1(2h)-嘧啶)苯甲酰]-n-異丙基-n-甲基硫酰胺,分子式:c17h17clf4n4o5s。苯嘧磺草胺可作為滅生性除草劑用,可有效防除多種闊葉雜草,包括對草甘膦、als和三嗪類產生抗性的雜草;具有很快的滅生作用且土壤殘留降解迅速。可以與禾本科雜草除草劑混用,效果很好,在多種作物田和非耕地都可施用,輪作限制小。目前有單劑在小麥田使用,對小麥田雙子葉雜草防除效果明顯。其防除對象為一年生單、雙子葉雜草,如看麥娘、野燕麥、棒頭草、早熟禾、硬草、堿茅、多花黑麥草、毒麥、雀麥、蠟燭草、節節麥、茼草、冰草、薺菜、播娘蒿、牛繁縷、自生油菜、豬殃殃、薺菜、婆婆納、麥家公、藜等。上述三種農藥除草效果都有局限性,不能一次性施藥對小麥田所有雜草都有效,從而增大了施藥量與施藥成本。技術實現要素: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小麥田復配除草劑,能夠解決抗性節節麥、雀麥、多花黑麥草、豬殃殃、婆婆納等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小麥苗后復配除草劑,其有效成份是由甲基二磺隆、三甲苯草酮和苯嘧磺草胺組成,其中甲基二磺隆、三甲苯草酮和苯嘧磺草胺的質量比為1~30:10-40:10~50。進一步方案,所述甲基二磺隆、三甲苯草酮和苯嘧磺草胺的質量比為10~15:10-20:10~35。更進一步方案,所述甲基二磺隆、三甲苯草酮和苯嘧磺草胺的質量比為10:15:25。進一步方案,所述甲基二磺隆、三甲苯草酮和苯嘧磺草胺的質量之和占所述復配除草劑總質量的1~80%。進一步方案,所述復配除草劑的劑型包括可濕性粉劑、水分散粒劑、水乳劑、懸浮劑、懸乳劑、水劑或乳油。一種小麥苗后復配除草劑懸浮劑是由以下組份按質量百分比組成:甲基二磺隆原藥10-25%、三甲苯草酮10-40%、苯嘧磺草胺10-50%、8kg聚氧化亞烯,9kg/蓖麻油聚氧乙烯醚,2kg十二烷基苯磺酸鹽,甲酯化植物油補足至100kg。各組分經過充分混合調配、球磨粉碎、調整、包裝得到可分散油懸浮劑。本發明除草劑效果顯著,與甲基二磺隆、三甲苯草酮、苯嘧磺草胺單劑相比,用量低,成本低,擴大殺草譜,對田間單、雙子葉雜草的防效、鮮重防效、綜合鮮重防效均有明顯提高,對田間作物安全,速效性明顯。一次施藥即能防除作物整個生育期內的雜草,對環境友善,無殘留,對下茬作物高度安全。是目前較理想的一種用于小麥田防除節節麥、雀麥及抗性闊葉雜草豬殃殃、婆婆納等抗性雜草的莖葉處理的除草劑。本發明提供的小麥苗后復配除草劑與單劑相比,對田間雜草的防效、鮮重防效、綜合鮮重防效均有提高,對田間作物安全。本發明提供的甲基二磺隆·三甲苯草酮·苯嘧磺草胺懸浮劑,與甲基二磺隆油懸浮劑、三甲苯草酮水分散粒劑、苯嘧磺草胺水分散粒劑相比,降低用藥量,降低殘留,均提高了對小麥田田單、雙子葉雜草的防除效果、鮮重防效、綜合鮮重防效,對田間作物安全,對小麥田抗性雜草效果明顯。具體實施方式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小麥田苗后除草劑,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借鑒本文內容,適當改進工藝參數實現。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所有類似的替換和改動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是顯而易見的,它們都被視為包括在本發明。本發明的方法及應用已經通過較佳實施例進行了描述,相關人員明顯能在不脫離本
發明內容、精神和范圍內對本文所述的方法和應用進行改動或適當變更與組合,來實現和應用本發明技術。下面結合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實施例1制備本發明所述復配除草劑的可分散油懸浮劑30%甲基二磺隆·三甲苯草酮·苯嘧磺草胺可分散油懸浮劑,30%是指甲基二磺隆、三甲苯草酮與苯嘧磺草胺三種活性組分占總重的百分比。取10kg甲基二磺隆,10kg三甲苯草酮,10kg苯嘧磺草胺,8kg聚氧化亞烯,9kg/蓖麻油聚氧乙烯醚,2kg十二烷基苯磺酸鹽,甲酯化植物油補足至100kg。經過充分混合調配、球磨粉碎、調整、包裝得到可分散油懸浮劑。實施例2制備本發明所述復配除草劑的水分散粒劑40%甲基二磺隆·三甲苯草酮·苯嘧磺草胺水分散粒劑,稱取甲基二磺隆、三甲苯草酮與苯嘧磺草胺三種活性組分占總重的百分比。取10kg甲基二磺隆,10kg三甲苯草酮,20kg苯嘧磺草胺,d-4256kg、efw2kg、硫酸銨5kg、聚乙二醇1kg、高嶺土補足100%,經充分混合、氣流粉碎、混合、造粒、干燥及篩分,得分散粒劑。實施例3:制備本發明所述復配除草劑的可濕性粉劑50%甲基二磺隆·三甲苯草酮·苯嘧磺草胺可濕性粉劑,稱取甲基二磺隆、三甲苯草酮與苯嘧磺草胺三種活性組分占總重的百分比。取10kg甲基二磺隆,15kg三甲苯草酮,25kg苯嘧磺草胺,4kg分散劑nno,3kg潤濕劑k12,4kg白碳黑,輕質碳酸鈣補足至100kg。經充分混合、氣流粉碎、混合,得到可濕性粉劑。實施例4:制備本發明所述復配除草劑的懸浮劑60%甲基二磺隆·三甲苯草酮·苯嘧磺草胺懸浮劑,稱取甲基二磺隆、三甲苯草酮與苯嘧磺草胺三種活性組分占總重的百分比。取15kg甲基二磺隆,15kg三甲苯草酮,30kg苯嘧磺草胺,乳化劑1601#15%,潤濕劑ls5%,分散劑sopa-2704%,膨潤土3%,黃原膠0.1%,有機硅消泡劑0.4%,丙三醇5%,去離子水補足至100%。實施例5:制備本發明所述復配除草劑的乳油70%甲基二磺隆·三甲苯草酮·苯嘧磺草胺乳油,稱取甲基二磺隆、三甲苯草酮與苯嘧磺草胺三種活性組分占總重的百分比。取15kg甲基二磺隆,20kg三甲苯草酮,35kg苯嘧磺草胺,濃乳33號4%,十二烷基苯磺酸鹽6%,二甲苯補足至100%。實施例6室內毒力測定試驗目的:溫室條件下,采用盆栽試驗方法,研究甲基二磺隆、三甲苯草酮、苯嘧磺草胺三元復配的除草效果,并采用孫云沛的共毒系數法評價兩者不同比例混用的聯系作用類型,為試驗提供試驗依據。試驗條件:供試雜草,看麥娘、野燕麥、棒頭草、早熟禾、硬草、堿茅、多花黑麥草、毒麥、雀麥、蠟燭草、節節麥、茼草、冰草、薺菜、播娘蒿、牛繁縷、自生油菜、豬殃殃、薺菜、婆婆納、麥家公、藜等,(上一年田間采收種子,發芽率在85%以上)。在光照培養室中進行,溫度10-25℃施藥方法:于雜草苗期莖葉處理。試驗設計供試藥劑95%甲基二磺隆原藥(江蘇省農用激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95%三甲苯草酮原藥(江蘇省農用激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97%苯嘧磺草胺原藥(安徽豐樂農化有限責任公司原藥部提供)。采用天平秤取定量原藥,稀釋所需濃度。試驗設計三甲苯草酮和苯嘧磺草胺的聯合作用將三甲苯草酮、苯嘧磺草胺單劑及5個三甲苯草酮與苯嘧磺草胺混配制劑分別設5個劑量,另設空白對照,每個試驗處理重復4次。處理藥劑劑量詳見表1表1試驗處理及試驗水平(有效成分用量)三甲苯草酮、苯嘧磺草胺最佳混配與甲基二磺隆的聯合作用將三甲苯草酮·苯嘧磺草胺混劑、甲基二磺隆單劑及5個混配制劑分別設5個劑量,另設空白對照,每個試驗處理重復4次。處理藥劑劑量詳見表2。表2:試驗處理及試驗水平(有效成分用量)施藥方法用于小麥田苗后莖葉處理,采用電動噴霧器,裝扇形噴頭,模擬大田噴霧,噴藥量為40公斤/畝。施藥時間和次數:試驗于2015年9月15日進行藥劑噴霧處理,施藥1次。施藥后詳細記錄中毒情況,藥后20天,進行鮮重測量,并與對照處理比較,計算鮮重防效。聯合作用測定方法試驗結果用孫云沛的共毒系數法評價混用后的聯合作用類型。依據sun,y-p(孫云沛)法計算其實際毒力指數、混劑理論毒力指數、共毒系數。以濃度對數為x,草害防治幾率值為y,求回歸方程。實際毒力指數=標準藥劑ld50/混劑的ld50×100理論毒力指數=∑(供試藥劑的毒力指數×在混劑中該藥劑有效成分的百分率)共毒系數=混劑的實際毒力指數/理論毒力指數×100試驗中苯嘧磺草胺為標準藥劑。判定標準:共毒系數<80為拮抗作用,在80-120之間為相加作用,>120為增效作用。表3:單劑鮮重防效調查表中鮮重為四次重復平均值。兩藥劑混用對單、雙子葉雜草的室內毒力及聯合作用見下表4表4:室內毒力及聯合作用由上表可以看出,處理(c)、(d)、(e)、(f)、(g)的共毒系數分別為144.29、194.35、203.12、158.00、159.78,均大于120,具有增效作用,其中(e)的共毒系數最大,為200.28,達到顯著增效作用。試驗結論,通過試驗可知,三甲苯草酮、苯嘧磺草胺按15:25比例混配較為合適,對一年生雜草具有明顯增效作用.三甲苯草酮·苯嘧磺草胺最佳混劑與甲基二磺隆的聯合作用三甲苯草酮·苯嘧磺草胺與甲基二磺隆混用對雜草的鮮重防效表5表中鮮重為四次重復平均值。三藥劑混用對單、雙子葉雜草的室內毒力及聯合作用見下表6處理回歸方程相關系數ld50實際毒力指數理論毒力指數增效系數(a)y=1.0978x+3.15270.994448.16637.50//(b)y=1.4496x+4.19120.99643.6137100//(c)y=2.0901x+2.88950.990210.227035.3325.11140.7(d)y=2.0765x+2.92390.99569.995736.1519.17188.58(e)y=2.7541x+2.38640.99528.891340.6414.90272.75(f)y=1.5895x+2.92270.977020.269117.8310.9163.58(g)y=1.5623x+2.82270.973924.754814.609.06161.15由上表可以看出,處理(c)、(d)、(e)、(f)、(g)的共毒系數分別為140.7、188.58、272.75、163.58、161.15,均大于120,具有增效作用,其中(e)的共毒系數最大,為272.75,達到顯著增效作用。通過試驗可知甲基二磺隆·三甲苯草酮與苯嘧磺草胺按10:40混配較為合適,共毒系數最大,對一年生單、雙子葉雜草具有明顯增效作用。實施例7田間藥效試驗施藥地點: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區孟廟鎮小麥田,前茬為玉米。試驗地肥力均勻一致,地勢平坦。土壤偏粘土,肥力中等,濕度適中。播種濮麥10號,小麥田主要一年生單子葉雜草有野燕麥、節節麥、雀麥、看麥娘等,雙子葉雜草主有婆婆納、豬殃殃、寶蓋草、蚤綴、薺菜等,分布均勻。施藥時間:于小麥3-4葉期施藥,具體時間為2015年11月10日下午施藥。施藥條件:施藥當天晴天,溫度13℃~22℃。施藥劑量及方式:施藥量100ml/667m2,藥液采用兩步稀釋法配制。藥械采用工農-16背負式噴霧器,裝扇型噴頭,人工均勻噴霧,用水量為40kg/667m2。試驗組:分為油懸浮劑試驗組、水分散粒劑試驗組、水分散粒劑試驗組;其中,油懸浮劑試驗組中按照100ml/667m2的劑量噴灑本發明實施例1的30%甲基二磺隆·三甲苯草酮·苯嘧磺草胺可分散油懸浮劑,可分散油懸浮劑試驗組30%甲基二磺隆od30毫升/畝,試驗組按照40%三甲苯草酮wg80克/畝、70%苯嘧磺草胺wg5克/畝。空白對照組:按照同等用量噴灑清水。試驗方法:每個試驗組和空白對照組均重復4次,每個試驗組和空白對照組分別占用試驗田小區面積60m2,小區隨機排列。施藥前,在各個試驗組和空白對照組的小區中,藥前隨機取4點;施藥30d、45d調查雜草枯死數量,計算株防效,45d計算株防效及鮮重防效,分別記錄各個試驗組和空白對照組小區雜草數(株/m2),計算雜草防效(%);施藥45d后,拔出雜草稱取鮮重(g/m2),計算鮮重防效(%)。各個試驗組的除草效果見表表7甲基二磺隆·三甲苯草酮·苯嘧磺草胺各劑型除草效果由上表可知,施藥30d后,本發明實施例1制得的含30%甲基二磺隆·三甲苯草酮·苯嘧磺草胺可分散油懸浮劑對單、雙子葉雜草的防除效果均在95%以上,含30%甲基二磺隆對單、雙子葉雜草的防除效果分別為在76.1%、50%,40%三甲苯草酮對單葉雜草的防除效果為75.6%,70%苯嘧磺草胺水分散粒劑對單子葉雜草無效,雙子葉雜草防除效果為51.3%。與各單劑相比,不但提高了對雜草的防效,同時也擴大了殺草譜,具有極顯著差異(p<0.01)。施藥45d后,本發明實施例1制得的含30%甲基二磺隆·三甲苯草酮·苯嘧磺草胺可分散油懸浮劑對單、雙子葉雜草的防效均在95%以上,含30%甲基二磺隆od對單、雙子葉雜草的防除效果分別為在80.4%、58.3%,40%三甲苯草酮對單子葉雜草的防除效果為75.6%,70%苯嘧磺草胺水分散粒劑對單子葉雜草無效,雙子葉雜草防除效果為75.0%。與各單劑相比,不但提高了對雜草的防效,同時也擴大了殺草譜,具有極顯著差異(p<0.01)。施藥45d拔出雜草后稱量鮮重,本發明實施例1制得的含30%甲基二磺隆·三甲苯草酮·苯嘧磺草胺可分散油懸浮劑對單、雙子葉雜草的鮮重防效為100%,含30%甲基二磺隆對單、雙子葉雜草的鮮重防效在70%以上,40%三甲苯草酮對單子葉雜草的鮮重防效在50%以上,70%苯嘧磺草胺對雙子葉雜草的鮮重防效為75%以上,與各單劑相比,不但提高了對雜草的鮮重防效,同時也擴大了殺草譜,具有極顯著差異(p<0.01)。綜合上述試驗結果表明,甲基二磺隆·三甲苯草酮·苯嘧磺草胺可分散油懸浮劑與甲基二磺隆油懸浮劑、三甲苯草酮水分散粒劑、苯嘧磺草胺相比,對田間雜草的防效、鮮重防效均有提高,對田間作物安全。實施例8施藥地點:安徽省亳州市大楊鎮小麥田,前茬為玉米。試驗地肥力均勻一致,地勢平坦。土壤偏粘土,肥力中等,濕度適中。播種揚麥13號,小麥田主要一年生單子葉雜草有野燕麥、雀麥、看麥娘等,雙子葉雜草主有豬殃殃、寶蓋草、繁縷、薺菜等,分布均勻。施藥時間:于小麥3-4葉期施藥,具體時間為2015年11月20日下午施藥。施藥條件:施藥當天晴天,溫度10℃~18℃。施藥劑量及方式:施藥量100克/畝,藥液采用兩步稀釋法配制。藥械采用工農-16背負式噴霧器,裝扇型噴頭,人工均勻噴霧,用水量為40kg/667m2。試驗組:分為可濕性粉劑試驗組,油懸浮劑試驗組、水分散粒劑試驗組、水分散粒劑試驗組;其中,可濕性粉劑試驗組中按照100克/畝的劑量噴灑本發明實施例3中制得的含50%甲基二磺隆·三甲苯草酮·苯嘧磺草胺可濕性粉劑,可分散油懸浮劑試驗組30%甲基二磺隆od30毫升/畝,試驗組按照40%三甲苯草酮wg80克/畝、70%苯嘧磺草胺wg5克/畝。空白對照組:按照同等用量噴灑清水。試驗方法:每個試驗組和空白對照組均重復4次,每個試驗組和空白對照組分別占用試驗田小區面積75m2,小區隨機排列。施藥前,在各個試驗組和空白對照組的小區中,藥前隨機取4點;施藥30d、45d調查雜草枯死數量,計算株防效,45d計算株防效及鮮重防效,分別記錄各個試驗組和空白對照組小區雜草數(株/m2),計算雜草防效(%);施藥45d后,拔出雜草稱取鮮重(g/m2),計算鮮重防效(%)。各個試驗組的除草效果見表表8甲基二磺隆·三甲苯草酮·苯嘧磺草胺各劑型除草效果由上表可知,施藥30d后,本發明實施例3制得的含50%甲基二磺隆·三甲苯草酮·苯嘧磺草胺可濕性粉劑對單、雙子葉雜草的防除效果均在95%以上,含30%甲基二磺隆對單、雙子葉雜草的防除效果分別為在79.4%、54.5%,40%三甲苯草酮對單葉雜草的防除效果為73.1%,70%苯嘧磺草胺水分散粒劑對單子葉雜草無效,雙子葉雜草防除效果為51.1%。與各單劑相比,不但提高了對雜草的防效,同時也擴大了殺草譜,具有極顯著差異(p<0.01)。施藥45d后,本發明實施例3制得的含50%甲基二磺隆·三甲苯草酮·苯嘧磺草胺可濕性粉劑對單、雙子葉雜草的防效均在95%以上,含30%甲基二磺隆od對單、雙子葉雜草的防除效果分別為在82.5%、56.8%,40%三甲苯草酮對單子葉雜草的防除效果為74.6%,70%苯嘧磺草胺水分散粒劑對單子葉雜草無效,雙子葉雜草防除效果為75.6%。與各單劑相比,不但提高了對雜草的防效,同時也擴大了殺草譜,具有極顯著差異(p<0.01)。施藥45d拔出雜草后稱量鮮重,本發明實施例3制得的含50%甲基二磺隆·三甲苯草酮·苯嘧磺草胺可濕性粉劑對單、雙子葉雜草的鮮重防效為100%,含30%甲基二磺隆對單、雙子葉雜草的鮮重防效在70%以上,40%三甲苯草酮對單子葉雜草的鮮重防效在70%以上,70%苯嘧磺草胺對雙子葉雜草的鮮重防效為80%以上,與各單劑相比,不但提高了對雜草的鮮重防效,同時也擴大了殺草譜,具有極顯著差異(p<0.01)。綜合上述試驗結果表明,甲基二磺隆·三甲苯草酮·苯嘧磺草胺可濕性粉劑與甲基二磺隆油懸浮劑、三甲苯草酮水分散粒劑、苯嘧磺草胺相比,對田間雜草的防效、鮮重防效均有提高,對田間作物安全。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
技術領域:
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當前第1頁12